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摺疊整齊的家書,就靜靜的躺在匣子裏。
蘇大為略略定神,取信在手。
他沒法不激動,這一次征吐蕃之戰,實在是太久了。
從顯慶年間開始參軍,參與征西突厥之戰。
蘇大為共經歷了征西突厥、征百濟、征倭、征高句麗以及征吐蕃的戰役。
所有的戰役,以征吐蕃耗時最長。
前後跨度四年。
以唐時的運輸能力,到達吐蕃,實已到達了兵力投送的極限。
若不是就食於吐穀渾和吐蕃人的牧場,就算以大唐國力,也難以承擔曠日持久的後勤壓力。
而在整場征戰過程中,他收到家書屈指可數。
一是因為道路險阻,信使一來一迴,便要耗去一年半的時間。
這還是朝廷專用的馳道和信使。
若是普通商旅托寄的信,隻怕更是遙遙無期,未必能送達。
二來,聶蘇雖然識得一些字,但主要是她當年出家做小女尼時,念佛經所學,讓聶蘇寫字,實在太難為她了。
前兩次收到聶蘇的信,都是她請人代筆。
這是第三封,也是結束戰爭後的第一封。
不知小蘇會在信中,寫些什麽。
手捧著輕若羽毛的紙頁,蘇大為壓住心頭的激盪,緩緩將其打開。
出乎蘇大為的意料,這次的信,字意外的少,而且字極醜。
那歪歪扭扭的筆劃,看上去就和蒙學剛識字的幼童所寫,相差仿佛。
蘇大為看了先是想笑,隨即心中一震。
這是,聶蘇親筆寫的。
這一定是她親筆寫的,才會如此。
鼻尖,隱隱嗅到一絲淺淡的香氣。
這是聶蘇最愛用的香粉。
是西市坊間胡同裏,長安最著名的何記香店所售。
名為「凝冷翠」。
香氣初聞冷清,不媚不俗,再待迴味,又會嗅到一縷沁人心脾的清甜,聞之忘憂。
蘇大為手指撫著信紙,發現上麵邊角似被水浸過,微微起皺。
他不及細想,看聶蘇所寫的字。
「妾安好,君何時歸?」
一共隻有七個字。
字雖醜,但每一筆都極用力氣,力透紙背。
最後一個字念完,蘇大為忽然像是失去全身的力氣,身體一下子跌入坐上。
妾安好,君何時歸?
李博停下手裏的活,詫異的抬頭看向蘇大為。
卻見他手覆在紙上,良久不語。
「總管?」
「君何時歸?何時歸?」
蘇大為心髒像是被人狠狠打了一拳。
別離苦,求不得。
不經世事,怎知相思斷腸?
風聲,雨聲,如小蘇的唿喚,聲聲入心。
蘇大為有些喪魂落魄的站起身,來到帳前,掀簾看向長安方向。
那裏,黑夜籠罩著,隻隱隱看到大巴山的起伏之姿。
秋雨淅淅瀝瀝。
就像是他對小蘇的思念,綿綿不絕。
與聶蘇相識相識的一幕幕,仿佛閃電般自腦海劃過。
一種莫名的衝動,化作詩句,從他口中吟出。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共剪西窗燭……
不知此時此刻,小蘇在長安,是不是也在思念我?
是不是也想起上元節夜時,一夜纏綿。
「好詩!」
李博驚嘆一聲,將毛筆提起在舌尖舔了舔,潤開筆尖,飽沾墨汁,在手邊的紙頭上一揮而就。
寫完,自己拿起吹了吹,大讚道:「總管此詩,定能名傳後世!」
蘇大為好好的一份思念愁情,被他一下子給打破。
迴頭無奈的看了他一眼,向他道:「這不是我寫的。」
「不是總管寫的,還能是誰寫的?我自認學富五車,卻從未聽過這首詩。」李博認真的追問。
「呃,其實是我小時候,我們家對麵住了一個讀書人,經常會念些詩,我便記住了。」
蘇大為有些意興闌珊的擺擺手,一步步走迴桌案前。
李博忍不住吐槽道:「我記得上次總管作《將進酒》,說是從你們家門前路過的一個禿頭道士所作。」
「咳咳~禿頭……你記錯了,那是個化緣的沙門。」
「怎麽這次又變成鄰居了?」
「上次是上次的詩,這次是我鄰居朋友所作。」
「哦~」
李博拖長了聲音,顯然是不信。
雖然沒繼續追問,但臉上的神情分明是:您這個朋友,說的就是你自己吧?
蘇大為苦笑搖頭,也不去解釋。
他不想做文抄公,但奈何有時忍不住總會念幾句。
這無頭公案多了,自然也被身邊人懷疑。
解釋不清了,隨便吧。
「總管以前來過巴蜀?」
「第一次來。」
「那總管為何知道巴山下有秋池?」李博一邊看著詩,一邊問。
「因為……」
蘇大為皺眉道:「因為這詩是我鄰居的朋友作的,我不知道巴山有沒有秋池。」
李博看了他一眼,肅然起敬。
寫詩不求名就算了,還入戲這麽深,當真是低調得可怕。
明明有滿腹才華,總管卻要靠顏值……咳,靠兵法來揚名。
蘇大為略略定神,取信在手。
他沒法不激動,這一次征吐蕃之戰,實在是太久了。
從顯慶年間開始參軍,參與征西突厥之戰。
蘇大為共經歷了征西突厥、征百濟、征倭、征高句麗以及征吐蕃的戰役。
所有的戰役,以征吐蕃耗時最長。
前後跨度四年。
以唐時的運輸能力,到達吐蕃,實已到達了兵力投送的極限。
若不是就食於吐穀渾和吐蕃人的牧場,就算以大唐國力,也難以承擔曠日持久的後勤壓力。
而在整場征戰過程中,他收到家書屈指可數。
一是因為道路險阻,信使一來一迴,便要耗去一年半的時間。
這還是朝廷專用的馳道和信使。
若是普通商旅托寄的信,隻怕更是遙遙無期,未必能送達。
二來,聶蘇雖然識得一些字,但主要是她當年出家做小女尼時,念佛經所學,讓聶蘇寫字,實在太難為她了。
前兩次收到聶蘇的信,都是她請人代筆。
這是第三封,也是結束戰爭後的第一封。
不知小蘇會在信中,寫些什麽。
手捧著輕若羽毛的紙頁,蘇大為壓住心頭的激盪,緩緩將其打開。
出乎蘇大為的意料,這次的信,字意外的少,而且字極醜。
那歪歪扭扭的筆劃,看上去就和蒙學剛識字的幼童所寫,相差仿佛。
蘇大為看了先是想笑,隨即心中一震。
這是,聶蘇親筆寫的。
這一定是她親筆寫的,才會如此。
鼻尖,隱隱嗅到一絲淺淡的香氣。
這是聶蘇最愛用的香粉。
是西市坊間胡同裏,長安最著名的何記香店所售。
名為「凝冷翠」。
香氣初聞冷清,不媚不俗,再待迴味,又會嗅到一縷沁人心脾的清甜,聞之忘憂。
蘇大為手指撫著信紙,發現上麵邊角似被水浸過,微微起皺。
他不及細想,看聶蘇所寫的字。
「妾安好,君何時歸?」
一共隻有七個字。
字雖醜,但每一筆都極用力氣,力透紙背。
最後一個字念完,蘇大為忽然像是失去全身的力氣,身體一下子跌入坐上。
妾安好,君何時歸?
李博停下手裏的活,詫異的抬頭看向蘇大為。
卻見他手覆在紙上,良久不語。
「總管?」
「君何時歸?何時歸?」
蘇大為心髒像是被人狠狠打了一拳。
別離苦,求不得。
不經世事,怎知相思斷腸?
風聲,雨聲,如小蘇的唿喚,聲聲入心。
蘇大為有些喪魂落魄的站起身,來到帳前,掀簾看向長安方向。
那裏,黑夜籠罩著,隻隱隱看到大巴山的起伏之姿。
秋雨淅淅瀝瀝。
就像是他對小蘇的思念,綿綿不絕。
與聶蘇相識相識的一幕幕,仿佛閃電般自腦海劃過。
一種莫名的衝動,化作詩句,從他口中吟出。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共剪西窗燭……
不知此時此刻,小蘇在長安,是不是也在思念我?
是不是也想起上元節夜時,一夜纏綿。
「好詩!」
李博驚嘆一聲,將毛筆提起在舌尖舔了舔,潤開筆尖,飽沾墨汁,在手邊的紙頭上一揮而就。
寫完,自己拿起吹了吹,大讚道:「總管此詩,定能名傳後世!」
蘇大為好好的一份思念愁情,被他一下子給打破。
迴頭無奈的看了他一眼,向他道:「這不是我寫的。」
「不是總管寫的,還能是誰寫的?我自認學富五車,卻從未聽過這首詩。」李博認真的追問。
「呃,其實是我小時候,我們家對麵住了一個讀書人,經常會念些詩,我便記住了。」
蘇大為有些意興闌珊的擺擺手,一步步走迴桌案前。
李博忍不住吐槽道:「我記得上次總管作《將進酒》,說是從你們家門前路過的一個禿頭道士所作。」
「咳咳~禿頭……你記錯了,那是個化緣的沙門。」
「怎麽這次又變成鄰居了?」
「上次是上次的詩,這次是我鄰居朋友所作。」
「哦~」
李博拖長了聲音,顯然是不信。
雖然沒繼續追問,但臉上的神情分明是:您這個朋友,說的就是你自己吧?
蘇大為苦笑搖頭,也不去解釋。
他不想做文抄公,但奈何有時忍不住總會念幾句。
這無頭公案多了,自然也被身邊人懷疑。
解釋不清了,隨便吧。
「總管以前來過巴蜀?」
「第一次來。」
「那總管為何知道巴山下有秋池?」李博一邊看著詩,一邊問。
「因為……」
蘇大為皺眉道:「因為這詩是我鄰居的朋友作的,我不知道巴山有沒有秋池。」
李博看了他一眼,肅然起敬。
寫詩不求名就算了,還入戲這麽深,當真是低調得可怕。
明明有滿腹才華,總管卻要靠顏值……咳,靠兵法來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