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挺妖的。
就說今日,誰能想到,和擅長養鷹的吐蕃人鬥鷹,居然還能贏。
蘇大為身上,好像總能出人意表。
想了想,蕭嗣業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向蘇大為道:「好好,就當老夫還欠著你人情,日後必還。」
「呸,別提日後。」
蘇大為連聲咳嗽,這個反應,令蕭嗣業一頭霧水,不知自己說了什麽,又戳到了蘇大為。
他清了清嗓子,轉開話題道:「你部先鋒現在行軍路是從這裏,翻躍大非川,入吐穀渾境,尋機試探吐蕃虛實。
等到了都護府,那邊有裴行儉的人馬,王方翼、薛仁貴、阿史那真都在那裏等候。
另外按你的要求,已經從遼東徵調黑齒常之、沙吒忠義、婁師德、王孝傑等將,趕赴戰場。」
聽完蕭嗣業的安排,蘇大為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說了聲:「多謝。」
這個陣容,可以說,集齊了大唐現今最豪華的陣容。
堪稱將星閃耀。
蘇大為點的人,可不是隨便點的。
要麽是現在的年青能將,要麽未來將成為大唐名將。
若是站在時間的長緯度來看,這份豪華陣容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未來也很可能不會再有了。
能集齊這麽多將星,蘇大為很是花費了一番力氣。
也多虧了兵部這邊蕭嗣業和李勣都肯給予方便。
蘇大為身邊,蘇慶節一直凝目觀察著沙盤上大非川的地形圖:「此等險惡環境,作戰不容易啊,我們的戰馬需要翻山躍嶺,大為降低我軍騎兵的衝擊力。」
蘇大為點點頭:「這個待會再議。」
說著他向蕭嗣業問:「我手裏一共就是萬餘人?」
「集齊九個折衝府的兵力,為一軍之主,你就偷著樂吧。」
蕭嗣業補充道:「這裏麵,有三個折衝府的兵力,是兵募,你到時要注意一下。」
蘇大為微微一愣,點頭道:「我知道了。」
兵募,不同於府兵製,乃是朝廷出錢出裝備,招募軍功貴族和各家族中有誌軍功的青年。
既不同於府兵那種靠著田地,自帶幹糧的義務兵。
又不同於後來的募兵製。
募兵製,是朝廷常備的職業兵。
兵募,則屬於短期徵召。
非戰時,朝廷並不養著他們。
算是李治和朝中諸位大佬,眼見府兵製已經不靈便後,想出來的一個折中之法。
照理說,職業軍人的素養,肯定是遠超過半農半兵的府兵。
隻不過,如果把天下府兵全換成募兵,就算傾盡現在大唐府庫,隻怕也養不起。
「後勤糧草準備如何?」
蘇大為又拋出一個問題。
在他身邊,李辯、程務挺和郭待封等青年將領,一邊圍著沙盤指指點點,推演著進兵路線,一邊豎起耳朵聽著蘇大為與蕭嗣業的談話。
「你一個前總管,關心後勤做甚?那是軍中後總管管的事。」
前總管相當於一軍先鋒。
後總管,則統管後勤輜重和輔兵,炊事、戰馬馱馬等雜務。
「打仗就是打後勤,我這一軍眼下還是孤軍,若是後勤的事不弄清楚,我這心裏始終不安。」
蕭嗣業上下打量他一番,點點頭:「不錯。」
說著想了想道:「長運坊備有一定數量的官牛和車,有牛一百四十頭,車一百三十七乘,備作牛車,每車可運糧五石,每名兵卒,按一月三十斤糧食算,則一萬大軍一年之需,共計需要發牛車一千餘輛,還不包括戰馬的草料。
不過你不用擔心,沿路州府都有運坊,此次出兵,各府都會提供運力。
至於糧草……」
蘇大為看著他不說話。
長安府庫裏現在糧草也不多了,還要供著整個帝都。
而且連連用兵,此次勞師遠征吐蕃,隻怕一時籌措不到那麽多糧草。
在秦漢之際,長安曾是沃野千裏,天府之國。
但幾百年下來,大興土木以致水土流失,長安近郊的土地,已經無法供養龐大的帝都人口。
所以自隋以來,煬帝就興建大運河,方便南方漕糧運往長安。
之前李治和武媚娘有數次去東都洛陽,也有「就食」之意。
每到饑荒年,就連天子都不得不東巡。
蕭嗣業拈鬚道:「陛下已經下旨,今年秋糧除去運往長安的部份,剩餘部分直接會運往軍中,以供養士卒。
除了運坊的牛車,陛下還令公交署全力配合,運力方麵不用擔心。
糧草除了秋糧,另外還與長安一些糧商合作,他們會沿途送糧至軍中。」
蘇大為心中計算了一番,點點頭:「如此甚好。」
他轉頭向身邊的高崇文:「我們軍中糧草、兵甲、馱馬、藥材,足夠嗎?」
「足夠大軍一月之用,剩下的沿路各州府能補充。」
「好。」
蘇大為這才放下心來。
後勤沒問題,至少在進入吐蕃人的領地前,沒什麽問題。
剩下的,就是如何進兵和用兵。
他是這一軍的主帥,這些都是他的工作。
蕭嗣業看了看天色:「時間不早了,我要迴長安了,免得讓人看了起疑。」
「恭送蕭尚書。」
就說今日,誰能想到,和擅長養鷹的吐蕃人鬥鷹,居然還能贏。
蘇大為身上,好像總能出人意表。
想了想,蕭嗣業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向蘇大為道:「好好,就當老夫還欠著你人情,日後必還。」
「呸,別提日後。」
蘇大為連聲咳嗽,這個反應,令蕭嗣業一頭霧水,不知自己說了什麽,又戳到了蘇大為。
他清了清嗓子,轉開話題道:「你部先鋒現在行軍路是從這裏,翻躍大非川,入吐穀渾境,尋機試探吐蕃虛實。
等到了都護府,那邊有裴行儉的人馬,王方翼、薛仁貴、阿史那真都在那裏等候。
另外按你的要求,已經從遼東徵調黑齒常之、沙吒忠義、婁師德、王孝傑等將,趕赴戰場。」
聽完蕭嗣業的安排,蘇大為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說了聲:「多謝。」
這個陣容,可以說,集齊了大唐現今最豪華的陣容。
堪稱將星閃耀。
蘇大為點的人,可不是隨便點的。
要麽是現在的年青能將,要麽未來將成為大唐名將。
若是站在時間的長緯度來看,這份豪華陣容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未來也很可能不會再有了。
能集齊這麽多將星,蘇大為很是花費了一番力氣。
也多虧了兵部這邊蕭嗣業和李勣都肯給予方便。
蘇大為身邊,蘇慶節一直凝目觀察著沙盤上大非川的地形圖:「此等險惡環境,作戰不容易啊,我們的戰馬需要翻山躍嶺,大為降低我軍騎兵的衝擊力。」
蘇大為點點頭:「這個待會再議。」
說著他向蕭嗣業問:「我手裏一共就是萬餘人?」
「集齊九個折衝府的兵力,為一軍之主,你就偷著樂吧。」
蕭嗣業補充道:「這裏麵,有三個折衝府的兵力,是兵募,你到時要注意一下。」
蘇大為微微一愣,點頭道:「我知道了。」
兵募,不同於府兵製,乃是朝廷出錢出裝備,招募軍功貴族和各家族中有誌軍功的青年。
既不同於府兵那種靠著田地,自帶幹糧的義務兵。
又不同於後來的募兵製。
募兵製,是朝廷常備的職業兵。
兵募,則屬於短期徵召。
非戰時,朝廷並不養著他們。
算是李治和朝中諸位大佬,眼見府兵製已經不靈便後,想出來的一個折中之法。
照理說,職業軍人的素養,肯定是遠超過半農半兵的府兵。
隻不過,如果把天下府兵全換成募兵,就算傾盡現在大唐府庫,隻怕也養不起。
「後勤糧草準備如何?」
蘇大為又拋出一個問題。
在他身邊,李辯、程務挺和郭待封等青年將領,一邊圍著沙盤指指點點,推演著進兵路線,一邊豎起耳朵聽著蘇大為與蕭嗣業的談話。
「你一個前總管,關心後勤做甚?那是軍中後總管管的事。」
前總管相當於一軍先鋒。
後總管,則統管後勤輜重和輔兵,炊事、戰馬馱馬等雜務。
「打仗就是打後勤,我這一軍眼下還是孤軍,若是後勤的事不弄清楚,我這心裏始終不安。」
蕭嗣業上下打量他一番,點點頭:「不錯。」
說著想了想道:「長運坊備有一定數量的官牛和車,有牛一百四十頭,車一百三十七乘,備作牛車,每車可運糧五石,每名兵卒,按一月三十斤糧食算,則一萬大軍一年之需,共計需要發牛車一千餘輛,還不包括戰馬的草料。
不過你不用擔心,沿路州府都有運坊,此次出兵,各府都會提供運力。
至於糧草……」
蘇大為看著他不說話。
長安府庫裏現在糧草也不多了,還要供著整個帝都。
而且連連用兵,此次勞師遠征吐蕃,隻怕一時籌措不到那麽多糧草。
在秦漢之際,長安曾是沃野千裏,天府之國。
但幾百年下來,大興土木以致水土流失,長安近郊的土地,已經無法供養龐大的帝都人口。
所以自隋以來,煬帝就興建大運河,方便南方漕糧運往長安。
之前李治和武媚娘有數次去東都洛陽,也有「就食」之意。
每到饑荒年,就連天子都不得不東巡。
蕭嗣業拈鬚道:「陛下已經下旨,今年秋糧除去運往長安的部份,剩餘部分直接會運往軍中,以供養士卒。
除了運坊的牛車,陛下還令公交署全力配合,運力方麵不用擔心。
糧草除了秋糧,另外還與長安一些糧商合作,他們會沿途送糧至軍中。」
蘇大為心中計算了一番,點點頭:「如此甚好。」
他轉頭向身邊的高崇文:「我們軍中糧草、兵甲、馱馬、藥材,足夠嗎?」
「足夠大軍一月之用,剩下的沿路各州府能補充。」
「好。」
蘇大為這才放下心來。
後勤沒問題,至少在進入吐蕃人的領地前,沒什麽問題。
剩下的,就是如何進兵和用兵。
他是這一軍的主帥,這些都是他的工作。
蕭嗣業看了看天色:「時間不早了,我要迴長安了,免得讓人看了起疑。」
「恭送蕭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