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輔政大臣瞎操心
如今走進來的太子還是那個護衛假扮的太子,但或許是與真正的太子鄭隆亶相處久了的緣故,他的一舉一動都與隆亶特別相似,就連語氣也讓人聽不出來,就連平時伺候太子的宮人們也沒有察覺有什麽不同。
眾人紛紛向太子行禮,然後這位太子就被趙善銘按到了上首的王座上坐下。
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一臉嚴肅的趙善銘,又看了看一臉無奈的趙善政,臉上滿是疑惑。
太子眼裏精光一掃,裝作有些怯懦地看向趙善政,說道:“趙伯伯,隆亶還小,以後請趙伯伯和各位叔伯多多照應。”
“太子客氣了,應當的。”
“太子聰慧機敏,又是先王嫡親血脈,我等自當盡力輔佐。”
“太子是繼位的最佳人選,我等定竭盡全力輔佐太子殿下。”
“我等生是長和國的人,死是長和國的鬼,誓與長和國共存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有的是真心表態,有的則是言不由衷,因為楊家幾位舉足輕重的人還在旁邊呢!
趙善銘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然後就退後了兩步靜靜地站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什麽意思,那是在告訴眾人他會一如既往地站在鄭家姐弟身後。
趙善政十分無奈,他知道兒子的心思,也明白他的執著,但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已經和楊家成了一個陣營,這個兒子卻偏偏要執著地守護鄭家,這不是給自己拆台嗎?更何況,上次兒子入獄的事就是楊家給自己的一個警告,若想保住這個兒子,看來他得要做些什麽了。想到這,他看向太子王座後站得筆直如鬆的趙善銘,笑嗬嗬地開口道:“阿銘還是像個大哥哥一般對太子一如既往的好,多些人疼愛和關懷太子,想必你也可以放心些。空閑了就陪太子迴咱們府上坐坐。”
“是,阿爹。”趙善銘不冷不熱地應了一聲,卻沒有看他一眼。
趙善銘不是個蠢人,從趙善政最近的行事來看,這位父親暗地裏肯定是與楊家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又或許是其他的,但無論是什麽,他的這位父親已經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一心為民和忠於鄭家王室的清平官了。
與鄭家父子相熟的幾人都明顯感覺到了他們父子之間有了嫌隙,倒也不敢打趣,一來時機不合,二來場地也不對。
楊家家主一貫是個外表溫潤的文人長者,也算是德高望重的,在朝中與趙家家主趙善政可謂平分秋色。因為楊家底蘊深厚,是個百年大族,一般人都不敢開罪,於是說話也底氣充足,落座後便很不客氣地說道:“幾位家主和各位大人都議論了好一會了,可有結果?”
“還未定音。”一位楊家陣營的大臣諂媚地道:“楊家主高瞻遠矚,不如您也說說看。”
“高家主,你的意思呢?”楊錦沒有針對其他人,而是直接問高勳道:“你們高家是大長和國的重臣,也是鄭家的忠臣,不如你先說說你的高見。”
“我高家忠於大長和國,自然是效忠鄭家王室。”高勳一臉正氣地答著,忽然又似想到了什麽,略微有些尷尬地道:“太子還在,歸仁慶候也未死,按親疏遠近不是也該當是太子繼位嘛!”
“太子年幼了些,經驗也不足,怕是無法也沒能力挑起大梁啊!”楊錦一臉愁容地歎息,仿佛真的是為鄭家考慮似的,讓人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太子終歸要繼位,提早曆練也未嚐不可。”一位中年俊雅男子道。這是鄭家的旁支遠親鄭毅,按理太子該稱唿其為堂叔。
“鄭大人區區一介文官小吏,平日裏上不得朝堂,此刻恐怕有些越矩了。”一個瘦小的中年男子冷哼一聲道:“太子的事豈是你可以妄議的。”
此人名喚趙雲新,正是龍尾關守將趙雲利的兄長。同宗兄弟,氣勢和做派倒是很像。
“鄭毅自知身份地位不如在座的各位,但我是以鄭家宗族的族人而來。先王是我堂兄,按理太子是我侄兒,難道我還不能為侄兒說句話?”鄭毅反駁道:“國法律令裏可沒有親族子弟因身份不夠尊貴而不許參與政事之外的議事這一條。”
這時,趙善銘忽然又插話道:“鄭毅與先王是同一位曾祖父,是鄭家現存的旁支子侄中最有能力的,自然可以代替鄭家為太子說話。”
“一個小吏而已,若真有本事哪裏會是如今的地位,分明是······”
“住嘴。”
楊錦一聲厲喝打斷了趙雲新。這個家夥有些蠢笨,難怪得不到趙善政的重用,若再讓他胡亂攀扯下去,恐怕得罪人不說,他以後要想安然無恙地繼續待在朝堂上是不可能了。
見楊錦發了怒,其他還想要打壓鄭家子弟的人都收了心思。能躋身朝堂的哪個不是人精,他們可不想被幾大家族惦記上,特別是楊家。
趙善政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都歇了心思,對楊家的震懾力不得不佩服。他知道楊錦和楊幹貞不同,後者是個野心勃勃的莽夫,前者卻是個笑麵虎;後者可以在西城門當著百姓的麵對歸仁慶候下殺手,前者卻會讓人掉入他的溫柔陷阱,怎麽死都不知道。楊幹貞是狼,勇猛而無畏,楊錦是狐狸,狡詐而善變,令人捉摸不透。
如今走進來的太子還是那個護衛假扮的太子,但或許是與真正的太子鄭隆亶相處久了的緣故,他的一舉一動都與隆亶特別相似,就連語氣也讓人聽不出來,就連平時伺候太子的宮人們也沒有察覺有什麽不同。
眾人紛紛向太子行禮,然後這位太子就被趙善銘按到了上首的王座上坐下。
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一臉嚴肅的趙善銘,又看了看一臉無奈的趙善政,臉上滿是疑惑。
太子眼裏精光一掃,裝作有些怯懦地看向趙善政,說道:“趙伯伯,隆亶還小,以後請趙伯伯和各位叔伯多多照應。”
“太子客氣了,應當的。”
“太子聰慧機敏,又是先王嫡親血脈,我等自當盡力輔佐。”
“太子是繼位的最佳人選,我等定竭盡全力輔佐太子殿下。”
“我等生是長和國的人,死是長和國的鬼,誓與長和國共存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有的是真心表態,有的則是言不由衷,因為楊家幾位舉足輕重的人還在旁邊呢!
趙善銘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然後就退後了兩步靜靜地站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什麽意思,那是在告訴眾人他會一如既往地站在鄭家姐弟身後。
趙善政十分無奈,他知道兒子的心思,也明白他的執著,但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已經和楊家成了一個陣營,這個兒子卻偏偏要執著地守護鄭家,這不是給自己拆台嗎?更何況,上次兒子入獄的事就是楊家給自己的一個警告,若想保住這個兒子,看來他得要做些什麽了。想到這,他看向太子王座後站得筆直如鬆的趙善銘,笑嗬嗬地開口道:“阿銘還是像個大哥哥一般對太子一如既往的好,多些人疼愛和關懷太子,想必你也可以放心些。空閑了就陪太子迴咱們府上坐坐。”
“是,阿爹。”趙善銘不冷不熱地應了一聲,卻沒有看他一眼。
趙善銘不是個蠢人,從趙善政最近的行事來看,這位父親暗地裏肯定是與楊家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又或許是其他的,但無論是什麽,他的這位父親已經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一心為民和忠於鄭家王室的清平官了。
與鄭家父子相熟的幾人都明顯感覺到了他們父子之間有了嫌隙,倒也不敢打趣,一來時機不合,二來場地也不對。
楊家家主一貫是個外表溫潤的文人長者,也算是德高望重的,在朝中與趙家家主趙善政可謂平分秋色。因為楊家底蘊深厚,是個百年大族,一般人都不敢開罪,於是說話也底氣充足,落座後便很不客氣地說道:“幾位家主和各位大人都議論了好一會了,可有結果?”
“還未定音。”一位楊家陣營的大臣諂媚地道:“楊家主高瞻遠矚,不如您也說說看。”
“高家主,你的意思呢?”楊錦沒有針對其他人,而是直接問高勳道:“你們高家是大長和國的重臣,也是鄭家的忠臣,不如你先說說你的高見。”
“我高家忠於大長和國,自然是效忠鄭家王室。”高勳一臉正氣地答著,忽然又似想到了什麽,略微有些尷尬地道:“太子還在,歸仁慶候也未死,按親疏遠近不是也該當是太子繼位嘛!”
“太子年幼了些,經驗也不足,怕是無法也沒能力挑起大梁啊!”楊錦一臉愁容地歎息,仿佛真的是為鄭家考慮似的,讓人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太子終歸要繼位,提早曆練也未嚐不可。”一位中年俊雅男子道。這是鄭家的旁支遠親鄭毅,按理太子該稱唿其為堂叔。
“鄭大人區區一介文官小吏,平日裏上不得朝堂,此刻恐怕有些越矩了。”一個瘦小的中年男子冷哼一聲道:“太子的事豈是你可以妄議的。”
此人名喚趙雲新,正是龍尾關守將趙雲利的兄長。同宗兄弟,氣勢和做派倒是很像。
“鄭毅自知身份地位不如在座的各位,但我是以鄭家宗族的族人而來。先王是我堂兄,按理太子是我侄兒,難道我還不能為侄兒說句話?”鄭毅反駁道:“國法律令裏可沒有親族子弟因身份不夠尊貴而不許參與政事之外的議事這一條。”
這時,趙善銘忽然又插話道:“鄭毅與先王是同一位曾祖父,是鄭家現存的旁支子侄中最有能力的,自然可以代替鄭家為太子說話。”
“一個小吏而已,若真有本事哪裏會是如今的地位,分明是······”
“住嘴。”
楊錦一聲厲喝打斷了趙雲新。這個家夥有些蠢笨,難怪得不到趙善政的重用,若再讓他胡亂攀扯下去,恐怕得罪人不說,他以後要想安然無恙地繼續待在朝堂上是不可能了。
見楊錦發了怒,其他還想要打壓鄭家子弟的人都收了心思。能躋身朝堂的哪個不是人精,他們可不想被幾大家族惦記上,特別是楊家。
趙善政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都歇了心思,對楊家的震懾力不得不佩服。他知道楊錦和楊幹貞不同,後者是個野心勃勃的莽夫,前者卻是個笑麵虎;後者可以在西城門當著百姓的麵對歸仁慶候下殺手,前者卻會讓人掉入他的溫柔陷阱,怎麽死都不知道。楊幹貞是狼,勇猛而無畏,楊錦是狐狸,狡詐而善變,令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