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鄉村小子
棄文從農,人人喊我大神農 作者:薑蔥白切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當朝大內總管、當今皇帝的貼身內侍王蓮英公公在金龍大殿上用尖銳的鴨子嗓大聲喊道。
“微臣有事啟奏!”
這時,戶部侍郎李卓能從隊列中走了出來,對著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躬了躬身,行了個禮說道。
“何事?”皇帝看著他問道。
“皇上,安州清遠郡清新縣縣令今又進獻一台打穀機和風扇車,此兩物可以很好地減輕勞動力,也更好地方便農民進行秋收和歸倉。”李侍郎剛說完後,滿朝文武百官就在那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打穀機是什麽東西?風扇車又是什麽玩意兒?”
“真有這麽神奇嗎?”
“不過,如果這個打穀機和風扇車真的那麽好用,對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可真是一大助力啊。”
“是啊,是啊,這樣一來,農民們的勞動強度就會大大降低,糧食產量也會增加不少呢。”
“嗯,說得有理,不過還是得先看看再說。”
……
眾人議論紛紛,有的持懷疑態度,有的則在猜測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東西。
“哦,真的有那麽好用嗎?你剛才說又,那是何意?”龍椅上傳來皇帝充滿威嚴的聲音。
皇帝的聲音落下後,原本嘈雜不堪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仿佛一根針掉落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站在殿中的李侍郎,他正恭敬地對著皇帝行禮。
李侍郎溫聲徐徐說道:“迴稟陛下,打穀機和風扇車微臣昨日已經已經試過了,正如和上奏的奏折所說一樣,很是節省人力,而且操作也方便。這個又,是因為之前這個縣令進獻過收割機這個神器上來。”
一聽到收割機,朝堂上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烈起來。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見識過收割機的厲害之處了,收割起稻子來,可以說是不用吹灰之力,當然這是誇大了,隻不過是對比之前的方式,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所以他們現在對這兩個打穀機和風扇車很是好奇。
“咳咳。”皇帝輕咳了一下,頓時整個大殿安靜了下來,都靜靜地等著皇帝發言。
“既然這樣,李愛卿就趕緊將打穀機和風扇車這兩個物件帶上來,讓朕看那看看。”皇帝朗聲說道,他現在心裏對這兩個物件很是期待,好奇。畢竟他是見識過收割機的厲害。
“是。”李侍郎早已讓人將打穀機和風扇車抬到了拱門前,隻需要皇帝傳令就可以直接抬進來了。
現在有了皇帝的傳令後,兩台東西很快就被人抬到大殿中央。
本來這兩個東西早幾天就應該呈上來的,但由於路上運送的時候不巧遇上了山體滑坡,導致黎忠仁進獻的兩台東西都被落下來的山石給砸毀了,萬幸的是最重要的設計圖沒有弄丟,護送的人員也隻是受了點小傷,調整好後,他們就趕緊迴京。
戶部得知此事後,趕緊讓工匠按照設計圖重新給做了出來。做好後,李侍郎特意試了一下,沒問題後才敢奏稟此事。
“這就是打穀機和風扇車?”
“是的,陛下,微臣現在示範一下這個打穀機,來人。”很快就有人取來了還沒有脫穀的水稻和已經脫穀曬幹的穀子。
不脫穀的水稻,每年戶部都會留下一些下來的,因為舉行祭祀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用到。
皇帝從高位走了下來,走到打穀機的跟前,眾大臣也是站在四周,圍觀著。
李侍郎拿起了抓起了一把水稻,然後用腳踩踏著打穀機的踏板,隨著打穀機裏麵的零件轉起來後,他將水稻伸了進去,很快他又拿了出來,隻見出來的隻是剩下光禿禿的稻稈,稻子都不見了。
嘩!
眾人都很驚訝!
這麽快竟然就將穀子給脫了下來,而且李侍郎看起來很是輕鬆,絲毫沒有用力的感覺。
皇帝看到這樣,也很想試試,於是開口說:“讓朕來試一試。”,說完就撩開龍袍,大步走上打穀機的踏板上。
王公公立馬取了一把水稻遞給皇帝。
皇帝接過後學著李侍郎剛才的樣子操作了起來,看著手中的水稻很輕鬆地就被打了下來,皇帝的內心很是激動。
“好!好!好!”皇帝將手中的稻稈扔給王公公後,連說了三個好字。
眾大臣聽到後,都知道皇帝對這個打穀機很是滿意,看來這個清新縣的縣令要升官發財了!
“這應該就是風扇車了吧,來,試試。”皇帝對旁邊的風扇車很是期待,他相信這個風扇車肯定也會給他帶來驚喜。
“好的,陛下,請您站遠一點,恐待會的灰塵汙了您的衣服。”李侍郎向皇帝行了個禮說道。
見皇帝站離了幾步後,李侍郎就讓一個侍衛將風扇車搖起來,然後讓另一個侍衛將一籮筐的稻子慢慢地倒進風扇車的入料口。
很快,就有穀子從出料口出來了,而那些秕穀都被搖出去了。
“這就結束了?”皇帝看到後,有點疑惑。
“是的,陛下,您看看這穀子,再看看那穀子。”李侍郎將兩種穀子推到皇帝麵前。
皇帝看過後,發現經過風扇車的穀子粒粒都是飽滿且幹淨的,而另一籮筐的除了有秕穀,還有一些草屑,這下他就知道這個風扇車的妙用了。
“好!好!好!我大南朝人才濟濟呀!這兩樣東西都是極好!”皇帝很是高興。
接著皇帝細問這些東西都是誰發明的,李侍郎都一一說了出來。
知道這兩個東西居然是之前做出收割機的鄉村小子宋清明做出來後,都很是驚訝。
“好!重重有賞!”
皇帝一開心就讓內侍馬上擬了兩份聖旨,一份是給清新縣縣令黎忠仁,一份是給石河村的宋清明。
給到黎忠仁的聖旨內容眾大臣聽到後,一點都不覺得驚訝,畢竟接連上獻了三個利國利民的農業神器,如果他這樣都不能升官,那他們都會覺得當今皇帝是瞎了眼的。他們此時心裏對黎忠仁都是羨慕不已的。
而給到宋清明的聖旨,他們聽到內容後,都很是驚訝,想不到皇帝居然會給這樣的獎賞。
“獎罰分明,無論貴賤與否,有功必賞,有罪必懲!”
滿朝文武大臣聽到龍椅上傳來威嚴的聲音後,跪拜高喊道:“皇上聖明,乃我大南百姓之福!”
然後這兩道聖旨就被加快送去。
連同兩道聖旨的下發,打穀機和風扇車的製作方法也快速往各州縣下發。
當朝大內總管、當今皇帝的貼身內侍王蓮英公公在金龍大殿上用尖銳的鴨子嗓大聲喊道。
“微臣有事啟奏!”
這時,戶部侍郎李卓能從隊列中走了出來,對著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躬了躬身,行了個禮說道。
“何事?”皇帝看著他問道。
“皇上,安州清遠郡清新縣縣令今又進獻一台打穀機和風扇車,此兩物可以很好地減輕勞動力,也更好地方便農民進行秋收和歸倉。”李侍郎剛說完後,滿朝文武百官就在那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打穀機是什麽東西?風扇車又是什麽玩意兒?”
“真有這麽神奇嗎?”
“不過,如果這個打穀機和風扇車真的那麽好用,對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可真是一大助力啊。”
“是啊,是啊,這樣一來,農民們的勞動強度就會大大降低,糧食產量也會增加不少呢。”
“嗯,說得有理,不過還是得先看看再說。”
……
眾人議論紛紛,有的持懷疑態度,有的則在猜測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東西。
“哦,真的有那麽好用嗎?你剛才說又,那是何意?”龍椅上傳來皇帝充滿威嚴的聲音。
皇帝的聲音落下後,原本嘈雜不堪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仿佛一根針掉落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站在殿中的李侍郎,他正恭敬地對著皇帝行禮。
李侍郎溫聲徐徐說道:“迴稟陛下,打穀機和風扇車微臣昨日已經已經試過了,正如和上奏的奏折所說一樣,很是節省人力,而且操作也方便。這個又,是因為之前這個縣令進獻過收割機這個神器上來。”
一聽到收割機,朝堂上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烈起來。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見識過收割機的厲害之處了,收割起稻子來,可以說是不用吹灰之力,當然這是誇大了,隻不過是對比之前的方式,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所以他們現在對這兩個打穀機和風扇車很是好奇。
“咳咳。”皇帝輕咳了一下,頓時整個大殿安靜了下來,都靜靜地等著皇帝發言。
“既然這樣,李愛卿就趕緊將打穀機和風扇車這兩個物件帶上來,讓朕看那看看。”皇帝朗聲說道,他現在心裏對這兩個物件很是期待,好奇。畢竟他是見識過收割機的厲害。
“是。”李侍郎早已讓人將打穀機和風扇車抬到了拱門前,隻需要皇帝傳令就可以直接抬進來了。
現在有了皇帝的傳令後,兩台東西很快就被人抬到大殿中央。
本來這兩個東西早幾天就應該呈上來的,但由於路上運送的時候不巧遇上了山體滑坡,導致黎忠仁進獻的兩台東西都被落下來的山石給砸毀了,萬幸的是最重要的設計圖沒有弄丟,護送的人員也隻是受了點小傷,調整好後,他們就趕緊迴京。
戶部得知此事後,趕緊讓工匠按照設計圖重新給做了出來。做好後,李侍郎特意試了一下,沒問題後才敢奏稟此事。
“這就是打穀機和風扇車?”
“是的,陛下,微臣現在示範一下這個打穀機,來人。”很快就有人取來了還沒有脫穀的水稻和已經脫穀曬幹的穀子。
不脫穀的水稻,每年戶部都會留下一些下來的,因為舉行祭祀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用到。
皇帝從高位走了下來,走到打穀機的跟前,眾大臣也是站在四周,圍觀著。
李侍郎拿起了抓起了一把水稻,然後用腳踩踏著打穀機的踏板,隨著打穀機裏麵的零件轉起來後,他將水稻伸了進去,很快他又拿了出來,隻見出來的隻是剩下光禿禿的稻稈,稻子都不見了。
嘩!
眾人都很驚訝!
這麽快竟然就將穀子給脫了下來,而且李侍郎看起來很是輕鬆,絲毫沒有用力的感覺。
皇帝看到這樣,也很想試試,於是開口說:“讓朕來試一試。”,說完就撩開龍袍,大步走上打穀機的踏板上。
王公公立馬取了一把水稻遞給皇帝。
皇帝接過後學著李侍郎剛才的樣子操作了起來,看著手中的水稻很輕鬆地就被打了下來,皇帝的內心很是激動。
“好!好!好!”皇帝將手中的稻稈扔給王公公後,連說了三個好字。
眾大臣聽到後,都知道皇帝對這個打穀機很是滿意,看來這個清新縣的縣令要升官發財了!
“這應該就是風扇車了吧,來,試試。”皇帝對旁邊的風扇車很是期待,他相信這個風扇車肯定也會給他帶來驚喜。
“好的,陛下,請您站遠一點,恐待會的灰塵汙了您的衣服。”李侍郎向皇帝行了個禮說道。
見皇帝站離了幾步後,李侍郎就讓一個侍衛將風扇車搖起來,然後讓另一個侍衛將一籮筐的稻子慢慢地倒進風扇車的入料口。
很快,就有穀子從出料口出來了,而那些秕穀都被搖出去了。
“這就結束了?”皇帝看到後,有點疑惑。
“是的,陛下,您看看這穀子,再看看那穀子。”李侍郎將兩種穀子推到皇帝麵前。
皇帝看過後,發現經過風扇車的穀子粒粒都是飽滿且幹淨的,而另一籮筐的除了有秕穀,還有一些草屑,這下他就知道這個風扇車的妙用了。
“好!好!好!我大南朝人才濟濟呀!這兩樣東西都是極好!”皇帝很是高興。
接著皇帝細問這些東西都是誰發明的,李侍郎都一一說了出來。
知道這兩個東西居然是之前做出收割機的鄉村小子宋清明做出來後,都很是驚訝。
“好!重重有賞!”
皇帝一開心就讓內侍馬上擬了兩份聖旨,一份是給清新縣縣令黎忠仁,一份是給石河村的宋清明。
給到黎忠仁的聖旨內容眾大臣聽到後,一點都不覺得驚訝,畢竟接連上獻了三個利國利民的農業神器,如果他這樣都不能升官,那他們都會覺得當今皇帝是瞎了眼的。他們此時心裏對黎忠仁都是羨慕不已的。
而給到宋清明的聖旨,他們聽到內容後,都很是驚訝,想不到皇帝居然會給這樣的獎賞。
“獎罰分明,無論貴賤與否,有功必賞,有罪必懲!”
滿朝文武大臣聽到龍椅上傳來威嚴的聲音後,跪拜高喊道:“皇上聖明,乃我大南百姓之福!”
然後這兩道聖旨就被加快送去。
連同兩道聖旨的下發,打穀機和風扇車的製作方法也快速往各州縣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