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瘦的皮包骨頭,腦袋顯得有點大,眼睛就更大,躲閃的眼神裏帶著驚恐、畏懼,和純良。
林自在自認絕不受人脅迫,但麵對孩子無邪的眼神,立刻就沒了抵抗力。
尤其是此時,大長公主那一世的記憶湧了上來,死時長子也是這麽大,次子還要小上兩歲,小的那個十分依戀她,總愛將毛茸茸的腦袋抵在她的胸口或者胳膊上撒嬌。沒了娘的孩子,有沒有吃苦啊,是不是受了欺負,是不是,也是這樣淒惶的眼神。
心髒揪了起來,有些疼。
深唿吸,深唿吸!
林自在想伸手揉一把男孩的頭發,看太髒,又放棄了,放和緩了聲音說,“給你就拿著。”
男孩不敢再給,無措地看著林自在,又看看自己的父親,眼淚吧嗒吧嗒掉到地上。
李老師看不下去了,低聲問林自在,“你和小邱不是總給人看病,你就給他看看,抓幾付便宜的草藥喝。”
“醫者治病不治命,他已病入膏肓,我無能為力。”林自在的聲音不小,陳父身子晃了晃。
“你迴去吧,給你的錢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迴頭有事,讓你兒子來找我。”林自在看著陳父說。
陳父看了一眼兒子的衣兜,估計也沒幾個子兒,還該吃吃該喝喝,夠幹啥啊!
林自在在陳耀祖背上拍了一下,“迴去吧,錢別丟了。”
父子倆終於走了,李老師鬆了一口氣,“小陳,你也不容易。”
林自在苦笑,知道這對父子沾包賴是甩不掉了,隻能接著。
抬腳去食堂,想起錢都給了陳家父子,如果再拿出來就露餡了,就退了迴來,李老師說:“走,我請你吃。”
林自在搖頭,他家的負擔更重,五個孩子,大的要讀書,小的嗷嗷待哺,偏偏還不知控製,一直生個沒完沒了。
“不了,李老師,鹿鳴給我留了飯。”林自在決定迴宿舍,吃點空間裏存放的雞湯米線。
李老師也不敢多讓,實在是錢太少。
林自在走了一段路,身後傳來腳步聲,大周追上來,把兩個包子塞給她,“給你吃!”
林自在立馬塞迴去,“誰稀罕你的包子!”
大周訥訥道:“我罵人是不對,......可你不也打了我一巴掌,我長這麽大,可都沒挨過女人打!”
“都扯平了,那你還囉嗦什麽?”林自在翻了個白眼,大步走了。
“哎哎,你這人,我包子都買了......”大周拿著兩個包子,又追了兩步,停下嘀咕道:“不吃拉倒,我自己都沒舍得吃,不吃拉倒!”
冷不防旁邊伸出一隻黑手來,一把搶過一隻包子,大周連忙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工友小六子一口咬掉半個包子,一邊大嚼一邊說:“好吃!真好吃!你不吃那個也給我吧!”
大周連忙把手裏僅剩的包子送到嘴邊咬了一口,“長得賊拉磕磣,想得倒美!”
***
當年清軍入關,明末遺民寧死不屈,揚州十日清兵不封刀,嘉定三屠民眾無投降。老百姓都堅決不肯剃發歸順。
到清末,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竟有周邊百姓挑擔推車跟著幫忙,還有人去指點城牆的薄弱點。總之隻要給錢,啥都肯幹!
到辛亥革命剪發令下達,許多遺老遺少又寧死不肯剪掉象征清朝標誌的鼠尾辮了。
從傳教到鴉片,從槍炮到商品,再到後來的思想控製、洗腦、心理暗示,以及各種精神和身體打壓,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奴性,習慣了跪著。
鴉片戰爭以後,一個“洋”字,幾乎就可以概括所有的時尚。
20世紀,人們還是把火柴叫做洋火,把自行車叫做洋車子。
甚至直到21世紀,仍有年齡大的人對外國人下意識諂媚。
北平淪陷八年,百姓生活水深火熱,倭國的愚民教育影響十分顯著,尤其近年入學的大學生,從小就接受親倭教育,多多少少都有些三觀不正,文化課的底子也是參差不齊,因而培訓班的教學也很是繁瑣辛苦。
林自在很注意讓同學自己思考和反思,然後逐步引導他們領悟真相。
一個叫盧順才的男同學說他來自哈爾濱,九歲入學,第三天就因背不出倭語而被抽皮鞭,後來體罰和勞作就是家常便飯,當時很多同學都是這樣,他並不覺得屈辱,反而覺得那是在鍛煉意誌,現在才明白,原來他們自小就被按照順民的模式來教育培養;去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還沾沾自喜,但是直到最近,在圖書館閱讀了大量書籍,他才知道,從前自己學過的曆史,竟都是被篡改過的。
盧順才說到激動處落淚了,“我姓盧,我爺爺是中國人,我爹也是中國人!我卻糊裏糊塗做了十幾年的倭國順民,我錯了!”
課堂上很多同學都哭了。
林自在總結說:“同學們,不要哭,少年,青年,就像清晨的太陽,剛剛冉冉升起,未來於你們有無數可能!你們更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希望!想那狼子野心的倭人妄圖將你們從小就改變三觀,從而在精神上改造你們的血統,是多麽險惡用心!而他們也真的差一點就得逞了!同學們,多麽幸運啊,我們迴來了!我們是龍的傳人,骨子裏,流淌的永遠是炎黃子孫的血液,靈魂裏,深紮的是華夏兒女的根,無論我們身處何方,無論遭遇了什麽苦難,隻要我們感受到祖國的一點點召喚,總能尋到正確的方向!”
同學們熱烈地鼓掌,林自在讓大家下課,她的目光停留在一個男生的背影上。
其實從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叫田宗光的學生,他的舉止言行太像倭國人了,可私下調查,他又確實是北平人,家裏世代為農,這些年為了供他讀書,田地已經賣得所剩無幾。
調查的老師跟她說,田宗光是這些年受倭人教育太深,所以給人的感覺太像倭人了。
但林自在還是覺得別扭,她在濱城接觸過倭國和高麗國留學生,都是東亞人,她總是一眼就能分辨,有個外貌很像南方農民的倭國人,都被他一眼識破,別人問她為什麽這麽肯定,她也說不大清,隻說靠感覺,並不是用眼睛辨別的。
如今就是這樣,她就是強烈感覺這個田宗光是個倭國人。
林自在自認絕不受人脅迫,但麵對孩子無邪的眼神,立刻就沒了抵抗力。
尤其是此時,大長公主那一世的記憶湧了上來,死時長子也是這麽大,次子還要小上兩歲,小的那個十分依戀她,總愛將毛茸茸的腦袋抵在她的胸口或者胳膊上撒嬌。沒了娘的孩子,有沒有吃苦啊,是不是受了欺負,是不是,也是這樣淒惶的眼神。
心髒揪了起來,有些疼。
深唿吸,深唿吸!
林自在想伸手揉一把男孩的頭發,看太髒,又放棄了,放和緩了聲音說,“給你就拿著。”
男孩不敢再給,無措地看著林自在,又看看自己的父親,眼淚吧嗒吧嗒掉到地上。
李老師看不下去了,低聲問林自在,“你和小邱不是總給人看病,你就給他看看,抓幾付便宜的草藥喝。”
“醫者治病不治命,他已病入膏肓,我無能為力。”林自在的聲音不小,陳父身子晃了晃。
“你迴去吧,給你的錢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迴頭有事,讓你兒子來找我。”林自在看著陳父說。
陳父看了一眼兒子的衣兜,估計也沒幾個子兒,還該吃吃該喝喝,夠幹啥啊!
林自在在陳耀祖背上拍了一下,“迴去吧,錢別丟了。”
父子倆終於走了,李老師鬆了一口氣,“小陳,你也不容易。”
林自在苦笑,知道這對父子沾包賴是甩不掉了,隻能接著。
抬腳去食堂,想起錢都給了陳家父子,如果再拿出來就露餡了,就退了迴來,李老師說:“走,我請你吃。”
林自在搖頭,他家的負擔更重,五個孩子,大的要讀書,小的嗷嗷待哺,偏偏還不知控製,一直生個沒完沒了。
“不了,李老師,鹿鳴給我留了飯。”林自在決定迴宿舍,吃點空間裏存放的雞湯米線。
李老師也不敢多讓,實在是錢太少。
林自在走了一段路,身後傳來腳步聲,大周追上來,把兩個包子塞給她,“給你吃!”
林自在立馬塞迴去,“誰稀罕你的包子!”
大周訥訥道:“我罵人是不對,......可你不也打了我一巴掌,我長這麽大,可都沒挨過女人打!”
“都扯平了,那你還囉嗦什麽?”林自在翻了個白眼,大步走了。
“哎哎,你這人,我包子都買了......”大周拿著兩個包子,又追了兩步,停下嘀咕道:“不吃拉倒,我自己都沒舍得吃,不吃拉倒!”
冷不防旁邊伸出一隻黑手來,一把搶過一隻包子,大周連忙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工友小六子一口咬掉半個包子,一邊大嚼一邊說:“好吃!真好吃!你不吃那個也給我吧!”
大周連忙把手裏僅剩的包子送到嘴邊咬了一口,“長得賊拉磕磣,想得倒美!”
***
當年清軍入關,明末遺民寧死不屈,揚州十日清兵不封刀,嘉定三屠民眾無投降。老百姓都堅決不肯剃發歸順。
到清末,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竟有周邊百姓挑擔推車跟著幫忙,還有人去指點城牆的薄弱點。總之隻要給錢,啥都肯幹!
到辛亥革命剪發令下達,許多遺老遺少又寧死不肯剪掉象征清朝標誌的鼠尾辮了。
從傳教到鴉片,從槍炮到商品,再到後來的思想控製、洗腦、心理暗示,以及各種精神和身體打壓,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奴性,習慣了跪著。
鴉片戰爭以後,一個“洋”字,幾乎就可以概括所有的時尚。
20世紀,人們還是把火柴叫做洋火,把自行車叫做洋車子。
甚至直到21世紀,仍有年齡大的人對外國人下意識諂媚。
北平淪陷八年,百姓生活水深火熱,倭國的愚民教育影響十分顯著,尤其近年入學的大學生,從小就接受親倭教育,多多少少都有些三觀不正,文化課的底子也是參差不齊,因而培訓班的教學也很是繁瑣辛苦。
林自在很注意讓同學自己思考和反思,然後逐步引導他們領悟真相。
一個叫盧順才的男同學說他來自哈爾濱,九歲入學,第三天就因背不出倭語而被抽皮鞭,後來體罰和勞作就是家常便飯,當時很多同學都是這樣,他並不覺得屈辱,反而覺得那是在鍛煉意誌,現在才明白,原來他們自小就被按照順民的模式來教育培養;去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還沾沾自喜,但是直到最近,在圖書館閱讀了大量書籍,他才知道,從前自己學過的曆史,竟都是被篡改過的。
盧順才說到激動處落淚了,“我姓盧,我爺爺是中國人,我爹也是中國人!我卻糊裏糊塗做了十幾年的倭國順民,我錯了!”
課堂上很多同學都哭了。
林自在總結說:“同學們,不要哭,少年,青年,就像清晨的太陽,剛剛冉冉升起,未來於你們有無數可能!你們更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希望!想那狼子野心的倭人妄圖將你們從小就改變三觀,從而在精神上改造你們的血統,是多麽險惡用心!而他們也真的差一點就得逞了!同學們,多麽幸運啊,我們迴來了!我們是龍的傳人,骨子裏,流淌的永遠是炎黃子孫的血液,靈魂裏,深紮的是華夏兒女的根,無論我們身處何方,無論遭遇了什麽苦難,隻要我們感受到祖國的一點點召喚,總能尋到正確的方向!”
同學們熱烈地鼓掌,林自在讓大家下課,她的目光停留在一個男生的背影上。
其實從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叫田宗光的學生,他的舉止言行太像倭國人了,可私下調查,他又確實是北平人,家裏世代為農,這些年為了供他讀書,田地已經賣得所剩無幾。
調查的老師跟她說,田宗光是這些年受倭人教育太深,所以給人的感覺太像倭人了。
但林自在還是覺得別扭,她在濱城接觸過倭國和高麗國留學生,都是東亞人,她總是一眼就能分辨,有個外貌很像南方農民的倭國人,都被他一眼識破,別人問她為什麽這麽肯定,她也說不大清,隻說靠感覺,並不是用眼睛辨別的。
如今就是這樣,她就是強烈感覺這個田宗光是個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