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氏狐疑地問:「是何夫人提出來的?」
「姑娘提的,夫人也覺得好,打發我來問三太太和四姑娘的意思,如果願意,後天巳初三刻在家裏擺香案行禮。」
關氏願意。
如果何夫人認為義女,那麽何文雋跟楊妧就是義兄義妹。
有兄妹的名頭,兩人再無可能成為夫妻。
遂笑答:「能得何夫人青眼是阿妧的造化,我們高攀了,不過阿妧素來主意正,她同意才作數……阿妧在屋裏呢。」
清娘樂嗬嗬地說:「那我進去找她……順便把四姑娘落下的書帶來了。」
說著把手裏包裹卷打開。
關氏掃一眼,裏麵整整齊齊四本書冊,揚聲喚道:「阿妧,何夫人打發人來了。」
楊妧匆匆把手頭東西歸置好,不等迎出門,清娘已大刀闊斧地撩簾進來,把包裹遞給楊妧,「給你的。」
楊妧接在手裏,低聲問:「我聽到你跟我娘說話了,公子是什麽意思?」
清娘詫異地張大嘴巴,「你怎麽知道是公子叫我來?」
這麽明顯的事情!
楊妧不由彎起眉眼,「若是阿秀打發人,十有八九會吩咐喜鵲,要是何夫人,多半會打發個婆子來。清娘是靜深院的人,除去公子,誰會支使你跑腿?」
這一笑,腮邊小小的梨渦頓時生動起來,眸中也起了波瀾,像是澄清的湖麵上一圈圈漾著漣漪。
清娘看得移不開眼睛,「四姑娘笑起來真好看,平常應該多笑,別天天沉著臉跟老太太似的……這些書,公子說他留著沒用,給你了,還打算挑些筆硯給姑娘做程儀,怕別人說閑話,也怕姑娘多心,就找了結拜做由頭。」
怕她多心……應該是怕被她賴上吧?
上午已經拒絕了她,下午再徹底斷了她的念頭。
楊妧「騰」地又紅了臉。
清娘大喇喇地問:「三太太說聽你的,你同不同意?」不等楊妧迴答,已拍板做了決定,「公子不可能害你,後天巳時擺香案,到時我來找你。」
拔腿邊走,完全不給她拒絕的餘地。
楊妧沒有理由拒絕,她對何文雋不存男女之情,卻著實敬重他。
敬重他的學識和氣度。
並非每一個人在歷過那般波折後,能夠不怨不艾,反而心平氣和地做學問。
隻是想到要麵對他,臉麵上仍是掛不住。
隔天便沒往何家去,把湖藍色的裙子做好了。
簡簡單單的八幅羅裙,隻沿著裙擺繡了一整圈的水草紋,行走間仿佛碧波蕩漾。
楊嬋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乖巧極了。
楊妧心裏柔軟一片,點著她鼻尖問:「姐漂不漂亮?給小嬋也做件一樣的裙子好不好?」
楊嬋不說話,兩眼彎彎閃著光芒。
事實上,楊嬋除了年幼時「哇哇」哭過之外,再沒開過口,連聲「娘」都不曾喚過。
楊溥請過好幾次郎中,從脈相上看並無毛病,可她就是不說話。
楊妧心裏頗有些愧疚。
剛意識到重生那幾個月,她怕被人瞧出端倪,盡量閉口不言,而關氏整天沉浸在悲痛裏,根本顧不得楊嬋。
再後來,楊溥調至青州府。
趙氏打算撇開三房,隻長房一家帶著祖母秦氏往青州去。
關氏怒不可遏。
她帶著兩個稚齡女兒怎麽過活?
楊溥可是當著宗族的麵,口口聲聲答應照拂三房。
關氏跟趙氏吵,跟秦氏吵,帶著楊妧到楊家宗長家裏哭,足足吵鬧了小半年。
全家人誰都沒把楊嬋放在心上。
最終趙氏退了一步。
三房跟長房之間卻有了間隙。
除去公中吃穿,關氏每月月錢三兩銀、楊妧和楊嬋則是半吊錢。
平常三房買針頭線腦或者點心,絹花都是從這四兩銀子裏出。
不能說拮據,卻著實不寬裕。
也所以,這次上京,楊溥會拿出私房銀子給楊妧。
假如當初,楊妧多用點心思在楊嬋身上,或許就不是現在的結果。
楊嬋能哭出聲,說明嗓子沒問題。
也能聽懂別人的話,說明腦子和耳朵也沒有問題。
楊妧猜想楊嬋很可能是心病。
心病還需心藥醫,可四歲半的小孩子有心病,說出去會不會被人當成笑話?
楊妧給楊嬋量著尺寸,腦子裏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既然非要去京都,那她帶著楊嬋好了。
鎮國公老夫人年高體弱,定會有太醫定期上門請平安脈。
太醫都是杏林高手,沒準可以治好楊嬋的病。
楊妧迫不及待地去了正房。
先跟秦氏稟明何夫人收義女之事,接著建議,「祖母,我想帶小嬋去京都看病。」
秦氏不假思索地拒絕,「胡鬧,你們去京都是侍疾,帶著小嬋拖累人,你大伯母能照看過來?」
楊妧料到秦氏未必同意,已經想好如何勸服她,不成想秦氏張口說楊嬋是拖累,那楊妧也沒有必要好聲氣。
楊妧同樣冷下臉,「小嬋不是拖累,我可以照顧她……若是大伯母照看不過來,那我也不跟著添麻煩了。」
秦氏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話不合適。
盡管她從內心把楊嬋看作拖累,卻不能當人的麵說,尤其楊妧待楊嬋仔細,比關氏還要上心。
「姑娘提的,夫人也覺得好,打發我來問三太太和四姑娘的意思,如果願意,後天巳初三刻在家裏擺香案行禮。」
關氏願意。
如果何夫人認為義女,那麽何文雋跟楊妧就是義兄義妹。
有兄妹的名頭,兩人再無可能成為夫妻。
遂笑答:「能得何夫人青眼是阿妧的造化,我們高攀了,不過阿妧素來主意正,她同意才作數……阿妧在屋裏呢。」
清娘樂嗬嗬地說:「那我進去找她……順便把四姑娘落下的書帶來了。」
說著把手裏包裹卷打開。
關氏掃一眼,裏麵整整齊齊四本書冊,揚聲喚道:「阿妧,何夫人打發人來了。」
楊妧匆匆把手頭東西歸置好,不等迎出門,清娘已大刀闊斧地撩簾進來,把包裹遞給楊妧,「給你的。」
楊妧接在手裏,低聲問:「我聽到你跟我娘說話了,公子是什麽意思?」
清娘詫異地張大嘴巴,「你怎麽知道是公子叫我來?」
這麽明顯的事情!
楊妧不由彎起眉眼,「若是阿秀打發人,十有八九會吩咐喜鵲,要是何夫人,多半會打發個婆子來。清娘是靜深院的人,除去公子,誰會支使你跑腿?」
這一笑,腮邊小小的梨渦頓時生動起來,眸中也起了波瀾,像是澄清的湖麵上一圈圈漾著漣漪。
清娘看得移不開眼睛,「四姑娘笑起來真好看,平常應該多笑,別天天沉著臉跟老太太似的……這些書,公子說他留著沒用,給你了,還打算挑些筆硯給姑娘做程儀,怕別人說閑話,也怕姑娘多心,就找了結拜做由頭。」
怕她多心……應該是怕被她賴上吧?
上午已經拒絕了她,下午再徹底斷了她的念頭。
楊妧「騰」地又紅了臉。
清娘大喇喇地問:「三太太說聽你的,你同不同意?」不等楊妧迴答,已拍板做了決定,「公子不可能害你,後天巳時擺香案,到時我來找你。」
拔腿邊走,完全不給她拒絕的餘地。
楊妧沒有理由拒絕,她對何文雋不存男女之情,卻著實敬重他。
敬重他的學識和氣度。
並非每一個人在歷過那般波折後,能夠不怨不艾,反而心平氣和地做學問。
隻是想到要麵對他,臉麵上仍是掛不住。
隔天便沒往何家去,把湖藍色的裙子做好了。
簡簡單單的八幅羅裙,隻沿著裙擺繡了一整圈的水草紋,行走間仿佛碧波蕩漾。
楊嬋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乖巧極了。
楊妧心裏柔軟一片,點著她鼻尖問:「姐漂不漂亮?給小嬋也做件一樣的裙子好不好?」
楊嬋不說話,兩眼彎彎閃著光芒。
事實上,楊嬋除了年幼時「哇哇」哭過之外,再沒開過口,連聲「娘」都不曾喚過。
楊溥請過好幾次郎中,從脈相上看並無毛病,可她就是不說話。
楊妧心裏頗有些愧疚。
剛意識到重生那幾個月,她怕被人瞧出端倪,盡量閉口不言,而關氏整天沉浸在悲痛裏,根本顧不得楊嬋。
再後來,楊溥調至青州府。
趙氏打算撇開三房,隻長房一家帶著祖母秦氏往青州去。
關氏怒不可遏。
她帶著兩個稚齡女兒怎麽過活?
楊溥可是當著宗族的麵,口口聲聲答應照拂三房。
關氏跟趙氏吵,跟秦氏吵,帶著楊妧到楊家宗長家裏哭,足足吵鬧了小半年。
全家人誰都沒把楊嬋放在心上。
最終趙氏退了一步。
三房跟長房之間卻有了間隙。
除去公中吃穿,關氏每月月錢三兩銀、楊妧和楊嬋則是半吊錢。
平常三房買針頭線腦或者點心,絹花都是從這四兩銀子裏出。
不能說拮據,卻著實不寬裕。
也所以,這次上京,楊溥會拿出私房銀子給楊妧。
假如當初,楊妧多用點心思在楊嬋身上,或許就不是現在的結果。
楊嬋能哭出聲,說明嗓子沒問題。
也能聽懂別人的話,說明腦子和耳朵也沒有問題。
楊妧猜想楊嬋很可能是心病。
心病還需心藥醫,可四歲半的小孩子有心病,說出去會不會被人當成笑話?
楊妧給楊嬋量著尺寸,腦子裏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既然非要去京都,那她帶著楊嬋好了。
鎮國公老夫人年高體弱,定會有太醫定期上門請平安脈。
太醫都是杏林高手,沒準可以治好楊嬋的病。
楊妧迫不及待地去了正房。
先跟秦氏稟明何夫人收義女之事,接著建議,「祖母,我想帶小嬋去京都看病。」
秦氏不假思索地拒絕,「胡鬧,你們去京都是侍疾,帶著小嬋拖累人,你大伯母能照看過來?」
楊妧料到秦氏未必同意,已經想好如何勸服她,不成想秦氏張口說楊嬋是拖累,那楊妧也沒有必要好聲氣。
楊妧同樣冷下臉,「小嬋不是拖累,我可以照顧她……若是大伯母照看不過來,那我也不跟著添麻煩了。」
秦氏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話不合適。
盡管她從內心把楊嬋看作拖累,卻不能當人的麵說,尤其楊妧待楊嬋仔細,比關氏還要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