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詩會選址聚議忙
“下月的六月二十四【火把節,起源於彝族,又名星迴節,後世的傳說很多,但最初的版本是南詔初期火燒鬆明樓的故事和白子國國王連夜率兵舉著火把沿洱海尋找失蹤的小王子的故事,後人為了紀念那一日就定為了火把節。】就是個好機會,除了武試,國主不妨同時舉辦一場詩會。”一位中年臣子道:“往年選拔的都是勇士,今年多辦一場詩會,相信定能從中選拔出一批滿腹經綸的才子,到時無論長公主喜歡的是才子或是勇士,想必總有不會令她失望的。”
眾大臣對這位大臣的話很是讚同,便紛紛附和。
鄭仁旻含笑點頭,突然問下方的趙善銘道:“善銘覺得如何?”
趙善銘一愣,立刻迴過神來,連忙起身抱拳行禮道:“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坐下坐下。”鄭仁旻揮手示意他落座,笑道:“此處不是早朝的大殿,不必拘禮。”
“多謝陛下。”趙善銘應了一聲,尷尬地低頭,連忙重新入座。
見他坐下,鄭仁旻又道:“到那日,孤王許你歇息,隻管去參賽,不用負責治安。”
“喲,陛下這是徇私呢!”嚴正軍咧嘴打趣道:“善銘這孩子是不錯,可也不能偏袒得這般明顯吧!難道其他的公子都是陪襯去的?”
“嚴大軍將嚴重了,善銘與其他人一樣各憑本事,陛下不過給了善銘一個參賽的機會而已。”趙善銘連忙解釋道:“若那日善銘仍要留職處理公務,哪能親赴現場參賽,陛下一向公正公平,自然是要給善銘這個機會的,嚴大軍將說笑了。”
“嚴某說笑的,你這大侄子也太緊張了吧!”嚴正軍嗬嗬一笑,扶額不再言語。
“銘兒,在朝堂上國主是君,我等為臣,自是要遵循禮數,私下裏,國主與我等是至交,不必拘禮。”趙善政拍了拍趙善銘的肩膀道。
“是,阿爹。”趙善銘點頭應道。
鄭仁旻見趙善銘神情總算自然了些,便好笑地伸出指頭點了點他的方向,示意眾人不必拘禮,繼續為給凝雪挑選駙馬一事出謀劃策。有了他先前的暗示,大家也總算明白了他中意趙善銘之事,倒也不打趣他和趙家父子,就事論事討論起來。
鄭仁旻看向趙善政和李朗,問道:“對於舉辦詩會的地點,幾位可有什麽好的主意?”
“往年都是各部落和村寨各辦各的,羊苴咩城自然還是老地方,還在南門雙鶴橋邊吧!”李朗悠悠地道:“楊家的雙鶴樓挺寬敞的,容納個一兩千人不是問題。”
“不妥不妥,選拔勇士都在息龍島【位於洱海最南端,是南詔王室的避暑行宮,後來改朝換代後依舊延用】,此次詩會也在那裏辦才熱鬧。”嚴正軍是個武將,自然喜歡湊熱鬧,何況他嚴家有好些個子侄也在參加息龍島下舉辦的勇士選拔,他也希望公主殿下能有機會看到他們,給他們創造結交的機會。
“那邊選拔勇士是要動武的,不是才子文人們待的地方,誤傷了人可就不好了。”
“李老多慮了,息龍島那麽大,不用辦在一處的。”
“息龍島除了西岸的碼頭,東和北兩麵是水,南麵是沼澤地,沒有多餘的······”一位文官想要插話,卻被另一位長者打斷了,隻聽他緩緩說道:“倒也無妨,山頂的避暑行宮不小,萬餘人應當也是可以的吧!”
“避暑行宮?”
“對啊!避暑行宮。”
“不錯,可以辦在避暑行宮。”
眾人紛紛讚同,都覺得辦在山頂的避暑行宮內是個不錯的選擇。
鄭仁旻見眾人都讚成把詩會辦在息龍島的避暑行宮,暗暗分析了一下利弊便同意了。他對趙善銘吩咐道:“善銘,龍尾關是楊家的地盤,你過兩天親自去一趟,與楊家在息龍島那邊的管事人交接一下,配合他們做好星迴節期間的巡檢事宜。”
“是,陛下。”趙善銘連忙抱拳應道:“楊四爺家的楊明瑾與善銘頗為投緣,他應當是知道管事之人的,到時讓他陪我去一趟便可。”
“既如此,你盡快解決。”鄭仁旻說完便迴頭與趙善政和李朗等人商議由誰出麵主辦詩會,沒有表現出特別在意趙善銘的意思,而趙善銘也很有眼力勁的沉默不語,仿佛一切與他無關似的。
李朗在朝堂多年,頗有威望,加上是鄭仁旻已故王後的叔父的緣故,眾人對他都很是敬仰,在討論一番後都紛紛讚同由歸仁慶候鄭昭淳負責詩會上的所有事宜,魁首選拔則由李朗及趙善政配合歸仁慶候,至於星迴節期間息龍島上的安全則由趙善銘及高允彥負責。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午時,宮人進來詢問是否可以傳膳,眾人才後知後覺地紛紛起身告辭。鄭仁旻有心留眾人一起用午膳,眾人推脫不下隻得謝過,直到午膳過後才一一告辭離去。
“下月的六月二十四【火把節,起源於彝族,又名星迴節,後世的傳說很多,但最初的版本是南詔初期火燒鬆明樓的故事和白子國國王連夜率兵舉著火把沿洱海尋找失蹤的小王子的故事,後人為了紀念那一日就定為了火把節。】就是個好機會,除了武試,國主不妨同時舉辦一場詩會。”一位中年臣子道:“往年選拔的都是勇士,今年多辦一場詩會,相信定能從中選拔出一批滿腹經綸的才子,到時無論長公主喜歡的是才子或是勇士,想必總有不會令她失望的。”
眾大臣對這位大臣的話很是讚同,便紛紛附和。
鄭仁旻含笑點頭,突然問下方的趙善銘道:“善銘覺得如何?”
趙善銘一愣,立刻迴過神來,連忙起身抱拳行禮道:“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坐下坐下。”鄭仁旻揮手示意他落座,笑道:“此處不是早朝的大殿,不必拘禮。”
“多謝陛下。”趙善銘應了一聲,尷尬地低頭,連忙重新入座。
見他坐下,鄭仁旻又道:“到那日,孤王許你歇息,隻管去參賽,不用負責治安。”
“喲,陛下這是徇私呢!”嚴正軍咧嘴打趣道:“善銘這孩子是不錯,可也不能偏袒得這般明顯吧!難道其他的公子都是陪襯去的?”
“嚴大軍將嚴重了,善銘與其他人一樣各憑本事,陛下不過給了善銘一個參賽的機會而已。”趙善銘連忙解釋道:“若那日善銘仍要留職處理公務,哪能親赴現場參賽,陛下一向公正公平,自然是要給善銘這個機會的,嚴大軍將說笑了。”
“嚴某說笑的,你這大侄子也太緊張了吧!”嚴正軍嗬嗬一笑,扶額不再言語。
“銘兒,在朝堂上國主是君,我等為臣,自是要遵循禮數,私下裏,國主與我等是至交,不必拘禮。”趙善政拍了拍趙善銘的肩膀道。
“是,阿爹。”趙善銘點頭應道。
鄭仁旻見趙善銘神情總算自然了些,便好笑地伸出指頭點了點他的方向,示意眾人不必拘禮,繼續為給凝雪挑選駙馬一事出謀劃策。有了他先前的暗示,大家也總算明白了他中意趙善銘之事,倒也不打趣他和趙家父子,就事論事討論起來。
鄭仁旻看向趙善政和李朗,問道:“對於舉辦詩會的地點,幾位可有什麽好的主意?”
“往年都是各部落和村寨各辦各的,羊苴咩城自然還是老地方,還在南門雙鶴橋邊吧!”李朗悠悠地道:“楊家的雙鶴樓挺寬敞的,容納個一兩千人不是問題。”
“不妥不妥,選拔勇士都在息龍島【位於洱海最南端,是南詔王室的避暑行宮,後來改朝換代後依舊延用】,此次詩會也在那裏辦才熱鬧。”嚴正軍是個武將,自然喜歡湊熱鬧,何況他嚴家有好些個子侄也在參加息龍島下舉辦的勇士選拔,他也希望公主殿下能有機會看到他們,給他們創造結交的機會。
“那邊選拔勇士是要動武的,不是才子文人們待的地方,誤傷了人可就不好了。”
“李老多慮了,息龍島那麽大,不用辦在一處的。”
“息龍島除了西岸的碼頭,東和北兩麵是水,南麵是沼澤地,沒有多餘的······”一位文官想要插話,卻被另一位長者打斷了,隻聽他緩緩說道:“倒也無妨,山頂的避暑行宮不小,萬餘人應當也是可以的吧!”
“避暑行宮?”
“對啊!避暑行宮。”
“不錯,可以辦在避暑行宮。”
眾人紛紛讚同,都覺得辦在山頂的避暑行宮內是個不錯的選擇。
鄭仁旻見眾人都讚成把詩會辦在息龍島的避暑行宮,暗暗分析了一下利弊便同意了。他對趙善銘吩咐道:“善銘,龍尾關是楊家的地盤,你過兩天親自去一趟,與楊家在息龍島那邊的管事人交接一下,配合他們做好星迴節期間的巡檢事宜。”
“是,陛下。”趙善銘連忙抱拳應道:“楊四爺家的楊明瑾與善銘頗為投緣,他應當是知道管事之人的,到時讓他陪我去一趟便可。”
“既如此,你盡快解決。”鄭仁旻說完便迴頭與趙善政和李朗等人商議由誰出麵主辦詩會,沒有表現出特別在意趙善銘的意思,而趙善銘也很有眼力勁的沉默不語,仿佛一切與他無關似的。
李朗在朝堂多年,頗有威望,加上是鄭仁旻已故王後的叔父的緣故,眾人對他都很是敬仰,在討論一番後都紛紛讚同由歸仁慶候鄭昭淳負責詩會上的所有事宜,魁首選拔則由李朗及趙善政配合歸仁慶候,至於星迴節期間息龍島上的安全則由趙善銘及高允彥負責。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午時,宮人進來詢問是否可以傳膳,眾人才後知後覺地紛紛起身告辭。鄭仁旻有心留眾人一起用午膳,眾人推脫不下隻得謝過,直到午膳過後才一一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