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盡管各方已經達成一致,但是李非提議,在詔書發布之前,還是要提前知會所涉及的官員。因為這次觸及的人物都是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一切當以穩妥為上。
按照達成的默契,自然要楊國忠先去麵聖,先完成充盈內庫的任務,玄宗對於這筆意外之財果然非常欣喜,便問楊國忠道:
“你說這筆錢是因為小勃律國被高仙芝成功征討,但此前西域與長安的商路也並未斷絕,為何此時突然多了這些?”
“啟奏陛下,小勃律國是西域進入大唐河西商道的咽喉要地,此前因為小勃律與我大唐不睦,很多商隊畏於刁難,多有放棄,或繞遠道而行,如今臣服,門戶洞開,大量商賈可直接經小勃律國入唐,原本積壓的商機釋放,這才致沿途各道各城交易激增。這些錢就是這麽來的。”
玄宗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口中讚許道:
“看來,朕之前的決定是對的。”
“陛下高瞻遠矚,我等目光短淺之輩惟能仰望而不可及。”
“行了行了,可還有其他事要說?”
“此事...也有高仙芝的功勞,先前邊令誠和夫蒙靈察對其的提告,臣覺得有些不合時宜。”
玄宗稍加思索後點了點頭,然後對楊國忠說道:
“既然商道已開,那所謂的小勃律新王之事便不攻自破了,此事交由你去全權處置吧。”
“臣遵旨!”
楊國忠不辱使命,那接下來就是太子入朝,上奏各節度使擬定的人選,交由玄宗定奪。玄宗聽完太子的奏報,不置可否,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隻給太子說了一句“朕知道了!”,便沒了下文。
等太子離開,玄宗問高力士:
“高將軍覺得太子這番安排如何?”
“老奴覺得,這麽快就安排好了人選,一定有李非背後發力。”
“哦?何出此言?”
“郭子儀原本就是王忠嗣的部下,讓他轄河西隴右,其實和之前並無差別,方才左相為高仙芝脫罪,然後讓其領兵河東,也應該是李非的提議,因為他曾力保高仙芝,高仙芝必然心懷感恩,楊國忠此前所為,其實就是告知陛下,高仙芝西討小勃律之功並非隻是讓他臣服於大唐,自此一役之後,除了和西域的商道通暢,吐蕃上貢亦再無借口減半,確實是莫大的功勳。”
“當是如此!那為何他們沒有提及幽州?”
“也是因李非曆來和安祿山不和,再加上幽州此前曾在李適之麾下,相對敏感,所以他便有意交給陛下定奪,太子那邊,恐怕也擔心激怒安祿山,所以,隻能由陛下開口。”
“既然如此,那幽州你可有合適人選?”
“老奴的意思是暫時空缺,旨意下發之後,看安祿山作何表示。”
“也好。劍南張守珪退任後,太子交給了柳渾,中規中矩,除了這個和李非毫無牽扯,這個李非...”
玄宗意味深長的說了這麽一句話,高力士當然知道玄宗的意思,也就接著說道:
“柳渾忠厚,不過體弱,也許是太子想要給自己留一些勢力。”
“那就這樣吧!”玄宗開了金口,不過高力士又接著說道:
“陛下,因為李非一直說安祿山心藏反意,現在鬧得滿朝皆知,陛下是否借此機會,再召安祿山返京?如此可堵住悠悠眾口。”
“朕也許久沒見到安祿山了,那就下旨吧。”
政事堂那邊,太子剛剛如釋重負,接著就聽到玄宗要召安祿山返京,這個消息來的毫無征兆,眾人都是一驚。
李非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枝節,這是高力士為了穩妥起見,借這次調整順勢敲打安祿山,印證自己那番話語是否為真。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最為棘手的事情,高力士那邊竟然這麽輕描淡寫的給做到了。不過,很快李非就意識到了另一個方麵。
安祿山那邊,可能有韋堅在。
按照自己對韋堅的了解,他極有可能趁這次機會勸安祿山迴到長安,如此一來,自己一直宣揚安祿山要反的傳言就會不攻自破,通神的光環也會就此黯淡,以後無論是在玄宗那裏,還是在太子這裏,自己對於安祿山下的定論無疑會徹底崩塌。
剛剛有點起色的局麵,一下子又變的撲朔迷離。
+++++++++++++++++++++++++++
下輩子
這是兩個李飛在夢中交談時間最長的一次,當李飛從夢境中醒轉,好像自己整夜都未曾入眠,頭有些微微的痛。
李飛起身給自己倒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看著窗外淅瀝的小雨,迴憶著夢中談話的各種細節。
打開電腦,順手翻開手邊的書本,關於安史之亂的情節出現了劇烈的變動,除了李非告知的那些,後續的變化也頗為矚目。
和原本的曆史不同,原本是楊國忠向李隆基進言,說安祿山謀反,他一定不敢返迴長安,但安祿山真的迴去了,並且在玄宗麵前哭訴演戲,說就因為自己胡人的身份,不斷被人造謠構陷,隻是因為自己不識漢字,所以往往無力辯駁。玄宗一心軟,又給了他閑廄使、群牧之職,他便開始丟開太仆寺,直接將大量優良戰馬送往幽州,此後以討伐奸臣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
而現在變了,安祿山竟然沒有返迴長安,直接在幽州起兵,口號也變成了“清君側”。除了楊國忠,李非也光榮上榜。
後麵,關於李非的篇幅突然開始增多,包括東都以及長安的守衛戰中,都有李非的身影。
但是韋堅依然悄無聲息。
兵變提前了,但是按照夢中李非的描述,此時韋堅並沒有返迴長安。唯一能查詢到的,就是後來韋堅突然在劍南出現,那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叛軍逼近長安之時,韋堅當時是隨著玄宗一起逃亡蜀地。
兵荒馬亂之下,韋堅若是在外地巡遊,他又是如何安全返迴長安不得而知,史料中也完全沒有記述。
還有個更讓李飛驚訝的事情,原本《全唐書》中,已經消失的馬嵬坡兵變,此時竟然再次出現了。和原本的記載幾乎沒有出入。
楊玉環和楊國忠兄妹就是葬身於此。
兜兜轉轉,曆史的進程好像有一根無形的主線,任憑外圍如何的撕扯,最終都要匯集到他本來的途徑上。
盡管各方已經達成一致,但是李非提議,在詔書發布之前,還是要提前知會所涉及的官員。因為這次觸及的人物都是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一切當以穩妥為上。
按照達成的默契,自然要楊國忠先去麵聖,先完成充盈內庫的任務,玄宗對於這筆意外之財果然非常欣喜,便問楊國忠道:
“你說這筆錢是因為小勃律國被高仙芝成功征討,但此前西域與長安的商路也並未斷絕,為何此時突然多了這些?”
“啟奏陛下,小勃律國是西域進入大唐河西商道的咽喉要地,此前因為小勃律與我大唐不睦,很多商隊畏於刁難,多有放棄,或繞遠道而行,如今臣服,門戶洞開,大量商賈可直接經小勃律國入唐,原本積壓的商機釋放,這才致沿途各道各城交易激增。這些錢就是這麽來的。”
玄宗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口中讚許道:
“看來,朕之前的決定是對的。”
“陛下高瞻遠矚,我等目光短淺之輩惟能仰望而不可及。”
“行了行了,可還有其他事要說?”
“此事...也有高仙芝的功勞,先前邊令誠和夫蒙靈察對其的提告,臣覺得有些不合時宜。”
玄宗稍加思索後點了點頭,然後對楊國忠說道:
“既然商道已開,那所謂的小勃律新王之事便不攻自破了,此事交由你去全權處置吧。”
“臣遵旨!”
楊國忠不辱使命,那接下來就是太子入朝,上奏各節度使擬定的人選,交由玄宗定奪。玄宗聽完太子的奏報,不置可否,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隻給太子說了一句“朕知道了!”,便沒了下文。
等太子離開,玄宗問高力士:
“高將軍覺得太子這番安排如何?”
“老奴覺得,這麽快就安排好了人選,一定有李非背後發力。”
“哦?何出此言?”
“郭子儀原本就是王忠嗣的部下,讓他轄河西隴右,其實和之前並無差別,方才左相為高仙芝脫罪,然後讓其領兵河東,也應該是李非的提議,因為他曾力保高仙芝,高仙芝必然心懷感恩,楊國忠此前所為,其實就是告知陛下,高仙芝西討小勃律之功並非隻是讓他臣服於大唐,自此一役之後,除了和西域的商道通暢,吐蕃上貢亦再無借口減半,確實是莫大的功勳。”
“當是如此!那為何他們沒有提及幽州?”
“也是因李非曆來和安祿山不和,再加上幽州此前曾在李適之麾下,相對敏感,所以他便有意交給陛下定奪,太子那邊,恐怕也擔心激怒安祿山,所以,隻能由陛下開口。”
“既然如此,那幽州你可有合適人選?”
“老奴的意思是暫時空缺,旨意下發之後,看安祿山作何表示。”
“也好。劍南張守珪退任後,太子交給了柳渾,中規中矩,除了這個和李非毫無牽扯,這個李非...”
玄宗意味深長的說了這麽一句話,高力士當然知道玄宗的意思,也就接著說道:
“柳渾忠厚,不過體弱,也許是太子想要給自己留一些勢力。”
“那就這樣吧!”玄宗開了金口,不過高力士又接著說道:
“陛下,因為李非一直說安祿山心藏反意,現在鬧得滿朝皆知,陛下是否借此機會,再召安祿山返京?如此可堵住悠悠眾口。”
“朕也許久沒見到安祿山了,那就下旨吧。”
政事堂那邊,太子剛剛如釋重負,接著就聽到玄宗要召安祿山返京,這個消息來的毫無征兆,眾人都是一驚。
李非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枝節,這是高力士為了穩妥起見,借這次調整順勢敲打安祿山,印證自己那番話語是否為真。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最為棘手的事情,高力士那邊竟然這麽輕描淡寫的給做到了。不過,很快李非就意識到了另一個方麵。
安祿山那邊,可能有韋堅在。
按照自己對韋堅的了解,他極有可能趁這次機會勸安祿山迴到長安,如此一來,自己一直宣揚安祿山要反的傳言就會不攻自破,通神的光環也會就此黯淡,以後無論是在玄宗那裏,還是在太子這裏,自己對於安祿山下的定論無疑會徹底崩塌。
剛剛有點起色的局麵,一下子又變的撲朔迷離。
+++++++++++++++++++++++++++
下輩子
這是兩個李飛在夢中交談時間最長的一次,當李飛從夢境中醒轉,好像自己整夜都未曾入眠,頭有些微微的痛。
李飛起身給自己倒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看著窗外淅瀝的小雨,迴憶著夢中談話的各種細節。
打開電腦,順手翻開手邊的書本,關於安史之亂的情節出現了劇烈的變動,除了李非告知的那些,後續的變化也頗為矚目。
和原本的曆史不同,原本是楊國忠向李隆基進言,說安祿山謀反,他一定不敢返迴長安,但安祿山真的迴去了,並且在玄宗麵前哭訴演戲,說就因為自己胡人的身份,不斷被人造謠構陷,隻是因為自己不識漢字,所以往往無力辯駁。玄宗一心軟,又給了他閑廄使、群牧之職,他便開始丟開太仆寺,直接將大量優良戰馬送往幽州,此後以討伐奸臣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
而現在變了,安祿山竟然沒有返迴長安,直接在幽州起兵,口號也變成了“清君側”。除了楊國忠,李非也光榮上榜。
後麵,關於李非的篇幅突然開始增多,包括東都以及長安的守衛戰中,都有李非的身影。
但是韋堅依然悄無聲息。
兵變提前了,但是按照夢中李非的描述,此時韋堅並沒有返迴長安。唯一能查詢到的,就是後來韋堅突然在劍南出現,那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叛軍逼近長安之時,韋堅當時是隨著玄宗一起逃亡蜀地。
兵荒馬亂之下,韋堅若是在外地巡遊,他又是如何安全返迴長安不得而知,史料中也完全沒有記述。
還有個更讓李飛驚訝的事情,原本《全唐書》中,已經消失的馬嵬坡兵變,此時竟然再次出現了。和原本的記載幾乎沒有出入。
楊玉環和楊國忠兄妹就是葬身於此。
兜兜轉轉,曆史的進程好像有一根無形的主線,任憑外圍如何的撕扯,最終都要匯集到他本來的途徑上。