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競爭對手
不當舔狗,開局約會女神校花 作者:有愛的小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8章 競爭對手
本來安靜的百裏縣各鄉村漸漸變得熱鬧起來,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外地漂泊的遊子。
從外地迴來的人驚歎家鄉的變化,尤其是張家村,從國道拐進去,進村一條筆直的小路上一望無際的果樹,平添了許多生氣。
村裏沿河的小路已經成了柏油路,潺潺的流水一樣清澈,小河上的那座石拱橋翻新了一遍,具有美感的同時,也不缺歲月的質樸。
站在橋上,小河裏好多魚兒流動,看起來就像在嬉戲,好比《小石潭記》所言,“皆若空遊無所依”。
不說翻天覆地,這個變化也是非常振奮人心的。
外地來的遊客剛開始覺得這地方太遠又太偏,路上就已經有些不耐煩。當他們到了地方,看到大片大片的麥田,嫋嫋的炊煙,寧靜祥和的鄉村小道,湛藍的天空,旅途的勞累一下子就煙消雲散。
這些遊客不是沒有見識過農村,但如這種自然環境保持得這麽好的農村,卻很少見。
本來旅遊黃金期都是人看人,來到這裏卻不同,除了名聲沒打出來,前來觀光的遊客少之外,還有是這地方廣闊的農村天地。
他們行走在樹木蔥蘢環繞的單家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鄉村的平方雖然沒有規劃,但保持著真實的美感。
也漫步在沿著小河的張家村,觀賞著這裏的麥田,地裏的黃牛,還有進村那一大片果園。雖然果實還沒成熟,但置身裏麵也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
到這時候大張玩具廠的產品就變得好賣起來。
遊客們在各種農村超市,小賣部等看到貨架上陳列的一些吊墜、小葫蘆、中國結、手環等精美的小禮品,都忍不住想帶一點迴去。
本來這些物品很常見,但一般人出來旅遊,總是想帶一點東西迴去作為紀念。
所以,五一當天,各銷售終端進的貨幾乎售罄,趕忙聯係批發市場送貨。
可是廠裏總共就生產那麽多,已經沒有貨源,除非跑老遠地方去進貨,隻是這樣一來,就錯過了黃金期。
張凡混在遊客裏麵,看到這種效果也是非常滿意,當初自己的眼光是對的,這地方極具旅遊發展潛力。
這個時候便開始規劃單家村的方向,照之前所繪藍圖,將村裏的房子都拆遷了,然後規劃成一排一排的建築,正當中一條大道貫通全村。
大道兩邊是沿街商鋪,主要做一些小吃、禮品、手工等生意。另外需要投資一家不錯的客棧,將這地方打造成一個古代鄉村。
張家村的話,進村那片果園多花點心思,可以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沿河的房屋也建築成統一的徽派。
村後的麥田稍微規劃一下,讓它看起來一望無際的金色。
畢竟現在那片麥田隻有少數農民在耕種,可以嚐試承包一起來,雇用當地老農耕作,糧食產出之後可以對外傾銷。
嫣然和張瑤聽到他這個想法,都是舉雙手雙腳讚成,這樣一來,當地人生活就能富裕起來。
除此之外,張凡還打算找塊地方再開辦一個罐頭廠,做一些水果罐頭,可以利用這一片果園。
當然,目前這還隻是個想法,畢竟身邊太缺乏人才,後麵如果能物色好,就開始投資辦廠。
張瑤聽到後也是頻頻點頭,果園目前是她和張綺哥一塊兒打理的。
“可惜這次沒有多生產一些產品,不然五一假期還可以多賺一筆。”張綺道。
張凡望著他小麥色的皮膚,笑道:“跑業務人都曬黑兩圈,還想這些,總而言之這次生產紀念品挺成功的,下迴旅遊旺季可以加大產量。”
“那倒也是。”張瑤道,“現在就看我們的玩具能不能賣出去。”
嫣然在旁道:“瑤姐你放心吧,張哥這人很有商業嗅覺。”
張瑤抿嘴一笑,她很相信嫣然這話。
三個人在張家村閑逛了一上午,張凡便打電話叫上張綺,大家一塊兒吃個飯,算是犒勞。
農村的小炒雖然沒有采薇做的好吃,卻也還可以。幾個人點了六樣小菜,再要了點啤酒。
席間張綺告訴張凡,玩具廠後麵生存恐怕有點困難,因為鄰縣有個老牌廠子也是做玩具的,實力比較強硬,銷售終端廣,百裏縣好多商店的玩具都是從他那裏進貨。
張凡知道,做生意難免有競爭,便問他詳細情況。
據張綺說,他初創業的時候,本來想跟那個廠合作,隻是人家看不上,所以才沒有成功。
“那家廠子叫什麽?”
“長隆。廠子的老板姓吳,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路子比較多,加上財力也雄厚,好多中小型企業都被他擠得沒有生存餘地,在玩具這一方麵,他幾乎是一家獨大。”
張凡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麵孔,會不會是當初和他一塊兒爭張家村的吳老板。
張綺繼續介紹:“剛開始有人跟他競爭,但是吳老板底子厚,也不多廢話,直接跟人打價格戰,消耗掉中小型的積蓄。”
張凡點點頭,價格戰往往是最簡單粗暴,也最有效的辦法。
“吳老板要是願意打價格戰,我隨時歡迎啊。”張凡並不缺錢,但他也不傻,一個人辦廠能做到一家獨大,隻怕不僅僅是倚仗財力。
“聽說這迴大張玩具廠做紀念品賺了一筆,吳老板當機立斷,跑老遠去進貨,想抓住假期的尾巴撈一筆進來。如果下次旅遊高峰,他插手進來的話,隻怕事情會有點難辦。”
張凡道:“放寬心,我既然決定走這一條路,自然想得到這一方麵,什麽時候和他交交手。”
張綺覺得張凡還是年輕,人家幹這一行那麽久,還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不成?瞧他一臉輕鬆喝著啤酒,暗道他哪來的自信。
張凡見他臉上有擔憂,便寬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強者應該更激動。”
張綺道:“也對,看來我混久了沒有你們年輕人的衝勁了。”
張凡哈哈一笑,張綺也不過二十七歲,什麽“你們年輕人”。
張凡確實低估了吳老板的能力,五一假期第三天,新一批紀念品便出現在各類銷售終端。
本來安靜的百裏縣各鄉村漸漸變得熱鬧起來,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外地漂泊的遊子。
從外地迴來的人驚歎家鄉的變化,尤其是張家村,從國道拐進去,進村一條筆直的小路上一望無際的果樹,平添了許多生氣。
村裏沿河的小路已經成了柏油路,潺潺的流水一樣清澈,小河上的那座石拱橋翻新了一遍,具有美感的同時,也不缺歲月的質樸。
站在橋上,小河裏好多魚兒流動,看起來就像在嬉戲,好比《小石潭記》所言,“皆若空遊無所依”。
不說翻天覆地,這個變化也是非常振奮人心的。
外地來的遊客剛開始覺得這地方太遠又太偏,路上就已經有些不耐煩。當他們到了地方,看到大片大片的麥田,嫋嫋的炊煙,寧靜祥和的鄉村小道,湛藍的天空,旅途的勞累一下子就煙消雲散。
這些遊客不是沒有見識過農村,但如這種自然環境保持得這麽好的農村,卻很少見。
本來旅遊黃金期都是人看人,來到這裏卻不同,除了名聲沒打出來,前來觀光的遊客少之外,還有是這地方廣闊的農村天地。
他們行走在樹木蔥蘢環繞的單家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鄉村的平方雖然沒有規劃,但保持著真實的美感。
也漫步在沿著小河的張家村,觀賞著這裏的麥田,地裏的黃牛,還有進村那一大片果園。雖然果實還沒成熟,但置身裏麵也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
到這時候大張玩具廠的產品就變得好賣起來。
遊客們在各種農村超市,小賣部等看到貨架上陳列的一些吊墜、小葫蘆、中國結、手環等精美的小禮品,都忍不住想帶一點迴去。
本來這些物品很常見,但一般人出來旅遊,總是想帶一點東西迴去作為紀念。
所以,五一當天,各銷售終端進的貨幾乎售罄,趕忙聯係批發市場送貨。
可是廠裏總共就生產那麽多,已經沒有貨源,除非跑老遠地方去進貨,隻是這樣一來,就錯過了黃金期。
張凡混在遊客裏麵,看到這種效果也是非常滿意,當初自己的眼光是對的,這地方極具旅遊發展潛力。
這個時候便開始規劃單家村的方向,照之前所繪藍圖,將村裏的房子都拆遷了,然後規劃成一排一排的建築,正當中一條大道貫通全村。
大道兩邊是沿街商鋪,主要做一些小吃、禮品、手工等生意。另外需要投資一家不錯的客棧,將這地方打造成一個古代鄉村。
張家村的話,進村那片果園多花點心思,可以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沿河的房屋也建築成統一的徽派。
村後的麥田稍微規劃一下,讓它看起來一望無際的金色。
畢竟現在那片麥田隻有少數農民在耕種,可以嚐試承包一起來,雇用當地老農耕作,糧食產出之後可以對外傾銷。
嫣然和張瑤聽到他這個想法,都是舉雙手雙腳讚成,這樣一來,當地人生活就能富裕起來。
除此之外,張凡還打算找塊地方再開辦一個罐頭廠,做一些水果罐頭,可以利用這一片果園。
當然,目前這還隻是個想法,畢竟身邊太缺乏人才,後麵如果能物色好,就開始投資辦廠。
張瑤聽到後也是頻頻點頭,果園目前是她和張綺哥一塊兒打理的。
“可惜這次沒有多生產一些產品,不然五一假期還可以多賺一筆。”張綺道。
張凡望著他小麥色的皮膚,笑道:“跑業務人都曬黑兩圈,還想這些,總而言之這次生產紀念品挺成功的,下迴旅遊旺季可以加大產量。”
“那倒也是。”張瑤道,“現在就看我們的玩具能不能賣出去。”
嫣然在旁道:“瑤姐你放心吧,張哥這人很有商業嗅覺。”
張瑤抿嘴一笑,她很相信嫣然這話。
三個人在張家村閑逛了一上午,張凡便打電話叫上張綺,大家一塊兒吃個飯,算是犒勞。
農村的小炒雖然沒有采薇做的好吃,卻也還可以。幾個人點了六樣小菜,再要了點啤酒。
席間張綺告訴張凡,玩具廠後麵生存恐怕有點困難,因為鄰縣有個老牌廠子也是做玩具的,實力比較強硬,銷售終端廣,百裏縣好多商店的玩具都是從他那裏進貨。
張凡知道,做生意難免有競爭,便問他詳細情況。
據張綺說,他初創業的時候,本來想跟那個廠合作,隻是人家看不上,所以才沒有成功。
“那家廠子叫什麽?”
“長隆。廠子的老板姓吳,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路子比較多,加上財力也雄厚,好多中小型企業都被他擠得沒有生存餘地,在玩具這一方麵,他幾乎是一家獨大。”
張凡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麵孔,會不會是當初和他一塊兒爭張家村的吳老板。
張綺繼續介紹:“剛開始有人跟他競爭,但是吳老板底子厚,也不多廢話,直接跟人打價格戰,消耗掉中小型的積蓄。”
張凡點點頭,價格戰往往是最簡單粗暴,也最有效的辦法。
“吳老板要是願意打價格戰,我隨時歡迎啊。”張凡並不缺錢,但他也不傻,一個人辦廠能做到一家獨大,隻怕不僅僅是倚仗財力。
“聽說這迴大張玩具廠做紀念品賺了一筆,吳老板當機立斷,跑老遠去進貨,想抓住假期的尾巴撈一筆進來。如果下次旅遊高峰,他插手進來的話,隻怕事情會有點難辦。”
張凡道:“放寬心,我既然決定走這一條路,自然想得到這一方麵,什麽時候和他交交手。”
張綺覺得張凡還是年輕,人家幹這一行那麽久,還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不成?瞧他一臉輕鬆喝著啤酒,暗道他哪來的自信。
張凡見他臉上有擔憂,便寬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強者應該更激動。”
張綺道:“也對,看來我混久了沒有你們年輕人的衝勁了。”
張凡哈哈一笑,張綺也不過二十七歲,什麽“你們年輕人”。
張凡確實低估了吳老板的能力,五一假期第三天,新一批紀念品便出現在各類銷售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