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郭子儀當然不知道李非和屈海兩個人話裏的深層含義,所以接著說道:
“若真的水淹了長安,郭某倒是認為可以遲滯叛軍的攻城,到時城外一片泥濘之下,對叛軍恐怕更為不利。”
郭子儀說的這點倒是對的,神明也沒有說叛軍通過那場大雨到底獲得了什麽優勢,隻是說火器不能使用,僅憑這點完全不足以成為他們拿下長安的理由。所以,李非的內心鬆動了一下,又重新升騰起一絲希望。、
來自渭南一線的軍報依然不停的送到政事堂,安祿山占據渭南之後,已經過去三天時間,卻始終按兵不動,似乎沒有一鼓作氣攻打長安的打算。但越是如此,長安城內的氣氛反而越是緊張。
到了下午,從山南西道發來的一封聖旨更是加劇了這種氣氛。
肅宗離開長安以後,走的是和玄宗一樣的路線;在韋堅的安排下,沿途各州府都已經做好了提前準備,一路馬不停蹄,經過十天的行進,在抵達了山南西道的梁州後,做暫時休整,可就在這時,鳳州刺史一封奏報打亂了肅宗的計劃:扶風、虢縣、陳倉接連遭叛軍突襲,全部城破,目前,叛軍已經進入鳳州地界,兵力五萬,似是劍有所指,鳳州告急。
鳳州在梁州以北,距梁州不過百裏之遙,守軍不足一萬,肅宗得知此消息後,頓時有些慌亂,韋堅上書玄宗,說長安已經有十餘萬守軍,且長安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幹脆就將剩餘的兩萬禁軍從長安調離,火速趕往梁州護駕。肅宗初並不同意,但韋堅又說李非此前已經斷言長安必失,本就是定數,若不是屈海有所擔當,恐怕李非隨肅宗移駕也未可知。現在讓他堅守隻是為唐軍匯集拖延時間而已。
肅宗經不住韋堅的一番勸說,便向長安下了聖旨。
在這個關鍵時刻,竟然還要抽調長安兵力!?李非以為自己看錯了,反複看了兩遍才確信如此,不由的有些怒火中燒。
對於這個消息,郭子儀更難接受,直接在政事堂嚷嚷道:
“真是豈有此理,難道陛下真的準備徹底舍棄長安嗎?若是如此,咱們還守他何用?”
一旁的屈海則隨口說道:
“聖命難違。隻是那五萬叛軍恐怕還是史思明的吧!他們應該就是衝著聖上去的,為了保聖上萬全,想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非盯著聖旨想了一會兒問道:
“太上皇現在何處!?”
屈海答道:“根據兵部的迴文,他們還沒有到達蜀州,現在應該在劍州。”
“怎麽走了三個月,才剛進入劍南!?”
“這是陛下的意思。每經一地,都要做細致安排,需沿途撤換前朝官員,所以,就耽擱了些時日。”屈海答道。
李非明白,玄宗這次出走蜀州,肅宗肯定不放心,萬一途中再生事端便極難收拾,馬嵬驛陳玄禮逼殺楊氏兄妹已經讓他有些膽戰心驚,所以,為了徹底鉗製玄宗,他做一些周密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李非總感覺有些不對勁。因為史思明好像一直對韋堅如影隨形,此前便是這般,現在依然如此,難道,韋堅想要趁這個機會翻天不成!?
看李非一直沒有說話,郭子儀一旁拍著桌子說道:
“右相!給聖上上書陳情啊~!這個節骨眼上還要抽走禁軍,禁軍本來就是守城主力,這不是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李非從沉思中醒轉,舉手搖了一下說道:
“不,我要給聖上發一封密奏,史思明的動向不是那麽簡單。郭將軍暫時先按聖意差遣兵力去吧!”
郭子儀臉憋得通紅,一跺腳,轉身出去了。
“右相,是不是看出來了點什麽?”一旁的屈海問。
“你既然這麽問,想必也是知道些內情吧。”李非反問。
“恕屈海魯鈍,我是當真不知。”
“你也在左相麾下做了那麽多事,你覺得史思明和左相之間,有沒有暗通的嫌疑?”
屈海一聽,連連擺手說道:
“絕無可能。”
“還記得此前我問過你關於軍報呈送的問題嗎?史思明是如何每次都能提前做好準備,似乎對我唐軍的調度了如指掌,如今隻有你我二人,不管是不是你兵部參與此事,你盡管說,我不怪你。”
“此事屈某萬萬不敢去做,私通外敵是誅九族的罪過,屈某豈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李非盯著屈海,正色說道:
“屈侍郎,我怎麽看你對把禁軍調離長安毫無反應?難道僅憑一個火槍隊就如此胸有成竹嗎?”
“這個...”屈海一時有些語結,不過旋即答道:
“當然不是,你也知道,兩個月後的天災難避,此乃天命,但是,我想的和右相您不一樣。”
++++++++++++++++++
下輩子
李飛想到的這個最為重要的變量,就是自己。
現在輸入的變量隻是史書中的各種敘事,但是,一直忽略了一個條件,這些輸入的變量都是史書中的記載,但並不明確,因為這些書麵上的東西也在隨著時間不斷修正內容。做出修正的前置條件就是因為自己-----一個來自未來的人,不斷的在改變本來應該發生的事情。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閉環:
未來因為自己的參與改變了結局,因為結局的改變又反過來不斷影響目前自己參與的方式與手段,就這樣過去、未來、過去、未來,各種複雜疊加的變量互相糅雜在一起,形成了一條新的曆史鏈路。
想到這裏,李飛帶著一點興奮,撥通了廣州趙天偉的電話。
“天偉,能不能向服務器終端注入一些新的變量?”
“大哥,現在才早上五點鍾,你說的這個是啥意思我都沒聽明白。”
“咱們的遊戲不是用上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模擬曆史演變嗎?我想把我加進去。”
“可以啊!這有什麽,就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人工的gm不就行了?”
“技術的事兒我不懂,我今天飛廣州找你,咱倆商量一下。”
“那我等你。”
掛斷電話,一旁的牛倩倩看著李飛問道:
“你又想起來什麽了?怎麽這個時候去廣州?”
“咱們的思維太過於狹隘了,我想到了一種方法,或許可以對咱們精準了解唐史的後續有幫助。”
“書上不是有嗎?”牛倩倩問。
“但是可信嗎?隨著我們的參與,後續情節一直在變,這種改變普通人感知不到,但咱們心裏清楚,我想要一個確定的未來。”
郭子儀當然不知道李非和屈海兩個人話裏的深層含義,所以接著說道:
“若真的水淹了長安,郭某倒是認為可以遲滯叛軍的攻城,到時城外一片泥濘之下,對叛軍恐怕更為不利。”
郭子儀說的這點倒是對的,神明也沒有說叛軍通過那場大雨到底獲得了什麽優勢,隻是說火器不能使用,僅憑這點完全不足以成為他們拿下長安的理由。所以,李非的內心鬆動了一下,又重新升騰起一絲希望。、
來自渭南一線的軍報依然不停的送到政事堂,安祿山占據渭南之後,已經過去三天時間,卻始終按兵不動,似乎沒有一鼓作氣攻打長安的打算。但越是如此,長安城內的氣氛反而越是緊張。
到了下午,從山南西道發來的一封聖旨更是加劇了這種氣氛。
肅宗離開長安以後,走的是和玄宗一樣的路線;在韋堅的安排下,沿途各州府都已經做好了提前準備,一路馬不停蹄,經過十天的行進,在抵達了山南西道的梁州後,做暫時休整,可就在這時,鳳州刺史一封奏報打亂了肅宗的計劃:扶風、虢縣、陳倉接連遭叛軍突襲,全部城破,目前,叛軍已經進入鳳州地界,兵力五萬,似是劍有所指,鳳州告急。
鳳州在梁州以北,距梁州不過百裏之遙,守軍不足一萬,肅宗得知此消息後,頓時有些慌亂,韋堅上書玄宗,說長安已經有十餘萬守軍,且長安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幹脆就將剩餘的兩萬禁軍從長安調離,火速趕往梁州護駕。肅宗初並不同意,但韋堅又說李非此前已經斷言長安必失,本就是定數,若不是屈海有所擔當,恐怕李非隨肅宗移駕也未可知。現在讓他堅守隻是為唐軍匯集拖延時間而已。
肅宗經不住韋堅的一番勸說,便向長安下了聖旨。
在這個關鍵時刻,竟然還要抽調長安兵力!?李非以為自己看錯了,反複看了兩遍才確信如此,不由的有些怒火中燒。
對於這個消息,郭子儀更難接受,直接在政事堂嚷嚷道:
“真是豈有此理,難道陛下真的準備徹底舍棄長安嗎?若是如此,咱們還守他何用?”
一旁的屈海則隨口說道:
“聖命難違。隻是那五萬叛軍恐怕還是史思明的吧!他們應該就是衝著聖上去的,為了保聖上萬全,想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非盯著聖旨想了一會兒問道:
“太上皇現在何處!?”
屈海答道:“根據兵部的迴文,他們還沒有到達蜀州,現在應該在劍州。”
“怎麽走了三個月,才剛進入劍南!?”
“這是陛下的意思。每經一地,都要做細致安排,需沿途撤換前朝官員,所以,就耽擱了些時日。”屈海答道。
李非明白,玄宗這次出走蜀州,肅宗肯定不放心,萬一途中再生事端便極難收拾,馬嵬驛陳玄禮逼殺楊氏兄妹已經讓他有些膽戰心驚,所以,為了徹底鉗製玄宗,他做一些周密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李非總感覺有些不對勁。因為史思明好像一直對韋堅如影隨形,此前便是這般,現在依然如此,難道,韋堅想要趁這個機會翻天不成!?
看李非一直沒有說話,郭子儀一旁拍著桌子說道:
“右相!給聖上上書陳情啊~!這個節骨眼上還要抽走禁軍,禁軍本來就是守城主力,這不是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李非從沉思中醒轉,舉手搖了一下說道:
“不,我要給聖上發一封密奏,史思明的動向不是那麽簡單。郭將軍暫時先按聖意差遣兵力去吧!”
郭子儀臉憋得通紅,一跺腳,轉身出去了。
“右相,是不是看出來了點什麽?”一旁的屈海問。
“你既然這麽問,想必也是知道些內情吧。”李非反問。
“恕屈海魯鈍,我是當真不知。”
“你也在左相麾下做了那麽多事,你覺得史思明和左相之間,有沒有暗通的嫌疑?”
屈海一聽,連連擺手說道:
“絕無可能。”
“還記得此前我問過你關於軍報呈送的問題嗎?史思明是如何每次都能提前做好準備,似乎對我唐軍的調度了如指掌,如今隻有你我二人,不管是不是你兵部參與此事,你盡管說,我不怪你。”
“此事屈某萬萬不敢去做,私通外敵是誅九族的罪過,屈某豈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李非盯著屈海,正色說道:
“屈侍郎,我怎麽看你對把禁軍調離長安毫無反應?難道僅憑一個火槍隊就如此胸有成竹嗎?”
“這個...”屈海一時有些語結,不過旋即答道:
“當然不是,你也知道,兩個月後的天災難避,此乃天命,但是,我想的和右相您不一樣。”
++++++++++++++++++
下輩子
李飛想到的這個最為重要的變量,就是自己。
現在輸入的變量隻是史書中的各種敘事,但是,一直忽略了一個條件,這些輸入的變量都是史書中的記載,但並不明確,因為這些書麵上的東西也在隨著時間不斷修正內容。做出修正的前置條件就是因為自己-----一個來自未來的人,不斷的在改變本來應該發生的事情。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閉環:
未來因為自己的參與改變了結局,因為結局的改變又反過來不斷影響目前自己參與的方式與手段,就這樣過去、未來、過去、未來,各種複雜疊加的變量互相糅雜在一起,形成了一條新的曆史鏈路。
想到這裏,李飛帶著一點興奮,撥通了廣州趙天偉的電話。
“天偉,能不能向服務器終端注入一些新的變量?”
“大哥,現在才早上五點鍾,你說的這個是啥意思我都沒聽明白。”
“咱們的遊戲不是用上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模擬曆史演變嗎?我想把我加進去。”
“可以啊!這有什麽,就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人工的gm不就行了?”
“技術的事兒我不懂,我今天飛廣州找你,咱倆商量一下。”
“那我等你。”
掛斷電話,一旁的牛倩倩看著李飛問道:
“你又想起來什麽了?怎麽這個時候去廣州?”
“咱們的思維太過於狹隘了,我想到了一種方法,或許可以對咱們精準了解唐史的後續有幫助。”
“書上不是有嗎?”牛倩倩問。
“但是可信嗎?隨著我們的參與,後續情節一直在變,這種改變普通人感知不到,但咱們心裏清楚,我想要一個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