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前世張夫人為他的親事發愁。


    名聲不堪,脾氣無常, 哪個當娘親的不捨得讓自己女兒受苦?


    不過, 秦老夫人是再生之人,必然會想方設法管束他, 以免重蹈前世覆轍。


    楚昕的親事大概不用愁, 楚家也不會再遭查抄奪爵之災。


    那她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把鎮國公府當靠山。


    楊妧打算開間繡鋪或者做點小生意。


    攢夠銀錢之後, 她拿出來跟伯父楊溥合買一座宅院, 最好是四進五開間的,她們三房住在後罩房,在後圍牆單獨開扇門。


    這樣,她們不會因為是孤兒寡母受人白眼, 又能住得理直氣壯舒服自在。


    宅子買在台基廠附近就好, 離六部近, 方便伯父上衙,而又離護國寺足夠遠。


    最重要得是價格便宜, 四進宅院差不多要五千兩。


    按人頭來算, 三房能出一千兩銀子, 在楊家就很有底氣了。


    隻是,眼下何文秀還不是皇子妃, 祿米生意落不到她頭上。


    楊妧沒有別的門路,唯有繡活能拿得出手, 還有前世見過的衣裳裙子。


    隻不知能不能入了範二奶奶的眼。


    楊妧決定,盡快做出一兩身衣裳,再跟範二奶奶商討。


    早飯後, 秦老夫人打發人帶楊嬋到芍藥園看花,她則留了楊妧跟楊姮在跟前說話解悶。


    莊嬤嬤捧著兩隻木匣子進來,「齊整的高麗參就隻這三棵,餘下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山參倒還有五六棵,年歲都不太久。」


    秦老夫人打開匣子看兩眼,「都送過去吧,再包二兩燕窩……我記得還有根靈芝,放著四五年了,找出來一併送過去。告訴紫蘇,張氏想吃什麽用什麽,盡管吩咐廚房,府裏若是沒有,打發人往外頭買去……伺候好了,我這裏另有賞賜。」


    楊妧恍然,原來是給張夫人找的補品。


    昨天當著眾人給張夫人沒臉,今兒又把她捧得高高的。


    一手大棒一手甜棗,治家有道的人都會這麽做。


    莊嬤嬤領命離開,楊姮問道:「表嬸病得很重?」


    「不能算重,」秦老夫人長嘆一聲,「她身子本就虛,加上這幾天忙碌,昨兒被表姑娘她們氣得上了點火,都趕在一起,不就激出病來了?」


    抬手從炕櫃最上麵的抽屜翻出一張紙,「趙先生開的方子。」


    趙先生就是府醫。


    楊姮看兩眼遞給楊妧。


    方子不複雜,四物湯的川穹、白芍藥、熟地和當歸,再加了紅棗、黃芪、高麗參。


    楊妧目光落在最後一味藿香上,唇角微彎,將方子仍還給秦老夫人。


    秦老夫人別有意味地笑,「趙先生為人素來端方,現如今也學得婉轉了,最後這味藿香加得好,極其對症。」


    方子前幾味藥都是養血補氣的,藿香卻有解暑發表的功效。


    可能趙先生怕滋補太過引起燥熱。


    更重要的是,藿香味道濃鬱,隔著二裏地都能聞到。


    想不知道張夫人生病怕也難。


    果然,能在大家族裏當府醫,也必須有顆七竅玲瓏心。


    說了會兒閑話,楊妧眼角瞥見荔枝掀著簾子往屋子瞧,猜想她定然有事稟告,便告辭離開。


    秦老夫人沒留她們,倒是吩咐廚房中午給三人各添兩道菜。


    國公府的規矩是一早一晚在瑞萱堂用飯,中午則是各人在自己屋裏吃,每隔五天,廚房會呈上菜單交由各人點菜,每餐有兩葷兩素四個菜。


    這些是公中的例,如果想要臨時添換,則要備好銀錢給廚房。


    國公府的生活比起楊家,要安逸舒服得多。


    卻是略嫌無趣。


    在濟南府,楊妧每天去靜深院不提,楊姮也隔三差五往街上跑,或是買紙筆或是買頭花,或者買半斤炒栗子。


    而在楚家,隻能在內宅裏打轉,出二門需得拿了對牌才行。


    如果要上街,更得先稟了老夫人,吩咐外院備車,再帶上丫鬟婆子,勞師動眾的。


    最初的新鮮勁兒過後,楊姮開始感到無聊,問楊妧,「你平常都幹些什麽,我怎麽找不到事情做?」


    楊妧笑道:「可做的事情很多啊,早飯後我看著小嬋描紅,描半個時辰讓春笑帶她到花園裏走動,我練字抄經。中午趁小嬋睡覺,我做針線,繡點帕子、香囊或者荷包什麽的,若是有客人來,可以當作見麵禮,免得措手不及。這幾天我在給祖母做中衣,她不是快過生辰了嗎?」


    楊姮皺起眉頭,「我不想練字,要不我也繡荷包吧,昨天林家七娘子送我一隻香囊,我還沒迴禮。但是針線活兒也不能整天做,總低著頭,空得頭疼。」


    楊妧給她出主意,「你可以學著做膏脂或者釀酒,這會兒桃花梨花都開敗了,但過幾天市麵上有杏子、梅子賣,讓人多買些迴來,如果釀得好,不但可以自己喝還能送人。」


    「可我不會釀酒,而且還要買白糖、酒麴,做不出來豈不是白花銀子?」


    「所以才要學啊,學東西哪能不花銀子,再說國公府每月給咱們四兩銀子月錢……買點杏子梅子才幾個錢?」


    楊姮俯在她耳邊低聲道:「我娘讓攢起來,你想每月四兩,一年下來光月錢就有五十兩,再加上姨祖母的賞賜、別人給的見麵禮……這才十天,我得的東西差不多一百三四十兩銀子,住兩年,半副嫁妝就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子爺寵妻無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世子爺寵妻無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