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一路乞討進京尋親,親人沒找到,隻能自賣起身求個活路。


    婦人家中開過飯館,會灶上活計。


    楊妧便留了這對母子。


    丫頭六兩銀子一人,那對母子合起來八兩,共花了二十六兩銀子。


    楊妧寫了買賣文書讓各人畫押摁了手印,又按數把銀子交給人牙子,臨川帶著他們離開。


    此時太陽已經升得高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雁叫聲聲,打破了此時的沉寂,楊妧仰頭望著蔚藍天際的一行大雁,緩慢開口,「進了這個家門,各人除了當好自己的差事,最重要的是忠誠,要記得誰是你們的主子。」


    秋陽下,楊妧穿天水碧夾棉襖子,靛藍色羅裙,臉上脂粉未施稚氣猶存,一雙眼眸卻沉靜,仿若靜水寒潭,一眼望不到底。


    五人齊聲應「是」。


    楊妧一一掃視過他們,唇邊慢慢漾出淺淺的微笑,「若是差事做得好,我也絕不會虧待你們。」


    因是秋天,便給三個丫鬟以「秋」為名,分別叫「憶秋」、「念秋」和「問秋」,婦人仍稱作劉嫂子,她那個八歲的兒子叫做劉吉慶。


    楊妧給她們指派完差事,讓春笑先教她們規矩。


    現在的春笑可不是當初濟南府那個什麽都不懂的小丫頭,在國公府這幾個月,她真正是長了見識。


    尤其看到荔枝、紅棗幾個一等丫頭的言談舉止,比起趙氏還要氣派,春笑花了不少工夫偷師。


    這會兒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春笑擺出大丫鬟的姿態,板起臉一絲不苟地教導起他們。


    吃過午飯,楊妧帶著問秋和青劍一道去大興。


    關氏站在客棧門口望眼欲穿,瞧見楊妧,不等開口已是滿臉淚水,她胡亂擦兩下,淚眼婆娑地盯著楊妧上上下下打量好幾圈,哽咽道:「瘦了。」


    「娘,」楊妧眼圈也泛了紅,用力攥住關氏的手,「先迴屋。」


    關氏點點頭,進到房間掩上門,一把摟住楊妧嚎啕大哭,「我的孩子,讓你受苦了,早知道再不教你離開我身邊,看你瘦得,都掉了好幾斤肉。」


    楊妧陪關氏哭一陣子,慢慢收了淚,端著銅盆伺候關氏洗了臉,笑道:「我沒瘦,進京前做的那幾件衣裳都有點緊了。娘,您瞧,原先才到您鼻子,這會兒快跟娘一般高了。」


    關氏看了看,「離我還差一寸呢,倒是長高了……小嬋怎麽沒來?我聽嚴管事說她半路生病了,是什麽病,好了沒有?」


    「早好了,就是秋燥犯咳嗽。來迴一個多時辰的路,沒得讓她跟著折騰……娘頭髮散了,我您給重新梳一下吧。」


    關氏應聲好,忽然想起身後的楊懷宣,忙把他推到跟前,「這是宣哥兒,七歲,五月二十二生的,比你早四天。」


    楊懷宣躬身給她作揖,「見過姐姐。」


    他生得鼻直口方眉宇開闊,相貌很周正,穿件蟹殼青的直裰,論年紀跟範宜修差不多大,可他眼眸中明顯多了幾分沉靜與堅毅,顯得非常老成。


    經歷過生死,又沿路乞討大半年,看過世態炎涼,自然要早熟得多。


    楊妧微笑著拉他的手,掌心粗糙的觸感刺痛了她。


    七歲孩子的手,竟然會有薄繭和毛刺。


    楊妧嘆口氣,柔聲道:「我給你準備了房間,等迴家看看合不合意,夫子也尋好了,明兒休息一天,後天開始讀書,好不好?」


    楊懷宣眸光驟亮,「多謝姐姐,我不用休息,明天就能開始。」


    楊妧笑道:「夫子要先知道你學到什麽程度才能講課,跟你一同讀書的還有個小夥伴,明兒可以先認識了。」


    她徵求過範二奶奶的意思,可以讓楊懷宣跟著範宜修一同上課。


    繆先生也已經答應,隻不過要先考察一下楊懷宣的程度。


    楊懷宣乖巧地點點頭,「好。」


    這時,門口傳來腳步聲,青劍敲門進來,「姑娘,外麵騾車已經備好了,現在走還是等會兒?」


    楊妧瞥一眼窗外已有些西移的太陽,「這就走。」


    扶著關氏下樓。


    關氏笑嗔道:「我沒老,不用你扶,你仔細看著樓梯,別踩空了。」


    楊妧莞爾。


    家中出現變故,關氏仍舊心直口快,絲毫未變。


    這種感覺真好啊!


    陳文、陳武恭敬地上前行禮,「姑娘,眼下趕迴去,騾車要出城怕是有點晚,要不要迴府拿國公爺的帖子,請城門守衛通融一二?」


    楊妧笑道:「路上快點走,不用歇息。」


    也就是國公府的侍衛,連催促的話都說得如此婉轉。


    陳文得令,跟騾車的車夫說了幾句。


    這一路果真趕得急,風馳電掣般迴到了京都。


    楊嬋正跟團團在院子裏瘋跑,額頭上沁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看著她明顯比以前結實的身板和紅潤的臉色,關氏眼圈紅了紅,不等眼淚出來就催促春笑帶楊嬋去洗臉換衣裳。


    楊妧趁機把下人喚來給關氏磕頭,又帶關氏各處瞧了瞧。


    一溜三間正房,窗明幾亮,東次間用屏風隔成兩間,靠北窗擺著架子床和衣櫃,南麵那間則放著妝檯、五鬥櫃以及臉盆架子。牆角有座高幾,擺了隻青花瓷的梅瓶,裏麵兩支盛開的菊花;西次間也隔成兩間,南間擺著書桌、長案、書櫃等物。書桌上文房四寶樣樣俱全,長案一頭擺隻廣口圓肚瓷瓶,插著各種毛筆,另一頭則供一盆兩尺左右的崑山石盆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子爺寵妻無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世子爺寵妻無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