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官製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 作者:萌島伯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朝的三公九卿製在李昭看來有些粗陋,已經不再適合了。
為此,李昭決定用一種新的製度來代替。
首先李昭想到的便是六部製度,這可謂是封建王朝政治製度的偉大創舉,從隋朝創立開始,能夠一直延續到大清滅亡。
提到六部,那最著名的無疑會是唐朝的三省六部製。
但李昭覺得唐朝的三省六部製還是有些缺陷,三省的設立還會導致丞相的存在,相權依然會與皇權爭鬥。
所以李昭打算一步到位,直接模仿明朝的中央六部製,不設立三省,讓六部對皇帝直接負責。
“諸位,我欲廢除三公九卿製,而改設六部。”李昭對眾人道。
“敢問主公,是哪六部?”田豐道。
“分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李昭解釋道。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戶部掌管戶籍、土地、賦稅;禮部掌管禮儀、學務、科舉;兵部掌管軍事;刑部掌管法律修訂、刑罰;工部管營造、水利。”
在李昭的說明之下,眾人也都明白了六部的職能。
“此外,除了六部之外,還設有三院。”李昭又補充道。
“分別是都察院、大理院和科學院。”
這三院之中,前二者是借鑒的,而科學院則是李昭自家加上的。
“都察院負責稽查百官,若有貪腐違規者,送至大理院審理裁定。至於科學院,主要負責研究。”
“敢問主公,這科學院研究什麽?”戲誌才問道,其他的他都已經聽明白了,唯獨科學院還不太清楚。
“什麽都研究!大到宇宙星辰,小到一粒米,隻要是在科學院有發現世間規律者,皆有重賞!簡單來說,就是儒者認為是奇技淫巧的東西,這科學院都給研究。”
李昭這麽說,眾人的臉色也都還好,沒有因為李昭的話有多大反應。
雖然在座的都算是儒者,但因為追隨李昭多年,對於李昭在這方麵的態度也都明白。
而且他們也都明白了,這些奇技淫巧在很多方麵也確實有很大的作用,這他們不得不承認。
“主公,你剛才說禮部掌管科舉,敢問這科舉是何?”郭嘉敏銳地察覺到了科舉一詞不簡單,於是問道。
“所謂科舉,就是代替察舉的選官方法。此前我們一直用考試來選用賢能,這之後要定為一種正式的製度,以後大小官員,都要經過科舉才可為官。”
眾人這才明白,李昭是要將以前用的考試製度正式確立下來。
“這科舉可是還跟以前一樣的考試內容?”田豐問道。
李昭點點頭,又道:“除此之外,以後的學堂都要傳授這些內容,算術、天文、地理,都要加入其中。”
眾人頓時感覺壓力不小,這可謂是再一次挑戰儒學的地位了。
大家開始懷疑,李昭莫不是一個墨家子弟。
“這六部製我們已經明白,隻是若無三公,六部全都向皇帝負責,皇帝是否會過於勞累?”田豐擔心道。
沒有了三公幫助,全國政務全都由皇帝裁決,這怕是會累死人的!
但李昭早也已經想到了,於是開始了借鑒後世的智慧。
“六部向皇帝負責,但皇帝會設有內閣,一同參與政務,但內閣隻能議政,不能決策,更無行政之能。”李昭說道。
“這內閣聽著像是尚書台。”田豐類比道。
尚書台是光武帝時期為了削弱三公而拔高的機構,負責起草文書、傳達命令,可以說是變相的內閣了。
但尚書台機構複雜,卻是十分不便,且品秩很低,不便於製定政策。
同樣,明朝前期的內閣也有這毛病,那就是內閣的官都太小了。
官小的壞處就是被大官壓著,考慮政策時常常受到左右。
明朝後期通過讓內閣兼任六部來解決。
但李昭直接道:“內閣設有大學士七人,與六部長官平級。”
李昭直接就將內閣大學士的官位與六部相同。
在與眾人仔細商量了細節之後,以後的中央官製就確認為了內閣六部製。
談妥了中央,那地方也給議上一議。
“如今,我們設有州牧與刺史,州牧主軍事,刺史主行政,但如今天下太平,還是當收迴地方的軍權。”田豐建議道,
這點眾人和李昭意見相同。
天下大亂時,讓地方有軍權是權宜之計,但要是天下太平後,還讓地方保有軍權那就有大問題了。
哪怕是行政與軍事分開,也會有叛亂的風險在,所以李昭還是決定將軍權收迴中央。
“取消州牧的設立,一切軍事當由兵部做主。”李昭說道。
說完,李昭又拿出了一幅地圖。
“各州的疆域也都該改一改了。”李昭笑道。
李昭之前已經調整過並州與益州的疆域,這次他要給全國都改上一改。
“首先就是荊州!將荊州一分為二,北麵還稱荊州,治所在襄陽。南麵則劃為湘州,治所在江陵。”李昭先給荊州畫上一筆。
“再就是交州,按照之前的設想,一分為二,曾設廣州。”李昭又拆分了一個大州。
“然後是揚州,分為江州和揚州。”李昭大筆一畫,將江西和福建從揚州拆了出來。
這些新得的領土,除了中原已經夠細了不用劃分以外,都被李昭一一拆分。
當然,李昭對於之前的地方也沒放過。
需要被拆分的自然是已經痛失漢中的益州。
益州雖然失了漢中,但依舊過大了。
“益州也得重新劃分,拆寧州來。”李昭將雲南拆出。
“朝鮮以後改稱平州,東北則分為營、遼二州。”李昭開始處理起這些老地方。
“鮮卑各部分為雲、朔二州,西域改稱西州。”李昭又改了這些地方,算是把這些地方正式納入直接統治。
“如此,加上瀛州和夷州,我大唐將有二十五州!”李昭自豪地道。
在劃分完後,李昭看著一個龐大的版圖,感覺十分滿意。
眾人也都齊賀道:“恭喜主公!”
為此,李昭決定用一種新的製度來代替。
首先李昭想到的便是六部製度,這可謂是封建王朝政治製度的偉大創舉,從隋朝創立開始,能夠一直延續到大清滅亡。
提到六部,那最著名的無疑會是唐朝的三省六部製。
但李昭覺得唐朝的三省六部製還是有些缺陷,三省的設立還會導致丞相的存在,相權依然會與皇權爭鬥。
所以李昭打算一步到位,直接模仿明朝的中央六部製,不設立三省,讓六部對皇帝直接負責。
“諸位,我欲廢除三公九卿製,而改設六部。”李昭對眾人道。
“敢問主公,是哪六部?”田豐道。
“分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李昭解釋道。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戶部掌管戶籍、土地、賦稅;禮部掌管禮儀、學務、科舉;兵部掌管軍事;刑部掌管法律修訂、刑罰;工部管營造、水利。”
在李昭的說明之下,眾人也都明白了六部的職能。
“此外,除了六部之外,還設有三院。”李昭又補充道。
“分別是都察院、大理院和科學院。”
這三院之中,前二者是借鑒的,而科學院則是李昭自家加上的。
“都察院負責稽查百官,若有貪腐違規者,送至大理院審理裁定。至於科學院,主要負責研究。”
“敢問主公,這科學院研究什麽?”戲誌才問道,其他的他都已經聽明白了,唯獨科學院還不太清楚。
“什麽都研究!大到宇宙星辰,小到一粒米,隻要是在科學院有發現世間規律者,皆有重賞!簡單來說,就是儒者認為是奇技淫巧的東西,這科學院都給研究。”
李昭這麽說,眾人的臉色也都還好,沒有因為李昭的話有多大反應。
雖然在座的都算是儒者,但因為追隨李昭多年,對於李昭在這方麵的態度也都明白。
而且他們也都明白了,這些奇技淫巧在很多方麵也確實有很大的作用,這他們不得不承認。
“主公,你剛才說禮部掌管科舉,敢問這科舉是何?”郭嘉敏銳地察覺到了科舉一詞不簡單,於是問道。
“所謂科舉,就是代替察舉的選官方法。此前我們一直用考試來選用賢能,這之後要定為一種正式的製度,以後大小官員,都要經過科舉才可為官。”
眾人這才明白,李昭是要將以前用的考試製度正式確立下來。
“這科舉可是還跟以前一樣的考試內容?”田豐問道。
李昭點點頭,又道:“除此之外,以後的學堂都要傳授這些內容,算術、天文、地理,都要加入其中。”
眾人頓時感覺壓力不小,這可謂是再一次挑戰儒學的地位了。
大家開始懷疑,李昭莫不是一個墨家子弟。
“這六部製我們已經明白,隻是若無三公,六部全都向皇帝負責,皇帝是否會過於勞累?”田豐擔心道。
沒有了三公幫助,全國政務全都由皇帝裁決,這怕是會累死人的!
但李昭早也已經想到了,於是開始了借鑒後世的智慧。
“六部向皇帝負責,但皇帝會設有內閣,一同參與政務,但內閣隻能議政,不能決策,更無行政之能。”李昭說道。
“這內閣聽著像是尚書台。”田豐類比道。
尚書台是光武帝時期為了削弱三公而拔高的機構,負責起草文書、傳達命令,可以說是變相的內閣了。
但尚書台機構複雜,卻是十分不便,且品秩很低,不便於製定政策。
同樣,明朝前期的內閣也有這毛病,那就是內閣的官都太小了。
官小的壞處就是被大官壓著,考慮政策時常常受到左右。
明朝後期通過讓內閣兼任六部來解決。
但李昭直接道:“內閣設有大學士七人,與六部長官平級。”
李昭直接就將內閣大學士的官位與六部相同。
在與眾人仔細商量了細節之後,以後的中央官製就確認為了內閣六部製。
談妥了中央,那地方也給議上一議。
“如今,我們設有州牧與刺史,州牧主軍事,刺史主行政,但如今天下太平,還是當收迴地方的軍權。”田豐建議道,
這點眾人和李昭意見相同。
天下大亂時,讓地方有軍權是權宜之計,但要是天下太平後,還讓地方保有軍權那就有大問題了。
哪怕是行政與軍事分開,也會有叛亂的風險在,所以李昭還是決定將軍權收迴中央。
“取消州牧的設立,一切軍事當由兵部做主。”李昭說道。
說完,李昭又拿出了一幅地圖。
“各州的疆域也都該改一改了。”李昭笑道。
李昭之前已經調整過並州與益州的疆域,這次他要給全國都改上一改。
“首先就是荊州!將荊州一分為二,北麵還稱荊州,治所在襄陽。南麵則劃為湘州,治所在江陵。”李昭先給荊州畫上一筆。
“再就是交州,按照之前的設想,一分為二,曾設廣州。”李昭又拆分了一個大州。
“然後是揚州,分為江州和揚州。”李昭大筆一畫,將江西和福建從揚州拆了出來。
這些新得的領土,除了中原已經夠細了不用劃分以外,都被李昭一一拆分。
當然,李昭對於之前的地方也沒放過。
需要被拆分的自然是已經痛失漢中的益州。
益州雖然失了漢中,但依舊過大了。
“益州也得重新劃分,拆寧州來。”李昭將雲南拆出。
“朝鮮以後改稱平州,東北則分為營、遼二州。”李昭開始處理起這些老地方。
“鮮卑各部分為雲、朔二州,西域改稱西州。”李昭又改了這些地方,算是把這些地方正式納入直接統治。
“如此,加上瀛州和夷州,我大唐將有二十五州!”李昭自豪地道。
在劃分完後,李昭看著一個龐大的版圖,感覺十分滿意。
眾人也都齊賀道:“恭喜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