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兩個天子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 作者:萌島伯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被李昭占領之後,李昭立即派出部隊去奪取周邊的關隘。
虎牢關,董卓留下的守將趙岑收到李昭的勸降文書,當場就投降。董卓明顯把他當作了棄子,趙岑也沒必要死忠。
其餘如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廣成關也是如此,洛陽八關如今除了函穀關都落入了李昭的掌控。
李昭本想也攻下函穀關,但派去攻打函穀關的高順送來戰報,認為攻下函穀關的可能性不大。
董卓退入長安後,自封太師,然後調來了李傕鎮守函穀關。
函穀關北帶河,南依山,因為關在穀中,深險如函,故而得名函穀關。
函穀關城高雄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先秦時,秦國就是依據此關使得六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守將李傕也是個有能力的將領,高順試探地進攻了一番,發現占不到便宜就向李昭匯報。
李昭便讓高順迴來,硬啃函穀關並不明智。
李昭打算等著董卓內部自己生亂,畢竟還有呂布這頭虓虎在。
於是,李昭打算迴幽州。
如今自己占據幽州、並州、洛陽還有東北,領地有些狹長。洛陽因為函穀關在董卓手中,現在不適合再做都城。
而薊縣已被李昭深耕多年,是個牢固的老本營,又能與東北、並州連接,李昭便計劃讓劉辯遷到薊縣去。
李昭便留下張遼守洛陽,徐晃守河東,張合守河內,三人成犄角之勢,鎮守司隸。
李昭又安排黃忠守並州,然後就帶著剩下的部隊向北返迴幽州。
李昭走前也沒忘記了關東聯軍,當下寫了幾份詔書,當然,是是以劉辯的名義寫的。
“文和,這離間計會不會太明顯了。”李昭看著寫好的詔書道。
“主公,有時候越簡單越有效。”賈詡道。
“你說得對。”
李昭當即蓋上得來的傳國玉璽,派人將這些詔書送至聯軍處。
此刻的聯軍還正在虎牢關下。
他們在得知李昭擊敗徐榮,攻入洛陽後,便立馬再次進軍,卻不想被攔在了虎牢關外。
“我等乃勤王義軍,為何不開關!”袁紹憤怒地向關上喊話道。
此時的虎牢關是李昭的手下在鎮守。
“我家主公說了,天子安然無恙,各位速速迴到管轄領地。”守將說道。
“豈有此理,天子被帶去了長安,正在董卓手中飽受煎熬,哪裏安然無恙了!”袁紹不滿道。
他認為這是李昭把他們擋在關外的借口罷了。
“攻城!”袁紹想要直接攻下虎牢關進入洛陽。
“不可啊,本初”曹操連忙攔道。
“此舉乃是與冠軍侯撕破臉,我等義軍不可內訌啊!”曹操道,他實際想的是聯軍連徐榮都打不過,哪裏能打得過李昭呢。
“況且虎牢關不是那麽容易攻下的,強行進攻勢必會損失慘重,本初還是三思啊。”曹操又說道。
袁紹冷靜下來,最後率領聯軍迴到大營。
大營中,各路諸侯都在罵著李昭,訴說著心中不滿。
“這李昭真是狼子野心,竟敢阻擾我等。天子要是落入他手,他必是下一個董卓!”袁術說道。
其他諸侯紛紛附和,隻有劉備、孫堅、曹操沒發言,他們仨也算是跟李昭相處過,李昭對他們還算不錯。孫堅佩服李昭的勇略,劉備欽佩李昭的仁德,曹操則本以為李昭是他知己。
“子陽究竟在想些什麽呢?”曹操心中疑惑道。
就在這時,李昭的使者來了。
“報,盟主,冠軍侯派使者過來,稱是有天子詔書!”
“天子詔書?天子在長安,哪裏會有詔書給李昭,李昭莫不是矯詔!”袁術不屑道。
袁紹點點頭,但他還是讓使者進來說話了。
“天子詔書何在?”袁紹問道使者。
使者當即拿出一份詔書說道:“天子詔書在此,爾等還不下跪!”
但沒有一人下跪,他們都認為這是矯詔。
使者也不尷尬,直接念道:“董卓迫朕退位,既是逆天而行,又違萬民之願,乃是偽詔!所幸冠軍侯李昭救朕於危難,匡扶漢室……敕令天下共討董卓,使陳留王不背天下罵名!”
使者這一大通說完,說得諸侯們腦袋嗡嗡的。
這天子不是劉協,是劉辯啊!
劉辯不是已經死了嗎?
諸侯們互相大眼瞪小眼,因為董卓對外發布的消息,大家都以為劉辯已經死了。
諸侯們不知這劉辯是真是假,但就是真的,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雖然何太後下詔是董卓逼迫,但也確實是走完程序了,現在說不作數也晚了,隻會亂了法統。
與其讓大夥為難,倒不如就當天子是劉協。
當然,也有人認為劉辯才是正統。
“太好了,天子無恙,真是蒼天有眼啊!”孔融站出來,喜極而泣。
孔融一直是支持劉辯的,作為孔家傳人,講究的就是一個長幼有序。董卓廢立之時,他也是反對得最兇,才被董卓送到北海。
“哼!弘農王早已被董卓所害,這隻不過是李昭找來的冒牌貨罷了。”袁術叫囂道,他可不管天子是誰,隻是看不慣劉辯在李昭手裏。
袁紹也默不作聲,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他袁家帶來什麽好處,顯然承認李昭手中的天子並無益處。
使者將這詔書拿給諸侯們看,指著一處道:“諸位請看,此乃傳國玉璽蓋的章!”
諸侯們一看,頓時炸了鍋,傳國玉璽竟然在李昭手中!
“確實是傳國玉璽!隻是……”孔融深知宮中禮儀,自然知道這是真是假。
但李昭這詔書不合規製,大漢天子有七璽,傳國玉璽是不用來蓋詔書的。
這也是李昭沒辦法,其他六個在董卓那。
“嗯哼,事急從權,不必拘泥於此。”使者咳嗽了一聲,又拿出一個詔書。
“特封袁術為荊州牧,曹操為兗州牧,孫堅為揚州牧,孔融為青州牧,劉備為徐州牧,孔伷為豫州牧,張邈為陳留太守,喬瑁為兗州刺史,袁遺為山陽太守,張超為揚州刺史,張楊為上黨太守,陶謙為徐州刺史。”
使者說了一堆任命,有人高升,有人保持不變,而有人連提都沒提到。
袁紹:“???那我呢?”
虎牢關,董卓留下的守將趙岑收到李昭的勸降文書,當場就投降。董卓明顯把他當作了棄子,趙岑也沒必要死忠。
其餘如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廣成關也是如此,洛陽八關如今除了函穀關都落入了李昭的掌控。
李昭本想也攻下函穀關,但派去攻打函穀關的高順送來戰報,認為攻下函穀關的可能性不大。
董卓退入長安後,自封太師,然後調來了李傕鎮守函穀關。
函穀關北帶河,南依山,因為關在穀中,深險如函,故而得名函穀關。
函穀關城高雄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先秦時,秦國就是依據此關使得六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守將李傕也是個有能力的將領,高順試探地進攻了一番,發現占不到便宜就向李昭匯報。
李昭便讓高順迴來,硬啃函穀關並不明智。
李昭打算等著董卓內部自己生亂,畢竟還有呂布這頭虓虎在。
於是,李昭打算迴幽州。
如今自己占據幽州、並州、洛陽還有東北,領地有些狹長。洛陽因為函穀關在董卓手中,現在不適合再做都城。
而薊縣已被李昭深耕多年,是個牢固的老本營,又能與東北、並州連接,李昭便計劃讓劉辯遷到薊縣去。
李昭便留下張遼守洛陽,徐晃守河東,張合守河內,三人成犄角之勢,鎮守司隸。
李昭又安排黃忠守並州,然後就帶著剩下的部隊向北返迴幽州。
李昭走前也沒忘記了關東聯軍,當下寫了幾份詔書,當然,是是以劉辯的名義寫的。
“文和,這離間計會不會太明顯了。”李昭看著寫好的詔書道。
“主公,有時候越簡單越有效。”賈詡道。
“你說得對。”
李昭當即蓋上得來的傳國玉璽,派人將這些詔書送至聯軍處。
此刻的聯軍還正在虎牢關下。
他們在得知李昭擊敗徐榮,攻入洛陽後,便立馬再次進軍,卻不想被攔在了虎牢關外。
“我等乃勤王義軍,為何不開關!”袁紹憤怒地向關上喊話道。
此時的虎牢關是李昭的手下在鎮守。
“我家主公說了,天子安然無恙,各位速速迴到管轄領地。”守將說道。
“豈有此理,天子被帶去了長安,正在董卓手中飽受煎熬,哪裏安然無恙了!”袁紹不滿道。
他認為這是李昭把他們擋在關外的借口罷了。
“攻城!”袁紹想要直接攻下虎牢關進入洛陽。
“不可啊,本初”曹操連忙攔道。
“此舉乃是與冠軍侯撕破臉,我等義軍不可內訌啊!”曹操道,他實際想的是聯軍連徐榮都打不過,哪裏能打得過李昭呢。
“況且虎牢關不是那麽容易攻下的,強行進攻勢必會損失慘重,本初還是三思啊。”曹操又說道。
袁紹冷靜下來,最後率領聯軍迴到大營。
大營中,各路諸侯都在罵著李昭,訴說著心中不滿。
“這李昭真是狼子野心,竟敢阻擾我等。天子要是落入他手,他必是下一個董卓!”袁術說道。
其他諸侯紛紛附和,隻有劉備、孫堅、曹操沒發言,他們仨也算是跟李昭相處過,李昭對他們還算不錯。孫堅佩服李昭的勇略,劉備欽佩李昭的仁德,曹操則本以為李昭是他知己。
“子陽究竟在想些什麽呢?”曹操心中疑惑道。
就在這時,李昭的使者來了。
“報,盟主,冠軍侯派使者過來,稱是有天子詔書!”
“天子詔書?天子在長安,哪裏會有詔書給李昭,李昭莫不是矯詔!”袁術不屑道。
袁紹點點頭,但他還是讓使者進來說話了。
“天子詔書何在?”袁紹問道使者。
使者當即拿出一份詔書說道:“天子詔書在此,爾等還不下跪!”
但沒有一人下跪,他們都認為這是矯詔。
使者也不尷尬,直接念道:“董卓迫朕退位,既是逆天而行,又違萬民之願,乃是偽詔!所幸冠軍侯李昭救朕於危難,匡扶漢室……敕令天下共討董卓,使陳留王不背天下罵名!”
使者這一大通說完,說得諸侯們腦袋嗡嗡的。
這天子不是劉協,是劉辯啊!
劉辯不是已經死了嗎?
諸侯們互相大眼瞪小眼,因為董卓對外發布的消息,大家都以為劉辯已經死了。
諸侯們不知這劉辯是真是假,但就是真的,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雖然何太後下詔是董卓逼迫,但也確實是走完程序了,現在說不作數也晚了,隻會亂了法統。
與其讓大夥為難,倒不如就當天子是劉協。
當然,也有人認為劉辯才是正統。
“太好了,天子無恙,真是蒼天有眼啊!”孔融站出來,喜極而泣。
孔融一直是支持劉辯的,作為孔家傳人,講究的就是一個長幼有序。董卓廢立之時,他也是反對得最兇,才被董卓送到北海。
“哼!弘農王早已被董卓所害,這隻不過是李昭找來的冒牌貨罷了。”袁術叫囂道,他可不管天子是誰,隻是看不慣劉辯在李昭手裏。
袁紹也默不作聲,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他袁家帶來什麽好處,顯然承認李昭手中的天子並無益處。
使者將這詔書拿給諸侯們看,指著一處道:“諸位請看,此乃傳國玉璽蓋的章!”
諸侯們一看,頓時炸了鍋,傳國玉璽竟然在李昭手中!
“確實是傳國玉璽!隻是……”孔融深知宮中禮儀,自然知道這是真是假。
但李昭這詔書不合規製,大漢天子有七璽,傳國玉璽是不用來蓋詔書的。
這也是李昭沒辦法,其他六個在董卓那。
“嗯哼,事急從權,不必拘泥於此。”使者咳嗽了一聲,又拿出一個詔書。
“特封袁術為荊州牧,曹操為兗州牧,孫堅為揚州牧,孔融為青州牧,劉備為徐州牧,孔伷為豫州牧,張邈為陳留太守,喬瑁為兗州刺史,袁遺為山陽太守,張超為揚州刺史,張楊為上黨太守,陶謙為徐州刺史。”
使者說了一堆任命,有人高升,有人保持不變,而有人連提都沒提到。
袁紹:“???那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