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李治和武媚娘稍遠處的百官中。
一名身著二品官袍的老者,掃了一眼身邊的另一名官員。
「左相,你覺不覺得,這蘇大為受的榮寵有些過了?」
老者幽幽的道。
被他喚作左相的閻立本,悚然而驚。
但是眉目間,卻不透聲色。
低聲道:「右相說的極是。」
「年輕人,鋒芒太露了不是好事……天皇天後愛護,但若他太膨脹了……」
後麵如何,他沒有說下去。
但是一雙眼睛,卻光芒灼灼的盯在閻立本的臉上。
似乎等待著什麽。
閻立本忽然感覺自己的嗓子有些發幹。
大唐右相,關隴貴族如今在朝中最大的山頭。
不是自己能抗衡的。
他暗自吞咽了一下唾沫,卻感覺喉嚨裏幹幹的,沒有一絲水份。
「左相?」
「右相……所言極是。」
「嗬嗬。」
被喚右相的老者目光在閻立本身上一轉,才幽幽的收迴去。
他的目光盯著武媚娘的背影,幽深難測。
儀仗隊的百官中,不少人暗中注意著右相與左相。
誰不知道,近年來隨著天災,朝中局勢又起了變化。
首先是關隴貴族為首的家族重新凝聚起來。
而且借著天人感應,不斷彈劾武後。
其次寒門出身的官員大受打壓和排斥。
武後不得不斷尾求生,不斷將這些人捨棄。
但另一個變故也同時發生。
那就是陛下的龍體……似乎越來越差了。
也就越來越依仗武後。
甚至有人私下傳言,朝中大小事務,悉決於武後。
如今的陛下,成了泥樣木偶。
關隴貴族、山東士族,甚至開國的軍功貴族,與武後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在這個緊要時刻,陛下突然在一次朝會透出遷都洛陽的意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今,為了遷都之事,已經爭論了快半年了。
兩邊人馬,至今還沒爭出個頭緒。
結果又出了蘇大為這件事。
誰不知道,蘇大為,是武後的人?
閻立本眼露擔憂的看向李治的背影。
從這位陛下的背影,他看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隻看到他的疲弱、衰老。
就那樣倚靠在武後的肩上。
仿佛沒有武後的支撐,他隨時會摔倒。
唉!
閻立本在心中長嘆一口氣。
隻盼著狄仁傑趕快來長安。
此人有宰輔之才。
有他相助,老夫才不用支撐得那麽辛苦。
就在文武百官隊列中,氣氛詭異時。
突然,從前方朱雀大道的方向,傳來一股巨大的聲浪。
那是數以千計大唐軍人,一齊怒吼的軍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歌聲嘹亮甚至一瞬間將全長安百姓的歡唿聲都壓下去。
整個天地,仿佛靜默了一瞬。
下一刻,更加熾熱的歡唿聲沖天而起。
那是朱雀長街兩旁數以萬計的百姓在隨歌應喝。
起先是幾百人,幾千人。
接著是幾萬人。
乃至朱雀街外,西市的胡商,長安縣、萬年縣,東市,一個個唐人下意識隨著歌聲唱唱。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是蘇大為在征吐蕃時,於軍陣中念過的詩句。
當時隻是由感而發,鼓勵戰陣中的袍澤。
誰知身邊的將士們就都記住了。
為了迎接蘇大為,還特意排練過了。
上千軍士帶著上萬百姓,最終引得長安內外,十幾萬人齊唱同一首歌。
如此盛景,曠古未有。
皇城承天門下,李治隻覺汗毛倒豎。
一股氣從腳下衝起,令他一下子挺直了腰身,驚訝的道:「這歌……」
「陛下,這是阿彌在征吐蕃時,於軍陣中所作,將士們甚愛之。」
武媚娘挽著他的胳膊,溫柔的道:「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阿彌對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表。」
「哈哈哈~」
李治忍不住大笑起來。
一笑,牽動著胸膛,發出拉風箱般的喘息聲。
武媚娘忙替他以手撫背順氣。
李治艱難的擺著手,示意自己沒事。
他捂著口,喘息了片刻,抬首向著前方,臉上露出欣然之色:「沒想到蘇大為除了領軍之能,還有這般詩才!朕,過去真是小看了他。」
站在李治和武媚娘身後稍遠處,幾位皇子和皇女們悄然豎起了耳朵。
太子李弘此時已經成人,長得比李治還略高數分。
聽到李治誇獎蘇大為。
李弘的臉上,露出喜出望外之色。
父皇,果然很喜歡蘇大為呢。
太好了!
「陛下!」
右相一串小碎步上前:「陛下請保重龍體。」
一名身著二品官袍的老者,掃了一眼身邊的另一名官員。
「左相,你覺不覺得,這蘇大為受的榮寵有些過了?」
老者幽幽的道。
被他喚作左相的閻立本,悚然而驚。
但是眉目間,卻不透聲色。
低聲道:「右相說的極是。」
「年輕人,鋒芒太露了不是好事……天皇天後愛護,但若他太膨脹了……」
後麵如何,他沒有說下去。
但是一雙眼睛,卻光芒灼灼的盯在閻立本的臉上。
似乎等待著什麽。
閻立本忽然感覺自己的嗓子有些發幹。
大唐右相,關隴貴族如今在朝中最大的山頭。
不是自己能抗衡的。
他暗自吞咽了一下唾沫,卻感覺喉嚨裏幹幹的,沒有一絲水份。
「左相?」
「右相……所言極是。」
「嗬嗬。」
被喚右相的老者目光在閻立本身上一轉,才幽幽的收迴去。
他的目光盯著武媚娘的背影,幽深難測。
儀仗隊的百官中,不少人暗中注意著右相與左相。
誰不知道,近年來隨著天災,朝中局勢又起了變化。
首先是關隴貴族為首的家族重新凝聚起來。
而且借著天人感應,不斷彈劾武後。
其次寒門出身的官員大受打壓和排斥。
武後不得不斷尾求生,不斷將這些人捨棄。
但另一個變故也同時發生。
那就是陛下的龍體……似乎越來越差了。
也就越來越依仗武後。
甚至有人私下傳言,朝中大小事務,悉決於武後。
如今的陛下,成了泥樣木偶。
關隴貴族、山東士族,甚至開國的軍功貴族,與武後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在這個緊要時刻,陛下突然在一次朝會透出遷都洛陽的意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今,為了遷都之事,已經爭論了快半年了。
兩邊人馬,至今還沒爭出個頭緒。
結果又出了蘇大為這件事。
誰不知道,蘇大為,是武後的人?
閻立本眼露擔憂的看向李治的背影。
從這位陛下的背影,他看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隻看到他的疲弱、衰老。
就那樣倚靠在武後的肩上。
仿佛沒有武後的支撐,他隨時會摔倒。
唉!
閻立本在心中長嘆一口氣。
隻盼著狄仁傑趕快來長安。
此人有宰輔之才。
有他相助,老夫才不用支撐得那麽辛苦。
就在文武百官隊列中,氣氛詭異時。
突然,從前方朱雀大道的方向,傳來一股巨大的聲浪。
那是數以千計大唐軍人,一齊怒吼的軍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歌聲嘹亮甚至一瞬間將全長安百姓的歡唿聲都壓下去。
整個天地,仿佛靜默了一瞬。
下一刻,更加熾熱的歡唿聲沖天而起。
那是朱雀長街兩旁數以萬計的百姓在隨歌應喝。
起先是幾百人,幾千人。
接著是幾萬人。
乃至朱雀街外,西市的胡商,長安縣、萬年縣,東市,一個個唐人下意識隨著歌聲唱唱。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是蘇大為在征吐蕃時,於軍陣中念過的詩句。
當時隻是由感而發,鼓勵戰陣中的袍澤。
誰知身邊的將士們就都記住了。
為了迎接蘇大為,還特意排練過了。
上千軍士帶著上萬百姓,最終引得長安內外,十幾萬人齊唱同一首歌。
如此盛景,曠古未有。
皇城承天門下,李治隻覺汗毛倒豎。
一股氣從腳下衝起,令他一下子挺直了腰身,驚訝的道:「這歌……」
「陛下,這是阿彌在征吐蕃時,於軍陣中所作,將士們甚愛之。」
武媚娘挽著他的胳膊,溫柔的道:「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阿彌對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表。」
「哈哈哈~」
李治忍不住大笑起來。
一笑,牽動著胸膛,發出拉風箱般的喘息聲。
武媚娘忙替他以手撫背順氣。
李治艱難的擺著手,示意自己沒事。
他捂著口,喘息了片刻,抬首向著前方,臉上露出欣然之色:「沒想到蘇大為除了領軍之能,還有這般詩才!朕,過去真是小看了他。」
站在李治和武媚娘身後稍遠處,幾位皇子和皇女們悄然豎起了耳朵。
太子李弘此時已經成人,長得比李治還略高數分。
聽到李治誇獎蘇大為。
李弘的臉上,露出喜出望外之色。
父皇,果然很喜歡蘇大為呢。
太好了!
「陛下!」
右相一串小碎步上前:「陛下請保重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