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
一直沒出聲的郝處俊此時站出來道:「吐蕃地處西陲,地形難製,我軍勞師遠征,若去,賊勢必遁走,追之不及,若我軍退,則吐蕃故態復萌,此勢難以破賊。
若留重兵駐紮,久則師老疲弊。
戰,則頓兵挫銳,實非良謀。
依臣之見,還是扶立吐穀渾王,令吐穀渾復國,以此牽製吐蕃。」
李治登基之後,一共打了兩場大戰。
第一是在蔥嶺外,對西突厥之戰。
一戰滅西突厥,生擒沙缽羅可汗。
二戰,則是在遼東戰場。
先後征百濟與高句麗,倭國。
花費了數年時間。
這令帝國的精力,大量被牽扯在這些戰場上。
這對高原崛起的吐蕃來說,是天賜的戰略機遇。
一個大帝國的崛起,勢必要向外擴張。
而且是向富饒之地擴張。
如此,吐穀渾就成了吐蕃必然要攻取之地。
也是吞噬大唐的前進基地和跳板。
這些年,吐蕃先是出兵十二萬,擊白蘭氏,後來不斷攻略吐穀渾。
最後吐穀渾實在是受不了了,國王幕容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引殘落走涼州,向李治上表請求內附。
這還了得?
當時大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正到了關鍵時候,哪有空管吐蕃的事。
於是便以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獨孤卿雲等屯涼、鄯州。
後來又以開武候大將國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製諸將,穩定局麵。
這等於是大唐在吐穀渾方向,上了雙保險。
一是鄭仁泰,二是蘇定方。
有這兩員大將坐鎮,再加上手裏有幕容諾曷缽這張牌,隨時可以助吐穀渾復國。
待大唐從東麵騰出手來。
可以集中精力,將吐蕃給打得滿地找牙。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大概是老天眷顧此時的吐蕃,大唐的布置,雙保險,居然先後出了問題。
先是鄭仁泰突然死於任上。
以致青海道大總管空懸。
接下來,統管大局的蘇定方,終於受不了數年來東征西討的奔波,再加上年歲已高,在前線病倒。
蘇定方這一病,延綿有半年之久,時好時壞。
蘇慶節之前都要打算去吐穀渾那邊,在蘇定方身邊照料。
郝處俊的話才剛落下,李思文站出來向李治和武媚娘道:「陛下,武後,以臣之見,吐穀渾此次王俱滅,若待吐蕃數年時間,隻怕吐穀渾徹底變為吐蕃國土,到那時,我們想要收拾局麵,會更加困難,不若趁現在,一鼓作氣,搶迴吐穀渾,做戰略緩衝。」
蘇大為和蘇慶節兩人,這時才聽出味道來。
吐穀渾王,完了?
這是沒於軍中了?
之前聽說蘇定方打下了吐穀渾與唐軍接壤方向一片土地,將吐穀渾王送迴去復國。
主要作用是以吐穀渾王這塊招牌,招集舊部,令吐穀渾奮起反抗吐蕃人的統治,延緩吐蕃消化吸收吐穀渾。
但現在,吐蕃抓住蘇定方病重的消息,大肆攻伐,一舉將吐穀渾王從世上抹去。
從此以後,世上再無吐穀渾。
「不僅吐穀渾王,連弘化公主,一併沒於軍中。」
許敬宗聲音沙啞,顯然病體未愈,說話中氣不足。
「老臣以為,必有一戰,遲打不如早打,而現在,更是不得不打。」
郝處俊在一旁深深看了許敬宗一眼,拱手道:「敢問右僕射這是為何?莫非右僕射不知國庫正吃緊?須得明年糧食收入,才有餘力。」
「東台侍郎考慮的是錢財帳,但老夫算的,卻是另一筆帳。」
第一百零七章 賜甲
「哦?不知是怎樣的帳?」
「陛下今日大朝會,那麽多外蕃臣子看著呢,都聽到吐蕃吞併吐穀渾,殺了吐穀渾王及弘化公主。」
許敬宗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極有份量。
「吐穀渾王,大唐蕃屬之國,天可汗的臣屬,弘化公主,太宗之女,如今俱亡於吐蕃,此仇若不報,隻怕諸多外蕃會疑慮,會動搖我大唐統禦諸蕃的根基。」
最後一個字說完,整個大殿安靜下來。
李治強撐著身體,在武媚娘的扶持下,站起身。
「右僕射,咳咳……所言,咳,極是!」
李治的臉龐憋漲得通紅。
對他而言,一時受辱可以忍得。
但有些底線,絕不容觸碰。
天可汗與朝供體係,是大唐所以統禦四方的根本。
吐蕃妄圖改變這一格局,做挑釁大唐規則的人。
大唐,必須做出迴應。
必須以雷霆般酷烈的軍事行動,來「迴應」。
否則,根基動搖。
大唐四周的外蕃,胡人,隻怕都會動盪起來。
到那個時候,就不提封禪泰山了,連能否穩住目前的疆土,都成問題。
將付出極大的治理成本,經濟、軍事、政治,數管齊下,才能重新穩住局麵。
許敬宗算的不是經濟帳,他算的是未來的政治帳。
哪怕大唐剛經歷遼東之戰。
哪怕府兵疲弊。
哪怕如今大唐唯二碩果僅存的名將蘇定方病重,這一仗,都必須打。
一直沒出聲的郝處俊此時站出來道:「吐蕃地處西陲,地形難製,我軍勞師遠征,若去,賊勢必遁走,追之不及,若我軍退,則吐蕃故態復萌,此勢難以破賊。
若留重兵駐紮,久則師老疲弊。
戰,則頓兵挫銳,實非良謀。
依臣之見,還是扶立吐穀渾王,令吐穀渾復國,以此牽製吐蕃。」
李治登基之後,一共打了兩場大戰。
第一是在蔥嶺外,對西突厥之戰。
一戰滅西突厥,生擒沙缽羅可汗。
二戰,則是在遼東戰場。
先後征百濟與高句麗,倭國。
花費了數年時間。
這令帝國的精力,大量被牽扯在這些戰場上。
這對高原崛起的吐蕃來說,是天賜的戰略機遇。
一個大帝國的崛起,勢必要向外擴張。
而且是向富饒之地擴張。
如此,吐穀渾就成了吐蕃必然要攻取之地。
也是吞噬大唐的前進基地和跳板。
這些年,吐蕃先是出兵十二萬,擊白蘭氏,後來不斷攻略吐穀渾。
最後吐穀渾實在是受不了了,國王幕容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引殘落走涼州,向李治上表請求內附。
這還了得?
當時大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正到了關鍵時候,哪有空管吐蕃的事。
於是便以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獨孤卿雲等屯涼、鄯州。
後來又以開武候大將國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製諸將,穩定局麵。
這等於是大唐在吐穀渾方向,上了雙保險。
一是鄭仁泰,二是蘇定方。
有這兩員大將坐鎮,再加上手裏有幕容諾曷缽這張牌,隨時可以助吐穀渾復國。
待大唐從東麵騰出手來。
可以集中精力,將吐蕃給打得滿地找牙。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大概是老天眷顧此時的吐蕃,大唐的布置,雙保險,居然先後出了問題。
先是鄭仁泰突然死於任上。
以致青海道大總管空懸。
接下來,統管大局的蘇定方,終於受不了數年來東征西討的奔波,再加上年歲已高,在前線病倒。
蘇定方這一病,延綿有半年之久,時好時壞。
蘇慶節之前都要打算去吐穀渾那邊,在蘇定方身邊照料。
郝處俊的話才剛落下,李思文站出來向李治和武媚娘道:「陛下,武後,以臣之見,吐穀渾此次王俱滅,若待吐蕃數年時間,隻怕吐穀渾徹底變為吐蕃國土,到那時,我們想要收拾局麵,會更加困難,不若趁現在,一鼓作氣,搶迴吐穀渾,做戰略緩衝。」
蘇大為和蘇慶節兩人,這時才聽出味道來。
吐穀渾王,完了?
這是沒於軍中了?
之前聽說蘇定方打下了吐穀渾與唐軍接壤方向一片土地,將吐穀渾王送迴去復國。
主要作用是以吐穀渾王這塊招牌,招集舊部,令吐穀渾奮起反抗吐蕃人的統治,延緩吐蕃消化吸收吐穀渾。
但現在,吐蕃抓住蘇定方病重的消息,大肆攻伐,一舉將吐穀渾王從世上抹去。
從此以後,世上再無吐穀渾。
「不僅吐穀渾王,連弘化公主,一併沒於軍中。」
許敬宗聲音沙啞,顯然病體未愈,說話中氣不足。
「老臣以為,必有一戰,遲打不如早打,而現在,更是不得不打。」
郝處俊在一旁深深看了許敬宗一眼,拱手道:「敢問右僕射這是為何?莫非右僕射不知國庫正吃緊?須得明年糧食收入,才有餘力。」
「東台侍郎考慮的是錢財帳,但老夫算的,卻是另一筆帳。」
第一百零七章 賜甲
「哦?不知是怎樣的帳?」
「陛下今日大朝會,那麽多外蕃臣子看著呢,都聽到吐蕃吞併吐穀渾,殺了吐穀渾王及弘化公主。」
許敬宗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極有份量。
「吐穀渾王,大唐蕃屬之國,天可汗的臣屬,弘化公主,太宗之女,如今俱亡於吐蕃,此仇若不報,隻怕諸多外蕃會疑慮,會動搖我大唐統禦諸蕃的根基。」
最後一個字說完,整個大殿安靜下來。
李治強撐著身體,在武媚娘的扶持下,站起身。
「右僕射,咳咳……所言,咳,極是!」
李治的臉龐憋漲得通紅。
對他而言,一時受辱可以忍得。
但有些底線,絕不容觸碰。
天可汗與朝供體係,是大唐所以統禦四方的根本。
吐蕃妄圖改變這一格局,做挑釁大唐規則的人。
大唐,必須做出迴應。
必須以雷霆般酷烈的軍事行動,來「迴應」。
否則,根基動搖。
大唐四周的外蕃,胡人,隻怕都會動盪起來。
到那個時候,就不提封禪泰山了,連能否穩住目前的疆土,都成問題。
將付出極大的治理成本,經濟、軍事、政治,數管齊下,才能重新穩住局麵。
許敬宗算的不是經濟帳,他算的是未來的政治帳。
哪怕大唐剛經歷遼東之戰。
哪怕府兵疲弊。
哪怕如今大唐唯二碩果僅存的名將蘇定方病重,這一仗,都必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