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踞在鵲山的山匪剿了個幹幹淨淨,或者說被被一個人包了餃子。


    血腥也好,慘烈也罷,終歸是那惡貫滿盈終有報。


    留下來的十幾間青磚紅牆的屋子翻葺一新,搖身一變不久後便成了新鵲山學堂。


    讀書人的聖地和藏汙納垢之所按理怎麽都牽連不到一塊兒,拍板的人還是那個包了山匪餃子的人。


    鵲山的翻書之風和浪浪書聲吹散了過往此處數不盡的血淚。


    出入學堂的正門,原本“替天行道”的大旗被換成了一副匾額,乃縣衙縣主大人親筆所書“鵲山學堂”。


    進了山門,學堂正中一間原本的“聚義堂”也被“聽潮堂”取代。


    這本是不合禮儀規製的,正式的學堂也不該掛這樣一副奇怪的匾額,聽潮二字倒像是那某個世家大族歇腳觀景之所,亦或者是某一處名勝古跡。


    不過,那個四方院主親筆書,誰會閑的無事來質疑,何況除了識字的夫子和學堂的學子,其他人也就是看個熱鬧,反正也不認識,隻覺得這先生的一手字寫得好看不好看而已。


    諾大的十三鎮,識文斷字的人連總數的三成都不到,所謂教化之路,便是在這七國第一的玉華國,也不過是一條漫漫長路,遙遙無期。


    隻是,終歸需要有人不停的去走,走到人人識字那一天。


    鵲山鎮認得寫得自己的名字都是一件值得自傲的事!


    每逢大事總是得要十三鎮那唯一還活著的秀才親手捉筆,除了識文斷字還能知曉大部分玉華國法規的老秀才。


    說不得縣衙門執事的老爺都沒秀才懂得多。


    可要說是德高望重又談不上,不可或缺剛剛好!


    此秀才正是那李老實的老丈人,姓洛名孫山。


    是個年輕那會兒出了玉門州,長了見識的人,十三鎮的大小磨擦,大部分鄉親族老也就幫著和稀泥解決了,大一點鬧到了縣衙的官司那是必定要請洛孫山執筆寫一手狀紙的,當然了是那有錢的一方。


    至於更大的事,那一般都是李家和趙家兩個關係戶出麵了,州府那邊也就兩家家主能遞上話。


    鎮裏人稱這兩家叫:手眼通天!是這十三鎮當之無愧的“世家大族”!


    日頭逐漸偏西,這聽潮正屋慢慢熱鬧了起來,正是那新出現的,三日一見的說書日。


    往常說書先生都是講一些很老很經典的故事,大夥兒都耳熟能詳,茶餘飯後湊個熱鬧,今日卻是突然開了新故事。


    新故事取了個《道士剿匪記》的名兒。不好聽,至少大部分來聽書的人議論的時候是這樣評價的。


    好戲要開場前,屋裏已經烏泱泱坐滿了人,還有不少見縫插針的聽書人,屋內坐不下屋外也滿滿當當圍了一圈,帶上自家的小板凳,小孩架在脖子上。


    在場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安安靜靜的,都知道那說書人的脾氣可大,得罪了他故事講到一半直接腰斬!


    又或者半旬內決計見不到他人影兒,任性,不像是個差錢的主兒。


    這感覺別提有多得勁兒,就像蹲坑蹲了一半,鄰居著急忙慌跑來告訴你你家牛繩子鬆了,牛跑了得趕緊追!


    何況今日可是新故事,雖說名字取得不咋的,可這不僅僅是聽個熱鬧,更加是聽個新鮮。


    最最主要的還是,那刀殺的說書人可是收了入門費的,錢就像是那白眼狼,養不熟的,可不得最大化利用嘛!


    更慘的是被說書人轟出去,丟人不說虧大了呀。


    有錢能使鬼推磨,花了錢還找到了不自在,嘿嘿,怪難受!


    青衫長褂的說書人慢慢悠悠,終於是姍姍遲來踱步登台,架勢十足!


    如果身後沒跟那個還在流鼻涕的五六歲童子,氣勢才叫氣勢!


    驚堂木“啪”一聲響,黃金萬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間逆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吹毛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吹毛毛雨並收藏人間逆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