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民城的人剛過了溫飽線,家裏有電視機的人很少。
但是隻要家裏有電視機的,就能收到民城電視台,能看到《民城新聞》,認識林玉茹這張臉。
主持人林玉茹在這個小城裏成了名人。
成了名人的林玉茹依舊每日裏在電視台上班,依舊是石靜期的對象,兩個人依舊保持著大概一周見一麵的頻率。
不過卻也有些不一樣了,比方說林玉茹的衣服越穿越時髦,模樣越來越大方,有時候竟能和市裏的領導們談笑風生了。
再比方說,那個民城最年輕的處級幹部——團高官丁啟後,好似和林玉茹成了朋友。
團委因管著青年人的思想,所以活動很多,每次活動,丁啟後都親自過來請林玉茹去做主持人。
於是,名人林玉茹便出現在民城各個活動的現場,也總是出現在丁啟後的車上。
林玉茹從最初的不自在變的泰然自若,從後座挪到了副駕,有時若是活動晚了,還能和丁啟後一起吃個飯。
丁啟後說,車接車送是對林玉茹的尊重,請吃飯,是對林玉茹工作的感激。
而林玉茹,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她林玉茹,自小便是人尖中的人尖,就該受這樣的待遇,就該在萬人的矚目之中。
而且,她喜歡舞台,喜歡攝像機對著自己時候的感覺,這讓她感覺自己真的像是個明星。
有時候,和丁啟後走在一起,竟也能生出一些男才女貌的感覺。
即使她和石靜期在一起的時候,別人也是這般誇讚兩人。
不過如果說林玉茹有了不一樣的心思,她卻覺得受了冤枉。
她並沒有和石靜期提分手,也未抗拒石靜期和自己的接觸,那條紅色的連衣裙,還妥妥帖帖的掛在她的衣櫃裏,等待著夏天來了,好穿上身。
這樣的她,怎麽會有其它的心思呢。
即使麵對著丁啟後一起去鄭州的邀請,林玉茹也覺得她的心思是正的,是為了和丁啟後所說的省電視台的人見麵。
她是個熱愛工作的人,喜歡學習的人,是個有機會就要抓住的人。
丁啟後說他有朋友在省電視台,省電視台想要招幾個女主持人,他覺得林玉茹很合適,所以推薦了她。
朋友想要見見林玉茹再做決定。
這是丁啟後幫她找到的機會,林玉茹自然要去。
天氣和暖,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裏,想要抓住機會的林玉茹坐在丁啟後的副駕上,朝著鄭州的方向出發。
丁啟後的車上放著音樂,竟然是英文歌,林玉茹雖然聽不懂,卻覺得這音樂比她從收音機裏聽到的好聽。
陽光照著車的後視鏡,反著光,風從半開的車窗裏飄進來,吹散林玉茹的一頭卷發。
林玉茹覺得自己像是在拍港台電影。
到了鄭州,果然直奔了省電視台。
丁啟後的朋友,和他的年齡相當,穿著導演的馬甲,談吐風趣,見多識廣,在飯桌上和丁啟後一起侃侃而談。
林玉茹也跟著談笑風生,說著,笑著,喝了不少的酒。
這外國酒真好喝,不像是白酒一般辣嗓子。
這飯菜真好吃,林玉茹覺得自己拿著刀叉吃牛排的樣子,一定像極了畫冊中的貴婦人。
連這食堂都是好看的,舒緩的音樂,深色的大理石地麵,頭頂掛著的銅吊燈,白色的桌布上放著紅色的玫瑰花。
這是林玉茹第一次見真正的玫瑰花,和這鮮花一比,她以前主持的時候戴的那些假花顯得特別的廉價。
玫瑰花的味道真香,透著一股子濃厚的甜,就像此刻她的心情。
剛才丁啟後怎麽誇她來著,說她是玫瑰花一般的女人。
玫瑰花般的女人,多好聽啊,她喜歡這樣的誇讚。
所以當曲終人散,她依偎在丁啟後的身邊,一起送別他的朋友時,感覺自己就是開在丁啟後身邊的一朵玫瑰花。
當她被丁啟後攬著肩膀進了一間房間時,她覺得自己就是丁啟後手中的一朵玫瑰花。
這房間真大,裝飾的真好看,床真軟和。
光著腳踩在地毯上的時候,真的像書中寫的一樣,像踩在一片天鵝絨中。
林玉茹覺得自己的身體很輕,輕的像是一片羽毛。
丁啟後落在自己身上的手也很輕,輕的像是在撫摸一朵玫瑰花。
就這樣吧,林玉茹告訴自己,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氣氛不做點什麽好像就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半推半就了吧,在酒精的作用下,這朵玫瑰花綻放了吧。
在無數次的明裏暗裏的示好之後,丁啟後也沒有想到會進展的那麽順利。
更沒有想到,有對象的林玉茹,和對象無數次躲進宿舍說悄悄話的林玉茹,還是個少女。
這讓丁啟後覺得很是難得,覺得自己像是尋到了寶。
如果不是半夜的時候,林玉茹清醒了的話,那麽今夜,將是特別完美的一夜。
但是,現在是淩晨四點,美人擁被而泣,讓丁啟後有些煩躁。
又不能不管不問,置之不理,隻得耐著性子哄。
索性你就和對象分手了吧,索性你就跟了我。
索性我的條件也尚可,並不委屈了你林玉茹。
索性已經這樣了,就不要再難過後悔。
索性有了第一次,為什麽不趁著這大好的時光重溫一下美好?
黑夜真是個的好東西,因為黑暗,所以看不清林玉茹的表情,這表情到底是痛苦,還是的一種終於做了取舍的輕鬆,誰也弄不清楚。
天亮了,又是精致的早餐,又是精致的一天。
這時候迴民城正合適吧,沒有人知道他們來了鄭州,自然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外過了一夜。
再次坐到副駕駛座上,林玉茹覺得自己坐的很是坦然。
出發吧,出發迴民城。
穿過大半個鄭州,穿過學校、百貨大樓、車站、醫院。
然後在醫院的門口,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身影一閃而過,讓林玉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石靜期,我來鄭州,是為了自己的機會,你來鄭州,又是為了什麽?
但是隻要家裏有電視機的,就能收到民城電視台,能看到《民城新聞》,認識林玉茹這張臉。
主持人林玉茹在這個小城裏成了名人。
成了名人的林玉茹依舊每日裏在電視台上班,依舊是石靜期的對象,兩個人依舊保持著大概一周見一麵的頻率。
不過卻也有些不一樣了,比方說林玉茹的衣服越穿越時髦,模樣越來越大方,有時候竟能和市裏的領導們談笑風生了。
再比方說,那個民城最年輕的處級幹部——團高官丁啟後,好似和林玉茹成了朋友。
團委因管著青年人的思想,所以活動很多,每次活動,丁啟後都親自過來請林玉茹去做主持人。
於是,名人林玉茹便出現在民城各個活動的現場,也總是出現在丁啟後的車上。
林玉茹從最初的不自在變的泰然自若,從後座挪到了副駕,有時若是活動晚了,還能和丁啟後一起吃個飯。
丁啟後說,車接車送是對林玉茹的尊重,請吃飯,是對林玉茹工作的感激。
而林玉茹,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她林玉茹,自小便是人尖中的人尖,就該受這樣的待遇,就該在萬人的矚目之中。
而且,她喜歡舞台,喜歡攝像機對著自己時候的感覺,這讓她感覺自己真的像是個明星。
有時候,和丁啟後走在一起,竟也能生出一些男才女貌的感覺。
即使她和石靜期在一起的時候,別人也是這般誇讚兩人。
不過如果說林玉茹有了不一樣的心思,她卻覺得受了冤枉。
她並沒有和石靜期提分手,也未抗拒石靜期和自己的接觸,那條紅色的連衣裙,還妥妥帖帖的掛在她的衣櫃裏,等待著夏天來了,好穿上身。
這樣的她,怎麽會有其它的心思呢。
即使麵對著丁啟後一起去鄭州的邀請,林玉茹也覺得她的心思是正的,是為了和丁啟後所說的省電視台的人見麵。
她是個熱愛工作的人,喜歡學習的人,是個有機會就要抓住的人。
丁啟後說他有朋友在省電視台,省電視台想要招幾個女主持人,他覺得林玉茹很合適,所以推薦了她。
朋友想要見見林玉茹再做決定。
這是丁啟後幫她找到的機會,林玉茹自然要去。
天氣和暖,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裏,想要抓住機會的林玉茹坐在丁啟後的副駕上,朝著鄭州的方向出發。
丁啟後的車上放著音樂,竟然是英文歌,林玉茹雖然聽不懂,卻覺得這音樂比她從收音機裏聽到的好聽。
陽光照著車的後視鏡,反著光,風從半開的車窗裏飄進來,吹散林玉茹的一頭卷發。
林玉茹覺得自己像是在拍港台電影。
到了鄭州,果然直奔了省電視台。
丁啟後的朋友,和他的年齡相當,穿著導演的馬甲,談吐風趣,見多識廣,在飯桌上和丁啟後一起侃侃而談。
林玉茹也跟著談笑風生,說著,笑著,喝了不少的酒。
這外國酒真好喝,不像是白酒一般辣嗓子。
這飯菜真好吃,林玉茹覺得自己拿著刀叉吃牛排的樣子,一定像極了畫冊中的貴婦人。
連這食堂都是好看的,舒緩的音樂,深色的大理石地麵,頭頂掛著的銅吊燈,白色的桌布上放著紅色的玫瑰花。
這是林玉茹第一次見真正的玫瑰花,和這鮮花一比,她以前主持的時候戴的那些假花顯得特別的廉價。
玫瑰花的味道真香,透著一股子濃厚的甜,就像此刻她的心情。
剛才丁啟後怎麽誇她來著,說她是玫瑰花一般的女人。
玫瑰花般的女人,多好聽啊,她喜歡這樣的誇讚。
所以當曲終人散,她依偎在丁啟後的身邊,一起送別他的朋友時,感覺自己就是開在丁啟後身邊的一朵玫瑰花。
當她被丁啟後攬著肩膀進了一間房間時,她覺得自己就是丁啟後手中的一朵玫瑰花。
這房間真大,裝飾的真好看,床真軟和。
光著腳踩在地毯上的時候,真的像書中寫的一樣,像踩在一片天鵝絨中。
林玉茹覺得自己的身體很輕,輕的像是一片羽毛。
丁啟後落在自己身上的手也很輕,輕的像是在撫摸一朵玫瑰花。
就這樣吧,林玉茹告訴自己,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氣氛不做點什麽好像就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半推半就了吧,在酒精的作用下,這朵玫瑰花綻放了吧。
在無數次的明裏暗裏的示好之後,丁啟後也沒有想到會進展的那麽順利。
更沒有想到,有對象的林玉茹,和對象無數次躲進宿舍說悄悄話的林玉茹,還是個少女。
這讓丁啟後覺得很是難得,覺得自己像是尋到了寶。
如果不是半夜的時候,林玉茹清醒了的話,那麽今夜,將是特別完美的一夜。
但是,現在是淩晨四點,美人擁被而泣,讓丁啟後有些煩躁。
又不能不管不問,置之不理,隻得耐著性子哄。
索性你就和對象分手了吧,索性你就跟了我。
索性我的條件也尚可,並不委屈了你林玉茹。
索性已經這樣了,就不要再難過後悔。
索性有了第一次,為什麽不趁著這大好的時光重溫一下美好?
黑夜真是個的好東西,因為黑暗,所以看不清林玉茹的表情,這表情到底是痛苦,還是的一種終於做了取舍的輕鬆,誰也弄不清楚。
天亮了,又是精致的早餐,又是精致的一天。
這時候迴民城正合適吧,沒有人知道他們來了鄭州,自然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外過了一夜。
再次坐到副駕駛座上,林玉茹覺得自己坐的很是坦然。
出發吧,出發迴民城。
穿過大半個鄭州,穿過學校、百貨大樓、車站、醫院。
然後在醫院的門口,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身影一閃而過,讓林玉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石靜期,我來鄭州,是為了自己的機會,你來鄭州,又是為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