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也姓石,今年六十多歲,雖然與石靜期家出了五服,但是論輩分石靜期也該叫做爺爺。
石靜期這麽多年上學,石家有周轉不開的時候,每一次都是找老村長借錢,老村長曾經幫著度過了許多次難關。
石靜期考上複旦大學,老村長是除了他父母以外最高興的人,又是做東請鎮裏來祝賀的人吃飯,又是送石靜期東西。
平常石靜期若是在家,村裏頭有個什麽事兒,老村長也願意抬舉一下他,說他是村裏的秀才,該坐上桌。
所以石靜期對老村長很是尊敬。
看老村長披著一件舊的羊皮襖,微駝著背,沒有拄拐,也沒有拿手電筒,便忙將老村長攙扶著上了屋。
石父也忙站起來,父子倆請老村長在上座坐了。
老村長臉色雖凍的黑紅,但是看到石靜期,眼神是高興的,道:“期娃,總算是趕迴來過年了。”
石靜期忙說道:“我今天晌午飯的時候迴來的,本來想著明天一早去看您的。”
石父拿出一大包石靜期帶來的旱煙絲,放在老村長的手邊,道:“叔,期娃給你帶了煙絲。”
老村長很高興,立刻從腰間拿了煙鬥來,磕了兩下,石父把煙絲拆開了,老村長自己動手裝了一煙鬥,就著蠟燭點燃了,吸了一口,道:“果然還是城裏買的煙好抽。”
叫了石靜期在他身邊坐下,細細的問了他的工作,都做什麽,平常都是怎麽和同事領導相處的,對待工作的態度怎麽樣等。
等到酒過半巡,卻聽外石靜期一一詳細的答了,石母端了飯菜上來,石父留的真切,拆了一瓶石靜期帶迴來的酒,要給老村長滿上。
老村長正在興頭上,便端起酒杯和石靜期父子碰了一杯。
剛放下杯子,就聽還有人敲門,石母去開了門,見竟是村長家的大孫女。
小姑娘十五六歲,穿著大紅色棉襖,圍著一條圍巾,臉色凍的通紅,一見到石母便問道:“大娘,我爺是不是在您家呢,我媽讓我過來找他迴去吃飯。”
“春花啊,你爺爺在這兒呢,你敬期哥迴來了,還帶了點心,你冷不冷,快進來吃。”石母熱情的道,拉著春花的手往屋裏走。
石家灣沒有女子不能上桌的規矩,石母將春花摁在凳子上塞了點心給她吃,就要去給春花拿碗筷。
老村長卻是站了起來,道:“春花她大娘,別忙了,我們爺倆走了,大除夕的,哪能真的都在你家吃飯呢。”
石父忙上前去扶著老村長的手臂:“叔,咱不都是一石家嗎,您哪能酒喝一半就走?”
“是,是一個石家,在你們這喝兩杯就行了,再呆就是壞規矩了。”老村長笑嗬嗬的說道。
春花趁著大人們客套拉扯的功夫,一口將自己手裏的雞蛋糕吃完,悄悄的拉石靜期的衣袖:“敬期哥,你帶小說了沒有?”
在這小村裏,她平日裏除了課本就沒有接觸小說的機會,去年暑假,石靜期迴村住了些天,帶了兩本外國小說消遣,被她看到了,借了去看了幾天,從此就記住了,心心念念著石靜期若是迴來,再找他借書看。
剛才她娘一說讓人過來找她爺爺迴去吃飯,她主動要求來了。
石靜期嘿嘿一笑,拿出兩本金庸的書來。
“一本《天龍八部》,一本《笑傲江湖》,都是很精彩的武俠小說,你先拿著看。”
春花忙接了過去,擔心書一會被雪打濕,作勢就要掀開衣服把書塞到棉襖裏麵去。
石靜期忙攔住了,隨手拿了包點心的油紙,道:“用這個。”
春花接過,仔細的將書包好了。
這邊老村長已經到了屋門口,催著春花:“妮子,快走了。”
“來了。”春花答應一聲,跑去門邊扶老村長往邊走。
石母忙拿了一包點心,快走了幾步將點心也塞到春花的手裏。
老村長走了,石靜期一家安安生生的將飯吃完。
石母收拾了廚房,燒了一鍋的熱水,一家子都用熱水泡了腳。
石靜期的房間在西屋,父母的房間在東屋,他也不往西屋去,和父母一起迴了東屋。
冬日天冷,一家子都窩在被窩裏,一人抱了一個熱水袋,倒也暖和。
父母倆人聽著收音機裏的廣播,石靜期則是拿了本書湊在蠟燭下看。
“老村長說,明年或者後年咱們村就通電了,有了電就光亮了。”石父道。
他早年間為了供石靜期上學,曾在煤礦上幹過幾年,煤礦上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卻有電,知道有電的方便。
石靜期便放下書和父母商量:“我把那輛自行車也留給你們吧,有了自行車上鎮上方便,我迴民城的時候坐車迴就行。”
石母忙道:“不用,不用,我又不會騎,我們不出門,架子車就夠,還是你騎走……”
“你不會騎我會騎啊。”石父打斷石母的話:“兒子孝順我們的,為啥不要啊,有了這洋車子,咱們就方便了。”
石靜期嗬嗬的笑:“那就給你們留下嘛……”
石母拿手拍拍兒子的胳膊:“你不是捎信兒說對象跟你一塊來嗎?怎麽人家姑娘沒跟著來啊?”
“她春節上班呢,咱這邊要是通電了,我給您買台電視,您就能在電視上看到她了。”石靜期道。
“盡胡說,人家上電視的都是仙女兒,能是你對象?”石母說道。
石靜期隻笑,也不再辯解。
等到了初三那日,一大早,石靜期剛吃過早飯。
看到春花又來了,手裏拿著那兩本書:“敬期哥,我把書拿來還你,我爺爺說你今日就要迴民城了。”
石靜期看她神情憔悴,雙眼通紅,問道:“熬夜看書了?”
春花點點頭:“不熬夜看不完,就是我媽說我浪費燭火。”
石靜期不接那書:“我忘了告訴你了,這書送給你了,你慢慢看。”
春花臉上立刻掛上了笑,道:“真的?”
石靜期伸手拍拍小丫頭的頭,笑著道:“真的給你了,就是特意給你買的。”
石靜期這麽多年上學,石家有周轉不開的時候,每一次都是找老村長借錢,老村長曾經幫著度過了許多次難關。
石靜期考上複旦大學,老村長是除了他父母以外最高興的人,又是做東請鎮裏來祝賀的人吃飯,又是送石靜期東西。
平常石靜期若是在家,村裏頭有個什麽事兒,老村長也願意抬舉一下他,說他是村裏的秀才,該坐上桌。
所以石靜期對老村長很是尊敬。
看老村長披著一件舊的羊皮襖,微駝著背,沒有拄拐,也沒有拿手電筒,便忙將老村長攙扶著上了屋。
石父也忙站起來,父子倆請老村長在上座坐了。
老村長臉色雖凍的黑紅,但是看到石靜期,眼神是高興的,道:“期娃,總算是趕迴來過年了。”
石靜期忙說道:“我今天晌午飯的時候迴來的,本來想著明天一早去看您的。”
石父拿出一大包石靜期帶來的旱煙絲,放在老村長的手邊,道:“叔,期娃給你帶了煙絲。”
老村長很高興,立刻從腰間拿了煙鬥來,磕了兩下,石父把煙絲拆開了,老村長自己動手裝了一煙鬥,就著蠟燭點燃了,吸了一口,道:“果然還是城裏買的煙好抽。”
叫了石靜期在他身邊坐下,細細的問了他的工作,都做什麽,平常都是怎麽和同事領導相處的,對待工作的態度怎麽樣等。
等到酒過半巡,卻聽外石靜期一一詳細的答了,石母端了飯菜上來,石父留的真切,拆了一瓶石靜期帶迴來的酒,要給老村長滿上。
老村長正在興頭上,便端起酒杯和石靜期父子碰了一杯。
剛放下杯子,就聽還有人敲門,石母去開了門,見竟是村長家的大孫女。
小姑娘十五六歲,穿著大紅色棉襖,圍著一條圍巾,臉色凍的通紅,一見到石母便問道:“大娘,我爺是不是在您家呢,我媽讓我過來找他迴去吃飯。”
“春花啊,你爺爺在這兒呢,你敬期哥迴來了,還帶了點心,你冷不冷,快進來吃。”石母熱情的道,拉著春花的手往屋裏走。
石家灣沒有女子不能上桌的規矩,石母將春花摁在凳子上塞了點心給她吃,就要去給春花拿碗筷。
老村長卻是站了起來,道:“春花她大娘,別忙了,我們爺倆走了,大除夕的,哪能真的都在你家吃飯呢。”
石父忙上前去扶著老村長的手臂:“叔,咱不都是一石家嗎,您哪能酒喝一半就走?”
“是,是一個石家,在你們這喝兩杯就行了,再呆就是壞規矩了。”老村長笑嗬嗬的說道。
春花趁著大人們客套拉扯的功夫,一口將自己手裏的雞蛋糕吃完,悄悄的拉石靜期的衣袖:“敬期哥,你帶小說了沒有?”
在這小村裏,她平日裏除了課本就沒有接觸小說的機會,去年暑假,石靜期迴村住了些天,帶了兩本外國小說消遣,被她看到了,借了去看了幾天,從此就記住了,心心念念著石靜期若是迴來,再找他借書看。
剛才她娘一說讓人過來找她爺爺迴去吃飯,她主動要求來了。
石靜期嘿嘿一笑,拿出兩本金庸的書來。
“一本《天龍八部》,一本《笑傲江湖》,都是很精彩的武俠小說,你先拿著看。”
春花忙接了過去,擔心書一會被雪打濕,作勢就要掀開衣服把書塞到棉襖裏麵去。
石靜期忙攔住了,隨手拿了包點心的油紙,道:“用這個。”
春花接過,仔細的將書包好了。
這邊老村長已經到了屋門口,催著春花:“妮子,快走了。”
“來了。”春花答應一聲,跑去門邊扶老村長往邊走。
石母忙拿了一包點心,快走了幾步將點心也塞到春花的手裏。
老村長走了,石靜期一家安安生生的將飯吃完。
石母收拾了廚房,燒了一鍋的熱水,一家子都用熱水泡了腳。
石靜期的房間在西屋,父母的房間在東屋,他也不往西屋去,和父母一起迴了東屋。
冬日天冷,一家子都窩在被窩裏,一人抱了一個熱水袋,倒也暖和。
父母倆人聽著收音機裏的廣播,石靜期則是拿了本書湊在蠟燭下看。
“老村長說,明年或者後年咱們村就通電了,有了電就光亮了。”石父道。
他早年間為了供石靜期上學,曾在煤礦上幹過幾年,煤礦上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卻有電,知道有電的方便。
石靜期便放下書和父母商量:“我把那輛自行車也留給你們吧,有了自行車上鎮上方便,我迴民城的時候坐車迴就行。”
石母忙道:“不用,不用,我又不會騎,我們不出門,架子車就夠,還是你騎走……”
“你不會騎我會騎啊。”石父打斷石母的話:“兒子孝順我們的,為啥不要啊,有了這洋車子,咱們就方便了。”
石靜期嗬嗬的笑:“那就給你們留下嘛……”
石母拿手拍拍兒子的胳膊:“你不是捎信兒說對象跟你一塊來嗎?怎麽人家姑娘沒跟著來啊?”
“她春節上班呢,咱這邊要是通電了,我給您買台電視,您就能在電視上看到她了。”石靜期道。
“盡胡說,人家上電視的都是仙女兒,能是你對象?”石母說道。
石靜期隻笑,也不再辯解。
等到了初三那日,一大早,石靜期剛吃過早飯。
看到春花又來了,手裏拿著那兩本書:“敬期哥,我把書拿來還你,我爺爺說你今日就要迴民城了。”
石靜期看她神情憔悴,雙眼通紅,問道:“熬夜看書了?”
春花點點頭:“不熬夜看不完,就是我媽說我浪費燭火。”
石靜期不接那書:“我忘了告訴你了,這書送給你了,你慢慢看。”
春花臉上立刻掛上了笑,道:“真的?”
石靜期伸手拍拍小丫頭的頭,笑著道:“真的給你了,就是特意給你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