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得意洋洋地過了幾個月權傾天下的舒心愜意日子,殊不知自己的屁股已經坐在火山口上。丁謂為所欲為,太後劉娥豈能讓一位權臣左右自己?
再說雷允恭見丁謂擔任了“山陵使”,也向劉娥請求,想為先帝陵墓效力,目的其實想發橫財,撈一筆銀子。
劉娥似乎有先見之明,提醒雷允恭道:“吾擔心你輕舉妄動,恐怕到時連累你自己!”雷允恭信誓旦旦,極言忠心孝主,劉娥也不勉強,任他為“山陵都監”。
雷允恭滿心歡喜,趕赴陵墓,裝模作樣地來監督施工。
“司天監”(掌天文、堪輿、曆法)邢中和見到雷允恭後,對他匯報道:“下官推算,先帝陵墓位置不太合適,應該向上移動一百步左右。那個地方可使後世子孫繁茂,很像汝州秦王的墳墓(指趙廷美,他有十個兒子,枝繁葉茂)。”
雷允恭反問道:“那還不移動?”
邢中和為難地道:“我擔心那個方位地下有石頭和水。”
雷允恭自作聰明地道:“陛下如今無皇子,如果你說的墓穴真能像秦王墓,這是於國有功,有何不可?”
此時仁宗皇帝趙禎才十三歲,雷允恭就急著說他沒有兒子。仁宗坐天下共計四十二年,是大宋坐皇位最久的皇帝,可駕崩後愣是沒有兒子接位,生生地被雷允恭這張烏鴉嘴說中了。
邢中和又道:“山陵事體重大,重新勘探動土,需要時間,恐怕趕不上七月的大葬!”
雷允恭蠻橫地道:“你快去辦理,我這就快馬加鞭向太後匯報!”雷允恭平素顯貴霸道,邢中和不敢違抗,即行安排人手將墓穴上移。
雷允恭見邢中和等人乖乖聽話,心中滿意,轉身才迴宮奏報劉娥。
劉娥一聽,大驚道:“此等大事,你如何能輕易做主?”
雷允恭爭辯道:“若使先帝庇護子孫繁榮昌盛,有什麽不好?”
劉娥默然一陣,倒是覺得不好反駁,又問:“你出去和‘山陵使’丁謂商量一下再說吧。”
雷允恭出宮,找丁謂詳細一說,丁謂絲毫沒有反對,一口答應。丁謂之所以如此爽快,一是因為平時要借助雷允恭之手行使最高權力,因此附和雷允恭;二是覺得司天監勘測過,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恰恰是事後的發展,讓他一敗塗地。
雷允恭見丁謂沒有反對,立即入宮奏報劉娥:“‘山陵使’也無異議!”
接著丁謂和雷允恭命“山陵總管”夏守恩,率領工匠數萬人到新地址開墓穴,不久果然發現新墓地地下全是岩石,夏守恩領著工匠,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鑿開岩石,泉水又接著噴湧出來。此時已經接近六月了。
山陵工地人們議論紛紛,都說工期趕不過來。夏守恩隻得先停工,向丁謂匯報。丁謂內心驚慌,卻還想庇護雷允恭,竟然不奏報劉娥。
劉娥一段時間沒有山陵消息,派內侍毛昌達到陵墓工地檢查進度,毛昌達見工地竟然停下來了,大吃一驚,急忙迴來奏報劉娥。劉娥不明所以,召丁謂詢問,丁謂不得已,隻得實話實說。並請求劉娥派使者到陵墓巡查按視。
使者迴來,匯報說,工地上下各級官員及工匠都認為,新的墓穴不行,應該用原來的墓穴。
劉娥內心大怒,一邊命命參知政事王曾再去按視山陵皇堂(皇帝墓室)。一邊召馮拯、曹利用商議怎麽處置丁謂。
王曾帶領司天監人員,又仔細察看了真宗皇堂,詢問了各級相關人員,迴來複命道:“丁謂包藏禍心,命雷允恭將皇堂轉移到絕地!”
劉娥大驚,立即下手詔,將雷允恭逮捕誅戮,並查抄了他的家。
幾天後,劉娥與趙禎坐承明殿,召馮拯、曹利用、王曾等宣諭:“丁謂身為宰相,卻與宦官暗中勾結!”
接著劉娥出示丁謂托請雷允恭,命內宮後苑工匠打造的金銀器皿,還有雷允恭曾經向丁謂請求擔任皇城司總管的書信。
劉娥又道:“丁謂以前由雷允恭向吾轉奏事,都說已經和你們商定好了,因此上奏,再者說這次擅自遷移先帝皇堂,幾乎耽誤大事,雷允恭已經伏誅,丁謂也罪不可赦!”
馮拯迴奏道:“自先帝登仙,政事都是丁謂和雷允恭商量議定,而且他們每次都說奉了太後旨意,臣等不敢辯白虛實。所幸太後、陛下明察其奸詐,這是宗廟社稷之福!但是丁謂固然有罪,然而新帝剛即位不久,如果誅戮大臣,恐怕驚駭天下耳目!再說丁謂哪裏有謀逆之心,隻不過未奏山陵事罷了”
劉娥怒氣稍解。
任中正平素和丁謂最友好,見縫插針,竟話鋒一轉,進言道:“丁謂受先帝托孤重任,追究他罪責的同時,也請太後、陛下根據法律,討論他的功勞!”
王曾駁斥道:“丁謂不忠朝廷,得罪宗廟社稷,還有什麽功勞可談的?”
第二天,丁謂被罷相,降為太子少保,分管西京洛陽。任中正也罷為知鄆州。
七月底,女道士劉德妙案發,丁謂和劉德妙關係密切,受到牽連,再次遭貶,直線下降為崖州(海南三亞)司戶參軍,和寇準在同一級別上了,幾個月前,丁謂打擊寇準和李迪時,會想到這個結局嗎?
佐料:《宋稗類鈔》記載了丁謂是如何被王曾算計的,讀來讓人懷疑人生。
丁謂做宰相執政時,不許同列單獨留下來和太後及仁宗奏對。怕他們在他背後說自己壞話。對於丁謂的霸道,同列都憤憤不平,唯有王曾對丁謂很順從,從來不和丁謂唱反調。
一天王曾對丁謂道:“下官想向陛下求恩澤,又不敢單獨留下來。”
丁謂警惕性全無,隨口道:“王公留下來不妨事!”
王曾於是向劉娥和趙禎呈進文字一卷,全部是說丁謂的罪行。
丁謂走不多遠,又很後悔答應王曾。
不數日,丁謂便被貶到崖州去了。
歐陽修的《歸田錄》記載的一件事,又可以窺到丁謂的另一麵:
寇準被貶,盛度等和寇準關係密切的九人都遭罷黜,而楊億和寇準最要好,丁謂愛惜他的才能,曲意保全!世人議論丁謂排除異己、貶黜朝臣甚多,但是愛才一節值得稱道!
再說雷允恭見丁謂擔任了“山陵使”,也向劉娥請求,想為先帝陵墓效力,目的其實想發橫財,撈一筆銀子。
劉娥似乎有先見之明,提醒雷允恭道:“吾擔心你輕舉妄動,恐怕到時連累你自己!”雷允恭信誓旦旦,極言忠心孝主,劉娥也不勉強,任他為“山陵都監”。
雷允恭滿心歡喜,趕赴陵墓,裝模作樣地來監督施工。
“司天監”(掌天文、堪輿、曆法)邢中和見到雷允恭後,對他匯報道:“下官推算,先帝陵墓位置不太合適,應該向上移動一百步左右。那個地方可使後世子孫繁茂,很像汝州秦王的墳墓(指趙廷美,他有十個兒子,枝繁葉茂)。”
雷允恭反問道:“那還不移動?”
邢中和為難地道:“我擔心那個方位地下有石頭和水。”
雷允恭自作聰明地道:“陛下如今無皇子,如果你說的墓穴真能像秦王墓,這是於國有功,有何不可?”
此時仁宗皇帝趙禎才十三歲,雷允恭就急著說他沒有兒子。仁宗坐天下共計四十二年,是大宋坐皇位最久的皇帝,可駕崩後愣是沒有兒子接位,生生地被雷允恭這張烏鴉嘴說中了。
邢中和又道:“山陵事體重大,重新勘探動土,需要時間,恐怕趕不上七月的大葬!”
雷允恭蠻橫地道:“你快去辦理,我這就快馬加鞭向太後匯報!”雷允恭平素顯貴霸道,邢中和不敢違抗,即行安排人手將墓穴上移。
雷允恭見邢中和等人乖乖聽話,心中滿意,轉身才迴宮奏報劉娥。
劉娥一聽,大驚道:“此等大事,你如何能輕易做主?”
雷允恭爭辯道:“若使先帝庇護子孫繁榮昌盛,有什麽不好?”
劉娥默然一陣,倒是覺得不好反駁,又問:“你出去和‘山陵使’丁謂商量一下再說吧。”
雷允恭出宮,找丁謂詳細一說,丁謂絲毫沒有反對,一口答應。丁謂之所以如此爽快,一是因為平時要借助雷允恭之手行使最高權力,因此附和雷允恭;二是覺得司天監勘測過,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恰恰是事後的發展,讓他一敗塗地。
雷允恭見丁謂沒有反對,立即入宮奏報劉娥:“‘山陵使’也無異議!”
接著丁謂和雷允恭命“山陵總管”夏守恩,率領工匠數萬人到新地址開墓穴,不久果然發現新墓地地下全是岩石,夏守恩領著工匠,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鑿開岩石,泉水又接著噴湧出來。此時已經接近六月了。
山陵工地人們議論紛紛,都說工期趕不過來。夏守恩隻得先停工,向丁謂匯報。丁謂內心驚慌,卻還想庇護雷允恭,竟然不奏報劉娥。
劉娥一段時間沒有山陵消息,派內侍毛昌達到陵墓工地檢查進度,毛昌達見工地竟然停下來了,大吃一驚,急忙迴來奏報劉娥。劉娥不明所以,召丁謂詢問,丁謂不得已,隻得實話實說。並請求劉娥派使者到陵墓巡查按視。
使者迴來,匯報說,工地上下各級官員及工匠都認為,新的墓穴不行,應該用原來的墓穴。
劉娥內心大怒,一邊命命參知政事王曾再去按視山陵皇堂(皇帝墓室)。一邊召馮拯、曹利用商議怎麽處置丁謂。
王曾帶領司天監人員,又仔細察看了真宗皇堂,詢問了各級相關人員,迴來複命道:“丁謂包藏禍心,命雷允恭將皇堂轉移到絕地!”
劉娥大驚,立即下手詔,將雷允恭逮捕誅戮,並查抄了他的家。
幾天後,劉娥與趙禎坐承明殿,召馮拯、曹利用、王曾等宣諭:“丁謂身為宰相,卻與宦官暗中勾結!”
接著劉娥出示丁謂托請雷允恭,命內宮後苑工匠打造的金銀器皿,還有雷允恭曾經向丁謂請求擔任皇城司總管的書信。
劉娥又道:“丁謂以前由雷允恭向吾轉奏事,都說已經和你們商定好了,因此上奏,再者說這次擅自遷移先帝皇堂,幾乎耽誤大事,雷允恭已經伏誅,丁謂也罪不可赦!”
馮拯迴奏道:“自先帝登仙,政事都是丁謂和雷允恭商量議定,而且他們每次都說奉了太後旨意,臣等不敢辯白虛實。所幸太後、陛下明察其奸詐,這是宗廟社稷之福!但是丁謂固然有罪,然而新帝剛即位不久,如果誅戮大臣,恐怕驚駭天下耳目!再說丁謂哪裏有謀逆之心,隻不過未奏山陵事罷了”
劉娥怒氣稍解。
任中正平素和丁謂最友好,見縫插針,竟話鋒一轉,進言道:“丁謂受先帝托孤重任,追究他罪責的同時,也請太後、陛下根據法律,討論他的功勞!”
王曾駁斥道:“丁謂不忠朝廷,得罪宗廟社稷,還有什麽功勞可談的?”
第二天,丁謂被罷相,降為太子少保,分管西京洛陽。任中正也罷為知鄆州。
七月底,女道士劉德妙案發,丁謂和劉德妙關係密切,受到牽連,再次遭貶,直線下降為崖州(海南三亞)司戶參軍,和寇準在同一級別上了,幾個月前,丁謂打擊寇準和李迪時,會想到這個結局嗎?
佐料:《宋稗類鈔》記載了丁謂是如何被王曾算計的,讀來讓人懷疑人生。
丁謂做宰相執政時,不許同列單獨留下來和太後及仁宗奏對。怕他們在他背後說自己壞話。對於丁謂的霸道,同列都憤憤不平,唯有王曾對丁謂很順從,從來不和丁謂唱反調。
一天王曾對丁謂道:“下官想向陛下求恩澤,又不敢單獨留下來。”
丁謂警惕性全無,隨口道:“王公留下來不妨事!”
王曾於是向劉娥和趙禎呈進文字一卷,全部是說丁謂的罪行。
丁謂走不多遠,又很後悔答應王曾。
不數日,丁謂便被貶到崖州去了。
歐陽修的《歸田錄》記載的一件事,又可以窺到丁謂的另一麵:
寇準被貶,盛度等和寇準關係密切的九人都遭罷黜,而楊億和寇準最要好,丁謂愛惜他的才能,曲意保全!世人議論丁謂排除異己、貶黜朝臣甚多,但是愛才一節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