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妙香佛國萬象新


    華夏西南疆域,有一個以烏蠻【彝族先民】執政的南詔國,從公元728年到902年曆經一百七十四年,十代國王,因最後一位國王舜化貞無能而被清平官【宰相,有六人,官銜不同,有內算官和外算官之分,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鄭買嗣專政。公元902年,在位僅六年的南詔王舜化貞死,鄭買嗣設計害死王子,趁機發動了宮廷政變,殺了南詔國蒙氏王室八百多人,自立為王,建立了以白蠻【白族的先民】為主的地方政權,國號為“長和”,又稱“大長和”,即曆史上比較短暫的隻有過三位國君的長和國,而前朝都城羊苴咩城依舊作為大長和國的都城。


    說起鄭買嗣,他是南詔王異牟尋的老師兼謀臣鄭迴的七世孫。鄭迴是中原的漢人,被南詔王室愛才而招攬,為南詔創造了文字,即史書上的‘僰文’,也為南詔王異牟尋出謀劃策頗有建樹,故而受到重用。因鄭氏子弟在南詔為官並與白蠻女子通婚生子,後人便逐漸同化成為了當地的白蠻,形成了新的世家大族,鄭氏也因此成了南詔有名的白蠻大家族。至於鄭買嗣奪權篡位,原因有二:一是南詔王舜化貞懦弱無為,不體恤百姓,在位期間毫無建樹,王室子侄中也沒有可以擔當大任的,王子更是恃寵而驕,沉溺酒色,鄭買嗣自然不能將王位交給這樣的紈絝子弟,幹脆就取而代之了;二來,鄭買嗣的父親是南詔王勸豐佑時期的羽儀長【南詔王的貼身侍衛長,由貴族子弟充任,享有特權可以佩劍見君王】鄭瑞譞,因愛慕南詔蒙氏王族的長和公主蒙麗娜,自小便守護在她身邊,而那位公主卻被同宗同族的親人欺辱迫害致死,以致鄭瑞譞對王室中人怨恨叢生。追根溯源,那些欺辱迫害那位公主的正是這位南詔王舜化貞的祖父世隆和曾祖父勸豐佑;因此上,鄭氏一族韜光養晦,鄭瑞譞更是借營救當時還是王子的蒙世隆之機博取信任,後來官至軍將,明麵上臣服於蒙氏王族,實際上早已心生不滿,如今他的後嗣不得已謀朝篡位也不過是順應時勢而已。【鄭瑞譞屬於《夢湖絕唱》中杜撰的人物,與他相關的故事史書上並沒半點依據或記載,故而他的故事情節也僅僅是因故事需要而創造出來,至於鄭買嗣則是曆史上有名的權臣,有史書為證】


    公元903年,鄭買嗣建立大長和國後,於後梁開平元年【即公元907年】開始建立寺廟和鑄造佛像,多達萬尊,名為發動政變時因殺戮蒙氏王室中人過多表示懺悔,其實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和安撫蒙氏王族的殘餘勢力謀求妥協,此外並無多少作為。開平四年【公元910年】,鄭買嗣死,其子鄭仁旻繼承王位成為大長和國第二代國王。後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鄭仁旻發動對前蜀的進攻,結果被前蜀帝王建擊退大敗而歸,後又於前蜀乾德年間【公元919年至925年】派清平官布燮【清平官中的一個官銜,屬於副內算管,專門負責協調治理的一個職務,起到輔佐的作用】段義宗和判官讚衛【南詔王的親近官員】姚岑出使前蜀,接著又於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向南漢帝劉龑求親,南漢遂送來增城公主和親。鄭仁旻執政期間,效仿中原王朝實行分封製,封了自己的弟弟鄭昭淳為“歸仁慶侯”,食邑一千戶。


    當時,中原地區正值後唐伐蜀,中原諸小國多次招攬長和國,卻因為時間太短且諸國間相互牽製而無結果。


    公元926年,即後唐天成元年,是鄭仁旻執政的孝治年間,又逢一年一次的觀音市【農曆三月十五到十八,也就是從古沿襲至今的大理三月街民族節】盛會,鄭仁旻一如既往地派了得力的臣子維持盛會治安和接待外邦使臣,其中便有德高望重的清平官趙善政的長子趙善銘和其他世家的幾位青年才俊。【古時候的大理白族,男孩出生取名多用父子重名製,這個習慣沿用到後來的大理國後期,到後理國時期被廢除。】


    觀音市由來已久,每年都在點蒼山【共有十九峰】中和峰下舉行,由最初的騾馬藥材交易到如今的南珍北奇,絲綢珠寶,應有盡有,由最初的以物易物演變到如今的明碼叫價和珍寶貨物抵押,形勢多樣,貨物齊全,八方各部南來北往,外邦也時有人來,是西京有名的盛會。西京是古時候大理的舊稱,也叫中都,到南詔國時也作為王城羊苴咩城的代稱,又因南詔王室以紫色為尊,故而也叫紫城,而觀音市就在王城以西點蒼山中和峰山腳下。集市上除了各種交易的攤子和帳篷,還有遊方僧人宣揚佛法的臨時法壇,百姓們可以不用到寺廟就能聆聽高僧大德的傳經論教,且集市上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上前聽講,也有人從中獲得機緣。


    三月十五這一日的一大清早,雪山上下來的藥材販子如往年一般早早就搭好了帳篷,將各種珍稀的藥材擺放在門口的油氈子上,用藏家漢子那洪亮粗大的嗓門開始吆喝起來。中原來的商販比較溫和文雅,穿著也很講究,他們吩咐仆從們搭建帳篷,擺設攤位,將中原帶來的絲綢錦帛和各色刺繡紋樣的精美布匹一一排列開來,旁邊還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珠花飾品,有貴重的金銀飾物、珍珠瑪瑙、水晶頭麵,耳墜、項鏈、發簪、步搖珠釵、手鐲、戒指等等,可謂琳琅滿目,分外耀眼。各族各部落的商販也拿出了自己的拿手活和要交換的物品,從山珍走獸到各種物件,也是品種齊全,應有盡有。除了交易的物品,會場上還有買賣吃食的小攤和供人歇腳的茶棚,多數是當地的百姓,南來北往的行人中有白蠻【白族】、烏蠻【彝族】、吐蕃人【藏族】、磨些蠻【納西族】和尋傳蠻【景頗族】、裸形蠻【阿昌族】、望蠻【佤族】等等,有時還可見到來自西京東南部的僚民【壯族】和西部番邦小國的生意人,膚色不同,語言各異,服飾也各不相同,五彩斑斕,倒是令人耳目一新,頗為新奇。因為觀音市一年才舉辦一次的緣故,由各處趕來的各部族的人不少,加上要保護外來的商販,朝廷每年都會撥幾批人駐守在此,一來維護集市上的治安次序,二來解決糾紛案件,因此上集市上倒也熱鬧非凡,一般不會發生什麽意料之外的事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斷龍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巫的水晶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巫的水晶球並收藏魂斷龍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