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放棄火繩槍
朕!大明暴君崇禎,既風流也霸道 作者:金色魚鉤鑲顆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紫禁城的崇禎,讓人把兩個食盒分別送到坤寧宮和慈慶宮後便進了禦書房。
崇禎坐在禦書房的椅子上愣愣發呆也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良久像是做出了什麽艱難的決定,才緩聲開口:
“王大伴,傳工部尚書鄭三俊、兵杖局掌印太監李鳳翔。”
“老奴遵旨。”
王承恩應了一聲後,奪門而出,把事情交給兩個小太監後又走了迴來,看了看崇禎斟酌著開口:
“皇爺,那牢裏的徐子胤怎麽辦,他畢竟是魏國公之子,總不能就因為這點事把他給殺了。”
王承恩跟在崇禎身邊多年,對大明現在的朝局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王承恩之所以這麽說,是擔心崇禎一怒之下真的把徐子胤給殺了。
崇禎聽著王承恩這明顯是在勸說的話語,笑了笑打趣的說道:“怎麽,王大伴也把朕當暴君了,即使朕真的是暴君也知道現在不是動魏國公府之時。”
“朕可不會犯殺子之痛、奪妻之恨這種讓人意難平的糊塗蠢事。”
崇禎嘴裏說著,心裏嘀咕:要動就要連根拔起。
王承恩一聽這話,趕忙請罪:“老奴不敢,是老奴多嘴了。”
崇禎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王承恩解釋:“你是不是很奇怪,朕既然不打算動魏國公府,為何要殺了魏國公府的管家,又要把徐子胤打進大牢?”
還不等王承恩有什麽反應,崇禎就自問自答的接著說:“雖然朕現在還不能把這些橫行鄉裏、欺男霸女的勳貴怎麽樣,但給他們一點下馬威,讓其行事收斂一些還是可以的,至於徐子胤……”
說到這,崇禎便不再多言,露出了一抹誰也看不懂的笑容。
崇禎不說王承恩自然也不敢問,隻是愣愣的站在一旁。
慢慢的崇禎收住了臉上笑容,靜靜的陷入了沉思,雖然自己現在已經穩住了大明的基本盤,可明朝的滅亡不單純是流民和建奴造成的。
想要讓大明屹立於世界之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崇禎思緒飄散,一時想了很多,直到小太監進來稟報,“陛下,工部尚書鄭三俊和兵仗局掌印太監李鳳翔請見。”
崇禎這才迴過神來,隨口說道:“讓他們進來。”
不多時,李鳳翔和鄭三俊便邁步而入。
“微臣鄭三俊參見陛下。”
“奴婢李鳳翔參見陛下。”
崇禎微微抬手:“免禮平身,起來說話。”
“謝陛下隆恩。”兩人應聲而起。
還不等兩人完全直起身,崇禎就再次開口:“工部可有提升火器威力的辦法?”
崇禎之所以隻問工部不問兵仗局,那是因為李鳳翔剛接手兵仗局對火器、知之甚少,問了估計也是白問。
聽到崇禎的問話,工部尚書鄭三俊不免有些詫異,皇帝怎麽會突然問這個,雖然不解,但皇帝問話卻不可不答,趕忙躬身應道:“迴稟陛下,現在的火繩槍已經是幾代人經營的成果,想要再提升威力很難。”
崇禎對鄭三俊的迴答並不覺得意外,想了想接著說:“朕記得畢懋康撰寫過一本《軍器圖說》裏麵記載有一種火器叫燧發槍,工部也有複踏本你可有專研過?”
“迴稟陛下,微臣隻是略微研讀過,按書中記載燧發槍確實比火繩槍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射程和精度比火繩槍也要更高,但工藝相對火繩槍更為複雜,前些年工部又因經費不足,所以至今燧發槍還停留在圖紙之上。”鄭三俊略顯尷尬的說道。
聽了鄭三俊的話,崇禎深唿一口氣,表麵不動聲色,實則內心對原本的崇禎失望無比。
原因無他,概因畢懋康所著《軍器圖說》一書中,詳細的記載了燧發槍的生產製造工藝,可不知怎麽圖紙外泄,最開始製造使用燧發槍的人卻是法蘭西人。
在曆史上恰恰是這些盜竊科技文明的歐洲人,在晚清時期手持燧發槍踹開清王朝大門,在華夏大地燒殺搶掠、橫行無忌。
崇禎定了定神,心想,看來想要造燧發槍還是要等畢懋康來才行,這樣的念頭在崇禎心裏一閃而逝,轉而吩咐道:
“即日起,工部和兵仗局停止製造火繩槍、三眼銃,全力打造刀兵鎧甲。”
兩人聽了崇禎的話都有些不明所以,李鳳翔隻是崇禎的家奴,雖然不解,但也沒有多問。
鄭三俊卻是不管不顧,壯著膽子疑惑的說了一句:“陛下,這又是為何。”
“朕剛從軍營迴來……”崇禎把盧象升說火繩槍雞肋的話,簡略的和兩人說了一遍,兩人這才恍然大悟。
而後崇禎便不在繼續火繩槍的話題,轉而向鄭三俊問道:“工部可還有打造寶船的圖紙?”
鄭三俊聞聽此言,像是想到了什麽,驚訝出聲:“陛下莫非是要打造寶船?”
“怎麽,有何不可?”崇禎盯著鄭三俊反問。
“微臣失言,請陛下恕罪。”鄭三俊意識到自己失言了,自己怎麽可以當麵向皇帝發問,趕忙躬身告罪,隨即話鋒一轉答道:
“迴稟陛下,寶船的圖紙公布倒是有,可是我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造過寶船了,缺乏有造大型戰船經驗的造船工匠,而且朝廷的造船’船塢也已經荒廢,現在要是重啟,必定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一定能夠造出寶船來。”
崇禎在聽到鄭三俊說有寶船圖紙時滿心歡喜,可在聽到後麵的話語後又心如死灰,不禁感慨:這燧發槍和寶船,雖然有圖紙,卻是水中花鏡中月看得到摸不到呀!
一番感慨後,崇禎想了想,斟酌著開口:“沒有製造大型戰船經驗的工匠、那就培養,工部立刻組織招募有造船經驗的工匠,按照寶船圖紙打造戰船,開始的時候可以把噸位造的小一些,慢慢積攢經驗,造船的地點就選在天津衛。”
崇禎話音剛落,鄭三俊就一臉霧水的接過話頭:“陛下,能製造大型船的船塢都在江南,我大明在天津衛並沒有大型船塢。”
鄭三俊嘴上說著,心裏卻是忍不住嘀咕:這陛下莫不是頭昏?要不然怎麽會連天津衛沒有大型船塢都不知道。
崇禎坐在禦書房的椅子上愣愣發呆也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良久像是做出了什麽艱難的決定,才緩聲開口:
“王大伴,傳工部尚書鄭三俊、兵杖局掌印太監李鳳翔。”
“老奴遵旨。”
王承恩應了一聲後,奪門而出,把事情交給兩個小太監後又走了迴來,看了看崇禎斟酌著開口:
“皇爺,那牢裏的徐子胤怎麽辦,他畢竟是魏國公之子,總不能就因為這點事把他給殺了。”
王承恩跟在崇禎身邊多年,對大明現在的朝局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王承恩之所以這麽說,是擔心崇禎一怒之下真的把徐子胤給殺了。
崇禎聽著王承恩這明顯是在勸說的話語,笑了笑打趣的說道:“怎麽,王大伴也把朕當暴君了,即使朕真的是暴君也知道現在不是動魏國公府之時。”
“朕可不會犯殺子之痛、奪妻之恨這種讓人意難平的糊塗蠢事。”
崇禎嘴裏說著,心裏嘀咕:要動就要連根拔起。
王承恩一聽這話,趕忙請罪:“老奴不敢,是老奴多嘴了。”
崇禎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王承恩解釋:“你是不是很奇怪,朕既然不打算動魏國公府,為何要殺了魏國公府的管家,又要把徐子胤打進大牢?”
還不等王承恩有什麽反應,崇禎就自問自答的接著說:“雖然朕現在還不能把這些橫行鄉裏、欺男霸女的勳貴怎麽樣,但給他們一點下馬威,讓其行事收斂一些還是可以的,至於徐子胤……”
說到這,崇禎便不再多言,露出了一抹誰也看不懂的笑容。
崇禎不說王承恩自然也不敢問,隻是愣愣的站在一旁。
慢慢的崇禎收住了臉上笑容,靜靜的陷入了沉思,雖然自己現在已經穩住了大明的基本盤,可明朝的滅亡不單純是流民和建奴造成的。
想要讓大明屹立於世界之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崇禎思緒飄散,一時想了很多,直到小太監進來稟報,“陛下,工部尚書鄭三俊和兵仗局掌印太監李鳳翔請見。”
崇禎這才迴過神來,隨口說道:“讓他們進來。”
不多時,李鳳翔和鄭三俊便邁步而入。
“微臣鄭三俊參見陛下。”
“奴婢李鳳翔參見陛下。”
崇禎微微抬手:“免禮平身,起來說話。”
“謝陛下隆恩。”兩人應聲而起。
還不等兩人完全直起身,崇禎就再次開口:“工部可有提升火器威力的辦法?”
崇禎之所以隻問工部不問兵仗局,那是因為李鳳翔剛接手兵仗局對火器、知之甚少,問了估計也是白問。
聽到崇禎的問話,工部尚書鄭三俊不免有些詫異,皇帝怎麽會突然問這個,雖然不解,但皇帝問話卻不可不答,趕忙躬身應道:“迴稟陛下,現在的火繩槍已經是幾代人經營的成果,想要再提升威力很難。”
崇禎對鄭三俊的迴答並不覺得意外,想了想接著說:“朕記得畢懋康撰寫過一本《軍器圖說》裏麵記載有一種火器叫燧發槍,工部也有複踏本你可有專研過?”
“迴稟陛下,微臣隻是略微研讀過,按書中記載燧發槍確實比火繩槍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射程和精度比火繩槍也要更高,但工藝相對火繩槍更為複雜,前些年工部又因經費不足,所以至今燧發槍還停留在圖紙之上。”鄭三俊略顯尷尬的說道。
聽了鄭三俊的話,崇禎深唿一口氣,表麵不動聲色,實則內心對原本的崇禎失望無比。
原因無他,概因畢懋康所著《軍器圖說》一書中,詳細的記載了燧發槍的生產製造工藝,可不知怎麽圖紙外泄,最開始製造使用燧發槍的人卻是法蘭西人。
在曆史上恰恰是這些盜竊科技文明的歐洲人,在晚清時期手持燧發槍踹開清王朝大門,在華夏大地燒殺搶掠、橫行無忌。
崇禎定了定神,心想,看來想要造燧發槍還是要等畢懋康來才行,這樣的念頭在崇禎心裏一閃而逝,轉而吩咐道:
“即日起,工部和兵仗局停止製造火繩槍、三眼銃,全力打造刀兵鎧甲。”
兩人聽了崇禎的話都有些不明所以,李鳳翔隻是崇禎的家奴,雖然不解,但也沒有多問。
鄭三俊卻是不管不顧,壯著膽子疑惑的說了一句:“陛下,這又是為何。”
“朕剛從軍營迴來……”崇禎把盧象升說火繩槍雞肋的話,簡略的和兩人說了一遍,兩人這才恍然大悟。
而後崇禎便不在繼續火繩槍的話題,轉而向鄭三俊問道:“工部可還有打造寶船的圖紙?”
鄭三俊聞聽此言,像是想到了什麽,驚訝出聲:“陛下莫非是要打造寶船?”
“怎麽,有何不可?”崇禎盯著鄭三俊反問。
“微臣失言,請陛下恕罪。”鄭三俊意識到自己失言了,自己怎麽可以當麵向皇帝發問,趕忙躬身告罪,隨即話鋒一轉答道:
“迴稟陛下,寶船的圖紙公布倒是有,可是我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造過寶船了,缺乏有造大型戰船經驗的造船工匠,而且朝廷的造船’船塢也已經荒廢,現在要是重啟,必定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一定能夠造出寶船來。”
崇禎在聽到鄭三俊說有寶船圖紙時滿心歡喜,可在聽到後麵的話語後又心如死灰,不禁感慨:這燧發槍和寶船,雖然有圖紙,卻是水中花鏡中月看得到摸不到呀!
一番感慨後,崇禎想了想,斟酌著開口:“沒有製造大型戰船經驗的工匠、那就培養,工部立刻組織招募有造船經驗的工匠,按照寶船圖紙打造戰船,開始的時候可以把噸位造的小一些,慢慢積攢經驗,造船的地點就選在天津衛。”
崇禎話音剛落,鄭三俊就一臉霧水的接過話頭:“陛下,能製造大型船的船塢都在江南,我大明在天津衛並沒有大型船塢。”
鄭三俊嘴上說著,心裏卻是忍不住嘀咕:這陛下莫不是頭昏?要不然怎麽會連天津衛沒有大型船塢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