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見有生人,「嗷嗷」叫得起勁。
關氏忙出去嗬止住它。
楊妧把做好的兩隻香囊拿出來,「補給表哥的生辰禮。」
淡青色的綢布、紫色的鳶尾,針腳勻稱細密,配色雅致而靈動,正是他想要的樣子。
楚昕緊緊握在手心,漂亮眸子閃著熱切的光芒,「你放心,我會好好收著,不戴出去教人看。」
楊妧白他一眼。
她肯送給他,自然不怕被人看見,還用得著藏著掖著?
可見楚昕謹慎,心裏仍是有些欣慰,笑問:「鋪子的帳對完了?」
「還沒有,」楚昕搖頭,「開始沒找到門路,經過嚴總管指點總算有了頭緒,再有三五天大概能對完。之後打算把含光挑出來的士兵召集在一起訓上七八天……這樣算著年前都沒空過來,等初一這天我來拜年。」
「你有空?」楊妧微笑。
前世就連陸知海這個屁事沒有的閑散侯爺,大年初一這天也要到處拜年,何況楚昕如今真正是個大忙人。
楚昕道:「初一大朝會,我早早到太和殿門口磕幾個頭,然後往幾家不上朝的跑一跑,總能抽出空過來……祖母讓人傾了許多銀錁子,我給你送些留著賞人。你還想要什麽,胭脂花粉或者金銀首飾?」
楊妧忙拒絕,「什麽不需要,你不要亂買。」
楚昕笑著答應,「好。這幾天阿映在家裏鼓搗膏脂,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方子,說是做成之後給你一瓶。對了,何猛說身體傷病嚴重無法帶兵遞了辭呈,聖上準了,許給他一個五城兵馬司總指揮使,年後上任。」
「總指揮使?」楊妧疑惑。
五城兵馬司分東西南北中五部,各有一個指揮使,怎麽突然多出個總指揮使?
楚昕道:「是個虛職,正三品,不掌……
楊妧恍然,這是元煦帝特地為何猛設置的養老職位。
既然何猛要到京都上任,何家應該也會搬過來吧?
兩人說幾句閑話,見李先已將東西搬完,楚昕提起包裹告辭離開。
關氏指著滿院子小山般的東西,「我正跟劉嫂子核算著置辦年貨,這下倒省了事。」
罈子裏有醬菜、鹹鴨蛋、醃魚等等,大大小小的布袋子則裝著小米、黃豆、綠豆以及薏米。
另外有一簍魚、兩對活雞、一對活鴨、一頭活羊以及一整扇凍得邦邦硬的排骨。
就算在濟南府,家裏也沒置辦過這麽多肉。
團團興奮得滿院子亂竄,招惹得雞鴨叫個不停。
關氏吩咐下人把幾樣活物養在後院,先不著急宰殺。
簍子裏的魚足共八尾,都是一尺多長,有四條鯽魚竟然扇動著鰓蓋還在喘氣。
關氏忙把它們放進木盆養著,留待過年吃。
其餘的罈子袋子則分門別類地擺在庫房架子上。
等收拾利落,已近午時。
中午仍是吃粥,一排四五個粥碗擺在飯桌上,關氏逐個嚐了嚐,點評道:「明家放得糖多,太甜了;餘家的蓮子沒去心,略有點苦味;範家的粥最好吃,加了蜂蜜,糯軟清甜,楚家的也不錯。」
楊妧笑得打跌,「娘的嘴真是刁鑽……錢老夫人怕上火,蓮子從來是帶著心煮,阿梅抱怨過許多次。」
吃過飯,兩個小的去歇晌覺,楊妧坐在火盆前給楊懷宣做袖套,順便談起何家,「……可能年後來京都,何公子周年祭日也不知道能不能大辦?我總感覺何夫人待何公子像是有很大隔閡似的,極少見她去靜深院。」
關氏道:「我倒是聽過一耳朵,不知道是真是假。說是何夫人懷何公子時,把陪嫁丫鬟抬成姨娘伺候何猛。丫鬟據說很伶俐體貼,極得何猛歡心。何猛便不太往正房去,何夫人怪罪到何公子身上,經常讓何公子假借生病,半夜三更敲書房的門。後來何猛戍邊,將丫鬟帶了去,丫鬟懷了孩子,何夫人說把她接迴來生產,結果……一屍兩命。那幾年據說何猛曾想過休妻,不知怎麽沒休成,何公子長相性情像何猛多,所以不討何夫人喜歡。」
楊妧聽罷,一時竟不知說什麽好。
何夫人失去丈夫的心,固然可憐,但何文雋才是真正無辜,年幼時被當做固寵的工具,長大後又被母親厭棄,隻能終年困囿於靜深院。
他那麽聰明,肯定能感受到家裏人對他的態度。
隻希望來生投胎,他能夠有慈愛的雙親、友善的兄弟姐妹,哪怕才學不這麽出眾,隻要能過得幸福就好。
楊妧趕在小年前又抄了幾卷《往生咒》讓青劍送到護國寺,而關氏則用心蒸出兩鍋精巧的花餑餑作為年禮送到了鎮國公府。
一晃眼就是除夕。
大清早,清娘帶著兩個小孩子貼了春聯和窗花,又在桂花樹的樹杈上掛了紅綢布。關氏和劉嫂子則在廚房整治出一桌豐盛的飯菜。
吃過午飯,天空落了雪,鵝毛般沸沸揚揚,直到傍晚方停。
屋簷下點了兩隻燈籠,燈光與雪色交相輝映,有種難以言說的美。
小孩子挨不得困,未到子時,劉嫂子便將餃子下了鍋。
等待餃子熟的時候,青劍在樹杈上掛一串鞭炮,用香頭點燃了。
鞭炮乍響,孩子們驚唿著跑開,團團更是滿院子撒歡,將掃好的雪折騰得到處都是。
隻有白大王懶洋洋地躺在火盆旁邊,絲毫不為外麵的喧鬧所動。
關氏忙出去嗬止住它。
楊妧把做好的兩隻香囊拿出來,「補給表哥的生辰禮。」
淡青色的綢布、紫色的鳶尾,針腳勻稱細密,配色雅致而靈動,正是他想要的樣子。
楚昕緊緊握在手心,漂亮眸子閃著熱切的光芒,「你放心,我會好好收著,不戴出去教人看。」
楊妧白他一眼。
她肯送給他,自然不怕被人看見,還用得著藏著掖著?
可見楚昕謹慎,心裏仍是有些欣慰,笑問:「鋪子的帳對完了?」
「還沒有,」楚昕搖頭,「開始沒找到門路,經過嚴總管指點總算有了頭緒,再有三五天大概能對完。之後打算把含光挑出來的士兵召集在一起訓上七八天……這樣算著年前都沒空過來,等初一這天我來拜年。」
「你有空?」楊妧微笑。
前世就連陸知海這個屁事沒有的閑散侯爺,大年初一這天也要到處拜年,何況楚昕如今真正是個大忙人。
楚昕道:「初一大朝會,我早早到太和殿門口磕幾個頭,然後往幾家不上朝的跑一跑,總能抽出空過來……祖母讓人傾了許多銀錁子,我給你送些留著賞人。你還想要什麽,胭脂花粉或者金銀首飾?」
楊妧忙拒絕,「什麽不需要,你不要亂買。」
楚昕笑著答應,「好。這幾天阿映在家裏鼓搗膏脂,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方子,說是做成之後給你一瓶。對了,何猛說身體傷病嚴重無法帶兵遞了辭呈,聖上準了,許給他一個五城兵馬司總指揮使,年後上任。」
「總指揮使?」楊妧疑惑。
五城兵馬司分東西南北中五部,各有一個指揮使,怎麽突然多出個總指揮使?
楚昕道:「是個虛職,正三品,不掌……
楊妧恍然,這是元煦帝特地為何猛設置的養老職位。
既然何猛要到京都上任,何家應該也會搬過來吧?
兩人說幾句閑話,見李先已將東西搬完,楚昕提起包裹告辭離開。
關氏指著滿院子小山般的東西,「我正跟劉嫂子核算著置辦年貨,這下倒省了事。」
罈子裏有醬菜、鹹鴨蛋、醃魚等等,大大小小的布袋子則裝著小米、黃豆、綠豆以及薏米。
另外有一簍魚、兩對活雞、一對活鴨、一頭活羊以及一整扇凍得邦邦硬的排骨。
就算在濟南府,家裏也沒置辦過這麽多肉。
團團興奮得滿院子亂竄,招惹得雞鴨叫個不停。
關氏吩咐下人把幾樣活物養在後院,先不著急宰殺。
簍子裏的魚足共八尾,都是一尺多長,有四條鯽魚竟然扇動著鰓蓋還在喘氣。
關氏忙把它們放進木盆養著,留待過年吃。
其餘的罈子袋子則分門別類地擺在庫房架子上。
等收拾利落,已近午時。
中午仍是吃粥,一排四五個粥碗擺在飯桌上,關氏逐個嚐了嚐,點評道:「明家放得糖多,太甜了;餘家的蓮子沒去心,略有點苦味;範家的粥最好吃,加了蜂蜜,糯軟清甜,楚家的也不錯。」
楊妧笑得打跌,「娘的嘴真是刁鑽……錢老夫人怕上火,蓮子從來是帶著心煮,阿梅抱怨過許多次。」
吃過飯,兩個小的去歇晌覺,楊妧坐在火盆前給楊懷宣做袖套,順便談起何家,「……可能年後來京都,何公子周年祭日也不知道能不能大辦?我總感覺何夫人待何公子像是有很大隔閡似的,極少見她去靜深院。」
關氏道:「我倒是聽過一耳朵,不知道是真是假。說是何夫人懷何公子時,把陪嫁丫鬟抬成姨娘伺候何猛。丫鬟據說很伶俐體貼,極得何猛歡心。何猛便不太往正房去,何夫人怪罪到何公子身上,經常讓何公子假借生病,半夜三更敲書房的門。後來何猛戍邊,將丫鬟帶了去,丫鬟懷了孩子,何夫人說把她接迴來生產,結果……一屍兩命。那幾年據說何猛曾想過休妻,不知怎麽沒休成,何公子長相性情像何猛多,所以不討何夫人喜歡。」
楊妧聽罷,一時竟不知說什麽好。
何夫人失去丈夫的心,固然可憐,但何文雋才是真正無辜,年幼時被當做固寵的工具,長大後又被母親厭棄,隻能終年困囿於靜深院。
他那麽聰明,肯定能感受到家裏人對他的態度。
隻希望來生投胎,他能夠有慈愛的雙親、友善的兄弟姐妹,哪怕才學不這麽出眾,隻要能過得幸福就好。
楊妧趕在小年前又抄了幾卷《往生咒》讓青劍送到護國寺,而關氏則用心蒸出兩鍋精巧的花餑餑作為年禮送到了鎮國公府。
一晃眼就是除夕。
大清早,清娘帶著兩個小孩子貼了春聯和窗花,又在桂花樹的樹杈上掛了紅綢布。關氏和劉嫂子則在廚房整治出一桌豐盛的飯菜。
吃過午飯,天空落了雪,鵝毛般沸沸揚揚,直到傍晚方停。
屋簷下點了兩隻燈籠,燈光與雪色交相輝映,有種難以言說的美。
小孩子挨不得困,未到子時,劉嫂子便將餃子下了鍋。
等待餃子熟的時候,青劍在樹杈上掛一串鞭炮,用香頭點燃了。
鞭炮乍響,孩子們驚唿著跑開,團團更是滿院子撒歡,將掃好的雪折騰得到處都是。
隻有白大王懶洋洋地躺在火盆旁邊,絲毫不為外麵的喧鬧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