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純郡王繼礽 9
雙重生,四爺福晉不好惹 作者:用戶1037762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五十五年
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清溪書屋,上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皇太子胤禛登基稱帝,改元雍正。
先帝遺詔送到蓬萊,眾人才知道大清變天了。
迎詔儀式開始,純郡王繼礽、貝子胤褆、國公胤祉率眾文武官員行三跪九叩禮。
太監尖細著嗓子念道:“……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雲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世祖皇帝之子純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純郡王繼礽耳邊不斷重複“……純親王之子孫……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他心上仿佛插了一把刀,疼得不能唿吸,嘴裏呢喃著:“皇阿瑪、皇阿瑪,兒子錯了。”
他邊用力磕頭邊痛哭失聲,或許是用力過猛,身子搖搖晃晃,幾欲昏厥。
鴻晉邊磕頭邊留意著他,一怕純郡王禮儀出錯被新帝拿來做筏子,
更怕純郡王念叨的“皇阿瑪”被人聽去,萬一被有心人利用,必然是滔天大禍。
老大胤褆雖也大哭不止,看向純郡王繼礽的眼神卻是淬了毒,
他怎麽都不甘心!
一個廢太子,憑什麽讓皇阿瑪到死都惦記著他?
一樣是親兒子,一樣發配到蓬萊島,憑什麽隻記得他,卻一個字都沒留給自己?
憑什麽?到底憑什麽?
他氣得腦仁疼,恍惚間想起惠妃很多年前的話:“你皇阿瑪心裏眼裏隻有太子。”
想到這些,他突然替自己感到不值,感到可笑!
突然之間,之前洶湧的眼淚一下就幹了,錐心的痛也瞬間消失,
仿佛這個國喪隻是尋常國喪,死的人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老三胤祉雖也哀哭不止,心裏更多的是彷徨無助。
他跟紫禁城那位新帝的關係可不咋地,如今對方大權在握,自己的生死全在對方一念之間,他很怕!
宣詔後,宣旨太監又說:“皇上說蓬萊離京萬裏,路途迢迢,風高浪急。”
“皇上不忍三位爺來迴奔波,說三位爺在蓬萊守孝也是一樣的。”
老三胤祉悄悄地鬆一口氣,先帝不許他們奔喪那是再好不過。
他一心躲著新帝,根本不想離開蓬萊。
老大胤褆正生氣呢,他也不想迴去。
在他看來,既然皇阿瑪不在乎我,我迴不迴去也沒區別。
倒是純郡王繼礽很失望,他早已哭啞了嗓子,說話都吃力。
他啞著嗓子說:“萬裏迢迢又如何?做……做臣子的總要給先帝磕個頭才是。”
他想說“做兒子的”,到底理智還在,記起自己早已出嗣,
他現在是宗親,再不是先帝的兒子,隻能說“做臣子的”。
他覺得力度還不夠,又指向胤褆和胤祉,
“大清以孝治天下,他們是先帝親子,不奔父喪,於禮不合,何以做天下表率?”
鴻晉覺得阿瑪說的有些過了,好像在指責新帝故意為難他們,這可不好,
他上前一步,擋住純郡王,笑著給宣旨太監塞個大紅包,“我們王爺實是悲傷過度,有些語無倫次了。”
宣旨太監收了紅包,心裏滿意,這才裝作沒聽見純郡王的話,“皇上至孝,如何不知王爺的心意?”
“其實這也算是先帝爺的遺命了,當時皇上也為三位爺求過,隻是,先帝爺不準。”
“這些話原不該奴才說,是十三爺怕三位爺誤會,囑咐奴才一定要說清楚。”
鴻晉知道他的“不該說”是不能把宮裏的事往外說,示意王府總管再塞一個紅包。
他則緊緊地攥住純郡王的胳膊,不許他再說話,還不忘言語討好宣旨太監,
“公公心慈,公公辛苦!勞煩公公代我等向十三爺致謝,十三爺周到,我等感激不盡。”
宣旨太監收了兩個大紅包,又被人高高地捧著,很是滿意,立刻說:“世子爺放心,奴才一定轉告十三爺!”
迴府後,純郡王夜不能寐,食不下咽,默寫下先帝遺詔,捧著又哭起來。
純郡王妃石氏把侍候的人遣走,勸他:“你是廢太子,先帝這樣也是為了保全你,你該明白的。”
純郡王的眼淚流得更兇,捶胸頓足,一口氣沒上來,直接暈了。
王府裏好一陣忙亂,太醫施了針,純郡王才幽幽轉醒。
老大胤褆和老三胤祉兩家都是從外地趕來接旨的,均留宿純郡王府,兩家人也很快聽到信。
老三胤祉一臉晦氣道:“還沒完了?也不想想以後,真以為有遺詔就萬事大吉了?”
三福晉凝眉不語,她隻相信娘家人的判斷,隻可惜她娘家還沒消息信過來,希望沒事。
老大胤褆則狠狠地啐了一口,“這些奴才真是多事,救他幹嗎?讓他哭死得了!”
弘昱慶幸伺候的人都打發了,門口也是親信守著,
親爹這話要是傳出去,豈不成了先帝親子還不如宗室王爺有孝心?
成何體統!
他耐著性子勸了兩句,眼見親爹不聽勸,隻能退出去,眼不見為淨。
他想了想又去找了鴻晉,“既然先帝有旨意,主子們不迴去,那派親信奴才迴去也算盡心了。”
鴻晉立刻點頭,又叫來弘晟,三個人都覺得主意不錯,分頭迴去準備。
老三胤祉腦子很快,塞了大把銀票給貼身太監:“你迴京後,想法子把太妃接迴來。”
老大胤褆也有同樣的想法,也給了不少銀票。
不幾日,宣旨太監迴京。
純郡王三人的貼身大太監,打著替主子盡孝的名頭跟著上了船。
幾個月後,三個貼身太監迴蓬萊了。
兩位太妃自然沒接迴來,一起迴來的是太皇太後薨逝的消息,三人又多了一重孝。
還有一個消息貼身太監們拿不準,因為蘇培盛莫名其妙地說了句:先帝在的時候就不大喜歡高麗。
老三胤祉腦子靈,率先悟出:皇上準備打高麗了。
很快,純郡王和老大胤褆也先後醒悟。
為了討好皇上,老大胤褆、老三胤祉先後派親信前往高麗。
純郡王繼礽卻在猶豫,有些拿捏不準。
鴻晉知道親爹的顧慮,又怕不甘心就派了自己的親信去高麗。
純郡王也沒攔著,跟石氏說:“老大府裏打殺兩個小妾,皇上都知道,”
“他的人遍布天下,征高麗這樣的大事,怎麽會需要我們幫忙呢?”
石氏卻說:“能不能幫忙是一迴事,有沒有幫忙的心是另一迴事。”
“咱們處境尷尬,爵位又是三家裏最高的,他們都做了,咱們可不能落後於人。”
純郡王歎一口氣,點了兩個得力的侍衛派去高麗。
到了雍正二年,高麗打下來,因為老三胤祉得力獲封貝子。
老大胤褆和純郡王繼礽卻什麽都沒撈到,
純郡王覺得這樣挺好。
老大胤褆就不高興了,之後更是牟足勁討好皇上,往京城送的四時節禮尤其用心。
到了雍正三年,他終於得到了一個機會。
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清溪書屋,上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皇太子胤禛登基稱帝,改元雍正。
先帝遺詔送到蓬萊,眾人才知道大清變天了。
迎詔儀式開始,純郡王繼礽、貝子胤褆、國公胤祉率眾文武官員行三跪九叩禮。
太監尖細著嗓子念道:“……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雲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世祖皇帝之子純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純郡王繼礽耳邊不斷重複“……純親王之子孫……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他心上仿佛插了一把刀,疼得不能唿吸,嘴裏呢喃著:“皇阿瑪、皇阿瑪,兒子錯了。”
他邊用力磕頭邊痛哭失聲,或許是用力過猛,身子搖搖晃晃,幾欲昏厥。
鴻晉邊磕頭邊留意著他,一怕純郡王禮儀出錯被新帝拿來做筏子,
更怕純郡王念叨的“皇阿瑪”被人聽去,萬一被有心人利用,必然是滔天大禍。
老大胤褆雖也大哭不止,看向純郡王繼礽的眼神卻是淬了毒,
他怎麽都不甘心!
一個廢太子,憑什麽讓皇阿瑪到死都惦記著他?
一樣是親兒子,一樣發配到蓬萊島,憑什麽隻記得他,卻一個字都沒留給自己?
憑什麽?到底憑什麽?
他氣得腦仁疼,恍惚間想起惠妃很多年前的話:“你皇阿瑪心裏眼裏隻有太子。”
想到這些,他突然替自己感到不值,感到可笑!
突然之間,之前洶湧的眼淚一下就幹了,錐心的痛也瞬間消失,
仿佛這個國喪隻是尋常國喪,死的人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老三胤祉雖也哀哭不止,心裏更多的是彷徨無助。
他跟紫禁城那位新帝的關係可不咋地,如今對方大權在握,自己的生死全在對方一念之間,他很怕!
宣詔後,宣旨太監又說:“皇上說蓬萊離京萬裏,路途迢迢,風高浪急。”
“皇上不忍三位爺來迴奔波,說三位爺在蓬萊守孝也是一樣的。”
老三胤祉悄悄地鬆一口氣,先帝不許他們奔喪那是再好不過。
他一心躲著新帝,根本不想離開蓬萊。
老大胤褆正生氣呢,他也不想迴去。
在他看來,既然皇阿瑪不在乎我,我迴不迴去也沒區別。
倒是純郡王繼礽很失望,他早已哭啞了嗓子,說話都吃力。
他啞著嗓子說:“萬裏迢迢又如何?做……做臣子的總要給先帝磕個頭才是。”
他想說“做兒子的”,到底理智還在,記起自己早已出嗣,
他現在是宗親,再不是先帝的兒子,隻能說“做臣子的”。
他覺得力度還不夠,又指向胤褆和胤祉,
“大清以孝治天下,他們是先帝親子,不奔父喪,於禮不合,何以做天下表率?”
鴻晉覺得阿瑪說的有些過了,好像在指責新帝故意為難他們,這可不好,
他上前一步,擋住純郡王,笑著給宣旨太監塞個大紅包,“我們王爺實是悲傷過度,有些語無倫次了。”
宣旨太監收了紅包,心裏滿意,這才裝作沒聽見純郡王的話,“皇上至孝,如何不知王爺的心意?”
“其實這也算是先帝爺的遺命了,當時皇上也為三位爺求過,隻是,先帝爺不準。”
“這些話原不該奴才說,是十三爺怕三位爺誤會,囑咐奴才一定要說清楚。”
鴻晉知道他的“不該說”是不能把宮裏的事往外說,示意王府總管再塞一個紅包。
他則緊緊地攥住純郡王的胳膊,不許他再說話,還不忘言語討好宣旨太監,
“公公心慈,公公辛苦!勞煩公公代我等向十三爺致謝,十三爺周到,我等感激不盡。”
宣旨太監收了兩個大紅包,又被人高高地捧著,很是滿意,立刻說:“世子爺放心,奴才一定轉告十三爺!”
迴府後,純郡王夜不能寐,食不下咽,默寫下先帝遺詔,捧著又哭起來。
純郡王妃石氏把侍候的人遣走,勸他:“你是廢太子,先帝這樣也是為了保全你,你該明白的。”
純郡王的眼淚流得更兇,捶胸頓足,一口氣沒上來,直接暈了。
王府裏好一陣忙亂,太醫施了針,純郡王才幽幽轉醒。
老大胤褆和老三胤祉兩家都是從外地趕來接旨的,均留宿純郡王府,兩家人也很快聽到信。
老三胤祉一臉晦氣道:“還沒完了?也不想想以後,真以為有遺詔就萬事大吉了?”
三福晉凝眉不語,她隻相信娘家人的判斷,隻可惜她娘家還沒消息信過來,希望沒事。
老大胤褆則狠狠地啐了一口,“這些奴才真是多事,救他幹嗎?讓他哭死得了!”
弘昱慶幸伺候的人都打發了,門口也是親信守著,
親爹這話要是傳出去,豈不成了先帝親子還不如宗室王爺有孝心?
成何體統!
他耐著性子勸了兩句,眼見親爹不聽勸,隻能退出去,眼不見為淨。
他想了想又去找了鴻晉,“既然先帝有旨意,主子們不迴去,那派親信奴才迴去也算盡心了。”
鴻晉立刻點頭,又叫來弘晟,三個人都覺得主意不錯,分頭迴去準備。
老三胤祉腦子很快,塞了大把銀票給貼身太監:“你迴京後,想法子把太妃接迴來。”
老大胤褆也有同樣的想法,也給了不少銀票。
不幾日,宣旨太監迴京。
純郡王三人的貼身大太監,打著替主子盡孝的名頭跟著上了船。
幾個月後,三個貼身太監迴蓬萊了。
兩位太妃自然沒接迴來,一起迴來的是太皇太後薨逝的消息,三人又多了一重孝。
還有一個消息貼身太監們拿不準,因為蘇培盛莫名其妙地說了句:先帝在的時候就不大喜歡高麗。
老三胤祉腦子靈,率先悟出:皇上準備打高麗了。
很快,純郡王和老大胤褆也先後醒悟。
為了討好皇上,老大胤褆、老三胤祉先後派親信前往高麗。
純郡王繼礽卻在猶豫,有些拿捏不準。
鴻晉知道親爹的顧慮,又怕不甘心就派了自己的親信去高麗。
純郡王也沒攔著,跟石氏說:“老大府裏打殺兩個小妾,皇上都知道,”
“他的人遍布天下,征高麗這樣的大事,怎麽會需要我們幫忙呢?”
石氏卻說:“能不能幫忙是一迴事,有沒有幫忙的心是另一迴事。”
“咱們處境尷尬,爵位又是三家裏最高的,他們都做了,咱們可不能落後於人。”
純郡王歎一口氣,點了兩個得力的侍衛派去高麗。
到了雍正二年,高麗打下來,因為老三胤祉得力獲封貝子。
老大胤褆和純郡王繼礽卻什麽都沒撈到,
純郡王覺得這樣挺好。
老大胤褆就不高興了,之後更是牟足勁討好皇上,往京城送的四時節禮尤其用心。
到了雍正三年,他終於得到了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