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人心
大秦:我攤牌了,陛下,我是穿越者! 作者:書君來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雨來得突然,疾風驟雨之下,秦始皇不得不匆忙在蒙恬與明遠的護衛下,進入樹林之中避雨。
整個車隊變得分散起來,唯有等待大雨停息的時候,才能重整隊伍再前進。
明遠朝遠處張望,說道:“陛下,看樣子這場雨沒有小半個時辰停息不了。”
秦始皇微微皺著眉,望著忽然陰沉下雨的天空,說道:“朕方才封禪祭天後,便天降暴雨,這……”
蒙恬與明遠互相對視一眼,覺得今天的秦始皇的情緒有些不大對勁。
秦始皇一向強勢自信,今天居然因為封禪後下雨這種小事,開始自我懷疑。
蒙恬輕聲道:“陛下,初春季節濟北郡的天氣就是這樣陰晴不定的,說不準什麽時候就下雨了。”
明遠也在一邊附和,可是他還未說兩句,就聽見不遠處傳來了儒生們的議論聲。
“陛下剛剛封禪便天降大雨,諸位,黃天厚土的心意看來再明顯不過了。”
“老秦?蠻夷也!別以為僥幸奪得了天下,就能讓上天認可,哈哈哈哈。”
“秦人做的皇帝又如何?祭祀梁父山還不是用了太祖之祀雍天帝所用的禮儀?”
“陛下一意孤行不聽我等之言,竟在那泰山頂上立了個石碑,嘖嘖嘖。”
“論軍力老秦的確是七國之首,但一味地以武力與暴政鎮壓天下百姓,卻不得人心,焉能長久乎?”
儒生博士聚在一起躲雨,根本沒有注意到在樹林深處幾個老樹後的秦始皇三人。
蒙恬越聽越憤怒,氣得渾身發抖拔劍就要殺人,結果秦始皇卻攔住了他。
“陛下!這群腐儒對陛下不敬,對我大秦不敬,末將這就去將他們都宰了!”
能將一向沉穩的蒙恬都氣成這樣,可見那群儒生博士所說的話的惡劣。
“殺了他們,又有何用?”
秦始皇生氣呢?當然氣,他的肺子差點氣炸了,也生出了殺心。
可是當他聽到那句“能鎮壓天下百姓,卻不得人心”的時候,秦始皇卻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與思索中。
他已經明白,即便殺了這群儒生,卻殺不盡天下的儒生博士,收不得天下人心。
這場雨持續的時間比想象中要短,那群儒生博士還不知道自己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秦始皇迴到軍營駐地後休息了一下午,日暮時分,將明遠叫到了身邊。
“陛下,您有事找臣?”
明遠小心翼翼地在秦始皇身邊落坐,然而秦始皇卻依舊自顧自地飲酒。
連續三杯酒下肚,秦始皇才幽幽說道:“明遠,你覺得這齊魯之地如何?”
明遠摸不準秦始皇的心思,就老實迴答:“齊魯之地人傑地靈,未來大秦千秋萬代,少不了要齊魯之地的人才出力。”
“千秋萬代?嗬嗬。”
秦始皇長歎一聲,說道。
“明遠,你曾說我大秦會二世而亡,朕本來是不信的,可來到了齊魯之地,朕卻不得不信。”
秦始皇又飲下了一杯酒,指著營帳外。
“那群齊魯之地的儒生博士,對朕封禪一事冷嘲熱諷,他們稱我大秦故地為‘蠻夷’!他們打心底就不認同我大秦祭祀上天,封禪泰山的儀式!”
明遠這時候總算聽明白了,秦始皇這是在生氣,生自己的氣,更生齊魯儒生的氣。
初時秦始皇召集儒生們,想要按照齊魯之地的禮儀規矩來封禪祭祀。
可以說這是秦始皇謙虛的一麵,他想要獲得齊魯之地士人們的認可。
但是當後續泰山封禪儀式無法恢複的時候,他聽從了明遠的建議,實際上也是他個人內心的意願。
無論儀式是什麽,來了就好,他秦始皇親自來創造儀式,成為後世模仿的典範。
可是當秦始皇封禪結束迴來的路上遇見風雨,那群儒生便開始陰言怪氣。
認為秦始皇不得上天的認可,覺得大秦暴政過於嚴苛,天下人心絕不會歸附於老秦。
秦始皇有謙虛的一麵,可是當他的謙虛得不到齊魯之地士人的認可,矛盾就出來了。
明遠弄明白了秦始皇心結的所在,想了想,說道。
“陛下,您覺得六國的儒生博士中是否有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呢?”
秦始皇微微一怔,明遠忽然說了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讓秦始皇沒明白他的意思。
“六國之中自然有才能出眾的人才,可是他們中很多都不願為我大秦出仕,更有甚者暗中積蓄力量,對我大秦不滿意圖謀反!”
秦始皇東巡,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穩固六國故地,讓百姓老老實實過日子。
明遠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大秦五年之內逐漸穩定下來,十年之內六國內的良才盡收入朝廷之中。”
哦?
秦始皇先是一喜,繼而狐疑地看著明遠:“明遠,在朕的麵前不可妄言!”
秦始皇廢了多少心力辦法,都沒有辦法籠絡六國的人才,明遠卻說他行?
就連一旁守衛的蒙恬也覺得不可思議,瞪大了眼睛想要聽聽明遠的辦法。
“陛下,我大秦目前官員的選拔製度,其一承襲至春秋也就是諸國並存時期,也就是如今的‘世官製度’,這種製度目前官員的選拔基本都來自士人以上的地位之家。”
明遠其實一直想要和秦始皇說起這件事,但是由於這件事牽扯巨大沒有好機會。
正好趁著秦始皇在濟北郡撞了南牆,也讓他看清了那群儒生博士士人的真麵目。
“其二,保舉製,我大秦丞相李斯便是呂不韋保舉而來,這保舉需要保舉人對被保舉人的品行做出擔保,可是陛下您知道,這規矩相當於擺設罷了。”
能有資格保舉他人的都是身居高位者,因為被保舉人的德行而牽扯自身的,少之又少,誰會閑來無事去查呂不韋這種地位的人?
“其三,學吏製,所謂‘有欲學者,以史為師’,這是我大秦律《十八種·內史雜》中所記述,唯有吏的兒子和弟子才能在學室中學習,且弟子都有專門的弟子籍記載,規定十分的嚴格。”
整個車隊變得分散起來,唯有等待大雨停息的時候,才能重整隊伍再前進。
明遠朝遠處張望,說道:“陛下,看樣子這場雨沒有小半個時辰停息不了。”
秦始皇微微皺著眉,望著忽然陰沉下雨的天空,說道:“朕方才封禪祭天後,便天降暴雨,這……”
蒙恬與明遠互相對視一眼,覺得今天的秦始皇的情緒有些不大對勁。
秦始皇一向強勢自信,今天居然因為封禪後下雨這種小事,開始自我懷疑。
蒙恬輕聲道:“陛下,初春季節濟北郡的天氣就是這樣陰晴不定的,說不準什麽時候就下雨了。”
明遠也在一邊附和,可是他還未說兩句,就聽見不遠處傳來了儒生們的議論聲。
“陛下剛剛封禪便天降大雨,諸位,黃天厚土的心意看來再明顯不過了。”
“老秦?蠻夷也!別以為僥幸奪得了天下,就能讓上天認可,哈哈哈哈。”
“秦人做的皇帝又如何?祭祀梁父山還不是用了太祖之祀雍天帝所用的禮儀?”
“陛下一意孤行不聽我等之言,竟在那泰山頂上立了個石碑,嘖嘖嘖。”
“論軍力老秦的確是七國之首,但一味地以武力與暴政鎮壓天下百姓,卻不得人心,焉能長久乎?”
儒生博士聚在一起躲雨,根本沒有注意到在樹林深處幾個老樹後的秦始皇三人。
蒙恬越聽越憤怒,氣得渾身發抖拔劍就要殺人,結果秦始皇卻攔住了他。
“陛下!這群腐儒對陛下不敬,對我大秦不敬,末將這就去將他們都宰了!”
能將一向沉穩的蒙恬都氣成這樣,可見那群儒生博士所說的話的惡劣。
“殺了他們,又有何用?”
秦始皇生氣呢?當然氣,他的肺子差點氣炸了,也生出了殺心。
可是當他聽到那句“能鎮壓天下百姓,卻不得人心”的時候,秦始皇卻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與思索中。
他已經明白,即便殺了這群儒生,卻殺不盡天下的儒生博士,收不得天下人心。
這場雨持續的時間比想象中要短,那群儒生博士還不知道自己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秦始皇迴到軍營駐地後休息了一下午,日暮時分,將明遠叫到了身邊。
“陛下,您有事找臣?”
明遠小心翼翼地在秦始皇身邊落坐,然而秦始皇卻依舊自顧自地飲酒。
連續三杯酒下肚,秦始皇才幽幽說道:“明遠,你覺得這齊魯之地如何?”
明遠摸不準秦始皇的心思,就老實迴答:“齊魯之地人傑地靈,未來大秦千秋萬代,少不了要齊魯之地的人才出力。”
“千秋萬代?嗬嗬。”
秦始皇長歎一聲,說道。
“明遠,你曾說我大秦會二世而亡,朕本來是不信的,可來到了齊魯之地,朕卻不得不信。”
秦始皇又飲下了一杯酒,指著營帳外。
“那群齊魯之地的儒生博士,對朕封禪一事冷嘲熱諷,他們稱我大秦故地為‘蠻夷’!他們打心底就不認同我大秦祭祀上天,封禪泰山的儀式!”
明遠這時候總算聽明白了,秦始皇這是在生氣,生自己的氣,更生齊魯儒生的氣。
初時秦始皇召集儒生們,想要按照齊魯之地的禮儀規矩來封禪祭祀。
可以說這是秦始皇謙虛的一麵,他想要獲得齊魯之地士人們的認可。
但是當後續泰山封禪儀式無法恢複的時候,他聽從了明遠的建議,實際上也是他個人內心的意願。
無論儀式是什麽,來了就好,他秦始皇親自來創造儀式,成為後世模仿的典範。
可是當秦始皇封禪結束迴來的路上遇見風雨,那群儒生便開始陰言怪氣。
認為秦始皇不得上天的認可,覺得大秦暴政過於嚴苛,天下人心絕不會歸附於老秦。
秦始皇有謙虛的一麵,可是當他的謙虛得不到齊魯之地士人的認可,矛盾就出來了。
明遠弄明白了秦始皇心結的所在,想了想,說道。
“陛下,您覺得六國的儒生博士中是否有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呢?”
秦始皇微微一怔,明遠忽然說了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讓秦始皇沒明白他的意思。
“六國之中自然有才能出眾的人才,可是他們中很多都不願為我大秦出仕,更有甚者暗中積蓄力量,對我大秦不滿意圖謀反!”
秦始皇東巡,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穩固六國故地,讓百姓老老實實過日子。
明遠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大秦五年之內逐漸穩定下來,十年之內六國內的良才盡收入朝廷之中。”
哦?
秦始皇先是一喜,繼而狐疑地看著明遠:“明遠,在朕的麵前不可妄言!”
秦始皇廢了多少心力辦法,都沒有辦法籠絡六國的人才,明遠卻說他行?
就連一旁守衛的蒙恬也覺得不可思議,瞪大了眼睛想要聽聽明遠的辦法。
“陛下,我大秦目前官員的選拔製度,其一承襲至春秋也就是諸國並存時期,也就是如今的‘世官製度’,這種製度目前官員的選拔基本都來自士人以上的地位之家。”
明遠其實一直想要和秦始皇說起這件事,但是由於這件事牽扯巨大沒有好機會。
正好趁著秦始皇在濟北郡撞了南牆,也讓他看清了那群儒生博士士人的真麵目。
“其二,保舉製,我大秦丞相李斯便是呂不韋保舉而來,這保舉需要保舉人對被保舉人的品行做出擔保,可是陛下您知道,這規矩相當於擺設罷了。”
能有資格保舉他人的都是身居高位者,因為被保舉人的德行而牽扯自身的,少之又少,誰會閑來無事去查呂不韋這種地位的人?
“其三,學吏製,所謂‘有欲學者,以史為師’,這是我大秦律《十八種·內史雜》中所記述,唯有吏的兒子和弟子才能在學室中學習,且弟子都有專門的弟子籍記載,規定十分的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