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真是大不同啊
三國:一切從大秦傳承開始 作者:又是二十年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的府邸中,袁紹與郭嘉欣賞著已經盛開的各式花朵。
袁紹麵露笑意,舉杯說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那董卓竟竟真自尋死路,哈哈哈”
郭嘉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緩緩開口道,“本初,既然董卓已走至死路,何快不發討賊檄文?舉天下之力伐之?”
袁紹笑而不語,笑著,指向一旁花簇,“這董卓現如今已是我院中之花,縱其如何華麗,我皆可隨心折之。既如此,何不多看看此賊能如囂張?”
袁紹的英雄氣已經逐漸消散,沒了原本極其能隱忍的心境。隨之而來的,是極度的狂妄與藐視一切的心境。
這二者,若是放到真正的強者身上,不會有太大影響,甚至還能因為心境,而提升實力。
“嘶.....”郭嘉沉思良久,遲遲不語。袁紹以為他是有什麽心事,連忙關心地問道,“奉孝怎麽?是有何心事嗎?”
“倒也沒有”郭嘉擺擺手說道。
“既無心事,何必愁眉不展?”袁紹疑惑地問道。
郭嘉沉思良久,方才開口勸說道,“本初,若耽擱過久,恐生變故啊”
聞言,袁紹不屑一笑,“哈哈哈,奉孝多慮了,他董卓縱使本領通天,現如今,也不過是我掌中玩物。如何變故?再者,我又並非無兵無卒,縱使除不去董卓,也可虎踞一方”
望著袁紹狂妄自大的模樣,郭嘉不由懷疑起了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袁紹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有四世三公之威為其助勢。這二者,無一不是極少數者才可擁有。
而袁紹,卻是二者兼並。
原本他還覺得袁紹雖然有些狂妄,有些好謀無斷。但好在能聽進忠言,可現在看來,袁紹終歸還是缺少了掌控大勢的氣魄與心境。
最終,無奈地點點頭,“但願如此吧”
.......
府邸上,諸葛亮正仔細閱讀著手中的書籍,便聽到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諸葛亮抬頭望去。
房門被打開,府上的丫鬟走了進來。
丫鬟施了一禮,恭敬道,“公子,玄德公又來拜訪了”
劉備自擊退羌胡後,便準備來拜訪諸葛亮了。他覺得,如果真如白戩所言,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那麽,自己應該親自拜訪,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誠意。
雖然是一人來拜訪,但劉備也不至於傻到誰也不帶。
原伐衛,現玄閣五室主葉枯陵,被他安排在暗中保護他。
雖然葉枯陵境界不及北宮鳴簫,可在玄靈境的時候,北宮鳴簫卻是難以戰勝葉枯陵的。
他們相識至今一十九載,共有七十九場比武,其中,葉枯陵贏了五十三場。
諸葛亮點點頭,並未立即做出迴應。沉思良久後,輕聲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我去見他”
說著,站起身,邁步走出書房,向著府外走去。
算上這次,劉備已經在這一月裏找他十七次了,可以說是隔一天一次。
諸葛亮倒也不反感劉備。
他曾問過劉備,皇帝當以何為本。
劉備毫不猶豫的便迴答。當以民為本。
這讓諸葛亮有些驚訝,畢竟,得勢者沒多少人願意管百姓的死活。
縱使以俠義揚名的董卓,不也是在得勢後,禍亂了洛陽嗎?
前十六次的交談,雖然談論過天下大勢,卻僅僅談論了皮毛,並未深入探討。
齊前輩曾言,若無變故,天下便為三分之勢。可這三方勢力的廬山真麵目,他卻用盡全力,也未算出。
但也得知,天下中,劉,孫,曹,袁。
這四姓中,必有其中一位可為三方勢力。
我也曾日夜思慮,這三方勢力究竟為誰。其身份又是什麽?是百姓?還是豪強?是賊匪?還是官兵?
大漢勢大,宗親遍布天下,縱使倒塌,也會有一方勢力支撐。
這三方勢力中,必有漢室之人。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可那位漢室的人究竟是誰?他卻始終不得其解,縱使以一定修為為代價,也僅僅算出其並非豪強,與貨商有些相似之處。
現在看來,倒是能看看這位劉玄德,是否是那人了。
走至府外,便看到劉備恭恭敬敬的站在府外。見到諸葛亮來到後,劉備拱手道,“備又來打攪先生了”
諸葛亮哈哈一笑,“玄德公,多次拜訪,乃我之幸也,豈是打攪?”
諸葛亮領著劉備,走入了書房中。
望著書房內琳琅滿目的書籍,每本書籍都有著極其詳細的分類。劉備不由感歎道,“先生可真是學富五車啊,縱使已經見過多次,備依然有些震驚”
諸葛亮笑著給劉備倒了一杯茶。“玄德公身為並州牧,手中兵馬無數,先破黃巾,又退羌胡,如今可真是德高望重啊”
劉備端著茶杯,輕生道,“兵馬無數,德高望重?哈哈,皆非我所求,亦非我所需”
“哦?那麽,玄德公所求為何?所需為何?”
劉備沒有任何猶豫和遲疑,“我所求,乃天下太平,百姓不活於水火,黎民不食樹皮,皆吃飽穿暖”
說完,劉備望向了窗外,心中哀歎道,“唉......可惜,如今大漢已千瘡百孔。我靠的太近,恐怕還會讓蛀蟲爬上身”
“玄德公如此誌向,恐怕會天下皆敵啊”
聞言,劉備站起身,陽光映照在他的臉上,傲然道,“天下皆敵?那就天下皆敵!能如何?死在我選擇的這條路上,也比與那些人同流合汙要好上千百倍!”
諸葛亮望著劉備的背影,怔怔出神。
齊前輩讓他早生七載,所是為改天下大勢,讓天下不至於陷入天道的永久把控之中。
他年幼時不知何為天下,何為大勢。更不關心這些,他師父索性讓他在十四歲時便遊曆天下,讓他看盡了天下疾苦。
他也明白了許多,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規律,而天道,也會趁此時機,來平衡凡塵與仙庭之間的差距。
在十七歲時,齊前輩曾告訴他。未來,他會遇到一位君主,那位君主身上,有一線勝。可那位君主,究竟如何,齊前輩也難以算的清楚,最終隻算得大不同三個字。
“大不同....”諸葛亮輕笑著。
“真是大不同啊”
袁紹麵露笑意,舉杯說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那董卓竟竟真自尋死路,哈哈哈”
郭嘉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緩緩開口道,“本初,既然董卓已走至死路,何快不發討賊檄文?舉天下之力伐之?”
袁紹笑而不語,笑著,指向一旁花簇,“這董卓現如今已是我院中之花,縱其如何華麗,我皆可隨心折之。既如此,何不多看看此賊能如囂張?”
袁紹的英雄氣已經逐漸消散,沒了原本極其能隱忍的心境。隨之而來的,是極度的狂妄與藐視一切的心境。
這二者,若是放到真正的強者身上,不會有太大影響,甚至還能因為心境,而提升實力。
“嘶.....”郭嘉沉思良久,遲遲不語。袁紹以為他是有什麽心事,連忙關心地問道,“奉孝怎麽?是有何心事嗎?”
“倒也沒有”郭嘉擺擺手說道。
“既無心事,何必愁眉不展?”袁紹疑惑地問道。
郭嘉沉思良久,方才開口勸說道,“本初,若耽擱過久,恐生變故啊”
聞言,袁紹不屑一笑,“哈哈哈,奉孝多慮了,他董卓縱使本領通天,現如今,也不過是我掌中玩物。如何變故?再者,我又並非無兵無卒,縱使除不去董卓,也可虎踞一方”
望著袁紹狂妄自大的模樣,郭嘉不由懷疑起了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袁紹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有四世三公之威為其助勢。這二者,無一不是極少數者才可擁有。
而袁紹,卻是二者兼並。
原本他還覺得袁紹雖然有些狂妄,有些好謀無斷。但好在能聽進忠言,可現在看來,袁紹終歸還是缺少了掌控大勢的氣魄與心境。
最終,無奈地點點頭,“但願如此吧”
.......
府邸上,諸葛亮正仔細閱讀著手中的書籍,便聽到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諸葛亮抬頭望去。
房門被打開,府上的丫鬟走了進來。
丫鬟施了一禮,恭敬道,“公子,玄德公又來拜訪了”
劉備自擊退羌胡後,便準備來拜訪諸葛亮了。他覺得,如果真如白戩所言,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那麽,自己應該親自拜訪,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誠意。
雖然是一人來拜訪,但劉備也不至於傻到誰也不帶。
原伐衛,現玄閣五室主葉枯陵,被他安排在暗中保護他。
雖然葉枯陵境界不及北宮鳴簫,可在玄靈境的時候,北宮鳴簫卻是難以戰勝葉枯陵的。
他們相識至今一十九載,共有七十九場比武,其中,葉枯陵贏了五十三場。
諸葛亮點點頭,並未立即做出迴應。沉思良久後,輕聲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我去見他”
說著,站起身,邁步走出書房,向著府外走去。
算上這次,劉備已經在這一月裏找他十七次了,可以說是隔一天一次。
諸葛亮倒也不反感劉備。
他曾問過劉備,皇帝當以何為本。
劉備毫不猶豫的便迴答。當以民為本。
這讓諸葛亮有些驚訝,畢竟,得勢者沒多少人願意管百姓的死活。
縱使以俠義揚名的董卓,不也是在得勢後,禍亂了洛陽嗎?
前十六次的交談,雖然談論過天下大勢,卻僅僅談論了皮毛,並未深入探討。
齊前輩曾言,若無變故,天下便為三分之勢。可這三方勢力的廬山真麵目,他卻用盡全力,也未算出。
但也得知,天下中,劉,孫,曹,袁。
這四姓中,必有其中一位可為三方勢力。
我也曾日夜思慮,這三方勢力究竟為誰。其身份又是什麽?是百姓?還是豪強?是賊匪?還是官兵?
大漢勢大,宗親遍布天下,縱使倒塌,也會有一方勢力支撐。
這三方勢力中,必有漢室之人。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可那位漢室的人究竟是誰?他卻始終不得其解,縱使以一定修為為代價,也僅僅算出其並非豪強,與貨商有些相似之處。
現在看來,倒是能看看這位劉玄德,是否是那人了。
走至府外,便看到劉備恭恭敬敬的站在府外。見到諸葛亮來到後,劉備拱手道,“備又來打攪先生了”
諸葛亮哈哈一笑,“玄德公,多次拜訪,乃我之幸也,豈是打攪?”
諸葛亮領著劉備,走入了書房中。
望著書房內琳琅滿目的書籍,每本書籍都有著極其詳細的分類。劉備不由感歎道,“先生可真是學富五車啊,縱使已經見過多次,備依然有些震驚”
諸葛亮笑著給劉備倒了一杯茶。“玄德公身為並州牧,手中兵馬無數,先破黃巾,又退羌胡,如今可真是德高望重啊”
劉備端著茶杯,輕生道,“兵馬無數,德高望重?哈哈,皆非我所求,亦非我所需”
“哦?那麽,玄德公所求為何?所需為何?”
劉備沒有任何猶豫和遲疑,“我所求,乃天下太平,百姓不活於水火,黎民不食樹皮,皆吃飽穿暖”
說完,劉備望向了窗外,心中哀歎道,“唉......可惜,如今大漢已千瘡百孔。我靠的太近,恐怕還會讓蛀蟲爬上身”
“玄德公如此誌向,恐怕會天下皆敵啊”
聞言,劉備站起身,陽光映照在他的臉上,傲然道,“天下皆敵?那就天下皆敵!能如何?死在我選擇的這條路上,也比與那些人同流合汙要好上千百倍!”
諸葛亮望著劉備的背影,怔怔出神。
齊前輩讓他早生七載,所是為改天下大勢,讓天下不至於陷入天道的永久把控之中。
他年幼時不知何為天下,何為大勢。更不關心這些,他師父索性讓他在十四歲時便遊曆天下,讓他看盡了天下疾苦。
他也明白了許多,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規律,而天道,也會趁此時機,來平衡凡塵與仙庭之間的差距。
在十七歲時,齊前輩曾告訴他。未來,他會遇到一位君主,那位君主身上,有一線勝。可那位君主,究竟如何,齊前輩也難以算的清楚,最終隻算得大不同三個字。
“大不同....”諸葛亮輕笑著。
“真是大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