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娶莫莫之前,元罡已有四位夫人。這四名女子各有千秋,他父王為了栓住兒子的心,真是煞費苦心!
元罡稱王後,分別冊封四人為誠妃、謙妃、麗妃、柔妃!
誠妃生大公子元禪,不過這孩子福薄,未滿三周就歿了,她心灰意冷,從此吃齋念佛!
謙妃生有一女,元黎公主,遠嫁鄰邦赫答。她存在感不大,對莫莫恭敬有加!
麗妃是二公子、六公子、七公子的生母,六公子元和早夭,七公子元繚犬馬聲色、十足的紈絝。二公子元逸現已三十又七歲,頗有城府,不得元罡歡心。
柔妃生有三公子、四公子,三公子元晉天生不足,一直在宮中養病,足不出戶!
新王剛剛即位,朝局穩定是第一要務,對待先王的朝臣,大多原職留用,以安人心!
元術登基後,二公子元逸絲毫不見有任何不滿!既有兄長風範,又有臣子的恭順。表現得無可挑剔,每日勤勉,堪稱朝臣的典範!
麗妃作為後宮中子嗣最多的妃子,其心機也非常人可比。她不像柔妃有強大的娘家作依靠,她要靠自己步步為營!
她十分低調,卻又不能讓人忽略她的存在!莫莫做王後時,她與莫莫走得最近,恪守自己的本份,為王後解憂卻不居功。因而,她的兒子與元術接觸多,感情要比其他的兄弟深厚一些,元術對麗妃娘娘也更為親切!
麗妃這幾日有些頭痛,睡覺不得安穩,半夜常驚醒。魏和來請過脈,開了幾副安神的湯藥,但是沒什麽明顯的效果。
她本來就瘦,這些日子睡不好,連帶不愛吃東西,看著更單薄了。
元罡對柔妃有怨念,但是對麗妃卻沒有什麽不滿。她給他生了三個兒子,從沒有向他提過任何要求。
他對元逸拉攏臣子之事也有耳聞,但沒放在心上。之前,朝中之人多看好四公子,二公子結交的人並非朝中重臣,加上麗妃的不爭不搶,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他沒有重用這個兒子,隻讓元逸在工部任職,還隻是個主事。麗妃與元逸從沒抱怨過,元逸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負責的事,總能辦差圓滿!
這對母子,元罡談不上多喜歡,至少不厭煩。麗妃的身體每況愈下,元罡得了魏和的迴報,得知應是心病。他前去探望,問道,“愛妃有何心事,不妨說出來與寡人聽聽!”
麗妃欲言又止。
“可有為難之處?這許多年,愛妃沒有對寡人提出任何請求,隻要能辦到,寡人必當應允!”
“妾最近常夢見已逝的母親,哭訴她冷,妾身於睡夢中常常驚醒!”
元罡想了半天,才記起麗妃的母親早逝,她父親娶了繼室。
“寡人實在想不起來你生母如何沒的!”
麗妃心裏一片冰涼,她為得他的憐惜,以前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她母親之事。可他卻記不起來了,在他心裏,誰都比不上那個病怏怏的美人燈!逸兒說得對,他心裏根本沒有她母子。
大半輩子過去了,她不指望他能夠被她的隱忍所感動,也不想她出色的兒子被那女人的兒子趨使,如今她要為兒子搏一搏!
“當年父親到王城任員外郎,母親在奉城老家伺候公婆。後來,聽聞父親在王城納了妾,母親心情鬱結,常暗自垂淚,身子大不如前從前。一次,偶感風寒,高熱不退,藥石無效,彌留之際對妾身說她身上冷……”麗妃說到傷心處,不免動容,一臉悲戚!
“愛妃,可是思鄉了?”元罡關切地問。
“妾身不敢,王上對妾身恩寵有加,這王宮就是妾身的家!”
麗妃越是這樣說,元罡越是覺得她明事理,越發覺得虧欠她。他覺得對麗妃不過爾爾,難得麗妃知恩知趣。
他想了想,“寡人讓逸兒陪你迴鄉省親,修繕墳地!”
麗妃謝恩,還做出一副舍不得王上的樣子,讓王上心中更是內疚,賞了她很許多銀錢,以做路資!
擇了吉日,麗妃啟程,同去的還有元逸及其二位夫人,帶了不少的侍衛、隨從!
奉城在起國的北邊,離王城路途遙遠。麗妃一行,不急於趕路,一路上遊山玩水,很是逍遙。麗妃每到一處,會在驛館休息,給元罡寫信報平安!
行至飛龍江,麗妃讓驛使送出最後一封信。她長舒一口氣,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輕鬆!她不用再小意地伺奉他人了,終於要揚眉吐氣了。
飛龍江以北地界,氣候寒冷。冬日大雪紛飛,物產不如江南豐富。到前有飛龍江,後有臥虎山,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江北守備謝雍是麗妃的表兄,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奈何麗妃的父親執意讓她做公子夫人,以鞏固家族的勢力,強拆了這一對鴛鴦。
表妹在宮中過得不如意,謝雍每每想起就心中難平。他忘不了,自己家境貧寒,多虧姨母接濟才能念得起書,他忘不了,他心中最美的女子對他說,表哥,你要好好用功,有了功名,不要忘了表妹啊!
姨母也看出他們倆有情,樂見其成。可惜姨母去得早,無人為他們做主,他有了功名,表妹卻嫁了他人。
她若是幸福,他願意放手。她嫁人了,他放不下心,尋了機會見她。見她鬱鬱寡歡,他知道她過得不舒心。
她的兒子元逸對他尊敬有加,他愛屋及烏。他知道,王上不會傳位於元逸,而四公子母族強大,一旦即位,表妹母子還有什麽立足之地,性命都堪憂。他心中早就為她母子有所打算!
王上重用曲湛,那小兒一直對他有戒心,幾次挑唆先王將他調離江北!幸好先王念他駐守苦寒之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並未聽從曲湛之言。
現今元術即位,曲湛有從龍之功,與元術還有舊交,早晚會對他下手,右將軍王思就是例子。如此,不如放手一搏,立元逸為北境之王,即幫了心愛的女子,又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麗妃渡過飛龍江後,江北反了,元逸自稱為王。
元罡稱王後,分別冊封四人為誠妃、謙妃、麗妃、柔妃!
誠妃生大公子元禪,不過這孩子福薄,未滿三周就歿了,她心灰意冷,從此吃齋念佛!
謙妃生有一女,元黎公主,遠嫁鄰邦赫答。她存在感不大,對莫莫恭敬有加!
麗妃是二公子、六公子、七公子的生母,六公子元和早夭,七公子元繚犬馬聲色、十足的紈絝。二公子元逸現已三十又七歲,頗有城府,不得元罡歡心。
柔妃生有三公子、四公子,三公子元晉天生不足,一直在宮中養病,足不出戶!
新王剛剛即位,朝局穩定是第一要務,對待先王的朝臣,大多原職留用,以安人心!
元術登基後,二公子元逸絲毫不見有任何不滿!既有兄長風範,又有臣子的恭順。表現得無可挑剔,每日勤勉,堪稱朝臣的典範!
麗妃作為後宮中子嗣最多的妃子,其心機也非常人可比。她不像柔妃有強大的娘家作依靠,她要靠自己步步為營!
她十分低調,卻又不能讓人忽略她的存在!莫莫做王後時,她與莫莫走得最近,恪守自己的本份,為王後解憂卻不居功。因而,她的兒子與元術接觸多,感情要比其他的兄弟深厚一些,元術對麗妃娘娘也更為親切!
麗妃這幾日有些頭痛,睡覺不得安穩,半夜常驚醒。魏和來請過脈,開了幾副安神的湯藥,但是沒什麽明顯的效果。
她本來就瘦,這些日子睡不好,連帶不愛吃東西,看著更單薄了。
元罡對柔妃有怨念,但是對麗妃卻沒有什麽不滿。她給他生了三個兒子,從沒有向他提過任何要求。
他對元逸拉攏臣子之事也有耳聞,但沒放在心上。之前,朝中之人多看好四公子,二公子結交的人並非朝中重臣,加上麗妃的不爭不搶,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他沒有重用這個兒子,隻讓元逸在工部任職,還隻是個主事。麗妃與元逸從沒抱怨過,元逸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負責的事,總能辦差圓滿!
這對母子,元罡談不上多喜歡,至少不厭煩。麗妃的身體每況愈下,元罡得了魏和的迴報,得知應是心病。他前去探望,問道,“愛妃有何心事,不妨說出來與寡人聽聽!”
麗妃欲言又止。
“可有為難之處?這許多年,愛妃沒有對寡人提出任何請求,隻要能辦到,寡人必當應允!”
“妾最近常夢見已逝的母親,哭訴她冷,妾身於睡夢中常常驚醒!”
元罡想了半天,才記起麗妃的母親早逝,她父親娶了繼室。
“寡人實在想不起來你生母如何沒的!”
麗妃心裏一片冰涼,她為得他的憐惜,以前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她母親之事。可他卻記不起來了,在他心裏,誰都比不上那個病怏怏的美人燈!逸兒說得對,他心裏根本沒有她母子。
大半輩子過去了,她不指望他能夠被她的隱忍所感動,也不想她出色的兒子被那女人的兒子趨使,如今她要為兒子搏一搏!
“當年父親到王城任員外郎,母親在奉城老家伺候公婆。後來,聽聞父親在王城納了妾,母親心情鬱結,常暗自垂淚,身子大不如前從前。一次,偶感風寒,高熱不退,藥石無效,彌留之際對妾身說她身上冷……”麗妃說到傷心處,不免動容,一臉悲戚!
“愛妃,可是思鄉了?”元罡關切地問。
“妾身不敢,王上對妾身恩寵有加,這王宮就是妾身的家!”
麗妃越是這樣說,元罡越是覺得她明事理,越發覺得虧欠她。他覺得對麗妃不過爾爾,難得麗妃知恩知趣。
他想了想,“寡人讓逸兒陪你迴鄉省親,修繕墳地!”
麗妃謝恩,還做出一副舍不得王上的樣子,讓王上心中更是內疚,賞了她很許多銀錢,以做路資!
擇了吉日,麗妃啟程,同去的還有元逸及其二位夫人,帶了不少的侍衛、隨從!
奉城在起國的北邊,離王城路途遙遠。麗妃一行,不急於趕路,一路上遊山玩水,很是逍遙。麗妃每到一處,會在驛館休息,給元罡寫信報平安!
行至飛龍江,麗妃讓驛使送出最後一封信。她長舒一口氣,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輕鬆!她不用再小意地伺奉他人了,終於要揚眉吐氣了。
飛龍江以北地界,氣候寒冷。冬日大雪紛飛,物產不如江南豐富。到前有飛龍江,後有臥虎山,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江北守備謝雍是麗妃的表兄,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奈何麗妃的父親執意讓她做公子夫人,以鞏固家族的勢力,強拆了這一對鴛鴦。
表妹在宮中過得不如意,謝雍每每想起就心中難平。他忘不了,自己家境貧寒,多虧姨母接濟才能念得起書,他忘不了,他心中最美的女子對他說,表哥,你要好好用功,有了功名,不要忘了表妹啊!
姨母也看出他們倆有情,樂見其成。可惜姨母去得早,無人為他們做主,他有了功名,表妹卻嫁了他人。
她若是幸福,他願意放手。她嫁人了,他放不下心,尋了機會見她。見她鬱鬱寡歡,他知道她過得不舒心。
她的兒子元逸對他尊敬有加,他愛屋及烏。他知道,王上不會傳位於元逸,而四公子母族強大,一旦即位,表妹母子還有什麽立足之地,性命都堪憂。他心中早就為她母子有所打算!
王上重用曲湛,那小兒一直對他有戒心,幾次挑唆先王將他調離江北!幸好先王念他駐守苦寒之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並未聽從曲湛之言。
現今元術即位,曲湛有從龍之功,與元術還有舊交,早晚會對他下手,右將軍王思就是例子。如此,不如放手一搏,立元逸為北境之王,即幫了心愛的女子,又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麗妃渡過飛龍江後,江北反了,元逸自稱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