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在京都,身旁都是不熟悉的,她便是表現得超乎年齡,也不怕別人多心。
趙氏看向楊姮,「你也是,以後多長個心眼。」
楊姮麵無表情地點點頭。
楊妧趁機提起路上打尖時,餐桌擺著的榆錢餅,「我隻是順嘴跟小嬋提了提,楚家人就記在心上,可見下人們訓練有素。伯母如今避諱著楚家下人,隻用桃葉桃花,豈不知,咱們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下人眼目……咱們所作所為並非見不得人,莫若大大方方地使喚她們。不瞞伯母,青菱和青荇兩個都極能幹,又有眼色,用起來如臂使指,比春笑順手多了。」
趙氏目光複雜地看了楊妧兩眼,長長嘆口氣。
轉過天,楊妧等人在瑞萱堂用過早飯,略微整理下衣著,戴著帷帽往角門去。
門口停著兩輛黑漆平頭馬車。
車夫攥著馬鞭悠閑地斜靠在牆邊,另有六個身穿藏青色裋褐,黑色羊皮底短靴,打著綁腿的護院正嘻嘻哈哈說著什麽。
瞧見楊妧等人出來,車夫立刻從車轅上搬下車凳,青菱接在手裏,擺在車門旁邊。
幾乎同時,護院們已經分成兩列,身姿筆直地站在馬車旁邊。
果真是訓練有素的樣子。
楊妧先將楊嬋抱上去,又扶著青菱的手上了車。
莊嬤嬤隨後上來。
趙氏與楊姮則在前一輛車上。
車輪轔轔,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發出節奏分明的噠噠聲。
莊嬤嬤悄悄掀開車簾一角指給楊妧看,「這邊住得都是百年世家,打太宗皇帝那會兒就擠滿了,新興起來的權貴一股腦擠在仁壽坊,範家能在四條胡同置辦宅子也不容易。」
四條胡同位於仁壽坊,而真彩閣便在仁壽坊和照明坊之間的雙碾街上。
雙碾街是京都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短短一條街,兩邊約莫七八十間店鋪,泰半是綢緞鋪或者裁縫店。
街口有座裝飾得雕樑畫棟的店麵,匾額上三個金色大字閃閃放光——衣錦坊。
莊嬤嬤道:「是張夫人的嫁妝,先前隻有一間,後來旁邊的店鋪開不下去,張夫人把店麵買下來兩邊打通……連店麵加貨品一共兩千兩銀子。」
「兩千兩?」楊妧訝然地低唿一聲……
第19章 心驚
當初楊家開的小食鋪子在正陽門附近,不到這個一半大,就花了兩千兩銀子。
而她在國子監門前方家胡同的筆墨鋪子花了將近六千兩銀子。
相較之下,這可太便宜了。
楊妧眨眨眼,忽然明白,輕笑道:「張夫人運氣真好。」
「可不是好?」莊嬤嬤也笑,「咱府裏的布料大都從衣錦坊採買,價錢真正是好。」
說著話,車夫「籲」一聲停了馬車。
青菱利落地把帷帽給楊妧戴上,扶著她下了馬車。
麵前的店麵有兩層樓,門窗的油漆都很新,像是才開業沒多久。
開春本就是綢緞鋪的淡季,因為過年時大家都置辦了新衣,沒必要再花錢添置。再者,這個季節糧米貴,省點銀子吃飯。
真彩閣的門前仿佛更稀落些,幾乎沒人光顧。
一行人信步走進去,立刻有個打扮很幹練的婦人笑迎上前,「太太、姑娘裏麵請,門口擺的是男客的衣料,裏麵才是咱們女眷的料子。」
楊妧道:「我們自己帶了布料,聽範二奶奶說這裏可以裁衣賞。」
「可以,可以,樓上請,」婦人指著轉角的木樓梯,問道:「敢問姑娘府上哪裏?」
「鎮國公府,我姓楊。」
婦人神情更加恭謹了些,對旁邊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廝使個眼色,小廝麻利地掀了門簾從後門出去。
真彩閣一樓擺滿了各式布匹,二樓則是量體裁衣之處。
偌大的地方被隔成兩半,靠南窗一字擺開十二張繡花架子,五個繡娘正低頭專注地繡花。
靠北牆則間出四個不大的小房間,前三間沒有門,隻掛著青布簾子,最盡頭那間則落了鎖。
婦人請她們到小房間就坐,笑問道:「不知太太想做褙子、襖子還是羅裙,我先替太太量下尺寸可好?」
說著從牆邊小抽屜拿出張兩寸見方紙片、一支炭筆以及軟尺。
楊妧恍然,原來小房間是量衣之所,隔開來可以避免人多時候尷尬。
心思真是細密,也不知誰想出來的法子。
幾人逐個量過尺寸,隻聽簾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接著門簾被掀起,範二奶奶笑著走進來。
許是來得急,她頭髮梳成個簡單的圓髻,隻用根玉簪別著,身上是件八成新的墨綠色襖子,裙子是真紫色馬麵裙,裙幅極寬,裙擺處用墨綠色絲線繡了一圈水草紋。
墨綠和真紫都是很挑人的顏色,非常顯老相。
沒想到範二奶奶穿起來卻很好看,嫵媚中透著爽利,別有風情。
楊妧起身給趙氏引見,「這是我大伯母,娘家姓趙,這是真彩閣東家,範二奶奶……真不好意思,昨兒剛聽說真彩閣的名頭,今兒就上門叨擾。」
範二奶奶連聲道:「不叨擾,有貴客光臨,我還求之不得呢。」朝門外喊了句,「小芸,沏壺茶來。」
楊妧指著旁邊的布匹,「貴寶號的布,我們瞧了都很喜歡,府裏過些天宴請,想做件衣裳花會上穿。」
趙氏看向楊姮,「你也是,以後多長個心眼。」
楊姮麵無表情地點點頭。
楊妧趁機提起路上打尖時,餐桌擺著的榆錢餅,「我隻是順嘴跟小嬋提了提,楚家人就記在心上,可見下人們訓練有素。伯母如今避諱著楚家下人,隻用桃葉桃花,豈不知,咱們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下人眼目……咱們所作所為並非見不得人,莫若大大方方地使喚她們。不瞞伯母,青菱和青荇兩個都極能幹,又有眼色,用起來如臂使指,比春笑順手多了。」
趙氏目光複雜地看了楊妧兩眼,長長嘆口氣。
轉過天,楊妧等人在瑞萱堂用過早飯,略微整理下衣著,戴著帷帽往角門去。
門口停著兩輛黑漆平頭馬車。
車夫攥著馬鞭悠閑地斜靠在牆邊,另有六個身穿藏青色裋褐,黑色羊皮底短靴,打著綁腿的護院正嘻嘻哈哈說著什麽。
瞧見楊妧等人出來,車夫立刻從車轅上搬下車凳,青菱接在手裏,擺在車門旁邊。
幾乎同時,護院們已經分成兩列,身姿筆直地站在馬車旁邊。
果真是訓練有素的樣子。
楊妧先將楊嬋抱上去,又扶著青菱的手上了車。
莊嬤嬤隨後上來。
趙氏與楊姮則在前一輛車上。
車輪轔轔,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發出節奏分明的噠噠聲。
莊嬤嬤悄悄掀開車簾一角指給楊妧看,「這邊住得都是百年世家,打太宗皇帝那會兒就擠滿了,新興起來的權貴一股腦擠在仁壽坊,範家能在四條胡同置辦宅子也不容易。」
四條胡同位於仁壽坊,而真彩閣便在仁壽坊和照明坊之間的雙碾街上。
雙碾街是京都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短短一條街,兩邊約莫七八十間店鋪,泰半是綢緞鋪或者裁縫店。
街口有座裝飾得雕樑畫棟的店麵,匾額上三個金色大字閃閃放光——衣錦坊。
莊嬤嬤道:「是張夫人的嫁妝,先前隻有一間,後來旁邊的店鋪開不下去,張夫人把店麵買下來兩邊打通……連店麵加貨品一共兩千兩銀子。」
「兩千兩?」楊妧訝然地低唿一聲……
第19章 心驚
當初楊家開的小食鋪子在正陽門附近,不到這個一半大,就花了兩千兩銀子。
而她在國子監門前方家胡同的筆墨鋪子花了將近六千兩銀子。
相較之下,這可太便宜了。
楊妧眨眨眼,忽然明白,輕笑道:「張夫人運氣真好。」
「可不是好?」莊嬤嬤也笑,「咱府裏的布料大都從衣錦坊採買,價錢真正是好。」
說著話,車夫「籲」一聲停了馬車。
青菱利落地把帷帽給楊妧戴上,扶著她下了馬車。
麵前的店麵有兩層樓,門窗的油漆都很新,像是才開業沒多久。
開春本就是綢緞鋪的淡季,因為過年時大家都置辦了新衣,沒必要再花錢添置。再者,這個季節糧米貴,省點銀子吃飯。
真彩閣的門前仿佛更稀落些,幾乎沒人光顧。
一行人信步走進去,立刻有個打扮很幹練的婦人笑迎上前,「太太、姑娘裏麵請,門口擺的是男客的衣料,裏麵才是咱們女眷的料子。」
楊妧道:「我們自己帶了布料,聽範二奶奶說這裏可以裁衣賞。」
「可以,可以,樓上請,」婦人指著轉角的木樓梯,問道:「敢問姑娘府上哪裏?」
「鎮國公府,我姓楊。」
婦人神情更加恭謹了些,對旁邊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廝使個眼色,小廝麻利地掀了門簾從後門出去。
真彩閣一樓擺滿了各式布匹,二樓則是量體裁衣之處。
偌大的地方被隔成兩半,靠南窗一字擺開十二張繡花架子,五個繡娘正低頭專注地繡花。
靠北牆則間出四個不大的小房間,前三間沒有門,隻掛著青布簾子,最盡頭那間則落了鎖。
婦人請她們到小房間就坐,笑問道:「不知太太想做褙子、襖子還是羅裙,我先替太太量下尺寸可好?」
說著從牆邊小抽屜拿出張兩寸見方紙片、一支炭筆以及軟尺。
楊妧恍然,原來小房間是量衣之所,隔開來可以避免人多時候尷尬。
心思真是細密,也不知誰想出來的法子。
幾人逐個量過尺寸,隻聽簾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接著門簾被掀起,範二奶奶笑著走進來。
許是來得急,她頭髮梳成個簡單的圓髻,隻用根玉簪別著,身上是件八成新的墨綠色襖子,裙子是真紫色馬麵裙,裙幅極寬,裙擺處用墨綠色絲線繡了一圈水草紋。
墨綠和真紫都是很挑人的顏色,非常顯老相。
沒想到範二奶奶穿起來卻很好看,嫵媚中透著爽利,別有風情。
楊妧起身給趙氏引見,「這是我大伯母,娘家姓趙,這是真彩閣東家,範二奶奶……真不好意思,昨兒剛聽說真彩閣的名頭,今兒就上門叨擾。」
範二奶奶連聲道:「不叨擾,有貴客光臨,我還求之不得呢。」朝門外喊了句,「小芸,沏壺茶來。」
楊妧指著旁邊的布匹,「貴寶號的布,我們瞧了都很喜歡,府裏過些天宴請,想做件衣裳花會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