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快穿之養老攻略(上) 作者:快穿狂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兵並沒有派人追擊。
他們忙著搶錢呢,哪有空管一個逃了的官員,又不是什麽重要人物,要是皇帝他們追過去差不多。
搶完錢之後,北遼的將軍派了一些人把搶來的金銀珠寶和奴隸女人拖拉著帶迴了北遼,剩餘軍隊依舊往河間府附近的城池村莊掃蕩。
等都掃蕩完了。
才開始往真定府進發。
第269章 百歲女將佘太君(3)
北遼軍隊並不會打下一個城池迴去,他們會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到北宋出動十萬大軍,或者他們被某個將領打敗了,吃了些敗仗,才會撤兵迴遼,這是他們的往常慣例。
因為他們吃準了,宋軍不會追過去,不會追到遼國境內打他們。
怎麽形容呢?
當年簽訂過一些協議和歲幣之後,遼國其實還是可以時不時的侵關的,隻要不大規模攻擊就可以。
可是北宋不行。
北宋擔心會惹惱遼國,所以很早就下了命令,不允許本國將領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攻入遼國境內。
當然,實際也沒人有這能力。
可不管如何,北宋這邊以文壓武的局麵,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北宋將領們的自由發揮,使得他們在很多時候,明明有能力打敗對方軍隊,但是卻根本打不敗對方。
這麽說可能就會有人覺得前後矛盾了,但其實並不矛盾,在全力發揮的情況下能夠打敗對方,但是奈何現在的北宋將領們根本沒有辦法,或者說沒有權利全力發揮。
很多時候,軍隊指揮甚至要聽上麵文人的命令,武將沒有任何自由發揮帶兵的權力,這跟紙上談兵沒什麽區別,兵者詭道,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打的就是不走尋常路。
沒有自由,又哪來以弱勝強?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可沒有哪次是光明正大應對的,那都是走的兵者詭道的路子,沒有自由就沒有詭道兵法可言,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麽以弱勝強,隻能正麵對抗。
可騎兵與步兵本就不一樣。
時常失敗也就很正常了。
……
真定府郊,兵營內
喬木一進去就被人認了出來。
幾個部將趕緊出來迎接,楊家軍的將軍時常戰死,每隔幾年就會換一個,可這老太太卻如同定海神針一般,一直屹立不倒,因此,他們可能不認識新來的楊家將軍,但是絕對不會不認識這位佘老太君。
「老太君,您這是?」
楊輝龍快步走出,不解問道。
偌大楊家,當然不止佘老太君這一脈,楊家軍當中過半將領都姓楊,其中又有多數是楊家旁支。
故而,這才能稱楊家軍。
「遼兵侵關,汝等可願陪我殺敵去,我孫戰死,老身得報仇血恨。
調兵之事也無需擔心,龍頭拐杖在此,如太祖親臨,自是無憂。」
喬木之所以騎馬也要把這龍頭拐杖給帶著,那就是因為這龍頭拐杖的來歷十分不凡,是當年太祖皇帝遺詔賜予,雖說比不上另一件能夠斬殺朝中大臣的寶劍,但也有如朕親臨的效果,調兵自不成問題。
這也是原身上戰場的底氣。
若是沒有這拐杖,那原身恐怕根本沒資格帶兵上戰場,畢竟,女子上戰場向來都不為人所接受。
「老太君,我們的確收到了河間府的緊急密報,也正準備出發,可您這是幹什麽,您要是跟我們一起去,不小心出了什麽意外,我們該如何對幾位身死的楊將軍交代啊。」
崔林鬆也是趕緊勸道。
雖說老太太當年年輕的時候也算是驍勇善戰,甚至在亂世當中還能算是個傑出女將,可那畢竟是年輕時候的事了,是三十來歲,二十來歲時候的事情,如今這都一百歲了啊,他們這軍隊當中隨便挑三個人出來,那加起來歲數都比不上老太君,這麽大歲數上戰場不是在開玩笑嗎,送人頭也沒有這麽送的。
「怎麽,你還要跟我比試一番。
驗一驗老身的武力嗎?
那也好,來吧!」
喬木當即把拐杖往下一戳,擺出太極的起手式,冷著臉說道。
「老太君,我們怎敢與您比。
可是這……」
崔林鬆麵色很是為難的朝周圍幾個副將望去,希望他們能夠幫襯幫襯,好好勸一勸老太太,可邊上都是嘴笨的,哪知道怎麽勸,隻能眼神散漫的四處觀望著,不說話。
「好了,沒什麽可是的!
我都活這麽大歲數了,還在乎少活那麽幾年嗎,我現在上戰場隻要多殺一個遼兵,那都是賺的。
你們不是要去支援河間府嗎?
我跟你們一起去,到時候你們聽我的命令,對了,有沒有派人去探探河間府防衛現在的情況如何?」
喬木繼續表明自己的決心。
表示自己非去不可。
並且開始插手軍務,問軍情。
圍過來的那些副將也隻能相視苦笑,同時決定待會上戰場的時候得把老太太安排在後麵,讓老太太觀望觀望就是了,過個癮也好。
此時,依舊沒有任何人覺得佘老太君她此時真的能上戰場殺敵。
正想著接下來該怎麽安排佘老太君呢,便有斥候騎馬飛快奔來:
「報!報!河間府被破了!
遼軍正在往真定趕來!」
「什麽?」
他們忙著搶錢呢,哪有空管一個逃了的官員,又不是什麽重要人物,要是皇帝他們追過去差不多。
搶完錢之後,北遼的將軍派了一些人把搶來的金銀珠寶和奴隸女人拖拉著帶迴了北遼,剩餘軍隊依舊往河間府附近的城池村莊掃蕩。
等都掃蕩完了。
才開始往真定府進發。
第269章 百歲女將佘太君(3)
北遼軍隊並不會打下一個城池迴去,他們會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到北宋出動十萬大軍,或者他們被某個將領打敗了,吃了些敗仗,才會撤兵迴遼,這是他們的往常慣例。
因為他們吃準了,宋軍不會追過去,不會追到遼國境內打他們。
怎麽形容呢?
當年簽訂過一些協議和歲幣之後,遼國其實還是可以時不時的侵關的,隻要不大規模攻擊就可以。
可是北宋不行。
北宋擔心會惹惱遼國,所以很早就下了命令,不允許本國將領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攻入遼國境內。
當然,實際也沒人有這能力。
可不管如何,北宋這邊以文壓武的局麵,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北宋將領們的自由發揮,使得他們在很多時候,明明有能力打敗對方軍隊,但是卻根本打不敗對方。
這麽說可能就會有人覺得前後矛盾了,但其實並不矛盾,在全力發揮的情況下能夠打敗對方,但是奈何現在的北宋將領們根本沒有辦法,或者說沒有權利全力發揮。
很多時候,軍隊指揮甚至要聽上麵文人的命令,武將沒有任何自由發揮帶兵的權力,這跟紙上談兵沒什麽區別,兵者詭道,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打的就是不走尋常路。
沒有自由,又哪來以弱勝強?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可沒有哪次是光明正大應對的,那都是走的兵者詭道的路子,沒有自由就沒有詭道兵法可言,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麽以弱勝強,隻能正麵對抗。
可騎兵與步兵本就不一樣。
時常失敗也就很正常了。
……
真定府郊,兵營內
喬木一進去就被人認了出來。
幾個部將趕緊出來迎接,楊家軍的將軍時常戰死,每隔幾年就會換一個,可這老太太卻如同定海神針一般,一直屹立不倒,因此,他們可能不認識新來的楊家將軍,但是絕對不會不認識這位佘老太君。
「老太君,您這是?」
楊輝龍快步走出,不解問道。
偌大楊家,當然不止佘老太君這一脈,楊家軍當中過半將領都姓楊,其中又有多數是楊家旁支。
故而,這才能稱楊家軍。
「遼兵侵關,汝等可願陪我殺敵去,我孫戰死,老身得報仇血恨。
調兵之事也無需擔心,龍頭拐杖在此,如太祖親臨,自是無憂。」
喬木之所以騎馬也要把這龍頭拐杖給帶著,那就是因為這龍頭拐杖的來歷十分不凡,是當年太祖皇帝遺詔賜予,雖說比不上另一件能夠斬殺朝中大臣的寶劍,但也有如朕親臨的效果,調兵自不成問題。
這也是原身上戰場的底氣。
若是沒有這拐杖,那原身恐怕根本沒資格帶兵上戰場,畢竟,女子上戰場向來都不為人所接受。
「老太君,我們的確收到了河間府的緊急密報,也正準備出發,可您這是幹什麽,您要是跟我們一起去,不小心出了什麽意外,我們該如何對幾位身死的楊將軍交代啊。」
崔林鬆也是趕緊勸道。
雖說老太太當年年輕的時候也算是驍勇善戰,甚至在亂世當中還能算是個傑出女將,可那畢竟是年輕時候的事了,是三十來歲,二十來歲時候的事情,如今這都一百歲了啊,他們這軍隊當中隨便挑三個人出來,那加起來歲數都比不上老太君,這麽大歲數上戰場不是在開玩笑嗎,送人頭也沒有這麽送的。
「怎麽,你還要跟我比試一番。
驗一驗老身的武力嗎?
那也好,來吧!」
喬木當即把拐杖往下一戳,擺出太極的起手式,冷著臉說道。
「老太君,我們怎敢與您比。
可是這……」
崔林鬆麵色很是為難的朝周圍幾個副將望去,希望他們能夠幫襯幫襯,好好勸一勸老太太,可邊上都是嘴笨的,哪知道怎麽勸,隻能眼神散漫的四處觀望著,不說話。
「好了,沒什麽可是的!
我都活這麽大歲數了,還在乎少活那麽幾年嗎,我現在上戰場隻要多殺一個遼兵,那都是賺的。
你們不是要去支援河間府嗎?
我跟你們一起去,到時候你們聽我的命令,對了,有沒有派人去探探河間府防衛現在的情況如何?」
喬木繼續表明自己的決心。
表示自己非去不可。
並且開始插手軍務,問軍情。
圍過來的那些副將也隻能相視苦笑,同時決定待會上戰場的時候得把老太太安排在後麵,讓老太太觀望觀望就是了,過個癮也好。
此時,依舊沒有任何人覺得佘老太君她此時真的能上戰場殺敵。
正想著接下來該怎麽安排佘老太君呢,便有斥候騎馬飛快奔來:
「報!報!河間府被破了!
遼軍正在往真定趕來!」
「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