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旴叛亂後,接著是神衛軍叛亂。


    再說益州自王小波、李順起義後,朝廷派遣神衛軍衛戍成都,指揮使王均和董福分領兩軍。


    董福帶兵有法度,部隊紀律嚴明;王均卻酷愛飲酒,喜歡賭博,上行下效,他的部下所作所為可想而知。


    益州最高軍事長官此時為鈐轄符昭壽,最高行政長官是知州牛冕,張詠此時已經調離益州。


    符昭壽是符彥卿的兒子,符彥卿是趙光義的老丈人,符昭壽因此是國舅。


    符昭壽貴公子出身,因姻親做高官,自幼驕縱,終日飲酒,尋歡作樂。他經常身著便服,把自己關在大宅後花園,不理軍務,定奪軍務大事時,他隻命家人出外傳個口信罷了。


    另外,符昭壽平素喜好錦緞,西蜀錦緞名聞天下,符昭壽猶如老鼠掉入了米缸,他雇有許多織錦女工,就在辦公的廨舍紡織“纖麗綺帛”。有什麽需求,就讓將士到街上去拿買,說是“買”,卻半年以後才給錢,形同搶劫行徑,引起很大民憤。


    更為惡劣的是,符昭壽不但不能有效管理軍隊,還縱容下屬欺淩軍校,這就為軍士叛亂埋下了伏筆。


    巧合的是,益州知州牛冕,也是個糊塗蛋,他疏於政事,對下屬不聞不問,牛冕和符昭壽在一起,真是王八對綠豆、半斤對八兩!


    但是,身為國家高級幹部,捧著金燦燦的飯碗吃公糧,總得為國做點事啊。


    牛冕和符昭壽早已聽聞,部分神衛軍紀律敗壞,有失朝廷體統,打算予以整頓,兩人一商量,決定於十二月十五日在東郊校場搞一個閱兵儀式。通知董福和王均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閱兵當天,董福的部卒軍容肅穆,整齊劃一;王均的士卒軍容鬆散,混亂不堪。兩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蜀地鄉親父老都在外圍觀看,王均部眾感覺臉上很不光彩。


    閱兵禮畢,牛冕犒賞董福的軍士。王均部眾沒有賞賜,實際等於是受懲罰了。


    王均手下部將趙延順等八人,見賞賜沒有自己的份額,在下麵鼓噪,王均竟然製止不住,發展到後來,趙延順等人從隊列裏衝出,破口大罵。


    發生這種目無軍紀的醜劇,最高軍事長官符昭壽極端難堪,渾身感覺火辣辣的難受,當然要抖一抖威風囉!


    為嚴肅軍紀,符昭壽命令將趙延順等八人拖出去各打二十大板。八人屁股挨了板子,並未檢討自己的過錯,反而對符昭壽懷恨在心,企圖找機會報複,謀害符昭壽。


    公元1000年正月初一,京城有位中使自峨眉山返迴京師,途經益州,符昭壽吩咐馭吏預備鞍馬,準備親自為其送行。


    趙延順等人獲悉後,乘此機會,把馬廄中所有馬匹,全都解開疆繩,讓馬群四處亂奔,許多馬匹竄到了公堂的大廳之上。趙延順等裝作到廳裏驅趕馬匹,乘符昭壽不備,突然抽刀劫持符昭壽,當場刺殺了他,並殺了符昭壽左右二位護衛。


    益州都監王澤聞訊,急召本部軍都虞侯王均,對他說:“趙延順是你的部屬,你快帶人去招撫!”


    沒想到王澤這一決定,卻是引狼入室。


    再說都巡檢使劉紹榮跟隨符昭壽一起打算迎接中使,驟見變亂,持刀奮力反抗,但是亂軍人多,劉紹榮寡不敵眾。


    然而,趙延順等並沒有要殺害劉紹榮的意思,反而想推劉紹榮為首領,領導大家一起幹革命。劉紹榮見亂軍隻是持兵刃圍著自己,趙延順站在麵前,苦口婆心勸他放下手中弓箭,領導大家奔赴美好前程。


    劉紹榮靠牆搭弓,義正言辭迴答道:“我是河北人,背井離鄉投靠朝廷,怎麽能和你們一起造反?你們快殺了我,我不會辜負朝廷!”把趙延順罵得不知所措。


    此時王均領兵趕到,見趙延順左手提著符昭壽的首級,右手握劍,惶惶然魂不守舍。


    顯然,趙延順等勸說劉紹榮無果,後麵又無行動計劃,何去何從自是茫茫然。


    亂軍見自己的老領導來了,一擁而上,請王均主持大局,有作亂軍士大叫:“朝廷對我們不公,請王將軍主持大事!”


    那邊劉紹榮聽見,立即高喊:“王將軍,不要誤入歧途,後悔終生啊!”


    王均剛要拒絕,親信小校張鍇輕聲對王均道:“將軍部下發生動亂,以後朝廷追責,將軍如何自處?何不順應軍意,乘勢而作,或有大為亦不可知!”


    張鍇是太原人,一貫狡猾陰險,通曉陰陽八卦,以知術數在軍中聞名,是王均的狗頭軍師。


    王均聽張鍇說得有理,頓時沉吟下來,說實在的,這事放誰頭上也一時難以決斷啊!


    張鍇見王均沉默,補充道:“事不遲疑,請將軍速決!”


    王均剛抬頭看張鍇,張鍇立即大唿道:“將軍答應了,我們跟將軍共圖大事!”


    作亂軍士一片歡唿,王均帶來的平亂軍,瞬間成了作亂兵。


    劉紹榮見王均出聲沒有反對,知道難以挽迴,自殺而死。


    佐料:宋朝的兵役製度,大概分為三大塊:一是天子衛兵,護衛京師,備征伐,稱為“禁軍”;二是諸州府的鎮兵,稱為“廂軍”;三是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稱為“鄉兵”。


    另外還有“蕃兵”,少數民族的邊境之兵,建製形同“鄉兵”。


    禁軍由殿前司、侍衛司掌管,是宋朝最精銳的部隊,主要布置在京師開封。兵員都是再三挑選的勇士。


    廂軍主要是招募饑民,部分來自流放的罪犯,禁軍武技不合格者亦降為廂軍。


    鄉兵實際就是民兵。


    趙匡胤時期,禁軍有驍捷、雲騎、廣捷、懷順、效順、懷恩、虎捷、龍捷、驍雄、雄武等名稱,後來又經過多次變動,比如趙光義改龍捷為龍衛,虎捷為神衛等等,很是混雜。


    仁宗時期,樞密院統計奏報:太祖開寶年間(公元968年始)全國總兵力三十七萬八千,禁軍十九萬三千;太宗至道年間(公元995年始),總兵力六十六萬六千,禁軍三十五萬八千;真宗天禧年間(公元1017年始),總兵力九十一萬二千,禁軍四十三萬二千;仁宗慶曆年間(1041年始),總兵力一百二十五萬九千,禁軍八十二萬六千。


    可見禁軍一直占全國兵力的一半以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就是針對禁軍的高級將領,因為他們手裏的兵權實在太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精彩紛呈宋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穀吹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穀吹風並收藏精彩紛呈宋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