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總算是趁李治心情不錯,借著獻酒的事,把這事暗中說開了。
「對了陛下,怎麽不見阿姊?」
「媚娘在太子那邊。」
李治一句話帶過。
蘇大為看了看氣氛,感覺現在不適合馬上切入到李義府的事。
酒菜陸續上桌。
酒是燒刀子。
菜則是琳琅滿目。
蘇大為粗粗一看,竟有數種魚。
據說李治愛吃魚,這桌上,有一道蒸鱸魚,還有一道魚膾。
至於別的,蘇大為則是不認識。
李治似是看出蘇大為的窘迫,提起金箸指著那道魚膾道:「此乃金盤膾鯉魚。」
蘇大為頓時有點懵。
唐詩中,將鯉魚稱為「點額魚」,典故來自《太平禦覽·鱗介部·卷八》:「魚鮪,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
據說此魚極有藥用價值,但好像朝廷禁止民間私自捕殺。
不過蘇大為很快想起來,禁止捕鯉,說鯉與「李」諧音,那要到玄宗朝。
現在自無此禁忌。
鯉乃唐人餐桌上美味之一。
白居易的《舟行》裏就說:「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
王維在《洛陽女兒行》寫道:「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蘇大為看看眼前的滿桌魚宴,再看看滿麵紅光,麵帶喜氣的李治,心裏忍不住碎碎念:魚雖好,但陛下不能貪杯啊。
中醫裏據說許多魚是有「發性」,不可隨便輕吃。
比如鯉魚,就是大發之物。
這個有沒有道理不知道,但至少民間一直這麽傳。
如後來的孟浩然,《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開元末,病疽背卒。
據說就是病幾乎好了,但在朋友聚會時,忍不住多吃了點魚,迴來後便背疽發作而死。
像李治這身體,一看就是三高人群,吃大魚大肉,真的是在作死路上瘋狂摩擦吧。
不過這些也隻能在蘇大為心裏一閃而過。
他是沒有頭鐵到就飲食問題,和李治爭一爭長短。
食不知味的陪著李治喝了幾杯,蘇大為頗有些如坐針氈之感。
他心裏有事,自然坐不安穩。
但看李治興致正濃,又不好這時候開口壞了李治的興致。
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李治吃得差不多,開始撤宴上茶。
蘇大為心裏做了一番建設,正要開口把話題往李義府身上引,就在這時,忽見一名宮女匆匆跑上殿,被王伏勝攔住問了幾句後,王伏勝麵色亦是一變。
第五十二章 釜底抽薪
「陛下,太子的病勢又發作了……」
王伏勝小碎步走到李治身邊,看了一眼蘇大為,壓低聲音在李治耳旁道。
說話的同時,王伏勝額頭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蘇大為心裏咯噔一下。
看向李治。
這位大唐帝王,臉上的笑容凝固住,手裏的茶碗有些失態的磕在桌上,茶水溢處,燙得李治叫了一聲。
一旁侍候的宮女和太監紛紛上前,又急忙喊傳醫官。
但被李治揮手止住:「帶朕去太子宮裏。」
說著,他看向蘇大為,麵色沉重道:「阿彌,今天就到這裏,若有事,改日你再入宮找朕。」
說完,停了停,又道:「今天的事,不要外傳。」
「喏。」
蘇大為忙站起身,叉手應諾。
能得李治開口交代,此事自然非同小可。
首先,如果隻是普通的小事,不可能引起李治這麽大的反應。
看那個宮女,應該是武媚娘貼身的女官。
如此焦急趕來,說明李弘此次發病遠比平常厲害。
李治開口叮囑蘇大為,便是為此。
太治患病,這不是小事。
太子為皇儲,下一任皇帝,乃大唐皇室未來的希望。
若太子有事,大唐上下,必將引發震盪。
所以李弘的身體,不是小事,關於他病情的一切,都是重要的「政治事件」。
絕不能向外泄露半分。
李治在王伏勝的攙扶下起身,先是向四周掃視一圈。
眼中帶著凜冽之意。
「今日之事,誰也不許泄露半分。」
「喏!」
殿上的太監宮女,一齊應喏。
李治猶不罷休,伸手指著那名報信的女官,喘息了口氣:「此賤婢,在宮中言行無狀,失臣禮,來人,拖下去,杖斃。」
「是。」
王伏勝躬身領命。
那女官,嚇得癱軟在地上,還不及發出悲鳴,王伏勝已經挑起雙媚,厲聲道:「來人,堵上賤婢的嘴。」
早有兩名身材高大的太監上去,將女官的嘴堵上。
又有太監上去,反剪女官雙手,在女官的嗚咽下,將其粗暴的拖出。
蘇大為心中凜然。
心知李治一來恨女官慌亂,一路上被人看到,難免會被人猜忌。
二來是殺雞駭猴,給殿中眾人看著。
這比任何封口令都有效。
蘇大為心情沉重的走出去時,看到躺在殿外道旁,鮮血淋漓的女官屍體,早已無半分氣息。
他的心裏不由暗罵一聲,這都叫什麽事。
原本想給李義府還以顏色,結果還沒開口,就碰到李弘病情反覆。
「對了陛下,怎麽不見阿姊?」
「媚娘在太子那邊。」
李治一句話帶過。
蘇大為看了看氣氛,感覺現在不適合馬上切入到李義府的事。
酒菜陸續上桌。
酒是燒刀子。
菜則是琳琅滿目。
蘇大為粗粗一看,竟有數種魚。
據說李治愛吃魚,這桌上,有一道蒸鱸魚,還有一道魚膾。
至於別的,蘇大為則是不認識。
李治似是看出蘇大為的窘迫,提起金箸指著那道魚膾道:「此乃金盤膾鯉魚。」
蘇大為頓時有點懵。
唐詩中,將鯉魚稱為「點額魚」,典故來自《太平禦覽·鱗介部·卷八》:「魚鮪,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
據說此魚極有藥用價值,但好像朝廷禁止民間私自捕殺。
不過蘇大為很快想起來,禁止捕鯉,說鯉與「李」諧音,那要到玄宗朝。
現在自無此禁忌。
鯉乃唐人餐桌上美味之一。
白居易的《舟行》裏就說:「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
王維在《洛陽女兒行》寫道:「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蘇大為看看眼前的滿桌魚宴,再看看滿麵紅光,麵帶喜氣的李治,心裏忍不住碎碎念:魚雖好,但陛下不能貪杯啊。
中醫裏據說許多魚是有「發性」,不可隨便輕吃。
比如鯉魚,就是大發之物。
這個有沒有道理不知道,但至少民間一直這麽傳。
如後來的孟浩然,《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開元末,病疽背卒。
據說就是病幾乎好了,但在朋友聚會時,忍不住多吃了點魚,迴來後便背疽發作而死。
像李治這身體,一看就是三高人群,吃大魚大肉,真的是在作死路上瘋狂摩擦吧。
不過這些也隻能在蘇大為心裏一閃而過。
他是沒有頭鐵到就飲食問題,和李治爭一爭長短。
食不知味的陪著李治喝了幾杯,蘇大為頗有些如坐針氈之感。
他心裏有事,自然坐不安穩。
但看李治興致正濃,又不好這時候開口壞了李治的興致。
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李治吃得差不多,開始撤宴上茶。
蘇大為心裏做了一番建設,正要開口把話題往李義府身上引,就在這時,忽見一名宮女匆匆跑上殿,被王伏勝攔住問了幾句後,王伏勝麵色亦是一變。
第五十二章 釜底抽薪
「陛下,太子的病勢又發作了……」
王伏勝小碎步走到李治身邊,看了一眼蘇大為,壓低聲音在李治耳旁道。
說話的同時,王伏勝額頭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蘇大為心裏咯噔一下。
看向李治。
這位大唐帝王,臉上的笑容凝固住,手裏的茶碗有些失態的磕在桌上,茶水溢處,燙得李治叫了一聲。
一旁侍候的宮女和太監紛紛上前,又急忙喊傳醫官。
但被李治揮手止住:「帶朕去太子宮裏。」
說著,他看向蘇大為,麵色沉重道:「阿彌,今天就到這裏,若有事,改日你再入宮找朕。」
說完,停了停,又道:「今天的事,不要外傳。」
「喏。」
蘇大為忙站起身,叉手應諾。
能得李治開口交代,此事自然非同小可。
首先,如果隻是普通的小事,不可能引起李治這麽大的反應。
看那個宮女,應該是武媚娘貼身的女官。
如此焦急趕來,說明李弘此次發病遠比平常厲害。
李治開口叮囑蘇大為,便是為此。
太治患病,這不是小事。
太子為皇儲,下一任皇帝,乃大唐皇室未來的希望。
若太子有事,大唐上下,必將引發震盪。
所以李弘的身體,不是小事,關於他病情的一切,都是重要的「政治事件」。
絕不能向外泄露半分。
李治在王伏勝的攙扶下起身,先是向四周掃視一圈。
眼中帶著凜冽之意。
「今日之事,誰也不許泄露半分。」
「喏!」
殿上的太監宮女,一齊應喏。
李治猶不罷休,伸手指著那名報信的女官,喘息了口氣:「此賤婢,在宮中言行無狀,失臣禮,來人,拖下去,杖斃。」
「是。」
王伏勝躬身領命。
那女官,嚇得癱軟在地上,還不及發出悲鳴,王伏勝已經挑起雙媚,厲聲道:「來人,堵上賤婢的嘴。」
早有兩名身材高大的太監上去,將女官的嘴堵上。
又有太監上去,反剪女官雙手,在女官的嗚咽下,將其粗暴的拖出。
蘇大為心中凜然。
心知李治一來恨女官慌亂,一路上被人看到,難免會被人猜忌。
二來是殺雞駭猴,給殿中眾人看著。
這比任何封口令都有效。
蘇大為心情沉重的走出去時,看到躺在殿外道旁,鮮血淋漓的女官屍體,早已無半分氣息。
他的心裏不由暗罵一聲,這都叫什麽事。
原本想給李義府還以顏色,結果還沒開口,就碰到李弘病情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