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他,還不知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但也知大唐在西域的局麵十分兇險。
武媚娘深深看了他一眼,向著階下道:「消息確實嗎?是突騎施與葛邏祿人都反了嗎?」
「迴天後,現在還無法確認,須待後續消息。」
武媚娘微微頷首,聲音裏透著肅殺之氣:「若證實,一定要將反叛部落夷平,以明大唐之恩威。」
「是。」
「對了,薛仁貴手裏還有一萬五千騎是不是?」
「沒有了。」
嚴守鏡恭敬道:「得知郭待封失了輜重,薛將軍大驚下,率軍迴援,結果遭到大食人的伏擊,最後騎兵潰散,薛將軍也失去消息,生死不知。
郭待封帶著步卒且戰且撤,最後的消息,是向著安西四鎮退去。
如今究竟若何,也沒有確且消息。」
從西域傳迴消息,至少得半年時間。
若真的發生什麽,也早就發生了。
隻是帝國疆域如此之廣,許多消息會有嚴重的滯後性。
武媚娘招手,示意一旁的太監王承恩上前,耳語了幾句,吩咐王承恩去辦後。
再次開口:「西域之事,現在有突厥叛軍,有僕從叛亂,有大食人進逼,局勢危殆,請問眾卿,該如何處置?」
「天後,此事毫無疑問,必須速集合大軍,發兵西域,將叛亂的胡人,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一名金甲大將,大聲道。
此人是左武衛大將軍,魏思其,其父乃貞觀名臣魏徵。
「不然!」
又一員大將出列道:「我軍在西域已經接連兩次大敗,若再要用兵,絕不容有失,如此重大之事,關係國運,怎可倉促出兵?必要計議周詳,準備萬全,再遣精兵良將,數路並發。」
「此言差矣!」
又一員大將出列,此人一臉虯髯,雙目圓瞪道:「救兵如救火,遲恐不及,若敵軍進擊,四鎮必失,四鎮若失,則安西大都護勢必動搖。
若是裴行儉支撐不住,我軍在西域將全線崩塌。
到那裏,便是潑天大禍。
西域商道斷絕,各國藩屬,將斷了往長安之路。」
這番話,顯然戳到一些重臣的痛處,引起不少人深思。
商路、利潤,還有帝國的版圖,自太宗時起,堅定不移經營西域的戰略。
「各位將軍,容在下說一句。」
一陣清咳聲後,一位中年大臣出列,向著武媚娘和李治手持笏板行禮,然後向著一眾軍將道:「幾位將軍說要進兵,用兵的事在下不懂,但在下掌著戶部錢糧,自從先帝封禪以來,各地災禍頻發,朝廷救之不及。
如今長安大旱,府庫無糧,百姓多有餓死,至今無法解決。
此時要對西域用兵,敢問錢從哪來?糧草呢?戰馬呢?兵器輜重呢?還有兵從何來?
關中大災,此次遭受重挫,連府兵都靠樹皮草實充飢,不知餓死多少。
敢問幾位將軍,如何用兵?」
這話,不光令眾大將呆住。
就連高坐在龍椅上的李弘,珠簾後的武媚娘,臉色也變得頗為難看。
什麽時候起,大唐竟變得如此困窘了。
但不得不承認,這話雖不好聽,但卻絕對無法忽視。
大唐府兵,過半都在關中。
天下重兵,雲集關中。
再加上關中出隴右最近。
歷來對西域用兵,都是徵召關中的折衝府。
但是這次受災,關中元氣大傷。
這種情況下,哪裏還徵召得到足夠兵源。
還有糧草、後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關中剛遭旱災,至今沒能恢復元氣。
府庫糧倉,窮得可以跑老鼠。
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兵,又哪來的糧?
沒吃沒喝,沒錢,你讓大唐用什麽和大食人在西域爭鋒?
用什麽去平息叛亂?
拿頭去頂嗎?
從泰山封禪時,大唐疆域擴張至巔峰。
雄踞天下,輝煌如日月。
到如今,才過去幾年。
什麽時候起,那個光耀萬年,偉大的帝國。
武德充沛的大唐,竟然到了如此困難的田地。
李弘也不禁在心中哀嘆。
始知父輩創業艱難。
積累起家底,可能要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光。
而隻是幾年的天災,便讓帝國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
現在的尷尬就在於,西域是帝國的底線,事關生命線,絕不能放。
但是要用兵,卻無錢無糧無人。
沉默中,有一個弱小的聲音低聲道:「聽聞郡公為異人,修為通天徹地,何不派郡公去西域,有郡公出手,足抵十萬兵。」
唰!
所有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蘇大為身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整個議政大殿,一時安靜下來。
包括新帝李弘在內,這時候所有人才想起來,在場眾臣中,蘇大為不但是開國郡公,兵部尚書,他還是一名異人。
而且是曾獨自一人踏平過白馬寺,擊殺過許多異人的大能。
若是由蘇大為出手,說不定真能獨擋一麵,將那些大食人,和反叛的突厥人用神通給抹殺吧?
想想似乎還有點小激動。
但也知大唐在西域的局麵十分兇險。
武媚娘深深看了他一眼,向著階下道:「消息確實嗎?是突騎施與葛邏祿人都反了嗎?」
「迴天後,現在還無法確認,須待後續消息。」
武媚娘微微頷首,聲音裏透著肅殺之氣:「若證實,一定要將反叛部落夷平,以明大唐之恩威。」
「是。」
「對了,薛仁貴手裏還有一萬五千騎是不是?」
「沒有了。」
嚴守鏡恭敬道:「得知郭待封失了輜重,薛將軍大驚下,率軍迴援,結果遭到大食人的伏擊,最後騎兵潰散,薛將軍也失去消息,生死不知。
郭待封帶著步卒且戰且撤,最後的消息,是向著安西四鎮退去。
如今究竟若何,也沒有確且消息。」
從西域傳迴消息,至少得半年時間。
若真的發生什麽,也早就發生了。
隻是帝國疆域如此之廣,許多消息會有嚴重的滯後性。
武媚娘招手,示意一旁的太監王承恩上前,耳語了幾句,吩咐王承恩去辦後。
再次開口:「西域之事,現在有突厥叛軍,有僕從叛亂,有大食人進逼,局勢危殆,請問眾卿,該如何處置?」
「天後,此事毫無疑問,必須速集合大軍,發兵西域,將叛亂的胡人,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一名金甲大將,大聲道。
此人是左武衛大將軍,魏思其,其父乃貞觀名臣魏徵。
「不然!」
又一員大將出列道:「我軍在西域已經接連兩次大敗,若再要用兵,絕不容有失,如此重大之事,關係國運,怎可倉促出兵?必要計議周詳,準備萬全,再遣精兵良將,數路並發。」
「此言差矣!」
又一員大將出列,此人一臉虯髯,雙目圓瞪道:「救兵如救火,遲恐不及,若敵軍進擊,四鎮必失,四鎮若失,則安西大都護勢必動搖。
若是裴行儉支撐不住,我軍在西域將全線崩塌。
到那裏,便是潑天大禍。
西域商道斷絕,各國藩屬,將斷了往長安之路。」
這番話,顯然戳到一些重臣的痛處,引起不少人深思。
商路、利潤,還有帝國的版圖,自太宗時起,堅定不移經營西域的戰略。
「各位將軍,容在下說一句。」
一陣清咳聲後,一位中年大臣出列,向著武媚娘和李治手持笏板行禮,然後向著一眾軍將道:「幾位將軍說要進兵,用兵的事在下不懂,但在下掌著戶部錢糧,自從先帝封禪以來,各地災禍頻發,朝廷救之不及。
如今長安大旱,府庫無糧,百姓多有餓死,至今無法解決。
此時要對西域用兵,敢問錢從哪來?糧草呢?戰馬呢?兵器輜重呢?還有兵從何來?
關中大災,此次遭受重挫,連府兵都靠樹皮草實充飢,不知餓死多少。
敢問幾位將軍,如何用兵?」
這話,不光令眾大將呆住。
就連高坐在龍椅上的李弘,珠簾後的武媚娘,臉色也變得頗為難看。
什麽時候起,大唐竟變得如此困窘了。
但不得不承認,這話雖不好聽,但卻絕對無法忽視。
大唐府兵,過半都在關中。
天下重兵,雲集關中。
再加上關中出隴右最近。
歷來對西域用兵,都是徵召關中的折衝府。
但是這次受災,關中元氣大傷。
這種情況下,哪裏還徵召得到足夠兵源。
還有糧草、後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關中剛遭旱災,至今沒能恢復元氣。
府庫糧倉,窮得可以跑老鼠。
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兵,又哪來的糧?
沒吃沒喝,沒錢,你讓大唐用什麽和大食人在西域爭鋒?
用什麽去平息叛亂?
拿頭去頂嗎?
從泰山封禪時,大唐疆域擴張至巔峰。
雄踞天下,輝煌如日月。
到如今,才過去幾年。
什麽時候起,那個光耀萬年,偉大的帝國。
武德充沛的大唐,竟然到了如此困難的田地。
李弘也不禁在心中哀嘆。
始知父輩創業艱難。
積累起家底,可能要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光。
而隻是幾年的天災,便讓帝國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
現在的尷尬就在於,西域是帝國的底線,事關生命線,絕不能放。
但是要用兵,卻無錢無糧無人。
沉默中,有一個弱小的聲音低聲道:「聽聞郡公為異人,修為通天徹地,何不派郡公去西域,有郡公出手,足抵十萬兵。」
唰!
所有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蘇大為身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整個議政大殿,一時安靜下來。
包括新帝李弘在內,這時候所有人才想起來,在場眾臣中,蘇大為不但是開國郡公,兵部尚書,他還是一名異人。
而且是曾獨自一人踏平過白馬寺,擊殺過許多異人的大能。
若是由蘇大為出手,說不定真能獨擋一麵,將那些大食人,和反叛的突厥人用神通給抹殺吧?
想想似乎還有點小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