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劉都督提點。」
蘇大為向劉仁軌再次鄭重抱拳:「此事我會向陛下說明,劉都督放心……」
停了停,他接著道:「百濟現在最緊要是民生和錢糧,隻要民有所食,有所衣,就不會掀起大的亂子。」
聽蘇大為提起百濟之事,身為熊津代都督的劉仁軌嘆了口氣,向蘇大為抱拳道:「蘇都督不光善於用兵,對民生政務,處理也極妥當,本將也是佩服。
隻要百濟環境不變,我當蕭歸曹隨,令熊津都督府安撫四方,保住來之不易的基業。」
「至於倭國之事,我已單獨奏於陛下,暫且由熊津都督府遙控,安文生、黑齒常之這些人,都是能力出眾之將,倭國又隔著大海,應該出不了亂子。
若那邊局麵安定,我意令倭國錢糧稅賦,抽調押解朝廷,其中再支取一部份,反哺熊津都督府。」
聽到蘇大為如此說,劉仁軌不由動容。
「若真能如此,熊津都督府的兵卒就不會再為錢糧所困,末將在此,替都督府眾將士先行謝過蘇都督。」
「此乃我份內之事。」
蘇大為擺擺手道:「還得等陛下應允後,才敢放手施為,這段時間,若是倭國那邊有事,還望劉都督幫襯一二。」
「一定。」
「我走後,東麵之事都託付給劉都督了,我那幾位故友,還望劉都督多多看顧。」
劉仁軌一撫長須,爽朗大笑道:「他們幾個都頗有才能,就算蘇都督不提,我也會善待,蘇都督放心。」
「好,時間不早,我這便啟程,希望它日能在長安,與劉都督共求一醉。」
「哈哈,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拜別了劉仁軌,又與蘇慶節、高大龍、周良、婁師德、王孝傑、薛仁貴等將領一一叮囑。
待諸事完畢,蘇大為才在船工的催促下,與眾人揮手作別。
船帆揚起,江風鼓盪。
數艘大船連成一線,順著熊津江,駛向出海口。
到了港口,將換上水師大船,跨過大洋,登陸萊州。
即後世山東蓬萊。
然後再走陸路,順利的話,四五個月後,就能迴到長安。
船行一半,忽然見到岸邊旌旗招展。
號角聲起,隆隆的馬蹄聲,迅速由遠及近。
船上諸人放眼看去,隻見一麵大旗,隨著江風颯颯舞動。
遼東道大總管,李。
「是英國公!」
蘇大為身邊的親兵們發出驚唿。
「大總管親自來送都督了!」
蘇大為心中一動,站在船頭向著岸邊遠眺。
但見戰馬軍陣中,揮寫著李字大旗下,年過七旬的英國公李勣勒馬岸邊,向著這邊眺望。
距離遙遠,雙方誰也沒說話。
隻是隔著江水,遙遙揮手。
蘇大為遠望著李勣蒼老的容顏,心緒一時激盪,向著他抱拳拱手致謝。
雙方的目光劃過江麵,雖無言,卻勝過千言萬語。
雖然李勣以謀身為重,但毫無疑問,他是自太宗朝到李治朝,最重要的大唐名將之一。
若是少了他,大唐的武德,也會少上一抹色彩。
就算他是為了身後之事,特別禮遇善待蘇大為。
但這份用心,仍讓人無法不記在心裏。
蘇大為也清楚,征高句麗時,李勣特意徵召自己為副大總管,其實是賣了個人情給自己。
令自己的從軍履歷上,再添上極光彩的一筆。
說句實話,用不用蘇大為,對他李勣用兵並無影響。
但他起用蘇大為做副大總管,這便是主動幫蘇大為送梯子,幫蘇大為鍍金。
有了這次的履歷,下次若朝廷中用兵,蘇大為的起步,至少也得是個總管。
當然,因為蘇大為出色的送出助攻,也間接幫了李勣,在軍事生涯最後一仗中,畫上完美句號。
兩人可以說是互相成就。
這是一種默契。
「李勣這老頭,其實也挺可愛的,他狡猾,但卻不會令人討厭。」
「阿兄,你說什麽?」
聶蘇的聲音從一旁響起。
蘇大為一伸手,輕輕在聶蘇的鬢髮間揉了揉:「沒什麽,我們要迴長安了,要見阿娘了,你高興嗎?」
「高興……」
聶蘇的臉上突然湧起紅暈,不知想起了什麽,跺了跺腳,逃也似的跑開。
留下蘇大為獨自在船舷邊,吹著江風,一時茫然。
……
初晨的光芒,照在幹涸的土地上,霧氣升騰。
此時已是大唐龍朔三年深秋。
長安城外郊區,草木盡黃,秋風蕭蕭,卻也阻不住車馬轆轆。
作為大唐帝國的中心,人口百萬的長安城。
盡管離城還有數十裏遠,各種道路卻已擁堵不堪。
從南到北的商人,信使,來往的軍士,旅者,從塞外歸來的胡商。
還有各處趕著迴京敘職的官員。
各國來朝見天子的使節。
其繁華忙碌景象,絲毫不亞於後世節假日的交通要道。
「敢問將軍,可是從遼東來的?」
騎在馬上的蘇大為,處在人流隊伍中,正自苦笑。
突然聽到一旁有人向自己打著招唿。
轉頭看去,看到一駕馬車,正停在身側。
蘇大為向劉仁軌再次鄭重抱拳:「此事我會向陛下說明,劉都督放心……」
停了停,他接著道:「百濟現在最緊要是民生和錢糧,隻要民有所食,有所衣,就不會掀起大的亂子。」
聽蘇大為提起百濟之事,身為熊津代都督的劉仁軌嘆了口氣,向蘇大為抱拳道:「蘇都督不光善於用兵,對民生政務,處理也極妥當,本將也是佩服。
隻要百濟環境不變,我當蕭歸曹隨,令熊津都督府安撫四方,保住來之不易的基業。」
「至於倭國之事,我已單獨奏於陛下,暫且由熊津都督府遙控,安文生、黑齒常之這些人,都是能力出眾之將,倭國又隔著大海,應該出不了亂子。
若那邊局麵安定,我意令倭國錢糧稅賦,抽調押解朝廷,其中再支取一部份,反哺熊津都督府。」
聽到蘇大為如此說,劉仁軌不由動容。
「若真能如此,熊津都督府的兵卒就不會再為錢糧所困,末將在此,替都督府眾將士先行謝過蘇都督。」
「此乃我份內之事。」
蘇大為擺擺手道:「還得等陛下應允後,才敢放手施為,這段時間,若是倭國那邊有事,還望劉都督幫襯一二。」
「一定。」
「我走後,東麵之事都託付給劉都督了,我那幾位故友,還望劉都督多多看顧。」
劉仁軌一撫長須,爽朗大笑道:「他們幾個都頗有才能,就算蘇都督不提,我也會善待,蘇都督放心。」
「好,時間不早,我這便啟程,希望它日能在長安,與劉都督共求一醉。」
「哈哈,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拜別了劉仁軌,又與蘇慶節、高大龍、周良、婁師德、王孝傑、薛仁貴等將領一一叮囑。
待諸事完畢,蘇大為才在船工的催促下,與眾人揮手作別。
船帆揚起,江風鼓盪。
數艘大船連成一線,順著熊津江,駛向出海口。
到了港口,將換上水師大船,跨過大洋,登陸萊州。
即後世山東蓬萊。
然後再走陸路,順利的話,四五個月後,就能迴到長安。
船行一半,忽然見到岸邊旌旗招展。
號角聲起,隆隆的馬蹄聲,迅速由遠及近。
船上諸人放眼看去,隻見一麵大旗,隨著江風颯颯舞動。
遼東道大總管,李。
「是英國公!」
蘇大為身邊的親兵們發出驚唿。
「大總管親自來送都督了!」
蘇大為心中一動,站在船頭向著岸邊遠眺。
但見戰馬軍陣中,揮寫著李字大旗下,年過七旬的英國公李勣勒馬岸邊,向著這邊眺望。
距離遙遠,雙方誰也沒說話。
隻是隔著江水,遙遙揮手。
蘇大為遠望著李勣蒼老的容顏,心緒一時激盪,向著他抱拳拱手致謝。
雙方的目光劃過江麵,雖無言,卻勝過千言萬語。
雖然李勣以謀身為重,但毫無疑問,他是自太宗朝到李治朝,最重要的大唐名將之一。
若是少了他,大唐的武德,也會少上一抹色彩。
就算他是為了身後之事,特別禮遇善待蘇大為。
但這份用心,仍讓人無法不記在心裏。
蘇大為也清楚,征高句麗時,李勣特意徵召自己為副大總管,其實是賣了個人情給自己。
令自己的從軍履歷上,再添上極光彩的一筆。
說句實話,用不用蘇大為,對他李勣用兵並無影響。
但他起用蘇大為做副大總管,這便是主動幫蘇大為送梯子,幫蘇大為鍍金。
有了這次的履歷,下次若朝廷中用兵,蘇大為的起步,至少也得是個總管。
當然,因為蘇大為出色的送出助攻,也間接幫了李勣,在軍事生涯最後一仗中,畫上完美句號。
兩人可以說是互相成就。
這是一種默契。
「李勣這老頭,其實也挺可愛的,他狡猾,但卻不會令人討厭。」
「阿兄,你說什麽?」
聶蘇的聲音從一旁響起。
蘇大為一伸手,輕輕在聶蘇的鬢髮間揉了揉:「沒什麽,我們要迴長安了,要見阿娘了,你高興嗎?」
「高興……」
聶蘇的臉上突然湧起紅暈,不知想起了什麽,跺了跺腳,逃也似的跑開。
留下蘇大為獨自在船舷邊,吹著江風,一時茫然。
……
初晨的光芒,照在幹涸的土地上,霧氣升騰。
此時已是大唐龍朔三年深秋。
長安城外郊區,草木盡黃,秋風蕭蕭,卻也阻不住車馬轆轆。
作為大唐帝國的中心,人口百萬的長安城。
盡管離城還有數十裏遠,各種道路卻已擁堵不堪。
從南到北的商人,信使,來往的軍士,旅者,從塞外歸來的胡商。
還有各處趕著迴京敘職的官員。
各國來朝見天子的使節。
其繁華忙碌景象,絲毫不亞於後世節假日的交通要道。
「敢問將軍,可是從遼東來的?」
騎在馬上的蘇大為,處在人流隊伍中,正自苦笑。
突然聽到一旁有人向自己打著招唿。
轉頭看去,看到一駕馬車,正停在身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