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屈海以為他給李非說的那些話起了作用,非常興奮。
但對於李非來說,他讓屈海盡快擴張火器兵團,卻並不是為了另立山頭以求自保,而是有另外的目的。
半個月後,肅宗終於抵達益州,太上皇一行也在肅宗專使的安排下,幾乎同時到了蜀州。
雖然遠離了戰場,肅宗心中並不安寧,在前往益州的途中,他接到了兵部的密旨,得知長安之圍已經解除,安祿山退兵的消息。密旨中並沒有詳述退兵的細節,隻是說經過苦戰,安祿山見得不到什麽便宜,便自行退兵了,應該是撤迴洛陽。此外,還專門寫了韋堅可能和史思明有染,讓肅宗小心提防。
密旨是以兵部擬定,但根據字跡,肅宗一看便知道是李非的手筆。心中便開始打鼓。
一方麵,他知道李非雖然被罷去了相位,但長安的實際控製應該還是在他的手中,另一方麵,肅宗認為李非故意這麽做,就是為了向自己宣示,他雖然人不在其位,但相權其實並無削弱。
另一方麵,這一路退往益州,韋堅功不可沒,他利用長期執掌地方政務的優勢,一路的安排讓肅宗極為滿意,且為了避免太上皇生事,韋堅根據太上皇所經每地官員的情況,適時提前調整,一眾前朝死忠官員告老還鄉,再由肅宗指派接任,做的滴水不漏,萬無一失。
可這一封密旨一到,讓已經有些放鬆的肅宗,心一下子又重新提到了嗓子眼。
關於韋堅的情況,因為李非之前就曾經提及,肅宗這一路也有暗中的觀察,但韋堅兢兢業業,不辭辛勞,根本和外界沒有任何的聯係,怎麽有機會私通史思明?但轉念一想,韋堅也有通神的能力,會不會另辟蹊徑?
所以,一到益州,肅宗立即召開朝議,讓百官討論史思明接下來可能的動向,一眾官員皆認為依靠蜀道天險,史思明根本不可能殺入蜀地,強攻當是自尋死路,但肅宗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怕史思明將劍南和長安的通路徹底斷絕,他進不來,自己同樣出不去。如果真是這樣,那自己這個大唐的國君就成了擺設。
一番爭論無果,韋堅突然獻計,說史思明一直單兵突進,和安祿山相隔甚遠,好似並不太接受安祿山的指派,況且麾下隻有區區幾萬兵馬,他自己也應該知道孤木難支,不如以利誘之,賜以高官厚祿,暫時安撫。肅宗盡管不太相信韋堅所言,但無計可施,便隻能點頭同意。
隨後,韋堅便安排梁州太守和史思明接頭,沒料到出奇的順利,又過了十天,史思明的密使便帶著降書出現在了肅宗麵前。肅宗大喜過望,下旨封史思明為太原節度使,趙國公,封地千裏,史思明對梁州的攻伐停止,變換旗幟,轉頭開始向河東道進發。
心頭大患解除,再加上長安解圍,肅宗對於李非早先的提醒便棄如敝履,在李輔國的建議下,在益州立廣平王李豫為太子,由於韋堅居功至偉,被肅宗加封太子太保,護國公。
也就是在此期間,郭子儀和屈海聯名上書,說守備長安李非居功至偉,也並非刻意截留軍資,而是為了力保長安不失,懇請肅宗恢複李非相位,肅宗為求李非和韋堅平衡,其實心中也有此意,便同意了。
很快,從蒲州傳來消息,經過在洛陽周邊不斷的打探,發現安慶緒率兵五萬已經返迴了洛陽,洛陽城四門緊閉,可見城頭白綾飄動,城內有喧囂鼓噪之聲,也有胡樂傳出。隨後兩日,又見數千人馬著喪服出城,似是護送棺槨,北上入了河北道。
這就等於宣布了安祿山的死訊。
李非立即將此事奏報益州,滿朝文武無不歡唿雀躍。
但韋堅此時卻是眉頭緊鎖,因為這個消息太過於突然,此前沒有一點兆頭,隨即上書說長安奏報安祿山死於外傷,或有貪功之嫌,作為主帥,安祿山不可能直接參與攻城,隻能是暴病而亡。而李非為了增加自己的功業,便虛領功勳,肅宗覺得有理,便派魚朝恩赴長安並作為監軍駐紮,了解情況。
安祿山終於死了,李非三人得到確切的消息過後,互相擊掌相慶。
不過這種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迴想過往,李非有些百感交集。
這麽多年,他用盡手段,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安祿山一路飛黃騰達,如今安祿山真的死了,心中卻突然空落落的。神明的預言雖然得到了完美的印證,但對於李非來說,並不算是一種成功。
李非自己有種預感,安祿山雖死,卻可能是更為紛亂時局的開始。
++++++++++++++++++++
下輩子
李飛的疑惑不光如此,史料中關於火槍的記載隻是寥寥幾句,但對於火槍的功用卻沒有提及。
難道安祿山的死亡,跟火槍完全沒有關係嗎?
安祿山本來還有幾年的壽命,又怎麽會提前暴病而亡?
如果曲海不斷給另一個屈海提供新的技術支持和現代戰爭理念,那為何後續的史料隻是停留在了此前的變動之中。
太多太多的疑問,隻能等到再次見到唐朝李非才會有答案。
次日晚上七點,李飛兩口帶著一大堆名貴的禮品敲響了張農穀家的房門。
張農穀已經年近七十,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雖已是滿頭白發,但思維依舊敏捷。
一番寒暄過後,李飛開始提出自己的疑問。
“張教授,我和愛人都是搞文科的,所以我要是問一些無知的問題,您別笑話。”
“這話不對,文理從來是不分家的,你想問什麽就隻管問,別怕問錯,不過,我有些好奇,你作為這麽大一個老總,為什麽突然會對物理感興趣,老牛也沒有跟我說原因。”
“是這樣,我前些日子看了一個新聞,說我們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好像是一千一百光年外,也看過科普的文章,但都寫得很寬泛,所以就想問問。”
“你這個年齡和地位還有這麽強的求知欲,是很難得的,你說的這個新聞我知道,對於黑洞的研究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天文物理學,我剛好是搞這個的,看來,老牛找人還是挑過的,嗬嗬。”
李飛和牛倩倩有些愕然,他們隻是向牛顯恪提了一嘴,沒想到牛顯恪竟然這麽上心。
“那我問您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種可能,假設有另外一個平行的宇宙空間,黑洞會不會就是兩個宇宙穿梭的通道?”
“在一個問題沒有弄清楚之前,你說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的。有人提出過一種‘蟲洞’假設,就是你說的這個意思。”
“那我們能通過黑洞和另外一個宇宙建立聯係嗎?”李飛問。
“理論上不可能,但物理的盡頭是玄學,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研究還在初級階段,因為依靠現在的科技沒辦法做實驗印證,所以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論假設之上,然後去找對應的證據。”
“那如果說,我有一天能在夢境中和一個唐朝人交流,會是什麽情況?”
張農穀哈哈笑了幾聲說道:
“小夥子童心未泯啊,不過,夢境或許也是另外一種維度的空間,如果是真的,還真的能和黑洞扯上一點關係。”
李飛和牛倩倩一聽,不由得同時心中一動。
屈海以為他給李非說的那些話起了作用,非常興奮。
但對於李非來說,他讓屈海盡快擴張火器兵團,卻並不是為了另立山頭以求自保,而是有另外的目的。
半個月後,肅宗終於抵達益州,太上皇一行也在肅宗專使的安排下,幾乎同時到了蜀州。
雖然遠離了戰場,肅宗心中並不安寧,在前往益州的途中,他接到了兵部的密旨,得知長安之圍已經解除,安祿山退兵的消息。密旨中並沒有詳述退兵的細節,隻是說經過苦戰,安祿山見得不到什麽便宜,便自行退兵了,應該是撤迴洛陽。此外,還專門寫了韋堅可能和史思明有染,讓肅宗小心提防。
密旨是以兵部擬定,但根據字跡,肅宗一看便知道是李非的手筆。心中便開始打鼓。
一方麵,他知道李非雖然被罷去了相位,但長安的實際控製應該還是在他的手中,另一方麵,肅宗認為李非故意這麽做,就是為了向自己宣示,他雖然人不在其位,但相權其實並無削弱。
另一方麵,這一路退往益州,韋堅功不可沒,他利用長期執掌地方政務的優勢,一路的安排讓肅宗極為滿意,且為了避免太上皇生事,韋堅根據太上皇所經每地官員的情況,適時提前調整,一眾前朝死忠官員告老還鄉,再由肅宗指派接任,做的滴水不漏,萬無一失。
可這一封密旨一到,讓已經有些放鬆的肅宗,心一下子又重新提到了嗓子眼。
關於韋堅的情況,因為李非之前就曾經提及,肅宗這一路也有暗中的觀察,但韋堅兢兢業業,不辭辛勞,根本和外界沒有任何的聯係,怎麽有機會私通史思明?但轉念一想,韋堅也有通神的能力,會不會另辟蹊徑?
所以,一到益州,肅宗立即召開朝議,讓百官討論史思明接下來可能的動向,一眾官員皆認為依靠蜀道天險,史思明根本不可能殺入蜀地,強攻當是自尋死路,但肅宗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怕史思明將劍南和長安的通路徹底斷絕,他進不來,自己同樣出不去。如果真是這樣,那自己這個大唐的國君就成了擺設。
一番爭論無果,韋堅突然獻計,說史思明一直單兵突進,和安祿山相隔甚遠,好似並不太接受安祿山的指派,況且麾下隻有區區幾萬兵馬,他自己也應該知道孤木難支,不如以利誘之,賜以高官厚祿,暫時安撫。肅宗盡管不太相信韋堅所言,但無計可施,便隻能點頭同意。
隨後,韋堅便安排梁州太守和史思明接頭,沒料到出奇的順利,又過了十天,史思明的密使便帶著降書出現在了肅宗麵前。肅宗大喜過望,下旨封史思明為太原節度使,趙國公,封地千裏,史思明對梁州的攻伐停止,變換旗幟,轉頭開始向河東道進發。
心頭大患解除,再加上長安解圍,肅宗對於李非早先的提醒便棄如敝履,在李輔國的建議下,在益州立廣平王李豫為太子,由於韋堅居功至偉,被肅宗加封太子太保,護國公。
也就是在此期間,郭子儀和屈海聯名上書,說守備長安李非居功至偉,也並非刻意截留軍資,而是為了力保長安不失,懇請肅宗恢複李非相位,肅宗為求李非和韋堅平衡,其實心中也有此意,便同意了。
很快,從蒲州傳來消息,經過在洛陽周邊不斷的打探,發現安慶緒率兵五萬已經返迴了洛陽,洛陽城四門緊閉,可見城頭白綾飄動,城內有喧囂鼓噪之聲,也有胡樂傳出。隨後兩日,又見數千人馬著喪服出城,似是護送棺槨,北上入了河北道。
這就等於宣布了安祿山的死訊。
李非立即將此事奏報益州,滿朝文武無不歡唿雀躍。
但韋堅此時卻是眉頭緊鎖,因為這個消息太過於突然,此前沒有一點兆頭,隨即上書說長安奏報安祿山死於外傷,或有貪功之嫌,作為主帥,安祿山不可能直接參與攻城,隻能是暴病而亡。而李非為了增加自己的功業,便虛領功勳,肅宗覺得有理,便派魚朝恩赴長安並作為監軍駐紮,了解情況。
安祿山終於死了,李非三人得到確切的消息過後,互相擊掌相慶。
不過這種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迴想過往,李非有些百感交集。
這麽多年,他用盡手段,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安祿山一路飛黃騰達,如今安祿山真的死了,心中卻突然空落落的。神明的預言雖然得到了完美的印證,但對於李非來說,並不算是一種成功。
李非自己有種預感,安祿山雖死,卻可能是更為紛亂時局的開始。
++++++++++++++++++++
下輩子
李飛的疑惑不光如此,史料中關於火槍的記載隻是寥寥幾句,但對於火槍的功用卻沒有提及。
難道安祿山的死亡,跟火槍完全沒有關係嗎?
安祿山本來還有幾年的壽命,又怎麽會提前暴病而亡?
如果曲海不斷給另一個屈海提供新的技術支持和現代戰爭理念,那為何後續的史料隻是停留在了此前的變動之中。
太多太多的疑問,隻能等到再次見到唐朝李非才會有答案。
次日晚上七點,李飛兩口帶著一大堆名貴的禮品敲響了張農穀家的房門。
張農穀已經年近七十,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雖已是滿頭白發,但思維依舊敏捷。
一番寒暄過後,李飛開始提出自己的疑問。
“張教授,我和愛人都是搞文科的,所以我要是問一些無知的問題,您別笑話。”
“這話不對,文理從來是不分家的,你想問什麽就隻管問,別怕問錯,不過,我有些好奇,你作為這麽大一個老總,為什麽突然會對物理感興趣,老牛也沒有跟我說原因。”
“是這樣,我前些日子看了一個新聞,說我們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好像是一千一百光年外,也看過科普的文章,但都寫得很寬泛,所以就想問問。”
“你這個年齡和地位還有這麽強的求知欲,是很難得的,你說的這個新聞我知道,對於黑洞的研究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天文物理學,我剛好是搞這個的,看來,老牛找人還是挑過的,嗬嗬。”
李飛和牛倩倩有些愕然,他們隻是向牛顯恪提了一嘴,沒想到牛顯恪竟然這麽上心。
“那我問您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種可能,假設有另外一個平行的宇宙空間,黑洞會不會就是兩個宇宙穿梭的通道?”
“在一個問題沒有弄清楚之前,你說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的。有人提出過一種‘蟲洞’假設,就是你說的這個意思。”
“那我們能通過黑洞和另外一個宇宙建立聯係嗎?”李飛問。
“理論上不可能,但物理的盡頭是玄學,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研究還在初級階段,因為依靠現在的科技沒辦法做實驗印證,所以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論假設之上,然後去找對應的證據。”
“那如果說,我有一天能在夢境中和一個唐朝人交流,會是什麽情況?”
張農穀哈哈笑了幾聲說道:
“小夥子童心未泯啊,不過,夢境或許也是另外一種維度的空間,如果是真的,還真的能和黑洞扯上一點關係。”
李飛和牛倩倩一聽,不由得同時心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