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拖拉機在一個丁字路口停下,司機迴頭喊:“互助到了,趕緊下車!”
一男一女兩個知青跳下了車,又一個個卸下行李。
司機立刻向左轉彎,拖拉機繼續向東開,他伸手向南一指,也不管那兩人是否能聽清,“生產隊就擱村子南頭!”
拖拉機絕塵而去,林自在意念中,兩個知青一臉沮喪二臉塵土,每人都拖著四五個大包,一步步往前挪。
這一路,沿途都能看到收割的人們,和一垛垛摞起的豆秸,一派豐收景象。
拖拉機大約又走了五公裏,很快就到了雙豐生產隊。
青山公社就在雙豐生產隊,這裏的公路好像是剛修過,比兩邊房屋地基都高出一截,剛進生產隊,拖拉機忽然向左一拐,衝下一個45度的大下坡,沒思想準備的林自在心一下懸起來,劉文靜幹脆媽呀一聲叫起來。
拖拉機停在一棟土房前麵,“雙豐到了,下車!”
“不到生產隊部或公社嗎?”一個高個子男生問。
拖拉機手是個大老粗,戴一頂舊軍帽,上身穿綠軍裝,褲子是警察的藍褲子,隻是沒有領章帽徽,坐在車上催促,“都忙秋收呢,誰有空搭理你們,快點快點啊,別耽誤我事兒,飯都沒吃,我還得拉黃豆呢!”
七人手忙腳亂的剛卸下行李,他就著急忙慌地倒車,噠噠噠,拖拉機轟鳴著,前頭的煙囪冒出一股股黑煙,就爬坡上了大路。
拖鬥上隻剩下五人,他們插隊的生產隊都有點遠,起碼要從互助的路口向南再向西走上四五十裏。幾人還都是十六七八的孩子,上午的激情蕩然無存,此時可憐巴巴地迴頭看他們,雖然都不熟悉,甚至看不清臉,大家還是都揮揮手,跟他們告別。
在這陌生的地方,起碼知青是他們共同的標簽。
眼前並排兩棟土坯草頂房子,間隔約有十米,看起來房子還很新,每棟各有大小兩間屋子,房前房後各有一個菜園子,夾著的杖子上還有幾枝牽牛花,也快枯萎了。園子裏種著黃瓜豆角柿子辣椒等蔬菜,大多也要罷園了。
此時兩棟房子一點聲響也無,院門也都鎖著,七人麵麵相覷:這算怎麽迴事?下馬威嗎?
年輕人們猛然意識到,自己興衝衝來支援邊疆,似乎並不像知青辦工作人員宣傳的那樣光榮,那樣被村民所企盼,相反,人家怎麽還有些嫌棄呢。
林自在把行李卷放到地上,坐到上麵,拿出一個邦邦硬的玉米餅子,不緊不慢啃了起來。
劉文靜並不覺得在門口等人有什麽不妥,她忘帶鑰匙時,也經常在家門口等她爸媽下班。她也往行李上一坐,自我介紹說:“我叫劉文靜,她叫孟繁西,都是十八歲,我們來自齊市第三十四中。你們呢?”
其餘五人雖然都有些沒精打采,但也都做了自我介紹。
“我叫胡玉民,十七歲,來自上海。”這是個戴眼鏡文質彬彬的男生,個子不高。
“陳招娣,十六歲,阿拉上海寧。”這是個胖乎乎的女孩,梳著兩條麻花辮,辮稍折到頭發裏,用兩根淡藍色的綢帶打著蝴蝶結。
劉文靜指著她的頭發,“哎你頭繩散了。”
陳招娣立刻去摸頭發,趕緊又重新打了個蝴蝶結,隻是一路塵土,蝴蝶結有些髒了,她氣得用上海話不停地抱怨著。
“我叫羅向陽,十九歲,哈市十八中,高中畢業。”這個男知青足有一米八的個頭,正是汽車前排站立唱歌的人之一。
“陸衛東,北京人。”這人一身軍裝,斜背軍挎,兩手插兜,漫不經心地介紹幾句就轉頭看向大路。
“我叫周久儒,十七歲,杭城人。”最後介紹的正是那位愛臉紅的手風琴男,他身前是手風琴,手邊是兩個大行李包。林自在沒想到他跟自己在一個地方插隊,下意識看他一眼,結果他的臉又有紅起來的趨勢,趕緊轉過頭去不看他。
知青點的房子坐北朝南,與南麵大路平行,但和大路中間有一片大水泡子,約莫東西200米,南北80米的大小;北麵是大片荒草甸子,有很多塔頭垛子;東邊隔著老遠有三棟土房,麵積稍大,一棟兩戶,再往遠還有幾家,房子也都相對不錯;西邊和西北邊是一片房屋,大約兩百戶左右,基本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大路分布,房子都更破舊,再往北就是大片田地了,每一根壟都有百來米長,地裏全是收割黃豆的生產隊員,有幾個幹活兒快的,已經割到地頭,拿著鐮刀往迴走了。
這邊才是真正的雙豐生產隊吧,而東邊直到江邊的房屋,應該都屬於青山公社。
他們的知青點,就正好位於公社和生產隊的結合點上,雖離公社和大路相對近些,但離地裏,著實太遠了。
一男一女兩個知青跳下了車,又一個個卸下行李。
司機立刻向左轉彎,拖拉機繼續向東開,他伸手向南一指,也不管那兩人是否能聽清,“生產隊就擱村子南頭!”
拖拉機絕塵而去,林自在意念中,兩個知青一臉沮喪二臉塵土,每人都拖著四五個大包,一步步往前挪。
這一路,沿途都能看到收割的人們,和一垛垛摞起的豆秸,一派豐收景象。
拖拉機大約又走了五公裏,很快就到了雙豐生產隊。
青山公社就在雙豐生產隊,這裏的公路好像是剛修過,比兩邊房屋地基都高出一截,剛進生產隊,拖拉機忽然向左一拐,衝下一個45度的大下坡,沒思想準備的林自在心一下懸起來,劉文靜幹脆媽呀一聲叫起來。
拖拉機停在一棟土房前麵,“雙豐到了,下車!”
“不到生產隊部或公社嗎?”一個高個子男生問。
拖拉機手是個大老粗,戴一頂舊軍帽,上身穿綠軍裝,褲子是警察的藍褲子,隻是沒有領章帽徽,坐在車上催促,“都忙秋收呢,誰有空搭理你們,快點快點啊,別耽誤我事兒,飯都沒吃,我還得拉黃豆呢!”
七人手忙腳亂的剛卸下行李,他就著急忙慌地倒車,噠噠噠,拖拉機轟鳴著,前頭的煙囪冒出一股股黑煙,就爬坡上了大路。
拖鬥上隻剩下五人,他們插隊的生產隊都有點遠,起碼要從互助的路口向南再向西走上四五十裏。幾人還都是十六七八的孩子,上午的激情蕩然無存,此時可憐巴巴地迴頭看他們,雖然都不熟悉,甚至看不清臉,大家還是都揮揮手,跟他們告別。
在這陌生的地方,起碼知青是他們共同的標簽。
眼前並排兩棟土坯草頂房子,間隔約有十米,看起來房子還很新,每棟各有大小兩間屋子,房前房後各有一個菜園子,夾著的杖子上還有幾枝牽牛花,也快枯萎了。園子裏種著黃瓜豆角柿子辣椒等蔬菜,大多也要罷園了。
此時兩棟房子一點聲響也無,院門也都鎖著,七人麵麵相覷:這算怎麽迴事?下馬威嗎?
年輕人們猛然意識到,自己興衝衝來支援邊疆,似乎並不像知青辦工作人員宣傳的那樣光榮,那樣被村民所企盼,相反,人家怎麽還有些嫌棄呢。
林自在把行李卷放到地上,坐到上麵,拿出一個邦邦硬的玉米餅子,不緊不慢啃了起來。
劉文靜並不覺得在門口等人有什麽不妥,她忘帶鑰匙時,也經常在家門口等她爸媽下班。她也往行李上一坐,自我介紹說:“我叫劉文靜,她叫孟繁西,都是十八歲,我們來自齊市第三十四中。你們呢?”
其餘五人雖然都有些沒精打采,但也都做了自我介紹。
“我叫胡玉民,十七歲,來自上海。”這是個戴眼鏡文質彬彬的男生,個子不高。
“陳招娣,十六歲,阿拉上海寧。”這是個胖乎乎的女孩,梳著兩條麻花辮,辮稍折到頭發裏,用兩根淡藍色的綢帶打著蝴蝶結。
劉文靜指著她的頭發,“哎你頭繩散了。”
陳招娣立刻去摸頭發,趕緊又重新打了個蝴蝶結,隻是一路塵土,蝴蝶結有些髒了,她氣得用上海話不停地抱怨著。
“我叫羅向陽,十九歲,哈市十八中,高中畢業。”這個男知青足有一米八的個頭,正是汽車前排站立唱歌的人之一。
“陸衛東,北京人。”這人一身軍裝,斜背軍挎,兩手插兜,漫不經心地介紹幾句就轉頭看向大路。
“我叫周久儒,十七歲,杭城人。”最後介紹的正是那位愛臉紅的手風琴男,他身前是手風琴,手邊是兩個大行李包。林自在沒想到他跟自己在一個地方插隊,下意識看他一眼,結果他的臉又有紅起來的趨勢,趕緊轉過頭去不看他。
知青點的房子坐北朝南,與南麵大路平行,但和大路中間有一片大水泡子,約莫東西200米,南北80米的大小;北麵是大片荒草甸子,有很多塔頭垛子;東邊隔著老遠有三棟土房,麵積稍大,一棟兩戶,再往遠還有幾家,房子也都相對不錯;西邊和西北邊是一片房屋,大約兩百戶左右,基本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大路分布,房子都更破舊,再往北就是大片田地了,每一根壟都有百來米長,地裏全是收割黃豆的生產隊員,有幾個幹活兒快的,已經割到地頭,拿著鐮刀往迴走了。
這邊才是真正的雙豐生產隊吧,而東邊直到江邊的房屋,應該都屬於青山公社。
他們的知青點,就正好位於公社和生產隊的結合點上,雖離公社和大路相對近些,但離地裏,著實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