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娥「哧」一聲,「不就是鱸魚丸湯嗎,有什麽稀奇的?」
「是嗎?」楊妡歪著頭稚氣地問。
魏氏笑著應和,「可不是,把鱸魚去了刺,單把肉剔下來剁成肉泥,汆成丸子,去年王大家的不知道怎麽生了個念頭,揪了片荷葉和幾朵荷花瓣放了進去。鱸魚丸你沒想起來,這個倒記得清楚……五丫頭既然提起來了,問問廚房裏有沒有鱸魚,咱們中午就吃這個。」
楊娥笑著吩咐下去,又道:「祖母偏疼五妹妹,但也不能冷落別的姐妹,六妹妹喜歡吃什麽,也隻管點來。」
楊婧毫不猶豫地迴答,「我想吃紅燒獅子頭。」
魏氏不怎麽喜歡這個庶出的孫女,但因她年齡最小,總還能包容點,於是笑著答應,「行,你們幾個想吃什麽?」
楊娥、楊嬌和楊姵分別點了菜,都是盡著魏氏的口味點的。
鬆鶴院的丫鬟珊瑚拿筆記下,找人送到廚房準備。
大家正嘻嘻哈哈地說笑,忽見簾子晃動,丫鬟瑪瑙進來迴稟,「迴老夫人,武定伯府的常嬤嬤來請安。」
常嬤嬤是武定伯夫人秦氏身邊的人。
魏氏忙道:「快請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四十出頭的婆子隨在瑪瑙後麵進來,先給魏氏磕了頭,然後給眾位姑娘行過禮,笑嗬嗬地掏出一張大紅燙金帖子來,「府裏沒別的好景致,就是一池荷花開得嬌豔,正趕上二爺一家迴來了,想請姑娘們都過去消遣一天,順道也見見新來的幾位。按理,那邊該過來先給老夫人磕頭,可二太太病了這些日字,想想還是等幾日入了族譜再一並認親行禮……有失禮數之處,萬望老夫人海涵。」
武定伯魏劍鳴是魏氏的親侄子,兩家跟一家差不多,有什麽不能包涵的?
何況,魏家的恩怨,魏氏也不是不明白,便問:「定下入族譜的日子沒有?」
常嬤嬤答道:「這個月太倉促,下個月是鬼月,暫且定在八月初,正好入了族譜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個八月節。」
魏氏點點頭,打開帖子看了看,是六月十八,大後天,笑著應了,「行,到時讓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帶她們都過去。」
常嬤嬤又磕個頭,告辭離去。
幾位姑娘聽到能出門做客頓時喜形於色,可礙於規矩不敢多言。隻楊娥底氣足,問道:「舅舅家裏到底為何請客?」
魏氏本不想說,但看楊娥已經十三,楊嬌也十一,該懂這些人情世故了,便道:「是你二舅母帶著幾個孩子迴來了……你二舅戰死寧夏已經六七年了,早幾年讓他們迴,說是孩子小經不住鞍馬勞頓。你二舅家裏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最小那個怕也十三四了,說不定……」是為了親事才迴來的。
話到嘴邊,想起麵前都是不曾定親的女兒家,又生生咽了迴去。
楊娥了然,淡淡笑道:「表哥表姐們一直生活在西北,也不知道能不能跟我們合得來……還是大舅家的更親近些。」
說罷,腮邊已帶上淺淺紅暈,嬌羞動人。
魏氏心知肚明,安撫般拍了拍她的手。
自鬆鶴堂迴去,楊妡拐到二房院跟張氏說起常嬤嬤送帖子的事來,又特意提到楊娥的表情。
張氏道:「老夫人有意把二姑娘嫁迴娘家,魏家的幾位少爺,就屬長房阿璟最出挑……人長得斯文俊俏不說,讀書也有天分,連你大伯都誇他的時文做得好。春天他滿十六,武定伯已經上書給他請封世子,就等著戶部批示了。」說罷,低歎,「可惜,你還小,年紀相差太多了。」
楊妡挑眉,「娘不會也相中魏家大少爺了吧?」
那可是魏氏替楊娥選的夫婿。
在杏花樓,姑娘們雖然用盡手段爭搶恩客,但恩客相中了人,其餘人再橫插一杠子是要挨揍的,最不濟也得罰百兩銀子。
杏娘常說,有本事從對麵煙翠閣那裏搶人,在自家窩裏爭食算什麽能耐?
這段日子,楊妡陪在張氏身邊,雖是母女的身份,有時候又像朋友,張氏說什麽話楊妡也能附和上去,兩人倒真是生出些情意來。
聽得此問,張氏並不隱瞞,直言道:「那般人物,不但是我,就是你大伯母也看在眼裏,隻礙於你祖母沒法提罷了……其實說起來,差七歲也不算什麽,年紀大點會疼人。」
看來魏家大少爺還真是個香餑餑,這麽多人搶。
楊妡暗自嘀咕,忽地眼珠一轉問道:「祖母既是有意,為什麽沒早定下來?難道魏家不同意?」
「那邊說魏璟想進學,沒打算太早成親,」張氏猶豫片刻,壓低聲音,「武定伯是親侄子,肯定聽老夫人的,秦氏向來唯伯爺馬首是瞻,關鍵是魏璟死扛著不鬆口,說長相不合心意……」
是因為這個?
楊妡目光閃了閃。
楊娥雖說膚色有些暗淡,但眉眼生得非常俏麗,打扮起來,絕對是個百裏挑一的美人兒。
沒想到魏璟竟然看不上,也不知他自己是副什麽樣的德行。
如此一想,楊妡忽地對大後天的宴請有些期待起來。
倏忽兩天過去,到了魏家宴客的正日子。
高門貴族對這樣的花會宴請都非常重視,其一是男人們礙於政局不便明目張膽地交往,內眷們就可以趁機聯絡感情互通消息,其二花會也是相看未來媳婦或者婆家的好時機。
雖然楊妡還不到說親的時候,張氏依然再三叮囑讓她打扮漂亮了,越漂亮越好。
楊妡對女紅廚藝基本一竅不通,琴棋書畫算是略有涉獵,唯獨梳妝打扮再拿手不過,閉著眼也能把自己捯飭好看了。
可畢竟是頭一次頂著楊五姑娘的名頭出門,楊妡仍是聽從張氏的話早早起來漱洗。
楊妡的首飾盒有四隻,清一色的黑檀木,尺許見方,盒蓋上分別雕著填漆的梅蘭竹菊圖樣,其中梅盒裏裝著幼時的長命鎖金手鐲等物,蘭盒裏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的賞賜饋贈,竹盒是她平常戴的首飾,菊盒則是出門見客戴的。
四隻盒子都盛得滿滿當當。
這才是九歲,倘若長得十五,豈不要盛滿八隻這樣的盒子?
楊妡不止一次感慨,生在富貴人家也真是不錯,至少不為吃穿發愁。
待楊妡淨過麵坐到妝台前,青菱打開菊盒,挑出兩套樣式差不多的赤金鑲紅寶頭麵,與事先備好的粉色比甲水紅色羅裙一道給楊妡過目,「這套鳳釵顯得莊重,這套蝴蝶釵顯得活潑,姑娘想戴哪套?」
「是嗎?」楊妡歪著頭稚氣地問。
魏氏笑著應和,「可不是,把鱸魚去了刺,單把肉剔下來剁成肉泥,汆成丸子,去年王大家的不知道怎麽生了個念頭,揪了片荷葉和幾朵荷花瓣放了進去。鱸魚丸你沒想起來,這個倒記得清楚……五丫頭既然提起來了,問問廚房裏有沒有鱸魚,咱們中午就吃這個。」
楊娥笑著吩咐下去,又道:「祖母偏疼五妹妹,但也不能冷落別的姐妹,六妹妹喜歡吃什麽,也隻管點來。」
楊婧毫不猶豫地迴答,「我想吃紅燒獅子頭。」
魏氏不怎麽喜歡這個庶出的孫女,但因她年齡最小,總還能包容點,於是笑著答應,「行,你們幾個想吃什麽?」
楊娥、楊嬌和楊姵分別點了菜,都是盡著魏氏的口味點的。
鬆鶴院的丫鬟珊瑚拿筆記下,找人送到廚房準備。
大家正嘻嘻哈哈地說笑,忽見簾子晃動,丫鬟瑪瑙進來迴稟,「迴老夫人,武定伯府的常嬤嬤來請安。」
常嬤嬤是武定伯夫人秦氏身邊的人。
魏氏忙道:「快請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四十出頭的婆子隨在瑪瑙後麵進來,先給魏氏磕了頭,然後給眾位姑娘行過禮,笑嗬嗬地掏出一張大紅燙金帖子來,「府裏沒別的好景致,就是一池荷花開得嬌豔,正趕上二爺一家迴來了,想請姑娘們都過去消遣一天,順道也見見新來的幾位。按理,那邊該過來先給老夫人磕頭,可二太太病了這些日字,想想還是等幾日入了族譜再一並認親行禮……有失禮數之處,萬望老夫人海涵。」
武定伯魏劍鳴是魏氏的親侄子,兩家跟一家差不多,有什麽不能包涵的?
何況,魏家的恩怨,魏氏也不是不明白,便問:「定下入族譜的日子沒有?」
常嬤嬤答道:「這個月太倉促,下個月是鬼月,暫且定在八月初,正好入了族譜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個八月節。」
魏氏點點頭,打開帖子看了看,是六月十八,大後天,笑著應了,「行,到時讓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帶她們都過去。」
常嬤嬤又磕個頭,告辭離去。
幾位姑娘聽到能出門做客頓時喜形於色,可礙於規矩不敢多言。隻楊娥底氣足,問道:「舅舅家裏到底為何請客?」
魏氏本不想說,但看楊娥已經十三,楊嬌也十一,該懂這些人情世故了,便道:「是你二舅母帶著幾個孩子迴來了……你二舅戰死寧夏已經六七年了,早幾年讓他們迴,說是孩子小經不住鞍馬勞頓。你二舅家裏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最小那個怕也十三四了,說不定……」是為了親事才迴來的。
話到嘴邊,想起麵前都是不曾定親的女兒家,又生生咽了迴去。
楊娥了然,淡淡笑道:「表哥表姐們一直生活在西北,也不知道能不能跟我們合得來……還是大舅家的更親近些。」
說罷,腮邊已帶上淺淺紅暈,嬌羞動人。
魏氏心知肚明,安撫般拍了拍她的手。
自鬆鶴堂迴去,楊妡拐到二房院跟張氏說起常嬤嬤送帖子的事來,又特意提到楊娥的表情。
張氏道:「老夫人有意把二姑娘嫁迴娘家,魏家的幾位少爺,就屬長房阿璟最出挑……人長得斯文俊俏不說,讀書也有天分,連你大伯都誇他的時文做得好。春天他滿十六,武定伯已經上書給他請封世子,就等著戶部批示了。」說罷,低歎,「可惜,你還小,年紀相差太多了。」
楊妡挑眉,「娘不會也相中魏家大少爺了吧?」
那可是魏氏替楊娥選的夫婿。
在杏花樓,姑娘們雖然用盡手段爭搶恩客,但恩客相中了人,其餘人再橫插一杠子是要挨揍的,最不濟也得罰百兩銀子。
杏娘常說,有本事從對麵煙翠閣那裏搶人,在自家窩裏爭食算什麽能耐?
這段日子,楊妡陪在張氏身邊,雖是母女的身份,有時候又像朋友,張氏說什麽話楊妡也能附和上去,兩人倒真是生出些情意來。
聽得此問,張氏並不隱瞞,直言道:「那般人物,不但是我,就是你大伯母也看在眼裏,隻礙於你祖母沒法提罷了……其實說起來,差七歲也不算什麽,年紀大點會疼人。」
看來魏家大少爺還真是個香餑餑,這麽多人搶。
楊妡暗自嘀咕,忽地眼珠一轉問道:「祖母既是有意,為什麽沒早定下來?難道魏家不同意?」
「那邊說魏璟想進學,沒打算太早成親,」張氏猶豫片刻,壓低聲音,「武定伯是親侄子,肯定聽老夫人的,秦氏向來唯伯爺馬首是瞻,關鍵是魏璟死扛著不鬆口,說長相不合心意……」
是因為這個?
楊妡目光閃了閃。
楊娥雖說膚色有些暗淡,但眉眼生得非常俏麗,打扮起來,絕對是個百裏挑一的美人兒。
沒想到魏璟竟然看不上,也不知他自己是副什麽樣的德行。
如此一想,楊妡忽地對大後天的宴請有些期待起來。
倏忽兩天過去,到了魏家宴客的正日子。
高門貴族對這樣的花會宴請都非常重視,其一是男人們礙於政局不便明目張膽地交往,內眷們就可以趁機聯絡感情互通消息,其二花會也是相看未來媳婦或者婆家的好時機。
雖然楊妡還不到說親的時候,張氏依然再三叮囑讓她打扮漂亮了,越漂亮越好。
楊妡對女紅廚藝基本一竅不通,琴棋書畫算是略有涉獵,唯獨梳妝打扮再拿手不過,閉著眼也能把自己捯飭好看了。
可畢竟是頭一次頂著楊五姑娘的名頭出門,楊妡仍是聽從張氏的話早早起來漱洗。
楊妡的首飾盒有四隻,清一色的黑檀木,尺許見方,盒蓋上分別雕著填漆的梅蘭竹菊圖樣,其中梅盒裏裝著幼時的長命鎖金手鐲等物,蘭盒裏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的賞賜饋贈,竹盒是她平常戴的首飾,菊盒則是出門見客戴的。
四隻盒子都盛得滿滿當當。
這才是九歲,倘若長得十五,豈不要盛滿八隻這樣的盒子?
楊妡不止一次感慨,生在富貴人家也真是不錯,至少不為吃穿發愁。
待楊妡淨過麵坐到妝台前,青菱打開菊盒,挑出兩套樣式差不多的赤金鑲紅寶頭麵,與事先備好的粉色比甲水紅色羅裙一道給楊妡過目,「這套鳳釵顯得莊重,這套蝴蝶釵顯得活潑,姑娘想戴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