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抓到規律
棄文從農,人人喊我大神農 作者:薑蔥白切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長想不到宋清明是有這個打算,他很是詫異。
但宋清明真的沒有說錯,他自己就有能力做起來的,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加入進來,聽了他講了那麽多,他知道宋清明這是啀帶著村民一起賺錢。
“清明,你是這樣打算的?”
“我是這樣打算的,蓋一棟客棧,然後是兩排商鋪,蓋建的費用從村民那裏眾籌,不夠的地方我來補,然後商鋪出租和客棧的收入,扣除成本後,年底再根據村民的出資多少的比例再進行分紅,當然這個分紅是在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總的來說,多投入就有多收入。”宋清明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對於眾籌出資這個東西,村長並不陌生,畢竟之前就已經有過眾籌過收割機了,但那時候也隻是一二十文。
現在可是要蓋客棧和商鋪呀,可不是一二十文了。
但一想到這個也沒有固定金額的,就看個人而已,多投就多收入,少投就少收入。
村長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這事是件大事,也是有利於民的,下午的時候我再和大家開個會。”
接下來,宋清明和村長說了很多東西。
不管下午是否有多少人出資建客棧和商鋪,他都會建起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在石河村建學堂,讓村裏的人或是附近的人都方便讀書識字,他不求他們能考取功名,但求可以識字,明辨是非即可。
宋清明去了一趟生態果園那邊。
現在生態果園一共有三個在管理,李老頭,宋冬天,還有一個是李老頭介紹過來的王大爺,因為在家行五,所以都叫他王老五的。
雖是大爺,大爺地喊,但其實李老頭和王老五的年紀並不是十分的年老,也就五十多歲,幹起活來也是風風火火的,絲毫不輸那些小夥子的。
宋清明去到的時候正好看到宋冬天和李老頭在剁碎一些螺螄,這也是他要求的。鴨子隻有營養充足的時候才會生更多的蛋,生出來蛋質量也高,那麽做出來的鹹鴨蛋就會更好,流油更明顯。
當然除了螺螄外,還喂鴨子吃地龍,畢竟螺螄這個也不是那麽好摸的,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人摸螺螄,大河裏的螺螄的數量肉眼可見地減少了。
所以宋清明特意在生態果園那裏弄了一畝地左右的地方專門養地龍,養出來的地龍都是給鴨子吃。當然這些地龍的日常管理也是李老頭他們三人負責了。
“明叔,您怎麽過來了?”宋冬天看到宋清明走進院子,放下手上的工具,站起身來看著他。
背對著院門的李老頭聽到宋冬天的話後,停下手裏的動作,轉過頭來,看到是宋清明,笑了笑,站了起來,說道:“公子怎麽有空過來的?”
“沒事,就路過,順便看看而已,你們忙。”宋清明溫聲說道。
見宋清明真的沒有事找他們,宋冬天和李老頭就接著剁螺螄,現在這些鴨子可能吃了,他們得要趕緊剁多點才行。
宋清明見他們忙起來,也不多打擾就往荷塘那邊走去。
現在荷塘已經有荷花開放了。
藍天,碧葉,紅花,美不勝收。
宋清明站在邊上欣賞這幅美輪美奐的荷景。
但美中不足的是,現在荷花還沒有長滿整個荷塘,東一塊,西一塊的,還沒有完全達到那種滿鋪的效果。
這也沒有辦法,自己得到的藕種就那麽多,當初自己已經是盡全力去分節栽種了。
想要滿鋪的效果,隻能等明年了。
他相信今年的倆藕肯定能豐收,到時候留一些種藕下來種植就可以了。
一想到這些,剛才稍微有點低落的情緒早已煙消雲散了。
宋清明沿著荷塘邊上走的時候,看到王老五正在往那塊地龍養殖地灑水,現在氣溫比較高,水分蒸發地也比較快,所以為了保持土壤的濕潤,一天三灑水是少不了的。
他並未上前去和王老五打招唿,他怕影響到他的工作。
不知道為什麽,宋清明自以為自己是那種和善的之人,但不知道若是他出現在在那些人的麵前,那些人好像不會幹活一樣的,很是謹慎小心。
他欣賞完荷塘的景色後就去了一趟辦公室那邊,見沒啥事,就溜達迴家了。
迴到的時候已經出了一身汗,他洗過澡後給自己弄了一個冰沙吃了起來。
嗯。
真舒服。
......
村長在工坊下工的時候敲起了鑼來,鑼的聲音很是響亮,傳到每個人耳中。
“看來有大事了,趕緊去。”
“不知道是啥事?”
“不知道,但村長已經好久沒有敲過鑼了。”
“我覺得應該是大事,要不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敲鑼,剛好我們都下工,這事讓我們都過去聽聽。”
“你說的有道理,別想那麽多了,過去聽聽就知道了。”
“......”
從工坊出來的石河村人或是在家的人,聽到這個鑼聲後,都往村口那棵大榕樹聚集。
村長敲過鑼後,就將其放了下來。
現在這個鑼還是新買的,之前那個鑼已經爛了,敲出來的聲音悶得很,之前他也想換,但一個新鑼可是要將近一兩銀子呀,想想還是算了,破鑼還是可以用的。
後來還是宋清明說出資換鑼,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切都是欣欣向榮。”
村長聽到後,在看到現在村民的生活也是慢慢好起來,於是就換了新鑼,當然這些錢都是從公中出的。
很快,大家就聚集到大榕樹下了,宋清明也過來了,站在村長的身邊。
大家打看這個情況,心裏想著待會村長肯定會有大事講,如果不是大事,清明是不會站在村長身邊的。
現在他們已經默默地抓到了這個規律。
如果開會的時候,村長身邊站著宋清明,那麽接下來肯定有大事要宣布,這事還是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
如果清明不在,那就是基本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基本就是一些宣讀一些縣衙的公布之類的。
但宋清明真的沒有說錯,他自己就有能力做起來的,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加入進來,聽了他講了那麽多,他知道宋清明這是啀帶著村民一起賺錢。
“清明,你是這樣打算的?”
“我是這樣打算的,蓋一棟客棧,然後是兩排商鋪,蓋建的費用從村民那裏眾籌,不夠的地方我來補,然後商鋪出租和客棧的收入,扣除成本後,年底再根據村民的出資多少的比例再進行分紅,當然這個分紅是在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總的來說,多投入就有多收入。”宋清明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對於眾籌出資這個東西,村長並不陌生,畢竟之前就已經有過眾籌過收割機了,但那時候也隻是一二十文。
現在可是要蓋客棧和商鋪呀,可不是一二十文了。
但一想到這個也沒有固定金額的,就看個人而已,多投就多收入,少投就少收入。
村長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這事是件大事,也是有利於民的,下午的時候我再和大家開個會。”
接下來,宋清明和村長說了很多東西。
不管下午是否有多少人出資建客棧和商鋪,他都會建起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在石河村建學堂,讓村裏的人或是附近的人都方便讀書識字,他不求他們能考取功名,但求可以識字,明辨是非即可。
宋清明去了一趟生態果園那邊。
現在生態果園一共有三個在管理,李老頭,宋冬天,還有一個是李老頭介紹過來的王大爺,因為在家行五,所以都叫他王老五的。
雖是大爺,大爺地喊,但其實李老頭和王老五的年紀並不是十分的年老,也就五十多歲,幹起活來也是風風火火的,絲毫不輸那些小夥子的。
宋清明去到的時候正好看到宋冬天和李老頭在剁碎一些螺螄,這也是他要求的。鴨子隻有營養充足的時候才會生更多的蛋,生出來蛋質量也高,那麽做出來的鹹鴨蛋就會更好,流油更明顯。
當然除了螺螄外,還喂鴨子吃地龍,畢竟螺螄這個也不是那麽好摸的,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人摸螺螄,大河裏的螺螄的數量肉眼可見地減少了。
所以宋清明特意在生態果園那裏弄了一畝地左右的地方專門養地龍,養出來的地龍都是給鴨子吃。當然這些地龍的日常管理也是李老頭他們三人負責了。
“明叔,您怎麽過來了?”宋冬天看到宋清明走進院子,放下手上的工具,站起身來看著他。
背對著院門的李老頭聽到宋冬天的話後,停下手裏的動作,轉過頭來,看到是宋清明,笑了笑,站了起來,說道:“公子怎麽有空過來的?”
“沒事,就路過,順便看看而已,你們忙。”宋清明溫聲說道。
見宋清明真的沒有事找他們,宋冬天和李老頭就接著剁螺螄,現在這些鴨子可能吃了,他們得要趕緊剁多點才行。
宋清明見他們忙起來,也不多打擾就往荷塘那邊走去。
現在荷塘已經有荷花開放了。
藍天,碧葉,紅花,美不勝收。
宋清明站在邊上欣賞這幅美輪美奐的荷景。
但美中不足的是,現在荷花還沒有長滿整個荷塘,東一塊,西一塊的,還沒有完全達到那種滿鋪的效果。
這也沒有辦法,自己得到的藕種就那麽多,當初自己已經是盡全力去分節栽種了。
想要滿鋪的效果,隻能等明年了。
他相信今年的倆藕肯定能豐收,到時候留一些種藕下來種植就可以了。
一想到這些,剛才稍微有點低落的情緒早已煙消雲散了。
宋清明沿著荷塘邊上走的時候,看到王老五正在往那塊地龍養殖地灑水,現在氣溫比較高,水分蒸發地也比較快,所以為了保持土壤的濕潤,一天三灑水是少不了的。
他並未上前去和王老五打招唿,他怕影響到他的工作。
不知道為什麽,宋清明自以為自己是那種和善的之人,但不知道若是他出現在在那些人的麵前,那些人好像不會幹活一樣的,很是謹慎小心。
他欣賞完荷塘的景色後就去了一趟辦公室那邊,見沒啥事,就溜達迴家了。
迴到的時候已經出了一身汗,他洗過澡後給自己弄了一個冰沙吃了起來。
嗯。
真舒服。
......
村長在工坊下工的時候敲起了鑼來,鑼的聲音很是響亮,傳到每個人耳中。
“看來有大事了,趕緊去。”
“不知道是啥事?”
“不知道,但村長已經好久沒有敲過鑼了。”
“我覺得應該是大事,要不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敲鑼,剛好我們都下工,這事讓我們都過去聽聽。”
“你說的有道理,別想那麽多了,過去聽聽就知道了。”
“......”
從工坊出來的石河村人或是在家的人,聽到這個鑼聲後,都往村口那棵大榕樹聚集。
村長敲過鑼後,就將其放了下來。
現在這個鑼還是新買的,之前那個鑼已經爛了,敲出來的聲音悶得很,之前他也想換,但一個新鑼可是要將近一兩銀子呀,想想還是算了,破鑼還是可以用的。
後來還是宋清明說出資換鑼,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切都是欣欣向榮。”
村長聽到後,在看到現在村民的生活也是慢慢好起來,於是就換了新鑼,當然這些錢都是從公中出的。
很快,大家就聚集到大榕樹下了,宋清明也過來了,站在村長的身邊。
大家打看這個情況,心裏想著待會村長肯定會有大事講,如果不是大事,清明是不會站在村長身邊的。
現在他們已經默默地抓到了這個規律。
如果開會的時候,村長身邊站著宋清明,那麽接下來肯定有大事要宣布,這事還是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
如果清明不在,那就是基本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基本就是一些宣讀一些縣衙的公布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