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她先把楊懷宣的束脩要出來。
如果楊懷宣能讀書最好,如果不能,這筆錢也可以用在生活上。
日薄西山,楊妧帶著楊嬋往瑞萱堂去。
剛走進院子,荔枝急步出來攔住她,悄聲道:「夫人在裏麵,老夫人吩咐今兒就不留姑娘用飯了。」
楊妧笑笑,「好,那我迴去吃,」走兩步,停住,「平涼侯後天燒七七,你得空提醒下姨祖母。」
荔枝點頭應著,囑咐兩句小丫鬟,躡手躡腳地走進廳堂。
隔著石青色棉布簾子,張夫人的抽泣聲清晰可聞,「我錯了,娘責罰我吧!」
這些天,她跟董嬤嬤兩人終於把帳目算清楚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頭些年,爹娘在世的時候還好,雖然她送到娘家的禮比較厚,可總歸有迴禮,有來有往的。可雙親過世這六年,便隻有送出去的禮,沒有收迴來的。
而且,不單逢年過節,就是兄嫂生辰,幾個侄子侄女的生辰都有禮。
隻這六年間,她拿迴娘家大概兩萬多兩銀子的東西。
兩萬兩足可以在京都最金貴的地段置座大宅院,也可以在最繁華的鬧市買間鋪子,更可以給楚映置辦一副相當體麵的嫁妝。
可她扔迴娘家,連個水花都沒有。
董嬤嬤捧著一摞帳本問:「夫人想一想,若是昕哥兒媳婦往娘家送兩萬兩銀子,您會怎麽做?」
張夫人不用想,腦子裏蹦出的第一個詞就是休妻。如果她有個這樣貼補娘家的兒媳婦,肯定毫不猶豫地休了她。
可老夫人從未說過休棄她,甚至在年前那場重病之前,都沒有冷臉待過她。
老夫人不讓她管家,但她想要的東西,卻從來沒有怠慢過。
思及此,張夫人冷汗涔涔,老夫人必然早就看清了她的想法,所以才不敢讓她主持中饋。
又想起,花會那天,老夫人指責她的那些話,張夫人坐不住了,換了件衣裳趕緊到瑞萱堂認錯。
秦老夫人麵色淡淡的,「你既然知錯,我也不多說了,隻提醒你一句,家裏的錢財可都是幾輩人提著腦袋賺迴來的。五年前,楚釗打了勝仗,聖上賞賜五百兩黃金,可他肩頭挨了一刀,逢陰天下雨就疼。前年,又因立功得了三百畝賜田,可他胸口中了一箭,差點就沒命了。」
張夫人坐在炕邊,手裏捏條帕子不住地淌眼淚。
秦老夫人又道:「若隻是在錢財上拉扯娘家也不算什麽,咱家不缺銀子。千不該萬不該,你娘家人不能打著咱家旗號為非作歹。貴妃娘娘在宮裏二十多年,一直未能生下一兒半女,你可知道是為什麽?」
張夫人不明所以,「不是小產傷了身子嗎?」
秦老夫人輕聲道:「她是為了活命,也是為了保住楚家的平安,楚釗手裏三十萬大軍,而宣府離京都快馬一天一夜就能到……」抬頭看到張夫人迷茫的神情,不想再說下去,轉而問道:「你既知錯,可願意改?」
張夫人忙不迭地迴答,「媳婦願意。」
「把雙碾街你那間鋪子賣了吧?當初多少錢從別人手裏買的,仍多少錢還迴去。鋪子也別開了。」
「啊?」張夫人捨不得,「那麽好的地角,有錢都買不到,說賣就賣?」
秦老夫人冷笑,「天底下就你聰明,知道地角好?既然有錢都買不到,你怎麽花兩千兩把旁邊店鋪也盤下來了?」
張夫人攥緊帕子,期期艾艾地說:「是二哥幫忙說合的。」
秦老夫人譏刺道:「國子監講經的博士,又不是街頭經紀,能有門路給你說合?他這麽大本事,怎麽不自己買下來?」
張夫人這才轉過彎來,是呀,二哥為啥自己不留著鋪子?
家裏又不是拿不出兩千兩。
秦老夫人看著她心裏一陣煩躁,目光掠過門簾,瞧見荔枝的身影,問道:「什麽事兒?」
荔枝賠笑道:「剛四姑娘過來,說後天平涼侯燒七七。」
秦老夫人「哎呦」一聲,「我這腦子,竟然給忘了,打聽一下平涼侯府是不是要做法事,在哪座寺廟,讓嚴管事備好祭品,大爺親自送過去。」
張夫人嘀咕道:「就是個平涼侯,昕哥兒先先後後跑了好幾趟,禮數早盡到了。大熱的天,用不著親自去吧?」
秦老夫人不搭理她,重提先頭話題,「往後我把味為先的利分給你四成,等大姑娘出閣,把味為先給她陪嫁過去。算起來你並不吃虧,衣錦坊就關了吧,你把房契給我,讓嚴總管去處理。」
張夫人百般不情願。
秦老夫人隻楚昕跟楚映兩個孫輩,味為先遲早都會落在他們手裏。
但衣錦坊送出去是真就沒了。
怎麽算還是自己吃虧。
張夫人磨蹭半天,在董嬤嬤的勸說下終於把房契送了過來。
隔天,荔枝也打聽到消息。
因為平涼侯七七祭日正值中元節,幾處大寺廟老早安排了別的法事,所以隻在家中祭拜。
所以說人走茶涼。
如果換成勢頭正火的別家,寺廟必然能騰出地方來。
秦老夫人長嘆聲,「告訴大爺,明兒一早先去平涼侯府,迴頭一起去護國寺聽講經。」
平涼侯為人低調,京都很少有人知道平涼侯夫人娘家就在宣府。
如果楊懷宣能讀書最好,如果不能,這筆錢也可以用在生活上。
日薄西山,楊妧帶著楊嬋往瑞萱堂去。
剛走進院子,荔枝急步出來攔住她,悄聲道:「夫人在裏麵,老夫人吩咐今兒就不留姑娘用飯了。」
楊妧笑笑,「好,那我迴去吃,」走兩步,停住,「平涼侯後天燒七七,你得空提醒下姨祖母。」
荔枝點頭應著,囑咐兩句小丫鬟,躡手躡腳地走進廳堂。
隔著石青色棉布簾子,張夫人的抽泣聲清晰可聞,「我錯了,娘責罰我吧!」
這些天,她跟董嬤嬤兩人終於把帳目算清楚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頭些年,爹娘在世的時候還好,雖然她送到娘家的禮比較厚,可總歸有迴禮,有來有往的。可雙親過世這六年,便隻有送出去的禮,沒有收迴來的。
而且,不單逢年過節,就是兄嫂生辰,幾個侄子侄女的生辰都有禮。
隻這六年間,她拿迴娘家大概兩萬多兩銀子的東西。
兩萬兩足可以在京都最金貴的地段置座大宅院,也可以在最繁華的鬧市買間鋪子,更可以給楚映置辦一副相當體麵的嫁妝。
可她扔迴娘家,連個水花都沒有。
董嬤嬤捧著一摞帳本問:「夫人想一想,若是昕哥兒媳婦往娘家送兩萬兩銀子,您會怎麽做?」
張夫人不用想,腦子裏蹦出的第一個詞就是休妻。如果她有個這樣貼補娘家的兒媳婦,肯定毫不猶豫地休了她。
可老夫人從未說過休棄她,甚至在年前那場重病之前,都沒有冷臉待過她。
老夫人不讓她管家,但她想要的東西,卻從來沒有怠慢過。
思及此,張夫人冷汗涔涔,老夫人必然早就看清了她的想法,所以才不敢讓她主持中饋。
又想起,花會那天,老夫人指責她的那些話,張夫人坐不住了,換了件衣裳趕緊到瑞萱堂認錯。
秦老夫人麵色淡淡的,「你既然知錯,我也不多說了,隻提醒你一句,家裏的錢財可都是幾輩人提著腦袋賺迴來的。五年前,楚釗打了勝仗,聖上賞賜五百兩黃金,可他肩頭挨了一刀,逢陰天下雨就疼。前年,又因立功得了三百畝賜田,可他胸口中了一箭,差點就沒命了。」
張夫人坐在炕邊,手裏捏條帕子不住地淌眼淚。
秦老夫人又道:「若隻是在錢財上拉扯娘家也不算什麽,咱家不缺銀子。千不該萬不該,你娘家人不能打著咱家旗號為非作歹。貴妃娘娘在宮裏二十多年,一直未能生下一兒半女,你可知道是為什麽?」
張夫人不明所以,「不是小產傷了身子嗎?」
秦老夫人輕聲道:「她是為了活命,也是為了保住楚家的平安,楚釗手裏三十萬大軍,而宣府離京都快馬一天一夜就能到……」抬頭看到張夫人迷茫的神情,不想再說下去,轉而問道:「你既知錯,可願意改?」
張夫人忙不迭地迴答,「媳婦願意。」
「把雙碾街你那間鋪子賣了吧?當初多少錢從別人手裏買的,仍多少錢還迴去。鋪子也別開了。」
「啊?」張夫人捨不得,「那麽好的地角,有錢都買不到,說賣就賣?」
秦老夫人冷笑,「天底下就你聰明,知道地角好?既然有錢都買不到,你怎麽花兩千兩把旁邊店鋪也盤下來了?」
張夫人攥緊帕子,期期艾艾地說:「是二哥幫忙說合的。」
秦老夫人譏刺道:「國子監講經的博士,又不是街頭經紀,能有門路給你說合?他這麽大本事,怎麽不自己買下來?」
張夫人這才轉過彎來,是呀,二哥為啥自己不留著鋪子?
家裏又不是拿不出兩千兩。
秦老夫人看著她心裏一陣煩躁,目光掠過門簾,瞧見荔枝的身影,問道:「什麽事兒?」
荔枝賠笑道:「剛四姑娘過來,說後天平涼侯燒七七。」
秦老夫人「哎呦」一聲,「我這腦子,竟然給忘了,打聽一下平涼侯府是不是要做法事,在哪座寺廟,讓嚴管事備好祭品,大爺親自送過去。」
張夫人嘀咕道:「就是個平涼侯,昕哥兒先先後後跑了好幾趟,禮數早盡到了。大熱的天,用不著親自去吧?」
秦老夫人不搭理她,重提先頭話題,「往後我把味為先的利分給你四成,等大姑娘出閣,把味為先給她陪嫁過去。算起來你並不吃虧,衣錦坊就關了吧,你把房契給我,讓嚴總管去處理。」
張夫人百般不情願。
秦老夫人隻楚昕跟楚映兩個孫輩,味為先遲早都會落在他們手裏。
但衣錦坊送出去是真就沒了。
怎麽算還是自己吃虧。
張夫人磨蹭半天,在董嬤嬤的勸說下終於把房契送了過來。
隔天,荔枝也打聽到消息。
因為平涼侯七七祭日正值中元節,幾處大寺廟老早安排了別的法事,所以隻在家中祭拜。
所以說人走茶涼。
如果換成勢頭正火的別家,寺廟必然能騰出地方來。
秦老夫人長嘆聲,「告訴大爺,明兒一早先去平涼侯府,迴頭一起去護國寺聽講經。」
平涼侯為人低調,京都很少有人知道平涼侯夫人娘家就在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