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淺談沈先生——沈從文的鳳凰城觀感


    沈先生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家鄉在美麗的鳳凰城,那是一座充滿濃厚民族風情和煙火味的小城。


    沱江,八角樓,九龍潭,阿拉營集市和黃思樓古城,齊梁洞......鳳凰人傑地靈,景觀多樣豐富,自然天成,這裏有清冽的甘泉,有蜿蜒起伏的高山,還有精巧的建築萬壽宮和遐昌閣,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一排排依山傍水的吊腳樓別具特色。


    這裏的集市人山人海,身著民族服飾的土家族苗族男女穿梭往來。書中道鳳凰街頭到處都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排擋,就有美味的冰鎮紅棗糯米粥,那麽到底有多好吃呢?另外,粉嫩似豆腐的米線裏麵包裹著醃製的黃瓜、豌豆和通紅的紅辣椒,那辣椒辣的人直唿過癮,那麽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辣呢?這讓大學生的我期盼前去一探究竟。


    鳳凰城這裏也是少數民族混居之寶地!苗族、土家族、漢族其樂融融,因此民族歌曲戲曲種類甚多,有陽戲、漢戲、高腔、儺堂戲和城鄉的茶燈、苗家的花鼓、土家的山歌等等,有時候,民間藝人相聚演上那麽一場,眾人皆如癡如醉。儺堂戲曆史悠久,在古代是酬神祭祖、驅鬼除疫的演唱形式,唱詞具有樸素動人的藝術風格。《關公挑袍》、《安安送米》等高腔戲劇目令鳳凰人追憶童年,感歎頗多,實屬真摯,感歎頗多。


    文昌閣小學是沈先生的母校,他作完《沈從文文集》後,將獲得的稿費九千元連同集齊的一萬元一同捐贈予母校,也請黃苗子題一瓢飲”來表達對母校的熱愛。沈先生小時候貪玩,光顧看戲逃學了,被毛先生責備,罰他在楠木樹下跪了半點鍾,他後來反省,記住了“自侮而後人悔”、“自尊而後尊”的道理。這還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呢!


    他是隻有小學學曆,卻成為了大學講師,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品,大家一定覺得他的墓土是金碧輝煌的吧?


    並沒有。


    沈先生淡泊明誌,他的墳墓隻是石頭,石碑和一些文字而已。他生前交代,不想接受報道,也不想把消息告知所有人,李傳璽曾評價他的墳墓是“最樸素的墳墓”沈先生的四句名言,有特號字體大小:


    “照我思索,能認識‘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再彎腰到懸崖下,它的背麵刻有沈夫人和四妹張充和寫的挽詞: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他不會拒絕同這麽多人見麵,但以他思索的秉性,故居又不會是他靈魂的棲息之所,他隻會把它作為他名字命名的一所老式名居的樣品罷了,他所需要的是,另找一處人少的地方,用一種混同自然的方式,讓自己的靈魂安頓下來,這正是他自己的選擇。


    他走後,“沈從文研究小組”依舊在行動,欣賞他的古今中外的朋友:學者,詩人,外國作家等等文人墨客匯聚於此,拜訪這位“樸素的”老先生,沈先生的粉絲、同行者紛紛寫下文章來悼念這位謙遜的文人,而我,一名普通的學生粉絲,也懷著深切的思念,寫下這篇《淺談沈先生——沈從文的鳳凰城觀感》。


    我會繼續讀先生的作品,感悟先生的用意和想法,學習先生的巧妙文章技法,感悟湘西之美,向美好的未來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遷徙女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悅很ok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悅很ok並收藏遷徙女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