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那批進長公主府的奴,一個個麵黃肌瘦,似都是逃荒流民。
長公主府居然會買這樣的奴婢,淩太醫開始也暗自咋舌。
那時長公主已五六歲,出宮開府另居有兩三年了。
初初,淩太醫以為是容嬤嬤欺主年幼,才買了這些瘦地跟二荊條一樣的小孩兒。因為在人牙子市場,這些小孩兒便宜,又極容易夭折。府上負責採買下人這麽一進一出,來迴多次,負責的嬤嬤定能賺下不少。
不過他隻是個小小醫官,舉家從遼城來皇城定居不過一年,日子很是不易。家境貧寒,又無背景,根本沒有說話的立場,哪裏要醫者他就去,不忌什麽骯髒汙濁。
而且容嬤嬤也並非讓他草菅人命,隨便開便宜的藥打發這些小孩兒。
相反,容嬤嬤要他用心,還說看病的錢給足,藥盡管開,盡人事聽天命。
這一句盡人事聽天命,當時的淩太醫亦隱隱激動。這也是淩家祖訓。畢竟世代醫家出身,救人無數,亦有些人救不迴來,萬般無奈不由人。
大概是因此,淩太醫與容嬤嬤多了些往來,也漸漸聽說府中採買這類小孩兒,並非容嬤嬤本意,而是長公主的主意。
那幾年正是趙國天災不斷之年,每日上朝基本都是說這些事,而長公主又是隨陛下一起聽朝事的。興許是聽多了,她就生出幾分憐憫,問詢了府中採買奴婢諸事。想來身強體壯的奴僕自有人搶著要,但這些病弱瘦小的奴婢,出身不好,說不定是逃荒而來,都是搭著買賣送人的邊角料。
長公主估摸著府裏採買奴婢的銀子,正好可以換很多這樣的小孩兒。長公主當時似乎也不指望這些小孩兒給她做奴做婢,隻是撥了些銀子做好事,還特地劃出一處宅子供他們療養。
那時陳淮汜在人牙子間流轉數年,淩虐辱罵受餓受凍,又與些癆病的奴婢混住在一起,身子虧地厲害,看不出本來麵貌。
淩太醫就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看他性子沉穩,便讓他習藥經。
長姐嫁人時,淩太醫還小,早就不記得姐姐樣貌了。可是他記得她的名字,收著她的書信,還留著她做給幼年的他玩的一條靛青如意絡子。
而他常去的長公主府,那間奴婢宅子裏,這個枯瘦沉默的孩子繡在小衣之內的,也有一條與他一模一樣的如意絡子。
正是個寒冬日子,天上飄雪,淩太醫盯著那條熟悉的絡子難以置信,將這個小孩兒徑直拖到門外,對著雪光細細看他的眉眼。
開始的小男孩極警惕,問什麽都不答,淩太醫便說自己的出身,說自己的長姐……後來他再問他,才好些了。他問他的身世,對應上了,才知曉長姐一家都不在了。
獨獨留下這一個可憐孩子,良籍變奴身,被人毒打數年人不人鬼不鬼。
淩太醫隻覺世事無常,心寒大慟卻隻能無聲悲哭。
家中老小都無依無著,他更不能為這小孩兒做什麽,隻能盡力讓他的身子好些,讓他活的長一些。
不知怎地,或許是習藥經之故,陳淮汜的身子好地倒快。後來被府中挑去學琴,也算是門手藝。
隻是這藥經養人,前提需寡情寡慾。
若是以藥經所煉的內力渡與他人,可助人生肌生骨,但是此行極損己身,經脈逆流,重則斃命。
祖上傳下來的藥經條條框框極多,淩太醫自己也從未練過。
可陳淮汜作為這唯一練過的人,居然悄無聲息就渡給了裕華長公主。
不是一次兩次,而是數月數年。
第29章 雨夜 糕餅
長姐遠嫁後,隻知多年無所出,報喜不報憂。最後一封來信,卻是高齡產子,不日就失聯,淩太醫更無從知曉這外甥原本性情。
不過人但凡遭遇那些,總是不能歡顏的。淩太醫也不強求什麽,以為活著就好,畢竟是長姐唯一血脈了。
開始在長公主府為奴那數年,淩太醫時常去看診,陳淮汜從不與他多言。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彈琴,要不就與窗外的樹枝孤影默然相對。淩太醫自己亦忙碌,無暇多問,每次隻能看過即走。
後來聽容嬤嬤說,他雖寡言,但在奴婢中,卻並不乖順,有幾人常與他爭執打鬥。
一曲成名後,淩太醫曾拿糕餅去賀他。
身為奴,他終於有了名字,長愈。
無人知曉的一對舅甥臨窗而坐,外甥吃著甜甜的糕餅,已是個少年了。
大概也是淩太醫第一次見陳淮汜笑。
後來,淩太醫考入太醫署,更忙碌,所以去長公府的醫官也換了人。
再見容嬤嬤,是聽聞長愈不甘為奴,離開了長公主府。
他什麽時候走的,淩太醫都不知道。
陳淮汜沒有給他這個舅舅留下半點隻言片語,更無書信交代,消失了幹淨,教淩太醫都以為他已死在外頭,或是裕華長公主令人暗中殺埋了他。
他是奴,一條命生死都是主子的,無法更改。
就是殺了,也是主子的恩德。
那時,淩太醫隻是偶爾忙碌之餘,會想起這個外甥。
久了,這個外甥就剩下淡淡的一個影子。
是少年對窗沉默。
再後來,淩太醫聽聞西北軍中出了個厲害人物,名陳淮汜。
少年從軍,於屍山血海中將重傷的楚王背迴軍營。楚王傷愈,親自教導。而少年狼心狼性,常帶幾百的騎兵與邊境遊族混戰,屢戰屢勝。那些再犯邊的西北小國,少年乘勝追擊,直至滅了才罷休。
長公主府居然會買這樣的奴婢,淩太醫開始也暗自咋舌。
那時長公主已五六歲,出宮開府另居有兩三年了。
初初,淩太醫以為是容嬤嬤欺主年幼,才買了這些瘦地跟二荊條一樣的小孩兒。因為在人牙子市場,這些小孩兒便宜,又極容易夭折。府上負責採買下人這麽一進一出,來迴多次,負責的嬤嬤定能賺下不少。
不過他隻是個小小醫官,舉家從遼城來皇城定居不過一年,日子很是不易。家境貧寒,又無背景,根本沒有說話的立場,哪裏要醫者他就去,不忌什麽骯髒汙濁。
而且容嬤嬤也並非讓他草菅人命,隨便開便宜的藥打發這些小孩兒。
相反,容嬤嬤要他用心,還說看病的錢給足,藥盡管開,盡人事聽天命。
這一句盡人事聽天命,當時的淩太醫亦隱隱激動。這也是淩家祖訓。畢竟世代醫家出身,救人無數,亦有些人救不迴來,萬般無奈不由人。
大概是因此,淩太醫與容嬤嬤多了些往來,也漸漸聽說府中採買這類小孩兒,並非容嬤嬤本意,而是長公主的主意。
那幾年正是趙國天災不斷之年,每日上朝基本都是說這些事,而長公主又是隨陛下一起聽朝事的。興許是聽多了,她就生出幾分憐憫,問詢了府中採買奴婢諸事。想來身強體壯的奴僕自有人搶著要,但這些病弱瘦小的奴婢,出身不好,說不定是逃荒而來,都是搭著買賣送人的邊角料。
長公主估摸著府裏採買奴婢的銀子,正好可以換很多這樣的小孩兒。長公主當時似乎也不指望這些小孩兒給她做奴做婢,隻是撥了些銀子做好事,還特地劃出一處宅子供他們療養。
那時陳淮汜在人牙子間流轉數年,淩虐辱罵受餓受凍,又與些癆病的奴婢混住在一起,身子虧地厲害,看不出本來麵貌。
淩太醫就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看他性子沉穩,便讓他習藥經。
長姐嫁人時,淩太醫還小,早就不記得姐姐樣貌了。可是他記得她的名字,收著她的書信,還留著她做給幼年的他玩的一條靛青如意絡子。
而他常去的長公主府,那間奴婢宅子裏,這個枯瘦沉默的孩子繡在小衣之內的,也有一條與他一模一樣的如意絡子。
正是個寒冬日子,天上飄雪,淩太醫盯著那條熟悉的絡子難以置信,將這個小孩兒徑直拖到門外,對著雪光細細看他的眉眼。
開始的小男孩極警惕,問什麽都不答,淩太醫便說自己的出身,說自己的長姐……後來他再問他,才好些了。他問他的身世,對應上了,才知曉長姐一家都不在了。
獨獨留下這一個可憐孩子,良籍變奴身,被人毒打數年人不人鬼不鬼。
淩太醫隻覺世事無常,心寒大慟卻隻能無聲悲哭。
家中老小都無依無著,他更不能為這小孩兒做什麽,隻能盡力讓他的身子好些,讓他活的長一些。
不知怎地,或許是習藥經之故,陳淮汜的身子好地倒快。後來被府中挑去學琴,也算是門手藝。
隻是這藥經養人,前提需寡情寡慾。
若是以藥經所煉的內力渡與他人,可助人生肌生骨,但是此行極損己身,經脈逆流,重則斃命。
祖上傳下來的藥經條條框框極多,淩太醫自己也從未練過。
可陳淮汜作為這唯一練過的人,居然悄無聲息就渡給了裕華長公主。
不是一次兩次,而是數月數年。
第29章 雨夜 糕餅
長姐遠嫁後,隻知多年無所出,報喜不報憂。最後一封來信,卻是高齡產子,不日就失聯,淩太醫更無從知曉這外甥原本性情。
不過人但凡遭遇那些,總是不能歡顏的。淩太醫也不強求什麽,以為活著就好,畢竟是長姐唯一血脈了。
開始在長公主府為奴那數年,淩太醫時常去看診,陳淮汜從不與他多言。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彈琴,要不就與窗外的樹枝孤影默然相對。淩太醫自己亦忙碌,無暇多問,每次隻能看過即走。
後來聽容嬤嬤說,他雖寡言,但在奴婢中,卻並不乖順,有幾人常與他爭執打鬥。
一曲成名後,淩太醫曾拿糕餅去賀他。
身為奴,他終於有了名字,長愈。
無人知曉的一對舅甥臨窗而坐,外甥吃著甜甜的糕餅,已是個少年了。
大概也是淩太醫第一次見陳淮汜笑。
後來,淩太醫考入太醫署,更忙碌,所以去長公府的醫官也換了人。
再見容嬤嬤,是聽聞長愈不甘為奴,離開了長公主府。
他什麽時候走的,淩太醫都不知道。
陳淮汜沒有給他這個舅舅留下半點隻言片語,更無書信交代,消失了幹淨,教淩太醫都以為他已死在外頭,或是裕華長公主令人暗中殺埋了他。
他是奴,一條命生死都是主子的,無法更改。
就是殺了,也是主子的恩德。
那時,淩太醫隻是偶爾忙碌之餘,會想起這個外甥。
久了,這個外甥就剩下淡淡的一個影子。
是少年對窗沉默。
再後來,淩太醫聽聞西北軍中出了個厲害人物,名陳淮汜。
少年從軍,於屍山血海中將重傷的楚王背迴軍營。楚王傷愈,親自教導。而少年狼心狼性,常帶幾百的騎兵與邊境遊族混戰,屢戰屢勝。那些再犯邊的西北小國,少年乘勝追擊,直至滅了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