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安葬
七零知青我為中醫扛大旗 作者:某某阿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莫蒔迴到知青點時,其他人都在上工,整個知青點靜悄悄的。
把整個大麻袋裏的東西都倒出來,把一部分東西放進空間,剩餘的東西又淩亂地裝進去,讓麻袋看起來成了少了點東西的樣子,莫蒔把麻袋口係好。
然後,莫蒔把奶奶和爸爸的骨灰從空間裏取出來,找了兩塊紅布包裹好。
她聽說,骨灰盒不能見陽光,否則逝者會魂飛魄散,最好還要打一把黑色的遮陽傘。莫蒔找不到黑傘,隻得把牛大叔做的大草帽拿出來。
頭上戴著蓋住肩膀的大草帽,懷裏抱著兩個骨灰盒,莫蒔一臉肅穆,出了知青點。
到了二太爺家,按二太爺吩咐把骨灰盒放在了西廂房的桌子裏側。二太爺拿了個碗,碗裏裝滿了小米,放到骨灰盒前麵。
然後二太爺翻找了一番,從一個大箱子底下摸出一把線香,抽出三根遞給莫蒔,“給你奶奶、爸爸上炷香,告訴他們迴家了。”
莫蒔聽話的拿過香,用火柴點燃,對著骨灰盒磕了三個頭,心裏默默說了幾句話,才把香插進小米裏。
線香的煙兒嫋嫋向上飄,寄托了後人無限哀思……
第二天,莫家幾位族親和七八個後生來了二太爺家。在二太爺家簡單祭拜了一下,村長和村長媳婦就帶著莫蒔和後生們上了山。
族親們和二太爺、三太爺留在村裏,莫家村風俗,長輩不能給晚輩送葬。
墓穴已經提前挖好了,莫蒔按照村長媳婦的指點,點燃一把紙錢灑進墓穴裏麵,這叫淨穴暖坑。
等紙錢燃盡,莫蒔把奶奶的骨灰盒小心地放進墓穴裏,在骨灰盒旁邊灑了五穀(大豆、小麥、玉米、高粱、稻穀),最後扔了一把一分兩分的硬幣進去。
然後莫蒔站到一旁,由村裏的後生們填土堆墳。
等兩座墳一前一後堆好,村長媳婦從隨身的籃子裏拿出貢品擺好,兩個蘋果、兩個梨、一碟子點心。
莫蒔感激地看了村長媳婦一眼,把這份恩情記在心裏,她都不知道要準備貢品的。
貢品擺好,莫蒔上了第一炷香,村長和村長媳婦帶著村裏的後生們鞠了一躬,行致哀禮。
葬禮就算結束了,下山前莫蒔把在老宅附近收集的芍藥籽灑在奶奶的墳地周圍,希望奶奶一直都有芍藥花作伴。
下山的時候,村長媳婦叮囑莫蒔不能迴頭,莫蒔聽話地照做了,她心裏暖暖的。
這些年破四舊,人們在親人下葬時都不敢講究太多,莫家村的族人們卻盡最大的能力,全了下葬的禮數。莫蒔感激不已,心裏對莫家村的歸屬感又多了一分。
鳳凰嶺,莫家村,這裏是她的宗族,她的根。
下山後,村裏的後生們就去上工了,按說莫蒔該答謝一番,但沒有準備,隻能默默記下,留待日後了。
村長把族親長輩們挨個指給莫蒔認識,莫蒔一個個地鞠躬行了禮。
“咳咳,從今天起,莫蒔就算認祖歸宗了,莫家村同出同源,是一家。”二太爺清了清嗓子發話。
從此,莫蒔是莫家村的一員,不再單單是下鄉知青了。
…………
兩天時間,莫蒔一直沒下工,她也沒刻意瞞著知青點眾人,很快知青們都知道了莫家村是莫蒔的老家,村裏輩分最高的二老太爺是莫蒔家長輩。
對於莫蒔要搬出知青點,自己蓋房一個人住的事情,知青們非常容易地接受了。
隻有鄭永生哀嚎一片,莫蒔走了,他以後就再也吃不到那麽好吃的燉肉了。
還不如從來沒嚐過莫蒔做的飯,也不會總惦記著。莫蒔連續半個多月都被鄭永生哀怨的眼神看得渾身發毛。不清楚狀況的人,還以為她怎麽鄭永生了呢。
“房子快蓋好了,過不了幾天我就不在知青點住了,明天晚上我請同誌們吃頓飯。”一天下工後,莫蒔看知青們都迴來了,對著眾人說道。
吳曼剛洗完手,上前兩步抓住莫蒔的手,“你走了,就沒人陪我吃折耳根了嘛……舍不得你……”
雖然相處了還不到一個月,莫蒔已經成了除周楊外,吳曼唯二的朋友。
周楊也挺喜歡莫蒔,不過她比吳曼看得開,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緣聚緣散都是常態。
知道莫蒔要離開知青點的消息後,整個知青點屬趙惠芬最高興了,這下子,木森和莫蒔離得遠了,接觸的也會慢慢變少。她就有機會近水樓台先得月,她下鄉就是奔著木森來的。
莫蒔在半山腰的房子已經快建好了,有二太爺和村長發話,村裏來幫忙蓋房的人很多,而且莫蒔工錢給的大方,幫忙的人幹活就更用心了。
在原本的地基上,蓋了四間土坯房,地基用的是跟村裏買的閑置石材,房子蓋得敞亮。莫蒔手裏錢不少,武力值也高不怕人惦記,托人買了青磚,在土坯牆外麵包了一層,看起來和青磚房沒差別。
山裏雨水多,房頂就沒做平頂,而是搭的尖頂鋪滿了灰瓦。莫蒔很看重半山腰的房子,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麵,也舍得花錢。
等莫蒔的房子建好,村裏和知青點的人都來參觀,上山的路都被人們踩得更硬實了一些。
不是所有人都看得下去別人日子好過,暗中不少人眼紅心酸。其中,不少大媽大娘默默打起了算盤,要是能把莫蒔娶迴家,就連給兒子蓋房子的錢都省了。
因為蓋房的事兒,莫蒔近半個月都沒上工,隻是每天打點豬草交到養豬場,賺三四個工分應付一下。
惹得村裏不少小媳婦兒們議論,“一個知青在咱們莫家村蓋房不說,還一天天的不上工……”
“就是就是,村裏姑娘們不上工就算了,可莫知青雖然也姓莫,但畢竟不是村裏人啊,一個外人敢這樣……村長也不管管……”
“知青們要都跟莫知青學的話,那還得了,這不白等著多占村裏人口糧嗎?”說著說著,小媳婦兒們群情激奮,紛紛嚷著要村裏幹部管管莫蒔。
正熱鬧的時候,二老太爺出現了。
把整個大麻袋裏的東西都倒出來,把一部分東西放進空間,剩餘的東西又淩亂地裝進去,讓麻袋看起來成了少了點東西的樣子,莫蒔把麻袋口係好。
然後,莫蒔把奶奶和爸爸的骨灰從空間裏取出來,找了兩塊紅布包裹好。
她聽說,骨灰盒不能見陽光,否則逝者會魂飛魄散,最好還要打一把黑色的遮陽傘。莫蒔找不到黑傘,隻得把牛大叔做的大草帽拿出來。
頭上戴著蓋住肩膀的大草帽,懷裏抱著兩個骨灰盒,莫蒔一臉肅穆,出了知青點。
到了二太爺家,按二太爺吩咐把骨灰盒放在了西廂房的桌子裏側。二太爺拿了個碗,碗裏裝滿了小米,放到骨灰盒前麵。
然後二太爺翻找了一番,從一個大箱子底下摸出一把線香,抽出三根遞給莫蒔,“給你奶奶、爸爸上炷香,告訴他們迴家了。”
莫蒔聽話的拿過香,用火柴點燃,對著骨灰盒磕了三個頭,心裏默默說了幾句話,才把香插進小米裏。
線香的煙兒嫋嫋向上飄,寄托了後人無限哀思……
第二天,莫家幾位族親和七八個後生來了二太爺家。在二太爺家簡單祭拜了一下,村長和村長媳婦就帶著莫蒔和後生們上了山。
族親們和二太爺、三太爺留在村裏,莫家村風俗,長輩不能給晚輩送葬。
墓穴已經提前挖好了,莫蒔按照村長媳婦的指點,點燃一把紙錢灑進墓穴裏麵,這叫淨穴暖坑。
等紙錢燃盡,莫蒔把奶奶的骨灰盒小心地放進墓穴裏,在骨灰盒旁邊灑了五穀(大豆、小麥、玉米、高粱、稻穀),最後扔了一把一分兩分的硬幣進去。
然後莫蒔站到一旁,由村裏的後生們填土堆墳。
等兩座墳一前一後堆好,村長媳婦從隨身的籃子裏拿出貢品擺好,兩個蘋果、兩個梨、一碟子點心。
莫蒔感激地看了村長媳婦一眼,把這份恩情記在心裏,她都不知道要準備貢品的。
貢品擺好,莫蒔上了第一炷香,村長和村長媳婦帶著村裏的後生們鞠了一躬,行致哀禮。
葬禮就算結束了,下山前莫蒔把在老宅附近收集的芍藥籽灑在奶奶的墳地周圍,希望奶奶一直都有芍藥花作伴。
下山的時候,村長媳婦叮囑莫蒔不能迴頭,莫蒔聽話地照做了,她心裏暖暖的。
這些年破四舊,人們在親人下葬時都不敢講究太多,莫家村的族人們卻盡最大的能力,全了下葬的禮數。莫蒔感激不已,心裏對莫家村的歸屬感又多了一分。
鳳凰嶺,莫家村,這裏是她的宗族,她的根。
下山後,村裏的後生們就去上工了,按說莫蒔該答謝一番,但沒有準備,隻能默默記下,留待日後了。
村長把族親長輩們挨個指給莫蒔認識,莫蒔一個個地鞠躬行了禮。
“咳咳,從今天起,莫蒔就算認祖歸宗了,莫家村同出同源,是一家。”二太爺清了清嗓子發話。
從此,莫蒔是莫家村的一員,不再單單是下鄉知青了。
…………
兩天時間,莫蒔一直沒下工,她也沒刻意瞞著知青點眾人,很快知青們都知道了莫家村是莫蒔的老家,村裏輩分最高的二老太爺是莫蒔家長輩。
對於莫蒔要搬出知青點,自己蓋房一個人住的事情,知青們非常容易地接受了。
隻有鄭永生哀嚎一片,莫蒔走了,他以後就再也吃不到那麽好吃的燉肉了。
還不如從來沒嚐過莫蒔做的飯,也不會總惦記著。莫蒔連續半個多月都被鄭永生哀怨的眼神看得渾身發毛。不清楚狀況的人,還以為她怎麽鄭永生了呢。
“房子快蓋好了,過不了幾天我就不在知青點住了,明天晚上我請同誌們吃頓飯。”一天下工後,莫蒔看知青們都迴來了,對著眾人說道。
吳曼剛洗完手,上前兩步抓住莫蒔的手,“你走了,就沒人陪我吃折耳根了嘛……舍不得你……”
雖然相處了還不到一個月,莫蒔已經成了除周楊外,吳曼唯二的朋友。
周楊也挺喜歡莫蒔,不過她比吳曼看得開,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緣聚緣散都是常態。
知道莫蒔要離開知青點的消息後,整個知青點屬趙惠芬最高興了,這下子,木森和莫蒔離得遠了,接觸的也會慢慢變少。她就有機會近水樓台先得月,她下鄉就是奔著木森來的。
莫蒔在半山腰的房子已經快建好了,有二太爺和村長發話,村裏來幫忙蓋房的人很多,而且莫蒔工錢給的大方,幫忙的人幹活就更用心了。
在原本的地基上,蓋了四間土坯房,地基用的是跟村裏買的閑置石材,房子蓋得敞亮。莫蒔手裏錢不少,武力值也高不怕人惦記,托人買了青磚,在土坯牆外麵包了一層,看起來和青磚房沒差別。
山裏雨水多,房頂就沒做平頂,而是搭的尖頂鋪滿了灰瓦。莫蒔很看重半山腰的房子,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麵,也舍得花錢。
等莫蒔的房子建好,村裏和知青點的人都來參觀,上山的路都被人們踩得更硬實了一些。
不是所有人都看得下去別人日子好過,暗中不少人眼紅心酸。其中,不少大媽大娘默默打起了算盤,要是能把莫蒔娶迴家,就連給兒子蓋房子的錢都省了。
因為蓋房的事兒,莫蒔近半個月都沒上工,隻是每天打點豬草交到養豬場,賺三四個工分應付一下。
惹得村裏不少小媳婦兒們議論,“一個知青在咱們莫家村蓋房不說,還一天天的不上工……”
“就是就是,村裏姑娘們不上工就算了,可莫知青雖然也姓莫,但畢竟不是村裏人啊,一個外人敢這樣……村長也不管管……”
“知青們要都跟莫知青學的話,那還得了,這不白等著多占村裏人口糧嗎?”說著說著,小媳婦兒們群情激奮,紛紛嚷著要村裏幹部管管莫蒔。
正熱鬧的時候,二老太爺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