「迴太後。」
蘇大為被武媚娘發問,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見,遼東之事,不難。」
哦?
武媚娘微有訝異:「怎麽個不難法?」
「太後、陛下,昔年我軍攻略遼東,蘇大總管先平百濟,英國公李勣再下高句麗,而微臣,也平了倭島。」
蘇大為鎮定自若,侃侃而談:「如今,雖然時有叛亂,但當時這幾國的百戰精銳,能戰之兵,都被我唐軍殲滅。」
這番話,蘇大為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話語裏,自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訝然,接著鳳眸一亮:「說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戰精兵,絕無可能一日間重新生出來。」
蘇大為走到沙盤邊,從程務挺手中拿過竹枝,指著沙盤道:「雖然如今賊勢甚大,但這些人,相較於過去的高句麗,隻算烏合之眾罷了。
昔年大唐初創,河北劉黑闥起事,數破唐軍,兵勢大盛。
一時朝廷震動。
甚至動了遷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於洺水挖開堤壩,沖潰劉黑闥軍。
此一役後,劉黑闥精銳盡喪。
後來再起事,手下兵雖多,但卻一敗再敗,直至消亡。
人多,絕不意味著戰力多,隻意味著消耗更大,需要的糧草更多。
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拖累。」
這般一說,仿佛撥雲見霧一般,令所有人心頭一亮。
對啊,百戰精銳死光了,可不是馬上能再有。
光是憑一些烏合之眾,就算再多,又怎麽會是唐軍對手。
何況人多,意味著消耗更大。
隱約間,眾人透過蘇大為三言兩語,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曙光。
蘇大為竹枝指著安東都護府道:「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渤海國,控扼渤海、契丹、庫莫奚、靺鞨、室韋,如此廣袤的土地,但精銳府兵隻有三萬人。
僅憑此三萬人,就算是鐵軍,也難掌控全部土地。
叛軍如水,四處流動,以安東都護府的力量,可以將其打敗,但很難消滅。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麵,對東麵有所忽略。
據我所知,許多兵員折損得不到補充,有些府兵已經超期服役,但朝廷卻沒有及時派兵前往輪換。
我們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憊。
我們是在域外作戰。
而敵人,是當地土著,野風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仗,怎麽可能打贏?」
武媚娘開始還聽著連連點頭。
聽到後麵,感覺不對了。
一張臉也沉下來:「你這是在指責朝廷?是說哀家策略不明嗎?」
「不敢。」
蘇大為叉手道:「遼東之患,乃癬疾之患,雖有些麻煩,但是不難平定,目前至少不會出大亂子,若依微臣之計,足可穩固遼東,同時擊退大食人,平定叛亂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閃。
李弘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身。
狄仁傑、閻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衛大將軍程處嗣,邢國公蘇慶節,大將軍程務挺,眾大將,一齊向蘇大為看過來。
就聽殿上皇帝李弘大聲道:「蘇郡公乃我大唐不世出的名將,定然有破敵之策,願聞其詳!」
第一百一十四章
終於來電了,恢復網絡了!
大唐是大國,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世界最強帝國。
大國的標誌是什麽?
不僅幅員遼闊,經濟強盛,文化強勢,武力橫壓當世。
更兼宗主國身份。
身邊有一群跟著混飯吃的小弟。
就如武林盟主一般。
正如後世某鷹醬,振臂一唿,自有藩屬小弟,替他衝鋒陷陣在前。
隻要盟主一聲令,全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小弟自願為其鞍前馬後,甘做打手鷹犬。
在這個時代的大唐,就有這樣的號召力。
天可汗不是隨便說說的。
蘇大為叉手昂然道:「以大唐一隅對抗整個遼東,可謂以己之短,攻敵之所長。但我大唐的實力,又豈是紙麵上的武力?
但請天子修書一封,號召遼東各部外藩出動僕從軍。
以僕從對付叛軍大部,而我唐軍集中精銳,攻敵要害,若叛軍首腦除去,則敵自潰。
可不戰而勝。」
大殿上的香氣越發濃鬱。
煙霧繚繞中,各大臣小聲交換意見,竊竊私語。
將軍們也小聲交談著。
武媚娘思忖片刻道:「前次薛禮之敗,正因為僕從軍葛邏祿反叛,今次再在遼東徵召外藩作戰,是否有翻覆之險?」
「不然。」
蘇大為道:「西域情況不同,前次李敬玄大敗,喪師辱國,以致動搖各胡族對大唐的敬畏,而且葛邏祿人在胡人中,也是首鼠兩端,極無信義之輩。
大食人買通他們是可能的。
但在遼東,我大唐經營多年,恩威甚隆。
遼東渤海、靺鞨、契丹各部族,對大唐十分敬畏。
朝中不少軍將,皆從這些部族選出。」
略停一停,蘇大為繼續道:「依臣之見,可速派將軍高侃為總管,麾下率李辯等靺鞨大將協作,同征遼東。
高侃前次與臣一同征高句麗,軍功卓著,擅於用兵,而且出生渤海高氏。
蘇大為被武媚娘發問,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見,遼東之事,不難。」
哦?
武媚娘微有訝異:「怎麽個不難法?」
「太後、陛下,昔年我軍攻略遼東,蘇大總管先平百濟,英國公李勣再下高句麗,而微臣,也平了倭島。」
蘇大為鎮定自若,侃侃而談:「如今,雖然時有叛亂,但當時這幾國的百戰精銳,能戰之兵,都被我唐軍殲滅。」
這番話,蘇大為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話語裏,自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訝然,接著鳳眸一亮:「說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戰精兵,絕無可能一日間重新生出來。」
蘇大為走到沙盤邊,從程務挺手中拿過竹枝,指著沙盤道:「雖然如今賊勢甚大,但這些人,相較於過去的高句麗,隻算烏合之眾罷了。
昔年大唐初創,河北劉黑闥起事,數破唐軍,兵勢大盛。
一時朝廷震動。
甚至動了遷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於洺水挖開堤壩,沖潰劉黑闥軍。
此一役後,劉黑闥精銳盡喪。
後來再起事,手下兵雖多,但卻一敗再敗,直至消亡。
人多,絕不意味著戰力多,隻意味著消耗更大,需要的糧草更多。
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拖累。」
這般一說,仿佛撥雲見霧一般,令所有人心頭一亮。
對啊,百戰精銳死光了,可不是馬上能再有。
光是憑一些烏合之眾,就算再多,又怎麽會是唐軍對手。
何況人多,意味著消耗更大。
隱約間,眾人透過蘇大為三言兩語,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曙光。
蘇大為竹枝指著安東都護府道:「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渤海國,控扼渤海、契丹、庫莫奚、靺鞨、室韋,如此廣袤的土地,但精銳府兵隻有三萬人。
僅憑此三萬人,就算是鐵軍,也難掌控全部土地。
叛軍如水,四處流動,以安東都護府的力量,可以將其打敗,但很難消滅。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麵,對東麵有所忽略。
據我所知,許多兵員折損得不到補充,有些府兵已經超期服役,但朝廷卻沒有及時派兵前往輪換。
我們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憊。
我們是在域外作戰。
而敵人,是當地土著,野風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仗,怎麽可能打贏?」
武媚娘開始還聽著連連點頭。
聽到後麵,感覺不對了。
一張臉也沉下來:「你這是在指責朝廷?是說哀家策略不明嗎?」
「不敢。」
蘇大為叉手道:「遼東之患,乃癬疾之患,雖有些麻煩,但是不難平定,目前至少不會出大亂子,若依微臣之計,足可穩固遼東,同時擊退大食人,平定叛亂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閃。
李弘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身。
狄仁傑、閻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衛大將軍程處嗣,邢國公蘇慶節,大將軍程務挺,眾大將,一齊向蘇大為看過來。
就聽殿上皇帝李弘大聲道:「蘇郡公乃我大唐不世出的名將,定然有破敵之策,願聞其詳!」
第一百一十四章
終於來電了,恢復網絡了!
大唐是大國,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世界最強帝國。
大國的標誌是什麽?
不僅幅員遼闊,經濟強盛,文化強勢,武力橫壓當世。
更兼宗主國身份。
身邊有一群跟著混飯吃的小弟。
就如武林盟主一般。
正如後世某鷹醬,振臂一唿,自有藩屬小弟,替他衝鋒陷陣在前。
隻要盟主一聲令,全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小弟自願為其鞍前馬後,甘做打手鷹犬。
在這個時代的大唐,就有這樣的號召力。
天可汗不是隨便說說的。
蘇大為叉手昂然道:「以大唐一隅對抗整個遼東,可謂以己之短,攻敵之所長。但我大唐的實力,又豈是紙麵上的武力?
但請天子修書一封,號召遼東各部外藩出動僕從軍。
以僕從對付叛軍大部,而我唐軍集中精銳,攻敵要害,若叛軍首腦除去,則敵自潰。
可不戰而勝。」
大殿上的香氣越發濃鬱。
煙霧繚繞中,各大臣小聲交換意見,竊竊私語。
將軍們也小聲交談著。
武媚娘思忖片刻道:「前次薛禮之敗,正因為僕從軍葛邏祿反叛,今次再在遼東徵召外藩作戰,是否有翻覆之險?」
「不然。」
蘇大為道:「西域情況不同,前次李敬玄大敗,喪師辱國,以致動搖各胡族對大唐的敬畏,而且葛邏祿人在胡人中,也是首鼠兩端,極無信義之輩。
大食人買通他們是可能的。
但在遼東,我大唐經營多年,恩威甚隆。
遼東渤海、靺鞨、契丹各部族,對大唐十分敬畏。
朝中不少軍將,皆從這些部族選出。」
略停一停,蘇大為繼續道:「依臣之見,可速派將軍高侃為總管,麾下率李辯等靺鞨大將協作,同征遼東。
高侃前次與臣一同征高句麗,軍功卓著,擅於用兵,而且出生渤海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