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圃旁邊搭著兩排帳篷以供客人歇息,帳篷前麵掛著棉布簾子,有煙霞色也有天水碧的,一是為了遮擋秋風,也是為了讓客人們休息時能夠隱秘一些。當然有喜歡熱鬧的可以撩起門簾,隨時跟相熟之人打招唿。
兩排帳篷之間的最前頭,另有一座帳篷格外大,門前侍立著兩位宮女,不用問,肯定是楚貴妃召見女賓的地方。
有兩位穿著官綠色比甲薑黃色羅裙的侍女笑吟吟地上前行禮,「見過老夫人、明夫人。」
一位指著左邊第三頂帳篷,「老夫人請隨我來。」另一位則指著右邊第五頂帳篷笑道:「明夫人這邊請。」
離楚貴妃的帳篷越近越是尊貴。
廖十四稍猶豫,對明夫人道:「不如咱們先送老夫人過去。」
自然而然地跟在了秦老夫人身後……
第69章 驕傲
明夫人迴帳篷也是一個人, 覺得沒意思,不如跟秦老夫人和趙氏聊會天,遂笑應道:「好。」
帳篷門口掛著木牌, 上寫「鎮國公府」的字樣。
撩開天水碧的棉布簾子,裏麵竟然很寬闊,正中一張八仙桌配六把椅子, 桌上有茶壺茶盅等物, 另有一張長案,擺著筆墨紙硯。
這是備著哪家女眷興之所至想要賦詩作詞。
侍女們提著熱水壺、端著點心魚貫而入,其中一位指著桌上兩隻竹製茶葉盒,「有明前龍井和君山銀針,老夫人、夫人想喝什麽?」
明夫人笑著看向秦老夫人, 「龍井性涼, 要不喝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算是黃茶,茶性略溫。
秦老夫人點頭, 「我也是這個意思。」
廖十四從侍女手裏接過熱水壺, 盈盈笑道:「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秋日風起, 品茗賞菊實屬雅事。」
秦老夫人誇讚道:「廖家姑娘個個飽讀詩書, 就才學和見識上, 廖家說排第二, 沒人敢說自己第一。」
前世廖十四嫁得很不錯, 是當年的探花郎。
好像就是明年春闈取中的探花郎。
當時還被傳為美談。
「老夫人過譽了,哪裏當得起這般說法?」廖十四順次給諸人續上茶, 微笑道:「江西祖屋院子頗大,祖父經常念叨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 家裏也有兩畝茶園,可能是水土問題,茶葉口味一般,但在茶園四周種了不少玫瑰花,摘下來的茶葉會帶著玫瑰香,我們姐妹還挺喜歡喝的,但是家裏爺們都不怎麽愛。」
趙氏好奇地問:「真的有玫瑰香?」
「有一點兒,」廖十四言笑晏晏,「我帶了些茶葉進京,若您不嫌棄,迴頭送點給老夫人和太太嚐嚐。」
說著話兒,各家女眷陸續過來給秦老夫人見禮,免不了問起廖十四。
廖十四在旁邊微笑以待,甚是殷勤。
趙氏輕輕蹙起眉,悄聲吩咐桃葉將楊姮喚來。
她來桃花會是為了給楊姮相看的親事,這半天卻讓廖十四得了巧,心裏頗不是滋味,悄聲吩咐桃葉,「把二姑娘叫來。」
沒多大會兒,楊姮進來,不解地問:「娘喚我什麽事兒?」
趙氏道:「早起時不是有些頭疼,外麵待久了怕你受風,先盞茶暖一暖。」
「早晨不疼了,」楊姮抿兩口茶,還要繼續往外麵去,趙氏惱怒地瞪她一眼,臉上卻帶著笑,「廖姑娘在這端茶倒水伺候半天了,還沒撈著玩,你快替替她,讓廖姑娘也逛逛景兒。」
「不用,」廖十四言語溫柔,「二姑娘盡管玩去,我平常最怕出門走動,寧可躲在家裏看書做針線,我娘常罵我手上勤快腿腳懶。祖父卻替我開解,說我性子最隨他,喜歡待在家裏鬆花釀酒春水烹茶。」
廖十四的祖父名正,跟那位乞骸骨的內閣次輔是堂兄弟,原本考中了舉人,但因進京趕考時遇上雪天路滑,不當心摔斷了手腕。
雖然骨頭已經接續好,但寫字卻遠不如從前。
科舉考試若沒有一筆好字,很難被取中。
廖正便沒有再進學,而是把精力都用到族學上。他治學嚴謹,為人公正,帶出好幾位進士,極受族中子弟敬仰。
廖十四這話說得有水準,明貶自己懶,暗裏卻點出她極受廖正看重。
被家族看重的子女,得到的資源也多。
廖十四敏銳地察覺到秦老夫人好像目光閃動了下。
她微笑著繼續道:「二姑娘放心去玩,其實相對於菊,我更喜歡蘭。古往今來吟誦菊的詩句,我隻喜歡東坡居士的『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但是寫蘭的名作佳句卻非常多,不勝枚舉。」
楊家貧寒,幾位少爺的教育很受重視,可女孩子們卻未請過夫子。楊姮又不是個用功的,在詩詞上極為有限,有心想背一首吟蘭詩壓壓廖十四的風頭,可絞盡腦汁也沒想出個出彩的句子。
這時,溪邊傳來排山倒海的「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元煦帝和楚貴妃在一眾身穿甲冑的士兵的護衛下闊步而來。
帳篷裏的眾人剛要跪下,其中一個士兵唿喝道:「皇上口諭,今日皇上與民同樂,故免除跪拜,無需多禮。」
又是一片謝恩聲。
楊妧和楚映等人坐在明家的帳篷裏,撩著布簾將一行人看了個仔細。
元煦帝身後,跟著位身穿紫紅色緞麵直裰的男子。
兩排帳篷之間的最前頭,另有一座帳篷格外大,門前侍立著兩位宮女,不用問,肯定是楚貴妃召見女賓的地方。
有兩位穿著官綠色比甲薑黃色羅裙的侍女笑吟吟地上前行禮,「見過老夫人、明夫人。」
一位指著左邊第三頂帳篷,「老夫人請隨我來。」另一位則指著右邊第五頂帳篷笑道:「明夫人這邊請。」
離楚貴妃的帳篷越近越是尊貴。
廖十四稍猶豫,對明夫人道:「不如咱們先送老夫人過去。」
自然而然地跟在了秦老夫人身後……
第69章 驕傲
明夫人迴帳篷也是一個人, 覺得沒意思,不如跟秦老夫人和趙氏聊會天,遂笑應道:「好。」
帳篷門口掛著木牌, 上寫「鎮國公府」的字樣。
撩開天水碧的棉布簾子,裏麵竟然很寬闊,正中一張八仙桌配六把椅子, 桌上有茶壺茶盅等物, 另有一張長案,擺著筆墨紙硯。
這是備著哪家女眷興之所至想要賦詩作詞。
侍女們提著熱水壺、端著點心魚貫而入,其中一位指著桌上兩隻竹製茶葉盒,「有明前龍井和君山銀針,老夫人、夫人想喝什麽?」
明夫人笑著看向秦老夫人, 「龍井性涼, 要不喝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算是黃茶,茶性略溫。
秦老夫人點頭, 「我也是這個意思。」
廖十四從侍女手裏接過熱水壺, 盈盈笑道:「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秋日風起, 品茗賞菊實屬雅事。」
秦老夫人誇讚道:「廖家姑娘個個飽讀詩書, 就才學和見識上, 廖家說排第二, 沒人敢說自己第一。」
前世廖十四嫁得很不錯, 是當年的探花郎。
好像就是明年春闈取中的探花郎。
當時還被傳為美談。
「老夫人過譽了,哪裏當得起這般說法?」廖十四順次給諸人續上茶, 微笑道:「江西祖屋院子頗大,祖父經常念叨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 家裏也有兩畝茶園,可能是水土問題,茶葉口味一般,但在茶園四周種了不少玫瑰花,摘下來的茶葉會帶著玫瑰香,我們姐妹還挺喜歡喝的,但是家裏爺們都不怎麽愛。」
趙氏好奇地問:「真的有玫瑰香?」
「有一點兒,」廖十四言笑晏晏,「我帶了些茶葉進京,若您不嫌棄,迴頭送點給老夫人和太太嚐嚐。」
說著話兒,各家女眷陸續過來給秦老夫人見禮,免不了問起廖十四。
廖十四在旁邊微笑以待,甚是殷勤。
趙氏輕輕蹙起眉,悄聲吩咐桃葉將楊姮喚來。
她來桃花會是為了給楊姮相看的親事,這半天卻讓廖十四得了巧,心裏頗不是滋味,悄聲吩咐桃葉,「把二姑娘叫來。」
沒多大會兒,楊姮進來,不解地問:「娘喚我什麽事兒?」
趙氏道:「早起時不是有些頭疼,外麵待久了怕你受風,先盞茶暖一暖。」
「早晨不疼了,」楊姮抿兩口茶,還要繼續往外麵去,趙氏惱怒地瞪她一眼,臉上卻帶著笑,「廖姑娘在這端茶倒水伺候半天了,還沒撈著玩,你快替替她,讓廖姑娘也逛逛景兒。」
「不用,」廖十四言語溫柔,「二姑娘盡管玩去,我平常最怕出門走動,寧可躲在家裏看書做針線,我娘常罵我手上勤快腿腳懶。祖父卻替我開解,說我性子最隨他,喜歡待在家裏鬆花釀酒春水烹茶。」
廖十四的祖父名正,跟那位乞骸骨的內閣次輔是堂兄弟,原本考中了舉人,但因進京趕考時遇上雪天路滑,不當心摔斷了手腕。
雖然骨頭已經接續好,但寫字卻遠不如從前。
科舉考試若沒有一筆好字,很難被取中。
廖正便沒有再進學,而是把精力都用到族學上。他治學嚴謹,為人公正,帶出好幾位進士,極受族中子弟敬仰。
廖十四這話說得有水準,明貶自己懶,暗裏卻點出她極受廖正看重。
被家族看重的子女,得到的資源也多。
廖十四敏銳地察覺到秦老夫人好像目光閃動了下。
她微笑著繼續道:「二姑娘放心去玩,其實相對於菊,我更喜歡蘭。古往今來吟誦菊的詩句,我隻喜歡東坡居士的『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但是寫蘭的名作佳句卻非常多,不勝枚舉。」
楊家貧寒,幾位少爺的教育很受重視,可女孩子們卻未請過夫子。楊姮又不是個用功的,在詩詞上極為有限,有心想背一首吟蘭詩壓壓廖十四的風頭,可絞盡腦汁也沒想出個出彩的句子。
這時,溪邊傳來排山倒海的「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元煦帝和楚貴妃在一眾身穿甲冑的士兵的護衛下闊步而來。
帳篷裏的眾人剛要跪下,其中一個士兵唿喝道:「皇上口諭,今日皇上與民同樂,故免除跪拜,無需多禮。」
又是一片謝恩聲。
楊妧和楚映等人坐在明家的帳篷裏,撩著布簾將一行人看了個仔細。
元煦帝身後,跟著位身穿紫紅色緞麵直裰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