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因為李輔國的一番言論,肅宗原本以為安祿山的主力能被洛陽拖住,那自己在長安最起碼短期內可以高枕無憂,目前朝中多是前朝老臣,李非和韋堅都不在身邊,楊氏一族因為貴妃和楊國忠的落幕已經失勢,已經完全沒有了對自己的製衡之力,正好可以騰出手來整肅官場,沒想到正在攻打洛陽的安祿山突然殺了一個迴馬槍,竟然直搗太原。一下子完全打破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李泌隨即再次上書,建言肅宗應盡快往黃巷阪派駐人手,開山鑿石,為將來做準備,若能趕在洛陽陷落之前打通通路,那潼關天險可保,到時王忠嗣隻要能切斷叛軍退路,這邊死守潼關,便有機會可以將叛軍一網打盡。
肅宗問李輔國的意見,李輔國卻不同意李泌的建言。
“陛下,王忠嗣當時迴報說,除了金陡關整個坍塌,兩側崖壁之上也落下巨石無數,將整個山道堵了個嚴嚴實實,天罰之威,豈是凡人所能趨避,即便可以打通,誰又能保證一定可以在洛陽城坡之前完工?說不定到時反而給叛軍做了成人之美。”
肅宗想來想去,覺得李輔國之言很有道理,於是再次駁掉了李泌的奏章。
朝中幾乎所有人也都認可柳洪的說法,不然,史思明不會突然掉頭攻打太原,整個河東落入叛軍手中之後,無論是對於兵力補充還是糧草補給都大有裨益。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繞過潼關天險,直接對洛陽構成威脅。這一下,讓肅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日早朝完畢,肅宗召見皇甫惟明、袁闊海、屈海三人。之所以召見他們,隻是因為目前在長安城內,也隻有這三人有邊疆從戎的經曆,皇甫惟明和屈海更是曾和安祿山有過交集。
肅宗向三人問道:
“你們覺得在安祿山強攻之下,洛陽可以抵擋多久?”
肅宗提出這樣的問題,三個人都不敢輕易迴答,因為誰都無法對這種事情做出預測。肅宗等了半天,見他們一言不發,便又直接對著皇甫惟明問道:
“皇甫惟明,你先說一下,但說無妨,朕不怪罪你們。”
“陛下,我想,有右相在,便是有神明助力,撐到王忠嗣將軍趕到洛陽,應該不成問題。”
還沒等肅宗問另外兩人,他們便連連稱是,說和皇甫惟明的想法一致。
“李非通神,但也隻是肉體凡胎,城中沒了糧食,他也沒有道法變出一些來,糧食沒了,那些將士還如何守城!?”
“陛下,東都三麵環山,不能圍堵,又有洛水橫穿而過,隻要城中軍民想些法子,應該不至於餓死...”袁闊海接過話題說道。
提到洛水,肅宗突然眼前一亮,忙問一旁的李輔國道:
“朕記得洛水入的便是黃河,而長安有八水,最後也是入的黃河,能不能走水路給洛陽運送糧草?”
沒等李輔國迴答,一旁的屈海上前答道:
“陛下,不可,洛水水道狹窄,根據安祿山進攻的方向,他的大營一定和洛水比鄰,途經船隻絕對進不了洛陽。依臣對安祿山的了解,他一定會分三處紮營,主營居中,先鋒營貼近洛陽城,還有一營居後防備偷襲。此次奪太原,應該是他們無法攻下洛陽的權宜之計。”
“聽聞你以前是曾跟隨安祿山征戰?”
“臣此前確實跟隨安祿山多年,所以深知他的用兵之道。”
“那你給朕說一下,柳洪所言你如何看?”
“若是史思明從太原南下,除非他有絕對把握才敢如此,不然就是孤注一擲,這不是安祿山用兵的作風。”
“哦?為何?”
“若史思明想要攻打長安,他的五萬人馬兵力不足,並且一旦他南下,必然走汾州、晉州、蒲州、雍州一線,這樣就和安祿山的大軍隔太行山相望,成了孤軍深入,此乃用兵之大忌,所以,臣認為史思明近期不可能攻打長安,應該是為了牽製王忠嗣將軍的行軍速度,為洛陽爭取時間。”
“王忠嗣的二十萬大軍本來就行軍緩慢,即便不去牽製,抵達洛陽恐怕也在半年之後,難道安祿山不知道這些嗎?”肅宗反問道。
“所以,臣認為,安祿山可能心知至少在半年內,他攻不下洛陽,所以,才想爭取更長時間。”
一旁的皇甫惟明反駁道:
“安祿山一路南下,除了他自己的二十萬大軍,沿途的降兵也不在少數,恐怕幾近三十萬的規模,你我都攻打過城池,即便以十換一,按兵力來講洛陽城最多也隻能支撐兩個月,還有就是洛陽和潼關之間因戰亂所致的災民無處安放,會大量消耗軍糧,即便洛陽的官倉儲糧豐厚,三個月也已是極限,根本就無需史思明牽製,所以,臣認為,史思明就是想著趁長安防備空虛,偷襲長安。”
“陛下,右相通神,他一定是用了什麽方法,讓安祿山根本不敢攻打,兵力才足以維持。難民雖多,但洛陽至潼關多山,地域廣闊,如今已經接近入夏,將這些難民打散結隊遣入山林,尚可苟活,隻要撐到大軍一到,一切便能解決。”
肅宗此時的內心非常矛盾,他最想要的結果,是李非和陳玄禮戰死,王忠嗣重創叛軍,而洛陽城安然無恙,一舉多得。他自己也清楚,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極難,更何況李非有通神之能。經屈海這麽一分析,越來越覺得事實便是如此。於是想了想說道:
“容朕想想,明日早朝合議。”
++++++++++++++++
下輩子
晚上,李飛把兩本書都帶到了飯局,雖然點了滿滿一桌,但誰都沒有動一下筷子。
李飛把這段時間兩本書中越來越多的差異,一個個的指給了曲海和牛倩倩,將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和盤托出。但曲海卻認為李飛把心思用錯了地方,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研究一下戰爭此後走向。不管兩本書的差異有多大,但曆史的事實隻有一個,並且直接受到現實世界的影響。
“不,曲海,你這個想法不對。”牛倩倩一旁說道。
“火器一旦出來,雙方為了取得戰場優勢,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增進火器的效能,咱們這邊有李飛和你,他們那邊有魏堅,所以,對於兩邊來說,基本沒什麽秘密可言,不管是誰占了先機,很快另一邊就會出現同樣的武器,有了我們現代人的參與,他們火器的進化肯定會異常迅速,我和李飛都擔心這種情況將來會失控,威脅到咱們每個人的人身安全。”
“哎呀,聽我說,你們倆口子有些鑽牛角尖了,曆史是個大場麵,不會因為有了什麽沒有什麽就會有什麽大的改變。咱們給他們說也隻能是口述,又不是手把手去教,慌這個沒意義。我看兩本書裏麵都寫有幾個月後洛陽會陷落,潼關路又不通,你們就不擔心唐朝那個李非出事啊!?既然後續的曆史都已經成了假設,到時萬一出事了怎麽辦!”
“應該不會,魏堅在我這裏有足夠多的利益,他一定會讓唐朝的那個韋堅想辦法保證我的安全。”
李飛想了想說道。
因為李輔國的一番言論,肅宗原本以為安祿山的主力能被洛陽拖住,那自己在長安最起碼短期內可以高枕無憂,目前朝中多是前朝老臣,李非和韋堅都不在身邊,楊氏一族因為貴妃和楊國忠的落幕已經失勢,已經完全沒有了對自己的製衡之力,正好可以騰出手來整肅官場,沒想到正在攻打洛陽的安祿山突然殺了一個迴馬槍,竟然直搗太原。一下子完全打破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李泌隨即再次上書,建言肅宗應盡快往黃巷阪派駐人手,開山鑿石,為將來做準備,若能趕在洛陽陷落之前打通通路,那潼關天險可保,到時王忠嗣隻要能切斷叛軍退路,這邊死守潼關,便有機會可以將叛軍一網打盡。
肅宗問李輔國的意見,李輔國卻不同意李泌的建言。
“陛下,王忠嗣當時迴報說,除了金陡關整個坍塌,兩側崖壁之上也落下巨石無數,將整個山道堵了個嚴嚴實實,天罰之威,豈是凡人所能趨避,即便可以打通,誰又能保證一定可以在洛陽城坡之前完工?說不定到時反而給叛軍做了成人之美。”
肅宗想來想去,覺得李輔國之言很有道理,於是再次駁掉了李泌的奏章。
朝中幾乎所有人也都認可柳洪的說法,不然,史思明不會突然掉頭攻打太原,整個河東落入叛軍手中之後,無論是對於兵力補充還是糧草補給都大有裨益。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繞過潼關天險,直接對洛陽構成威脅。這一下,讓肅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日早朝完畢,肅宗召見皇甫惟明、袁闊海、屈海三人。之所以召見他們,隻是因為目前在長安城內,也隻有這三人有邊疆從戎的經曆,皇甫惟明和屈海更是曾和安祿山有過交集。
肅宗向三人問道:
“你們覺得在安祿山強攻之下,洛陽可以抵擋多久?”
肅宗提出這樣的問題,三個人都不敢輕易迴答,因為誰都無法對這種事情做出預測。肅宗等了半天,見他們一言不發,便又直接對著皇甫惟明問道:
“皇甫惟明,你先說一下,但說無妨,朕不怪罪你們。”
“陛下,我想,有右相在,便是有神明助力,撐到王忠嗣將軍趕到洛陽,應該不成問題。”
還沒等肅宗問另外兩人,他們便連連稱是,說和皇甫惟明的想法一致。
“李非通神,但也隻是肉體凡胎,城中沒了糧食,他也沒有道法變出一些來,糧食沒了,那些將士還如何守城!?”
“陛下,東都三麵環山,不能圍堵,又有洛水橫穿而過,隻要城中軍民想些法子,應該不至於餓死...”袁闊海接過話題說道。
提到洛水,肅宗突然眼前一亮,忙問一旁的李輔國道:
“朕記得洛水入的便是黃河,而長安有八水,最後也是入的黃河,能不能走水路給洛陽運送糧草?”
沒等李輔國迴答,一旁的屈海上前答道:
“陛下,不可,洛水水道狹窄,根據安祿山進攻的方向,他的大營一定和洛水比鄰,途經船隻絕對進不了洛陽。依臣對安祿山的了解,他一定會分三處紮營,主營居中,先鋒營貼近洛陽城,還有一營居後防備偷襲。此次奪太原,應該是他們無法攻下洛陽的權宜之計。”
“聽聞你以前是曾跟隨安祿山征戰?”
“臣此前確實跟隨安祿山多年,所以深知他的用兵之道。”
“那你給朕說一下,柳洪所言你如何看?”
“若是史思明從太原南下,除非他有絕對把握才敢如此,不然就是孤注一擲,這不是安祿山用兵的作風。”
“哦?為何?”
“若史思明想要攻打長安,他的五萬人馬兵力不足,並且一旦他南下,必然走汾州、晉州、蒲州、雍州一線,這樣就和安祿山的大軍隔太行山相望,成了孤軍深入,此乃用兵之大忌,所以,臣認為史思明近期不可能攻打長安,應該是為了牽製王忠嗣將軍的行軍速度,為洛陽爭取時間。”
“王忠嗣的二十萬大軍本來就行軍緩慢,即便不去牽製,抵達洛陽恐怕也在半年之後,難道安祿山不知道這些嗎?”肅宗反問道。
“所以,臣認為,安祿山可能心知至少在半年內,他攻不下洛陽,所以,才想爭取更長時間。”
一旁的皇甫惟明反駁道:
“安祿山一路南下,除了他自己的二十萬大軍,沿途的降兵也不在少數,恐怕幾近三十萬的規模,你我都攻打過城池,即便以十換一,按兵力來講洛陽城最多也隻能支撐兩個月,還有就是洛陽和潼關之間因戰亂所致的災民無處安放,會大量消耗軍糧,即便洛陽的官倉儲糧豐厚,三個月也已是極限,根本就無需史思明牽製,所以,臣認為,史思明就是想著趁長安防備空虛,偷襲長安。”
“陛下,右相通神,他一定是用了什麽方法,讓安祿山根本不敢攻打,兵力才足以維持。難民雖多,但洛陽至潼關多山,地域廣闊,如今已經接近入夏,將這些難民打散結隊遣入山林,尚可苟活,隻要撐到大軍一到,一切便能解決。”
肅宗此時的內心非常矛盾,他最想要的結果,是李非和陳玄禮戰死,王忠嗣重創叛軍,而洛陽城安然無恙,一舉多得。他自己也清楚,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極難,更何況李非有通神之能。經屈海這麽一分析,越來越覺得事實便是如此。於是想了想說道:
“容朕想想,明日早朝合議。”
++++++++++++++++
下輩子
晚上,李飛把兩本書都帶到了飯局,雖然點了滿滿一桌,但誰都沒有動一下筷子。
李飛把這段時間兩本書中越來越多的差異,一個個的指給了曲海和牛倩倩,將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和盤托出。但曲海卻認為李飛把心思用錯了地方,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研究一下戰爭此後走向。不管兩本書的差異有多大,但曆史的事實隻有一個,並且直接受到現實世界的影響。
“不,曲海,你這個想法不對。”牛倩倩一旁說道。
“火器一旦出來,雙方為了取得戰場優勢,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增進火器的效能,咱們這邊有李飛和你,他們那邊有魏堅,所以,對於兩邊來說,基本沒什麽秘密可言,不管是誰占了先機,很快另一邊就會出現同樣的武器,有了我們現代人的參與,他們火器的進化肯定會異常迅速,我和李飛都擔心這種情況將來會失控,威脅到咱們每個人的人身安全。”
“哎呀,聽我說,你們倆口子有些鑽牛角尖了,曆史是個大場麵,不會因為有了什麽沒有什麽就會有什麽大的改變。咱們給他們說也隻能是口述,又不是手把手去教,慌這個沒意義。我看兩本書裏麵都寫有幾個月後洛陽會陷落,潼關路又不通,你們就不擔心唐朝那個李非出事啊!?既然後續的曆史都已經成了假設,到時萬一出事了怎麽辦!”
“應該不會,魏堅在我這裏有足夠多的利益,他一定會讓唐朝的那個韋堅想辦法保證我的安全。”
李飛想了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