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徐河”之戰,大漲宋軍士氣,大漲趙光義臉麵,趙光義感覺很是光鮮。
《宋史.尹繼倫傳》記載,到公元991年,有位叫孫崇諫的從契丹逃到大宋,被趙光義親自接見,趙光義順便詢問了邊關的戰事,孫崇諫極力推崇“徐河之戰”,說這次戰役,以少勝多,極大的打擊了契丹的士氣,契丹邊將每次聽到尹繼倫的大名,“則倉皇不知所措”。
“徐河之戰”後,契丹和大宋之間安生了幾年。
可是好景不長,公元994年末,契丹大將韓德威(韓德讓之弟),率騎兵萬餘,並誘使逼迫黨項、勒浪等十六個民族部落隨從,從振武(內蒙和林格爾)入侵宋朝邊境。
永安軍節度使(治所在府州,即陝西府穀)折禦卿獲悉後,領兵抗敵。
折禦卿先派人偵察,完全搞清楚了敵人的作戰意圖。遼軍的優勢是人多勢眾,宋軍的優勢是熟悉地利人和。
折禦卿決定采取“避其鋒芒,斬其歸路”的戰術,當遼軍無所獲而退兵之時,在府穀險要地段子河汊設伏兵,斷其歸路,縱兵大擊。
契丹軍隊在突然打擊下,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勒浪等民族部落乘機反叛,隨宋軍攻擊遼軍,遼軍雪上加霜,自相踐踏,墜崖穀而死者不知其數,被殺死五千多人,其中有名號的,諸如“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等戰死二十多人,繳獲戰馬千匹,統兵大將韓德威“僅以身免”。
折禦卿帶領府州軍大獲全勝。子河汊一戰,從規模而言盡管不大,契丹投入兵力萬餘,折禦卿僅有數千人,但是它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自徐河之戰失敗,東北麵契丹不敢南下牧馬,便意圖從西北麵入手,沒想到也遭遇失敗。這實際為以後真宗趙恆的“澶淵之盟”埋下了伏筆。
趙光義聞“子河汊之戰”勝利,又很興奮,派使者到府州去詢問戰鬥經過,並且提出疑問道:“西北要塞都屯有重兵,契丹兵從哪裏鑽出來了?”
折禦卿迴答使者道:“韓德威為了繞開我軍的主要防禦地點,率軍沿著山穀小路前進。結果此條路線被臣派遣間諜偵查到,於是臣在遼軍必經之路—子河汊直接發起衝擊,由於除了後退無處可逃,遼軍失敗逃走。”
最後折禦卿謙虛了一句:“這都是仰仗聖上的威德所致,不是臣的功勞!”
公元995年十二月,折禦卿病重,被韓德威的間諜獲知。韓德威又率兵來犯,以報“子河汊”失敗之仇。
折禦卿帶病出征,韓德威聽說折禦卿領兵,就不敢進軍,轉身領軍乖乖的迴去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韓德威詮釋得很形象。
折禦卿母親聽說兒子病重,暗中派人到軍營召他迴去養病,折禦卿對來人道:“折家世受國恩,現邊寇未滅,實是禦卿罪過!今臨敵拋棄士卒而迴,豈是折家人所為?死在軍中才是我的本分,你迴去告訴太夫人,自古忠孝難兩全,不要以我為念!”說完,躺在病床上流淚。
第二天,遼軍退去後不久,折禦卿也病逝了,時年三十八歲。
佐料:折家將自唐末五代初,時代鎮守府州(陝西府穀),《宋史.折德扆傳》記載,折家自後晉折從阮開始,“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建府州為永安軍,以折從阮兒子折德扆為節度使,鎮守府州。公元964年,折德扆卒,享年四十八歲。
折德扆有兩個兒子:折禦勳、折禦卿。
折德扆死後,折禦勳為知府州事,公元969年為永安軍留後(代理節度)。公元977年卒,年僅四十歲。
折禦勳死後,折禦卿接手府州,公元995年卒。大兒子折惟正接任知府州事。不久折惟正進京開封,弟弟折惟昌接任。公元1014年,折惟昌卒,時年三十七歲。
折惟昌死後,由弟弟折惟忠接任。折惟忠於公元1033年病逝,時年五十二歲,這是史書記載,折家將第一位超過五十歲的將領。功臣命短,讓人嗟歎不已!
折惟忠死後,兒子折繼宣繼任府州事。後麵府州的繼者依次是折繼閔,折克行,折可大等。
折德扆有個女兒,嫁給了楊業,就是楊家將裏的佘太君,“折”的讀音是“蛇”,和“佘”的讀音一樣。
《宋史.尹繼倫傳》記載,到公元991年,有位叫孫崇諫的從契丹逃到大宋,被趙光義親自接見,趙光義順便詢問了邊關的戰事,孫崇諫極力推崇“徐河之戰”,說這次戰役,以少勝多,極大的打擊了契丹的士氣,契丹邊將每次聽到尹繼倫的大名,“則倉皇不知所措”。
“徐河之戰”後,契丹和大宋之間安生了幾年。
可是好景不長,公元994年末,契丹大將韓德威(韓德讓之弟),率騎兵萬餘,並誘使逼迫黨項、勒浪等十六個民族部落隨從,從振武(內蒙和林格爾)入侵宋朝邊境。
永安軍節度使(治所在府州,即陝西府穀)折禦卿獲悉後,領兵抗敵。
折禦卿先派人偵察,完全搞清楚了敵人的作戰意圖。遼軍的優勢是人多勢眾,宋軍的優勢是熟悉地利人和。
折禦卿決定采取“避其鋒芒,斬其歸路”的戰術,當遼軍無所獲而退兵之時,在府穀險要地段子河汊設伏兵,斷其歸路,縱兵大擊。
契丹軍隊在突然打擊下,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勒浪等民族部落乘機反叛,隨宋軍攻擊遼軍,遼軍雪上加霜,自相踐踏,墜崖穀而死者不知其數,被殺死五千多人,其中有名號的,諸如“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等戰死二十多人,繳獲戰馬千匹,統兵大將韓德威“僅以身免”。
折禦卿帶領府州軍大獲全勝。子河汊一戰,從規模而言盡管不大,契丹投入兵力萬餘,折禦卿僅有數千人,但是它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自徐河之戰失敗,東北麵契丹不敢南下牧馬,便意圖從西北麵入手,沒想到也遭遇失敗。這實際為以後真宗趙恆的“澶淵之盟”埋下了伏筆。
趙光義聞“子河汊之戰”勝利,又很興奮,派使者到府州去詢問戰鬥經過,並且提出疑問道:“西北要塞都屯有重兵,契丹兵從哪裏鑽出來了?”
折禦卿迴答使者道:“韓德威為了繞開我軍的主要防禦地點,率軍沿著山穀小路前進。結果此條路線被臣派遣間諜偵查到,於是臣在遼軍必經之路—子河汊直接發起衝擊,由於除了後退無處可逃,遼軍失敗逃走。”
最後折禦卿謙虛了一句:“這都是仰仗聖上的威德所致,不是臣的功勞!”
公元995年十二月,折禦卿病重,被韓德威的間諜獲知。韓德威又率兵來犯,以報“子河汊”失敗之仇。
折禦卿帶病出征,韓德威聽說折禦卿領兵,就不敢進軍,轉身領軍乖乖的迴去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韓德威詮釋得很形象。
折禦卿母親聽說兒子病重,暗中派人到軍營召他迴去養病,折禦卿對來人道:“折家世受國恩,現邊寇未滅,實是禦卿罪過!今臨敵拋棄士卒而迴,豈是折家人所為?死在軍中才是我的本分,你迴去告訴太夫人,自古忠孝難兩全,不要以我為念!”說完,躺在病床上流淚。
第二天,遼軍退去後不久,折禦卿也病逝了,時年三十八歲。
佐料:折家將自唐末五代初,時代鎮守府州(陝西府穀),《宋史.折德扆傳》記載,折家自後晉折從阮開始,“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建府州為永安軍,以折從阮兒子折德扆為節度使,鎮守府州。公元964年,折德扆卒,享年四十八歲。
折德扆有兩個兒子:折禦勳、折禦卿。
折德扆死後,折禦勳為知府州事,公元969年為永安軍留後(代理節度)。公元977年卒,年僅四十歲。
折禦勳死後,折禦卿接手府州,公元995年卒。大兒子折惟正接任知府州事。不久折惟正進京開封,弟弟折惟昌接任。公元1014年,折惟昌卒,時年三十七歲。
折惟昌死後,由弟弟折惟忠接任。折惟忠於公元1033年病逝,時年五十二歲,這是史書記載,折家將第一位超過五十歲的將領。功臣命短,讓人嗟歎不已!
折惟忠死後,兒子折繼宣繼任府州事。後麵府州的繼者依次是折繼閔,折克行,折可大等。
折德扆有個女兒,嫁給了楊業,就是楊家將裏的佘太君,“折”的讀音是“蛇”,和“佘”的讀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