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場交易(求推薦票~)
鄭雅蘭帶著心永走到一個木質結構的舊宗祠堂,其門上的牌匾,刻畫有山水花鳥環繞著三個蒼勁有力的暗金色澤字體:‘憫智誠’。
打開門,宗祠前院裏麵,嵌瓷、木雕、石雕、泥金等特色工藝隨處可見,每一件都屬於上了年紀,太祖奶以上的老物件了。
這個憫智誠祠堂,鑰匙隻有鄭雅蘭有,平常都是她自己打掃,邊家村的人,誰都不會進來,哪怕邊子欽在奶奶去世前也沒進去過。
鄭雅蘭帶著心永進入後,領著穿過一個個門房,門旁都標明這些房間的用途,有祭器房、書譜房、醒神房、立位房等等,很快,兩個人停在一個門旁標有《議事正殿》的獨立的木建築。
打開門,房門朝南海比較暗,等心永進來後關上門,鄭雅蘭點燃一盞煤油燈照明。
裏麵並不像是議室廳該有的樣子,四壁都是一些水墨文畫,正殿內,隻有八張圓椅條桌,桌子上有文房四寶、書案畫卷,每一張桌子的左前桌角,都有個小木架掛著的小金物件。
分別是:魚鼓、寶劍、荷花、笛子、葫蘆、扇子、玉板、花籃。
這些,是八仙道具的名稱。
鄭雅蘭沒有領心永落坐,而是笑道:“你孫女兒,很勤勞。”
“是,是有一點。”
心永有些緊張,心想早知道就拉著邊子欽一起過來了。
他知道鄭雅蘭是個讀書人,這話的意思不就是暗指自己孫女兒很黑?
鄭雅蘭走到有笛子的那張小銅物件桌子旁,坐下,拿起文墨開始研磨,歎了口氣才繼續道:“但是,她付出的勤勞,跟不上這個時代了,跟收獲不成正比。”
“雅蘭姐,我孫女兒還在等著我迴去,她看不見我會害怕,您直接說帶我過來的目的吧。”,心永左手握緊了手中的拐杖,開始掉眼淚,一個老人竟然說哭就哭。
能不哭嗎?
剛才他可是看見雅蘭姐在打電話,見自己過來直接掛電話了,很明顯是不想讓他聽到啊。
可能祠堂外現在已經圍滿了邊家村人,心永覺得自己今天很可能就要斷腿,拄著拐杖迴寨子讓人照顧。
鄭雅蘭見此,也不研磨文墨了,起身走到玉板桌,拿起壓著畫卷的和田玉板指。
“那你也別耍了。”
把玉板指遞給心永看的同時,鄭雅蘭收起那副慈眉,神態平靜道:
“看在我孫兒的份上,雅蘭姐跟你做一場交易,你隻需要國慶假期結束,迴寨子裏的桃樹下自斷左腿來邊家村養傷,而我在這憫智誠議事正殿裏承諾,五年內,讓你孫女兒的肌膚皎如這和田玉板指一樣,白璧無瑕。”
“我······”,心永收起眼淚,目視雅蘭姐沉默了。
幾十年前‘憫智誠’的人沒搬離林鄉前,不僅僅有權勢,當時那堂人男皮白淨,女潤似玉,隻要是憫智誠族譜的人,無論男女老少,皮膚都很靚,這是公認的事實。
當初扛雅蘭姐丈夫迴邊家村時,她雖很氣憤,但並沒有直接動粗,而是帶自己跟阿黏侄來過這間議事廳,說過類似的話。
不過當時寨子裏的人與世隔絕,也不需要啥錢財攀比,並且人人都很黑,根本不會介意誰比誰黑,當時就謝絕了。
這一次,他想拒絕的原因換了,他怕自己腿斷了,孫女兒會幹出什麽傻事來?
可是轉念一想,蕊九兒很需要這個機會!
自己孫女因為黑、異瞳這兩點,從小到大在學校遭受到了太多不公!
況且讀書人記仇,雅蘭姐或許想自己斷腿幾十年了。
這其實是自己的難檻,但是雅蘭姐願意施恩,而且,還讓他來邊家村養傷,連後顧之憂都考慮到了。
那再不識抬舉就很不禮貌了,自己敲總比別人斷好很多······
鄭雅蘭見心永沉默不語,以為不樂意,平靜逼迫說道:
“姐姐不強迫你,姐姐垂髫才六十,可以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總之你這一生咽氣上山前,左腿必須要為自己犯下的錯而斷一次,我明天帶你去劉灣溝拜訪一戶人家,你再做決定。”
最後,鄭雅蘭語重心長,語氣轉變充滿關懷歎道:“蕊九兒是個好孩子,你手裏的這碗粥···是她給你盛的。”
鄭雅蘭轉身迴去放玉板指,也聽到了身後一句堅定的話語。
“我答應,我順便也替您把我阿黏侄兒的右腿敲斷,您就當做是對幫助蕊九兒的感謝!”
心永說完話如釋重負,把手中的拐杖拎起放到左肩腋下夾緊。
這根金屬拐杖啊,是當初接任送錢工作時,阿黏侄送給他的。
其實,就是怕他在給寨子外讀書的孩子送錢時,不小心挨雅蘭姐抓到,被收拾一頓又不送迴來。
那到時候腿斷了怎麽辦呢?
這根拐杖就派上用場了,心永可以依靠這根拐杖,拄著瘸腿迴僮寨。
寨子裏,一個樂嗬嗬訓著小土獵的老漢並不知道,自己過完國慶就要瘸腿兩個月。
他知道自己阿永叔狠,但真的預料不到,這個年齡比他大不了幾歲的阿永叔竟然能這麽狠,一個讀書人三兩句話就把自己侄兒給賣了。
心永低著頭默默掉眼淚,大口喝粥,這次他是真的哭了。
等心永吃完粥,鄭雅蘭帶著心永出到憫智誠宗祠院門。
她迴頭看向雲山峻的方向,層疊的山峰一眼望不到頭,當心永也轉過頭去看時,她笑著說道:
“小永啊,你抬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前路漫漫亦燦燦。”
向家裏走去時,奶奶臉上已經帶上了一副我很好說話,很平易近人的和藹笑容。
在邊子欽眼裏,自己奶奶永遠是這副慈愛的模樣,前世暗地裏發生的許多事,他們小一輩人都不知道。
鄭雅蘭是沒親自斷過別人的手腳,但想斷人手腳,對於一個能用言語深捅人心的讀書人來說,是很輕鬆的一件事!
讀書人,可是很記仇的!
幾十年前,邊聖貴如果隻躲在村子裏不跑去僮寨,是有可能會被憫智誠的讀書人,口齒饞惑一些心智不堅的邊家村人半夜開個縫,然後找個尋死之人,提開山刀偷偷進村砍死他。
也不用怪他們狠,那個年代憫智誠堂口那群讀書人,當時搬離邊家村也近百多年了,互不幹涉這麽多年,根本沒幾兩舊情可言。
而且最主要一點便是,鄭雅蘭是他們那一輩人唯一一個女娃,長輩們唯一的大小姐,稱一句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都不為過。
直到現在,那群讀書人還經常埋怨長輩們不爭氣,硬是生不出第二個女娃來,導致如今同輩人都有當祖爺的人物了,硬是沒有一個能叫他們舅舅、舅爺的外甥。
鄭雅蘭帶著心永走到一個木質結構的舊宗祠堂,其門上的牌匾,刻畫有山水花鳥環繞著三個蒼勁有力的暗金色澤字體:‘憫智誠’。
打開門,宗祠前院裏麵,嵌瓷、木雕、石雕、泥金等特色工藝隨處可見,每一件都屬於上了年紀,太祖奶以上的老物件了。
這個憫智誠祠堂,鑰匙隻有鄭雅蘭有,平常都是她自己打掃,邊家村的人,誰都不會進來,哪怕邊子欽在奶奶去世前也沒進去過。
鄭雅蘭帶著心永進入後,領著穿過一個個門房,門旁都標明這些房間的用途,有祭器房、書譜房、醒神房、立位房等等,很快,兩個人停在一個門旁標有《議事正殿》的獨立的木建築。
打開門,房門朝南海比較暗,等心永進來後關上門,鄭雅蘭點燃一盞煤油燈照明。
裏麵並不像是議室廳該有的樣子,四壁都是一些水墨文畫,正殿內,隻有八張圓椅條桌,桌子上有文房四寶、書案畫卷,每一張桌子的左前桌角,都有個小木架掛著的小金物件。
分別是:魚鼓、寶劍、荷花、笛子、葫蘆、扇子、玉板、花籃。
這些,是八仙道具的名稱。
鄭雅蘭沒有領心永落坐,而是笑道:“你孫女兒,很勤勞。”
“是,是有一點。”
心永有些緊張,心想早知道就拉著邊子欽一起過來了。
他知道鄭雅蘭是個讀書人,這話的意思不就是暗指自己孫女兒很黑?
鄭雅蘭走到有笛子的那張小銅物件桌子旁,坐下,拿起文墨開始研磨,歎了口氣才繼續道:“但是,她付出的勤勞,跟不上這個時代了,跟收獲不成正比。”
“雅蘭姐,我孫女兒還在等著我迴去,她看不見我會害怕,您直接說帶我過來的目的吧。”,心永左手握緊了手中的拐杖,開始掉眼淚,一個老人竟然說哭就哭。
能不哭嗎?
剛才他可是看見雅蘭姐在打電話,見自己過來直接掛電話了,很明顯是不想讓他聽到啊。
可能祠堂外現在已經圍滿了邊家村人,心永覺得自己今天很可能就要斷腿,拄著拐杖迴寨子讓人照顧。
鄭雅蘭見此,也不研磨文墨了,起身走到玉板桌,拿起壓著畫卷的和田玉板指。
“那你也別耍了。”
把玉板指遞給心永看的同時,鄭雅蘭收起那副慈眉,神態平靜道:
“看在我孫兒的份上,雅蘭姐跟你做一場交易,你隻需要國慶假期結束,迴寨子裏的桃樹下自斷左腿來邊家村養傷,而我在這憫智誠議事正殿裏承諾,五年內,讓你孫女兒的肌膚皎如這和田玉板指一樣,白璧無瑕。”
“我······”,心永收起眼淚,目視雅蘭姐沉默了。
幾十年前‘憫智誠’的人沒搬離林鄉前,不僅僅有權勢,當時那堂人男皮白淨,女潤似玉,隻要是憫智誠族譜的人,無論男女老少,皮膚都很靚,這是公認的事實。
當初扛雅蘭姐丈夫迴邊家村時,她雖很氣憤,但並沒有直接動粗,而是帶自己跟阿黏侄來過這間議事廳,說過類似的話。
不過當時寨子裏的人與世隔絕,也不需要啥錢財攀比,並且人人都很黑,根本不會介意誰比誰黑,當時就謝絕了。
這一次,他想拒絕的原因換了,他怕自己腿斷了,孫女兒會幹出什麽傻事來?
可是轉念一想,蕊九兒很需要這個機會!
自己孫女因為黑、異瞳這兩點,從小到大在學校遭受到了太多不公!
況且讀書人記仇,雅蘭姐或許想自己斷腿幾十年了。
這其實是自己的難檻,但是雅蘭姐願意施恩,而且,還讓他來邊家村養傷,連後顧之憂都考慮到了。
那再不識抬舉就很不禮貌了,自己敲總比別人斷好很多······
鄭雅蘭見心永沉默不語,以為不樂意,平靜逼迫說道:
“姐姐不強迫你,姐姐垂髫才六十,可以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總之你這一生咽氣上山前,左腿必須要為自己犯下的錯而斷一次,我明天帶你去劉灣溝拜訪一戶人家,你再做決定。”
最後,鄭雅蘭語重心長,語氣轉變充滿關懷歎道:“蕊九兒是個好孩子,你手裏的這碗粥···是她給你盛的。”
鄭雅蘭轉身迴去放玉板指,也聽到了身後一句堅定的話語。
“我答應,我順便也替您把我阿黏侄兒的右腿敲斷,您就當做是對幫助蕊九兒的感謝!”
心永說完話如釋重負,把手中的拐杖拎起放到左肩腋下夾緊。
這根金屬拐杖啊,是當初接任送錢工作時,阿黏侄送給他的。
其實,就是怕他在給寨子外讀書的孩子送錢時,不小心挨雅蘭姐抓到,被收拾一頓又不送迴來。
那到時候腿斷了怎麽辦呢?
這根拐杖就派上用場了,心永可以依靠這根拐杖,拄著瘸腿迴僮寨。
寨子裏,一個樂嗬嗬訓著小土獵的老漢並不知道,自己過完國慶就要瘸腿兩個月。
他知道自己阿永叔狠,但真的預料不到,這個年齡比他大不了幾歲的阿永叔竟然能這麽狠,一個讀書人三兩句話就把自己侄兒給賣了。
心永低著頭默默掉眼淚,大口喝粥,這次他是真的哭了。
等心永吃完粥,鄭雅蘭帶著心永出到憫智誠宗祠院門。
她迴頭看向雲山峻的方向,層疊的山峰一眼望不到頭,當心永也轉過頭去看時,她笑著說道:
“小永啊,你抬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前路漫漫亦燦燦。”
向家裏走去時,奶奶臉上已經帶上了一副我很好說話,很平易近人的和藹笑容。
在邊子欽眼裏,自己奶奶永遠是這副慈愛的模樣,前世暗地裏發生的許多事,他們小一輩人都不知道。
鄭雅蘭是沒親自斷過別人的手腳,但想斷人手腳,對於一個能用言語深捅人心的讀書人來說,是很輕鬆的一件事!
讀書人,可是很記仇的!
幾十年前,邊聖貴如果隻躲在村子裏不跑去僮寨,是有可能會被憫智誠的讀書人,口齒饞惑一些心智不堅的邊家村人半夜開個縫,然後找個尋死之人,提開山刀偷偷進村砍死他。
也不用怪他們狠,那個年代憫智誠堂口那群讀書人,當時搬離邊家村也近百多年了,互不幹涉這麽多年,根本沒幾兩舊情可言。
而且最主要一點便是,鄭雅蘭是他們那一輩人唯一一個女娃,長輩們唯一的大小姐,稱一句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都不為過。
直到現在,那群讀書人還經常埋怨長輩們不爭氣,硬是生不出第二個女娃來,導致如今同輩人都有當祖爺的人物了,硬是沒有一個能叫他們舅舅、舅爺的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