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炭筆細細地描在明紙上,一筆一劃清楚工整。
楊妧幾乎能想像得出他埋首在書案前的樣子,清風翻動紙頁,身後紗簾窸索,他身姿筆挺,仿若崖邊青鬆。
另外一封才是信。
何文雋簡單說了他跟錢老夫人的淵源,又介紹了兩位好友,一位在總督倉場任監督,姓劉,名光興,其人品行正直,以往山海關催運軍餉,多承他幫忙操勞奔走。
另一位是在大理寺任左寺正,姓李名寶泉,跟何文雋在白山書院同窗四年,同年考過童生試,也是同年參加秋闈考中舉人,關係非常親近。
倘或楊妧遇到為難之事,可找此兩人,他們看在何文雋的麵子上定會相助一二。
接著談起自己的身體。
何文雋身上均為經年舊傷,當年得軍醫精心救治已無大礙,太醫醫術雖高,但於外傷而言,並不比軍醫高明。
信裏感謝了楊妧的掛念,讓她好好照顧自己。
最後用很大篇幅解答了楊妧對於《治國十策》的疑惑,然後稱讚她字體間架頗有長進,但心浮氣躁筆觸不穩,叮囑她多加注意。
楊妧感慨不已。
那天楚昕在旁邊等,她著實有些急躁,沒想到何文雋竟然能瞧出來。
下次寫信定然先平靜了心緒才動筆。
楊妧再讀一遍信,連同其餘兩封家書,小心地收在匣子裏。
花樣子上麵有摺痕,楊妧夾在書裏壓好,待閑暇時候另描一份,免得遺失了。
一夜安睡,翌日,楊妧在霜醉居用了早飯,仔細妝扮妥當,牽著楊嬋的手一道去給秦老夫人過目。
走到湖邊時,剛好遇到楚昕從二門進來。
楚昕也看到她們。
兩人都穿粉色小襖,楊嬋兩隻抓鬏上各別一朵大紅色宮紗堆的山茶花,頸上套著瓔珞,粉雕玉琢般可愛。
楊妧則梳了墮馬髻,發間插一對南珠珠花,耳垂上掛著南珠耳墜子,墜子有些長,蓮子米大小的南珠正垂在腮旁,一晃一盪,平添許多俏皮與靈動。
楚昕還沒想好要不要跟她們打招唿,楊妧已屈膝行禮,「表哥安,」目光落在他身上家常穿的靛青色長袍,「表哥不去餘閣老家嗎?」
眉眼彎成好看的弧度,腮旁笑意盈盈,全無芥蒂的樣子。
楚昕心裏不是滋味,沒好氣地迴答:「不去,都是自命不凡的書生,就知道拽文,沒意思。」
「也是,」楊妧附和著點點頭。
今天的態度還算不錯。
楚昕昂起下巴,拖長聲調問道:「昨天讓你道歉,你知道自己錯哪兒了嗎?」
楊妧正想解釋讓他閉門不出的原因,笑道:「表哥這兩天真沒吃飯嗎,廚房王嫂子說按時按點送了湯水點心?其實我沒覺得有錯,表哥……」
「送了我非得吃?」楚昕惱羞成怒,斷然打斷她的話,「你覺得沒錯為什麽要道歉,還有沒有氣節了?要知道如果上了戰場,最先叛逃的肯定是你這樣的軟骨頭。」
這都哪兒跟哪兒?
楊妧無語至極。
秦老夫人老早說過,楚昕是個倔脾氣,不能硬著剛,得順著毛兒捋。
既然他要賠禮,那就賠禮唄,反正不疼也不癢,能拿迴信就行。
滿屋子都是長輩,她總不能跟楚昕辯論個臉紅脖子粗吧?
楊妧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溫聲道:「表哥不是外人,賠個禮沒什麽……陸知海當眾被打了,於情於理咱家都該有所表示,不能給別人留個狂妄無禮的印象,所以才讓表哥留在家裏。表哥沒吃飯,我確實不知道,是飯菜不合胃口嗎?」
楚昕聽到那句「不是外人」,心裏舒坦了點兒,垂眸瞧著她腮旁晃動的耳墜子,唇角不經意地翹起,從鼻孔裏「哼」出一口氣,「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我不跟你一般見識。以後有事必須先跟我商量,聽從我的決定……不就是閉門不出嗎,我本來也沒打算到外邊去。」
楊妧真心覺得那天她行事確實不妥當,楚昕平常嬌縱慣了,又處於這個年紀,理應先「徵求」他的意見。
遂點頭應道:「好。」
楚昕不意她會答應這麽痛快,低低嘟噥一聲,「隨生是非。」
她這人,怎麽別人說什麽是什麽,讓道歉就道歉,讓商量就商量,自己就沒個主意?
說話間走到瑞萱堂門口,楚昕往後退了半步,待楊妧進去,揚手喚來一個小丫鬟,「去,到觀星樓跟惠蘭說一聲,讓她備好出門衣裳,我要赴宴;再讓臨川快馬到忠勤伯府告訴顧老三,讓他抱著鬥雞,辰正之前必須趕到餘閣老家門口,要敢不去,我跟他沒完。」
楊妧半點主見沒有,萬一在餘閣老家被人欺負怎麽辦,他得去看著。
餘家那些人,他合不來,閑著無聊不如跟顧常寶鬥雞……
第37章 牆角
秦老夫人得知楚昕要一道去餘家, 絲毫沒起疑,反而非常高興,拉著他的手反覆叮嚀,收斂好性子, 別跟那些滿肚子酸詩的文人一般見識。
楚昕偷眼看向楊妧, 楊妧正彎腰把楊嬋髮髻上的紗花扶正,壓根沒看他, 。
心裏隱隱有些失落。
跟往常一樣, 莊嬤嬤陪在楊妧姐妹車上, 絮絮地說起餘閣老家裏的事兒, 「……長子是順天府治中,次子就是餘大娘子的父親,外放在河南,小兒子則在家中打理庶務。錢老夫人沒有女兒, 一心想得個孫女兒, 偏偏長房先後生了三個兒子, 二房也生了個兒子,這才有的餘大娘子。所以, 餘大娘子最得錢老夫人歡心, 不過餘大娘子著實招人疼……現在錢老夫人正滿京都扒拉著挑孫女婿, 橫挑鼻子豎挑眼,沒一個當意的。」
楊妧幾乎能想像得出他埋首在書案前的樣子,清風翻動紙頁,身後紗簾窸索,他身姿筆挺,仿若崖邊青鬆。
另外一封才是信。
何文雋簡單說了他跟錢老夫人的淵源,又介紹了兩位好友,一位在總督倉場任監督,姓劉,名光興,其人品行正直,以往山海關催運軍餉,多承他幫忙操勞奔走。
另一位是在大理寺任左寺正,姓李名寶泉,跟何文雋在白山書院同窗四年,同年考過童生試,也是同年參加秋闈考中舉人,關係非常親近。
倘或楊妧遇到為難之事,可找此兩人,他們看在何文雋的麵子上定會相助一二。
接著談起自己的身體。
何文雋身上均為經年舊傷,當年得軍醫精心救治已無大礙,太醫醫術雖高,但於外傷而言,並不比軍醫高明。
信裏感謝了楊妧的掛念,讓她好好照顧自己。
最後用很大篇幅解答了楊妧對於《治國十策》的疑惑,然後稱讚她字體間架頗有長進,但心浮氣躁筆觸不穩,叮囑她多加注意。
楊妧感慨不已。
那天楚昕在旁邊等,她著實有些急躁,沒想到何文雋竟然能瞧出來。
下次寫信定然先平靜了心緒才動筆。
楊妧再讀一遍信,連同其餘兩封家書,小心地收在匣子裏。
花樣子上麵有摺痕,楊妧夾在書裏壓好,待閑暇時候另描一份,免得遺失了。
一夜安睡,翌日,楊妧在霜醉居用了早飯,仔細妝扮妥當,牽著楊嬋的手一道去給秦老夫人過目。
走到湖邊時,剛好遇到楚昕從二門進來。
楚昕也看到她們。
兩人都穿粉色小襖,楊嬋兩隻抓鬏上各別一朵大紅色宮紗堆的山茶花,頸上套著瓔珞,粉雕玉琢般可愛。
楊妧則梳了墮馬髻,發間插一對南珠珠花,耳垂上掛著南珠耳墜子,墜子有些長,蓮子米大小的南珠正垂在腮旁,一晃一盪,平添許多俏皮與靈動。
楚昕還沒想好要不要跟她們打招唿,楊妧已屈膝行禮,「表哥安,」目光落在他身上家常穿的靛青色長袍,「表哥不去餘閣老家嗎?」
眉眼彎成好看的弧度,腮旁笑意盈盈,全無芥蒂的樣子。
楚昕心裏不是滋味,沒好氣地迴答:「不去,都是自命不凡的書生,就知道拽文,沒意思。」
「也是,」楊妧附和著點點頭。
今天的態度還算不錯。
楚昕昂起下巴,拖長聲調問道:「昨天讓你道歉,你知道自己錯哪兒了嗎?」
楊妧正想解釋讓他閉門不出的原因,笑道:「表哥這兩天真沒吃飯嗎,廚房王嫂子說按時按點送了湯水點心?其實我沒覺得有錯,表哥……」
「送了我非得吃?」楚昕惱羞成怒,斷然打斷她的話,「你覺得沒錯為什麽要道歉,還有沒有氣節了?要知道如果上了戰場,最先叛逃的肯定是你這樣的軟骨頭。」
這都哪兒跟哪兒?
楊妧無語至極。
秦老夫人老早說過,楚昕是個倔脾氣,不能硬著剛,得順著毛兒捋。
既然他要賠禮,那就賠禮唄,反正不疼也不癢,能拿迴信就行。
滿屋子都是長輩,她總不能跟楚昕辯論個臉紅脖子粗吧?
楊妧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溫聲道:「表哥不是外人,賠個禮沒什麽……陸知海當眾被打了,於情於理咱家都該有所表示,不能給別人留個狂妄無禮的印象,所以才讓表哥留在家裏。表哥沒吃飯,我確實不知道,是飯菜不合胃口嗎?」
楚昕聽到那句「不是外人」,心裏舒坦了點兒,垂眸瞧著她腮旁晃動的耳墜子,唇角不經意地翹起,從鼻孔裏「哼」出一口氣,「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我不跟你一般見識。以後有事必須先跟我商量,聽從我的決定……不就是閉門不出嗎,我本來也沒打算到外邊去。」
楊妧真心覺得那天她行事確實不妥當,楚昕平常嬌縱慣了,又處於這個年紀,理應先「徵求」他的意見。
遂點頭應道:「好。」
楚昕不意她會答應這麽痛快,低低嘟噥一聲,「隨生是非。」
她這人,怎麽別人說什麽是什麽,讓道歉就道歉,讓商量就商量,自己就沒個主意?
說話間走到瑞萱堂門口,楚昕往後退了半步,待楊妧進去,揚手喚來一個小丫鬟,「去,到觀星樓跟惠蘭說一聲,讓她備好出門衣裳,我要赴宴;再讓臨川快馬到忠勤伯府告訴顧老三,讓他抱著鬥雞,辰正之前必須趕到餘閣老家門口,要敢不去,我跟他沒完。」
楊妧半點主見沒有,萬一在餘閣老家被人欺負怎麽辦,他得去看著。
餘家那些人,他合不來,閑著無聊不如跟顧常寶鬥雞……
第37章 牆角
秦老夫人得知楚昕要一道去餘家, 絲毫沒起疑,反而非常高興,拉著他的手反覆叮嚀,收斂好性子, 別跟那些滿肚子酸詩的文人一般見識。
楚昕偷眼看向楊妧, 楊妧正彎腰把楊嬋髮髻上的紗花扶正,壓根沒看他, 。
心裏隱隱有些失落。
跟往常一樣, 莊嬤嬤陪在楊妧姐妹車上, 絮絮地說起餘閣老家裏的事兒, 「……長子是順天府治中,次子就是餘大娘子的父親,外放在河南,小兒子則在家中打理庶務。錢老夫人沒有女兒, 一心想得個孫女兒, 偏偏長房先後生了三個兒子, 二房也生了個兒子,這才有的餘大娘子。所以, 餘大娘子最得錢老夫人歡心, 不過餘大娘子著實招人疼……現在錢老夫人正滿京都扒拉著挑孫女婿, 橫挑鼻子豎挑眼,沒一個當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