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6年正月十八日,都統製馬忠率領在京西路招募的兵卒趕到汴京城外,在順天門和金軍決戰了一場,取得部分勝利,金人稍微收斂,西邊的路被打通,援軍陸續趕來。


    二十一日,種師道率涇原路、秦鳳路援軍抵達京師。種師道此時年老,是“種家軍”的主要代表,天下人稱他為“老種”。趙桓聽“老種”來了,心中暢快,開“安上門”,命李綱迎接犒勞。


    “老種”入見趙桓,趙桓問道:“今日之事,愛卿有何良策?”


    “老種”朗朗對道:“臣認為議和不妥。金人其實不知兵法,哪有孤軍深入而安全迴去的道理?臣一直在西邊帶軍,不知道京城的防禦,現在看來,京城周匝八十裏,敵軍如何圍城?城高數十丈,糧食可支撐幾年,難以攻取啊!如今隻需堅守,以待更多援軍,不出幾月,敵軍自然退卻,三鎮之地,不應該割讓!”


    趙桓歎息道:“可是已經講和了!”


    “老種”隻好安慰道:“臣以軍旅事侍奉陛下,其他事不敢過問!”


    趙桓授種師道同知樞密院事,充任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種師道此時身體不適,趙桓命他免跪拜,特意準許他坐小轎入朝。


    金人使者王汭當時留在朝廷,一貫狂傲,望見種師道,竟對他有禮節地跪拜。趙桓看到這一幕,迴頭笑著對“老種”道:“他這是因為敬重愛卿的緣故!”


    自從金人攻城後,京師各門緊閉,以致城內柴火和蔬菜供應緊張,種師道巡查了京城防禦後,請求開啟城西南門,讓百姓自由出入。


    種師道的到來,似乎產生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民心稍微安定。趙桓命種師道到政事堂參與討論國家大事,政事堂是宰相議事之所,種師道有同知樞密院事的身份,比同副宰相,倒也契合。武將做宰相,北宋並不多,狄青做樞密使時,受到多少攻擊?如今,也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了。


    種師道也不客氣,對首相李邦彥道:“京城堅固,並有防備,當時相公怎麽想到去講和?”


    李邦彥訕訕地答道:“因為城內無兵的緣故!”


    種師道又尖銳的指責道:“不能這樣說,戰和守,這是兩迴事,出戰可能兵力不足,可是守衛綽綽有餘,實際上,京師百萬民眾,哪一位不是兵員?”


    李邦彥更尷尬,隻好搪塞道:“我不熟悉武事,所以至此!”


    種師道歎息道:“宰相不熟悉兵法,難不成也不懂曆史,沒聽說過古代守城的事例麽?”


    到此,種師道還不肯放過,意猶未盡地道:“聽說城外的百姓都被賊軍殺害,很多畜產,也被敵軍繳獲,當時既然知道敵軍要來,怎麽不下令城外居民撤散屋舍,全部轉移畜產物資到城內,關閉城門?”


    李邦彥羞愧道:“倉促之間,沒有考慮到這麽全麵!”


    種師道笑著道:“真是手忙腳亂啊!”左右聽到他們的這番對話,無不掩口失笑。金軍殺來,李邦彥沒有逃遁,已屬不易,焉能有這份計劃和策略,否則,何至於議和?


    可惜的是,種師道的意見,隻有李綱附和,其他大臣基本堅持議和,仍然按和談要求向金人輸送金銀。


    李綱再也看不下去了,對趙桓道:“金人貪得無厭,形勢非用兵不可。敵軍才六萬人,我軍已匯集近十萬,他們孤軍深入,猶如虎豹自投陷阱,應以智取,斷絕敵軍糧道,堅壁清野,讓他返迴,半道擊殺!這是上策!”趙桓大概聽了種師道的高論,也轉變了觀念,於是又有了“打”的想法。


    再說“姚氏家族”和“種氏家族”都是北宋巨族,名將世家。


    大將姚平仲是姚古的養子,京師被圍,種師道率兵東進,遇姚平仲領軍七千,兩人遂結伴進京救駕。因姚平仲之父姚古率熙河路軍赴援尚在半路,而種師道卻升任了同知樞密院事,姚平仲僅被授予都統製的官職,和種師道差距太大,心中難免失落,也想建功立業,為姚氏增點光、添點彩。他入朝對趙桓進言道:“戰士都想決戰,已經產生怨言了!”


    趙桓聽了,讓李綱采取軍事行動。此前,趙桓要種師道也出擊,種師道意思是等弟弟種師中率兵來後,一起合擊,種師中離京師還有八天路程!趙桓卻等不及了,剛好姚平仲請求先出擊,趙桓立即同意。


    趙桓一直想和,這時怎麽火急火燎地要幹仗?其實他藏了一份私心!康王和張邦昌在金軍大營做人質,張邦昌雖然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可他是王黼的死黨,王黼做宰相時把他這個皇太子作為夾氣包!趙桓上台後就收拾了他,以後細說,但收拾張邦昌還來不及,此次正是機會。激怒了金軍,張邦昌在劫難逃!而康王趙構平時的表現,讓趙桓覺得,這位親王弟弟不簡單,也是隱患存在,所以,所以……


    公元1126年二月初一日晚,姚平仲率騎兵萬餘人,突襲金軍大營。打算生擒斡離不,立一份蓋世奇功!半夜,趙桓派宦官通知李綱道:“姚平仲出擊了,愛卿快去增援!”


    姚平仲剛出城,就被金軍哨兵發現,斡離不迅速派軍迎擊,姚平仲雖然突破了兩座城寨,但是金軍反應太快,最後兵敗,姚平仲害怕問責,單騎狂奔而逃!李綱率軍出城救援,在用神臂弩開道,僅救迴部分將士,而姚平仲杳無音訊了。


    種師道聽說後,立即進宮道:“劫寨本是錯誤,但是兵法講究出其不意,今晚如果再派一軍出城攻擊,可以成為奇兵,或許有大收獲。”


    趙桓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壯著膽子撩撥了一下金軍,覺得目的達到,哪裏還敢再招惹?


    佐料:姚平仲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陸遊的《渭南文集》卷二十三有一篇《姚平仲小傳》,略記如下:


    姚平仲字希晏,陝西三原人,世代擔任西部邊境大將。他從小就是孤兒,伯父姚古把他作為兒子撫養。


    十八歲時,姚平仲和西夏軍隊在臧底河作戰,表現很勇猛。當時西邊的軍事統帥正是宣撫使童貫,他很欣賞姚平仲,親自召見他並和他親切交談,姚平仲卻有股子傲氣,並不屈從童貫,童貫很不高興,降低了對他的賞賜,但是關中的豪傑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


    靖康元年,姚平仲踹營失敗,不敢迴京師,騎著一匹青黑色的騾子逃亡,一晝夜狂奔了七百五十裏(這是一匹神騾子),到達鄧州,才敢吃飯。之後到長安,打算在華山隱居,可擔心離朝廷太近,又跑到成都青城山的上清宮。


    姚平仲在青城山住了一天,還不安心,又逃到幾百裏外的萬源市大麵山,找了一個石洞住下,之後放走騾子,從此隱居。朝廷多次下詔搜尋他,都沒有找到。


    四十年後姚平仲才出山,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紫紅色的胡子很密,臉上有紅光,走路不躲避崖、溝、荊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馬,也經常給別人寫草書,字跡非常奇特雄偉。


    一位逃跑將軍,愣是打熬成了仙風道骨的隱士,這份毅力和決心讓人驚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精彩紛呈宋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穀吹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穀吹風並收藏精彩紛呈宋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