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趙曙共生育四個兒子,長子趙頊,次子趙顥,三子趙顏,四子趙頵,都是高皇後所生。
慶曆八年即公元1048年四月,趙頊生於濮王宮,趙曙時年十七歲。趙頊出生時,祥光照耀室內,一群老鼠吐五色氣,匯集成雲。這事,大家不需要認真考證虛實,我們隻要知道,每位帝王出生,都有瑞兆,而且個個不同。也真難為這些腦洞大開的史學家!
五個月大時,趙頊先被賜名仲鍼,不久授予率府副率(按《宋史.職官誌二》載,率府是東宮太子的官屬,有左後衛、左右司禦、左右清道、左右監門等率府,率府有''率''和''副率''做為長官,有官位無職事),經過三次升遷為右千牛衛將軍。
公元1063年,趙頊與其父趙曙一起入居慶寧宮,服侍病重的仁宗趙禎,當時他曾經夢到有一位神人捧著他登天。
仁宗駕崩後,趙頊父親趙曙即位,授趙頊為安州觀察使,封光國公。當年五月,趙頊在東宮接受經史教育。
趙頊“隆準龍顏”,相貌不凡,舉止有度。更為難得的是,趙頊天性好學,有時向師傅請教學問,一直到日落而忘記了進膳,英宗趙曙不得已,常派內侍去提醒規勸他進食。
趙頊很注意儀表,每次衣冠都很整潔得體,也非常講究禮節,即使是最炎熱的時節,都不用扇子。侍講王陶進入宮內講讀時,趙頊都率弟弟趙顥向他參拜,可見他對師傅的尊重。九月,又加封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名為趙頊。
公元1064年六月,趙頊進封潁王。
公元1066年三月,趙頊娶原宰相向敏中的孫女為夫人。十月,英宗病重,趙頊按照仁宗時期的慣例,請求兩日一到邇英閣講讀,用以安定朝廷百官之心。十二月,趙頊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1067年四月,英宗駕崩,趙頊即位,時年二十歲(虛歲,實際並未滿十九周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趙曙駕崩時,尚有一段小插曲:趙曙剛死亡,宰相們急忙召太子趙頊,趙頊到來之前,趙曙的手指突然又動了一下,曾公亮嚇了一大跳,馬上告知韓琦,並想通知內侍先不要召太子趙頊來即位,韓琦毅然拒絕道:“先帝(指趙曙)蘇醒了,就是太上皇。”
這件事可信嗎?顯然是胡扯,皇帝病重臨終,作為太子,還有時間出去散心麽?難道讓外臣守在身邊盡孝?何況此前,韓琦還特別交代趙頊,要他時刻守在禦榻前呢?
四月九日,朝廷大赦天下,派遣馮行己(原宰相馮拯之子)向遼國告哀(報喪)。十日,尊皇太後曹氏為太皇太後,皇後高氏為皇太後,命宰相韓琦為山陵使。
十二日,再派孫坦等為第二批使者,到遼國通報神宗即位。
十七日,群臣第三次上表,請趙頊到迎陽門設置的臨時帳篷內聽政。
十九日,以韓琦為司空兼侍中,曾公亮為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文彥博為尚書左仆射、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富弼改授為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鄭國公;曹佾改授為昭慶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張昪改授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宗諤授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授為集慶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歐陽修、趙概並加尚書左丞,仍為參知政事之職;陳升之為戶部侍郎,呂公弼為刑部侍郎,趙允弼、趙允良並加守太保(趙允弼是趙元偓之子、趙允良是趙元儼之子,兩人都是趙匡義的孫子,屬於趙頊的爺爺輩);冊封皇弟東陽郡王趙顥為昌王,鄠國公趙頵進封樂安郡王。總之,新皇帝即位,對臣下、宗屬的恩惠少不了!
二月六日,趙頊正式禦紫宸殿,冊封向氏為皇後。
至此,一套規定動作,算是緊鑼密鼓地全部走完了,大宋正式迎來了神宗年代。
佐料:趙頊做皇帝後第二個月,即二月十三日,趙頊突然下詔,命令:公主下嫁後,要對公婆(丈夫的父母)行“舅姑”之禮。
什麽是“舅姑之禮”,就是新郎新娘成婚第二天清早,新娘要穿戴整齊,跪拜在到“舅姑”(公婆)的寢門外,等待拜見“舅姑”。
新婦見舅姑禮節的意義,表明新婦已正式為夫家所接納,向公婆表示尊崇,明確其為媳婦的身份,在這個儀式中,無論新婦之前的身份地位如何,她都必須依禮節對公婆表示恭敬與順從。
趙頊突然下這道詔書,是有原因的。
英宗駕崩前,有一天對趙頊說:“按照國家的舊有製度,士大夫的兒子有娶皇帝女兒的,公主們自恃身份高貴,抬高自己的輩分,從而避開''舅姑之禮'',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朕總是在想這件事,日夜難安,怎麽能因為富貴的緣故,而違背一般倫理道德呢?朕應該下詔改掉這個毛病。”可惜的是,趙曙因患病而來不及施行。
所以說,趙頊的這個舉動,是幫他老子完成遺願的!
慶曆八年即公元1048年四月,趙頊生於濮王宮,趙曙時年十七歲。趙頊出生時,祥光照耀室內,一群老鼠吐五色氣,匯集成雲。這事,大家不需要認真考證虛實,我們隻要知道,每位帝王出生,都有瑞兆,而且個個不同。也真難為這些腦洞大開的史學家!
五個月大時,趙頊先被賜名仲鍼,不久授予率府副率(按《宋史.職官誌二》載,率府是東宮太子的官屬,有左後衛、左右司禦、左右清道、左右監門等率府,率府有''率''和''副率''做為長官,有官位無職事),經過三次升遷為右千牛衛將軍。
公元1063年,趙頊與其父趙曙一起入居慶寧宮,服侍病重的仁宗趙禎,當時他曾經夢到有一位神人捧著他登天。
仁宗駕崩後,趙頊父親趙曙即位,授趙頊為安州觀察使,封光國公。當年五月,趙頊在東宮接受經史教育。
趙頊“隆準龍顏”,相貌不凡,舉止有度。更為難得的是,趙頊天性好學,有時向師傅請教學問,一直到日落而忘記了進膳,英宗趙曙不得已,常派內侍去提醒規勸他進食。
趙頊很注意儀表,每次衣冠都很整潔得體,也非常講究禮節,即使是最炎熱的時節,都不用扇子。侍講王陶進入宮內講讀時,趙頊都率弟弟趙顥向他參拜,可見他對師傅的尊重。九月,又加封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名為趙頊。
公元1064年六月,趙頊進封潁王。
公元1066年三月,趙頊娶原宰相向敏中的孫女為夫人。十月,英宗病重,趙頊按照仁宗時期的慣例,請求兩日一到邇英閣講讀,用以安定朝廷百官之心。十二月,趙頊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1067年四月,英宗駕崩,趙頊即位,時年二十歲(虛歲,實際並未滿十九周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趙曙駕崩時,尚有一段小插曲:趙曙剛死亡,宰相們急忙召太子趙頊,趙頊到來之前,趙曙的手指突然又動了一下,曾公亮嚇了一大跳,馬上告知韓琦,並想通知內侍先不要召太子趙頊來即位,韓琦毅然拒絕道:“先帝(指趙曙)蘇醒了,就是太上皇。”
這件事可信嗎?顯然是胡扯,皇帝病重臨終,作為太子,還有時間出去散心麽?難道讓外臣守在身邊盡孝?何況此前,韓琦還特別交代趙頊,要他時刻守在禦榻前呢?
四月九日,朝廷大赦天下,派遣馮行己(原宰相馮拯之子)向遼國告哀(報喪)。十日,尊皇太後曹氏為太皇太後,皇後高氏為皇太後,命宰相韓琦為山陵使。
十二日,再派孫坦等為第二批使者,到遼國通報神宗即位。
十七日,群臣第三次上表,請趙頊到迎陽門設置的臨時帳篷內聽政。
十九日,以韓琦為司空兼侍中,曾公亮為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文彥博為尚書左仆射、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富弼改授為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鄭國公;曹佾改授為昭慶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張昪改授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宗諤授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授為集慶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歐陽修、趙概並加尚書左丞,仍為參知政事之職;陳升之為戶部侍郎,呂公弼為刑部侍郎,趙允弼、趙允良並加守太保(趙允弼是趙元偓之子、趙允良是趙元儼之子,兩人都是趙匡義的孫子,屬於趙頊的爺爺輩);冊封皇弟東陽郡王趙顥為昌王,鄠國公趙頵進封樂安郡王。總之,新皇帝即位,對臣下、宗屬的恩惠少不了!
二月六日,趙頊正式禦紫宸殿,冊封向氏為皇後。
至此,一套規定動作,算是緊鑼密鼓地全部走完了,大宋正式迎來了神宗年代。
佐料:趙頊做皇帝後第二個月,即二月十三日,趙頊突然下詔,命令:公主下嫁後,要對公婆(丈夫的父母)行“舅姑”之禮。
什麽是“舅姑之禮”,就是新郎新娘成婚第二天清早,新娘要穿戴整齊,跪拜在到“舅姑”(公婆)的寢門外,等待拜見“舅姑”。
新婦見舅姑禮節的意義,表明新婦已正式為夫家所接納,向公婆表示尊崇,明確其為媳婦的身份,在這個儀式中,無論新婦之前的身份地位如何,她都必須依禮節對公婆表示恭敬與順從。
趙頊突然下這道詔書,是有原因的。
英宗駕崩前,有一天對趙頊說:“按照國家的舊有製度,士大夫的兒子有娶皇帝女兒的,公主們自恃身份高貴,抬高自己的輩分,從而避開''舅姑之禮'',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朕總是在想這件事,日夜難安,怎麽能因為富貴的緣故,而違背一般倫理道德呢?朕應該下詔改掉這個毛病。”可惜的是,趙曙因患病而來不及施行。
所以說,趙頊的這個舉動,是幫他老子完成遺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