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望著他道:「老夫現在隻想把嚴世蕃趕出京城去,拙言,你能把這件事辦好嗎?」
「學生可以試試。」沈默輕聲道。
「盡是試試而已嗎?」徐階有些失望道。
「一定可以。」沈默笑笑道。
「那好,我會向皇上進言,」徐階道:「讓你參與進此次會查,千萬記住。不要讓嚴黨把此事抖出來!」
沈默點點頭,輕聲道:「那樣的話,必須要做一些讓步了。」
「不要緊。」徐階一擺手道:「隻要嚴家父子下台就行,至於嚴黨其他人,我可以都放過。」
沈默心中一喜,這不正是自己最希望的局麵嗎?但麵上仍然沉穩道:「謹遵老師的命令。」兩人又談了些後續的事情,沈默便告辭出宮,徐階則繼續辦公。到下午時分,他才起身去紫光閣例行請安。
所謂請安,除了問問皇帝龍體安康外,便是向皇帝匯報這一天收到的主要奏報,並提出處理意見,皇帝答應了,司禮監便批紅用印,成為大明的國家意誌,交由下麵執行。
盡管嘉靖近年來愈發怠政,但對幾件事情,還是十分上心的,一是南倭北虜,二是江南市舶,三是各級人事變動。因為前者關乎他的國土安全,次者關係到他的錢袋子,後者則是至關重要的人事權。把這三方麵抓好了,帝國就亂不到哪裏去。
對於邊事,總體來說是南喜北憂,從嘉靖三十九年起,南方的抗倭形勢便漸漸好轉,在蘇鬆一代倭寇絕跡後,戚家軍奉命南下,在台州九戰九捷,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萬餘的輝煌戰果。戚繼光和他奇蹟般的軍隊,自此威震天下。極大地鼓舞了明軍的士氣,也向屢戰屢敗的大名官兵,指明了取得勝利的道路。
各省將領紛紛來到戚家軍營,學習戚繼光的治軍之法,觀摩戚家軍的行軍作戰。戚繼光也不敝帚自珍,將自己與沈默合編的《紀效新書》,傾囊傳授給諸位將軍。在戚家軍輝煌的戰績麵前,沒有人質疑寫書人的資歷,反而奉為圭臬,迴去後紛紛照著組建新軍。
此時,正是東南軍改的黃金時機,沿海的衛所軍隊,在倭寇數年的衝擊下,已經名實俱亡、從地方到朝廷,都在現實的壓力下,沒有人願意恢復戰鬥力低下的衛所;那些在殘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們,全都一股腦的改為募兵製,以豐厚之資招募勇武之士,效仿戚家軍的賞罰製度、作戰陣型,戰鬥力很快飛躍提升。
對於明軍的進步,作為對手的倭寇最有發言權,在十年前,一百個倭寇,在幾個精銳武士的率領下,便敢向上萬明軍發起衝擊,還能戰而勝之,殺敵無數;到了五年前,同樣的倭寇,就隻敢衝擊上千人的明軍隊伍了;到了這幾年,情況變得一年比一年糟糕,幾乎在人數相當時,倭寇也沒法占到優勢了,如果碰上比較生猛的『俞家軍』、『譚家軍』、『盧家軍』、還要被人家以少打多;若是碰上戚家軍,直接望風披靡,趕緊逃命要緊。
而且在群眾基礎方麵,胡宗憲在給嘉靖的奏疏中,曾一針見血的分析道:『為什麽以前年年抗倭。倭寇卻越抗越多?關鍵是老百姓沒活路,才有那麽多人鋌而走險,下海入夥;所以微臣這些年,做的最多的,不是指揮軍隊作戰,而是讓老百姓有活路,老百姓能合法的掙到錢,一家人不愁吃穿,誰還會剃了頭冒充倭人?』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通過一係列減租減賦、保護私產、鼓勵工商、興修基建等開明政策,幾年下來,逐漸為大明朝挽迴了失去的民心,而且市舶司的開設,更是讓士紳百姓不需要通過走私討生活,將倭寇賴以生存的基礎連根拔起,再不會出現老百姓主動給倭寇帶路,為其提供補給的難堪情形了。
倭寇們惶恐的發現,現在他們想要補充人手,都比以前困難許多,隻能通過搶虜人口的方式來完成,可那些強迫入夥的老實人,豈能跟自願下海的亡命徒相比?戰鬥力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幾方麵綜合因素,抗倭形勢一片大好,現在山東、江浙、福建北部的倭寇基本被肅清,現在戰場已經南移到閩南、廣東一帶,離大明朝的錢糧重地越來越遠,對帝國的威脅自然也越來越小。
這讓嘉靖皇帝分外欣慰,對胡宗憲、戚繼光等人更是大加讚賞,不吝獎勵,甚至連嚴閣老也跟著沾了光……胡宗憲能以區區巡按掌東南六省軍務,與嚴閣老的破格提拔有直接關係。嘉靖每念及此,都會說嚴閣老為國選材,眼光確實是好。
在徐階看來,胡宗憲的存在,才是嚴嵩遲遲未去的關鍵所在,為了穩定東南局勢,嘉靖絕不會讓嚴嵩倒了,不然牆倒眾人推,砸死了胡宗憲,誰敢保證朝廷費盡舉國之力,死了幾十萬人,才取得的優勢,會不會出現反覆呢?
東南抗倭形勢一片大好,北邊的俺答卻很不老實,完全把大明北方數省,當成了自家的牧場,想來就來,想去就去,想殺就殺,想搶就搶;雖然朝廷已將剛剛服闋的楊博,派為三邊總督,直麵俺答的主力,但蒙古人來去如風,避開楊博,盡情在遼東、山西、宣大這些地方劫掠,一樣讓大明朝焦頭爛額,卻隻能忍氣吞聲,等著南方徹底平定,再掉迴頭來收拾北邊。
※※※※
問完了邊事,嘉靖問徐階道:「嚴世蕃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徐階早就等這句了,便一臉深思道:「三法司查得倒很賣力,隻怕最後的結果不能服眾。」
「學生可以試試。」沈默輕聲道。
「盡是試試而已嗎?」徐階有些失望道。
「一定可以。」沈默笑笑道。
「那好,我會向皇上進言,」徐階道:「讓你參與進此次會查,千萬記住。不要讓嚴黨把此事抖出來!」
沈默點點頭,輕聲道:「那樣的話,必須要做一些讓步了。」
「不要緊。」徐階一擺手道:「隻要嚴家父子下台就行,至於嚴黨其他人,我可以都放過。」
沈默心中一喜,這不正是自己最希望的局麵嗎?但麵上仍然沉穩道:「謹遵老師的命令。」兩人又談了些後續的事情,沈默便告辭出宮,徐階則繼續辦公。到下午時分,他才起身去紫光閣例行請安。
所謂請安,除了問問皇帝龍體安康外,便是向皇帝匯報這一天收到的主要奏報,並提出處理意見,皇帝答應了,司禮監便批紅用印,成為大明的國家意誌,交由下麵執行。
盡管嘉靖近年來愈發怠政,但對幾件事情,還是十分上心的,一是南倭北虜,二是江南市舶,三是各級人事變動。因為前者關乎他的國土安全,次者關係到他的錢袋子,後者則是至關重要的人事權。把這三方麵抓好了,帝國就亂不到哪裏去。
對於邊事,總體來說是南喜北憂,從嘉靖三十九年起,南方的抗倭形勢便漸漸好轉,在蘇鬆一代倭寇絕跡後,戚家軍奉命南下,在台州九戰九捷,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萬餘的輝煌戰果。戚繼光和他奇蹟般的軍隊,自此威震天下。極大地鼓舞了明軍的士氣,也向屢戰屢敗的大名官兵,指明了取得勝利的道路。
各省將領紛紛來到戚家軍營,學習戚繼光的治軍之法,觀摩戚家軍的行軍作戰。戚繼光也不敝帚自珍,將自己與沈默合編的《紀效新書》,傾囊傳授給諸位將軍。在戚家軍輝煌的戰績麵前,沒有人質疑寫書人的資歷,反而奉為圭臬,迴去後紛紛照著組建新軍。
此時,正是東南軍改的黃金時機,沿海的衛所軍隊,在倭寇數年的衝擊下,已經名實俱亡、從地方到朝廷,都在現實的壓力下,沒有人願意恢復戰鬥力低下的衛所;那些在殘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們,全都一股腦的改為募兵製,以豐厚之資招募勇武之士,效仿戚家軍的賞罰製度、作戰陣型,戰鬥力很快飛躍提升。
對於明軍的進步,作為對手的倭寇最有發言權,在十年前,一百個倭寇,在幾個精銳武士的率領下,便敢向上萬明軍發起衝擊,還能戰而勝之,殺敵無數;到了五年前,同樣的倭寇,就隻敢衝擊上千人的明軍隊伍了;到了這幾年,情況變得一年比一年糟糕,幾乎在人數相當時,倭寇也沒法占到優勢了,如果碰上比較生猛的『俞家軍』、『譚家軍』、『盧家軍』、還要被人家以少打多;若是碰上戚家軍,直接望風披靡,趕緊逃命要緊。
而且在群眾基礎方麵,胡宗憲在給嘉靖的奏疏中,曾一針見血的分析道:『為什麽以前年年抗倭。倭寇卻越抗越多?關鍵是老百姓沒活路,才有那麽多人鋌而走險,下海入夥;所以微臣這些年,做的最多的,不是指揮軍隊作戰,而是讓老百姓有活路,老百姓能合法的掙到錢,一家人不愁吃穿,誰還會剃了頭冒充倭人?』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通過一係列減租減賦、保護私產、鼓勵工商、興修基建等開明政策,幾年下來,逐漸為大明朝挽迴了失去的民心,而且市舶司的開設,更是讓士紳百姓不需要通過走私討生活,將倭寇賴以生存的基礎連根拔起,再不會出現老百姓主動給倭寇帶路,為其提供補給的難堪情形了。
倭寇們惶恐的發現,現在他們想要補充人手,都比以前困難許多,隻能通過搶虜人口的方式來完成,可那些強迫入夥的老實人,豈能跟自願下海的亡命徒相比?戰鬥力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幾方麵綜合因素,抗倭形勢一片大好,現在山東、江浙、福建北部的倭寇基本被肅清,現在戰場已經南移到閩南、廣東一帶,離大明朝的錢糧重地越來越遠,對帝國的威脅自然也越來越小。
這讓嘉靖皇帝分外欣慰,對胡宗憲、戚繼光等人更是大加讚賞,不吝獎勵,甚至連嚴閣老也跟著沾了光……胡宗憲能以區區巡按掌東南六省軍務,與嚴閣老的破格提拔有直接關係。嘉靖每念及此,都會說嚴閣老為國選材,眼光確實是好。
在徐階看來,胡宗憲的存在,才是嚴嵩遲遲未去的關鍵所在,為了穩定東南局勢,嘉靖絕不會讓嚴嵩倒了,不然牆倒眾人推,砸死了胡宗憲,誰敢保證朝廷費盡舉國之力,死了幾十萬人,才取得的優勢,會不會出現反覆呢?
東南抗倭形勢一片大好,北邊的俺答卻很不老實,完全把大明北方數省,當成了自家的牧場,想來就來,想去就去,想殺就殺,想搶就搶;雖然朝廷已將剛剛服闋的楊博,派為三邊總督,直麵俺答的主力,但蒙古人來去如風,避開楊博,盡情在遼東、山西、宣大這些地方劫掠,一樣讓大明朝焦頭爛額,卻隻能忍氣吞聲,等著南方徹底平定,再掉迴頭來收拾北邊。
※※※※
問完了邊事,嘉靖問徐階道:「嚴世蕃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徐階早就等這句了,便一臉深思道:「三法司查得倒很賣力,隻怕最後的結果不能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